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我国山东西北部地区温室大棚内外烟粉虱越冬情况,我们于2015年1月份在禹城2种不同控温方式温室大棚(高温棚和低温棚)内番茄植株上和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调查了烟粉虱的越冬状况。结果表明,在该地区低温棚内烟粉虱以卵和伪蛹越冬,在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未发现烟粉虱;在高温棚内,烟粉虱各个虫态都有发现,在高温棚内外的杂草上也发现一些烟粉虱成虫。低温大棚内烟粉虱以卵和伪蛹越冬,这一结果暗示了烟粉虱的卵和伪蛹比成虫和若虫阶段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另一方面推测在露地上,该虫在1月份4℃等温线左右以北还有一个以卵和伪蛹越冬的区域。此外,高温大棚外杂草上发现烟粉虱成虫,说明烟粉虱在冬季也具有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2.
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常混合发生,危害严重。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被广泛应用于温室作物上粉虱的防控。本文分别以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作为扩繁寄主,经多代连续扩繁,各自建立起稳定的丽蚜小蜂种群(分别以W1和W2表示),以这两种小蜂种群为天敌试虫,研究了其对不同寄主植物上混合发生的两种寄主粉虱若虫的寄生选择性及其后代蜂生长发育适应度表现。结果表明,番茄、茄子、菜豆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同龄若虫同时存在时,小蜂W1和W2均偏好寄生于温室白粉虱,且寄生其若虫内后代蜂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寄生烟粉虱若虫内的发育历期;黄瓜上两种粉虱混合存在时W1偏好寄生于烟粉虱,且寄生其若虫内后代蜂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寄生温室白粉虱若虫内的发育历期,但寄主植物及粉虱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无论饲养寄主为温室白粉虱或是烟粉虱,丽蚜小蜂均偏好寄生温室白粉虱,且寄生温室白粉虱内的后代蜂发育适合度较高,这对指导寄生蜂的人工饲养及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对我国番茄种植业破坏极大,而粉虱类昆虫是其主要传播介体。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的番茄褪绿病毒病发生情况,发现赤峰市的发病率为73.3%,贵阳市的发病率为53.3%。两个地区均存在Q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赤峰市的Q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占75.9%和24.1%;贵阳市的Q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占39.8%和60.2%。对两个地区的两种粉虱种群在室内进行传毒特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48 h获毒后Q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获毒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无论1头或10头粉虱,Q型烟粉虱的传毒量都高于温室白粉虱。结果说明,近年来随着Q型烟粉虱发生的日益严重,番茄褪绿病毒通过Q型烟粉虱的传播值得人们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简单重复序列PCR的基础上建立了烟粉虱和白粉虱两个物种DNA特异性片段的SCAR标记。验证表明,新建立的烟粉虱SCAR标记能特异性扩增不同地理种群的烟粉虱而不能扩增温室白粉虱;相反新建立的温室白粉虱SCAR标记则能特异性地扩增不同地理种群的温室白粉虱而不能扩增烟粉虱种群。两种SCAR标记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烟粉虱传播的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对不同番茄品种的复合侵染情况,于2015年11月在山东省寿光市温室内采集13个番茄品种共390份疑似发病植株叶片,对不同番茄品种的TYLCV抗性和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以及温室内发病番茄植株上烟粉虱成虫的带毒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13个番茄品种经分子标记检测鉴定均为TYLCV杂合抗性;不同番茄品种To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率存在明显差异,大果番茄粉宴和贝瑞上复合侵染率最高可达73.3%,而樱桃番茄八喜上未检测到这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此外,在发病番茄植株上采集的烟粉虱成虫体内可检测到2种病毒,其中烟粉虱ToCV带毒率为90.7%,TYLCV带毒率为80.0%,同时检测到ToCV与TYLCV的概率为71.3%。表明ToCV和TYLCV的复合侵染在山东省番茄生产中普遍发生,烟粉虱可同时携带这2种病毒并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释放前经历饥饿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寄生取食粉虱能力的影响,以3龄Q隐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若虫为寄主,在2种粉虱单独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比较释放前经适度饥饿、初羽化未饥饿和初羽化喂饲蜂蜜水3种处理的浅黄恩蚜小蜂对2种粉虱寄主的寄生和取食选择情况。结果表明,在2种粉虱单独存在时,经适度饥饿6 h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显著多于其它处理,而且能取食更多的温室白粉虱,经适度饥饿的寄生蜂在24 h内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总量分别为12.5头和12.9头。在2种粉虱同时存在时,适度饥饿寄生蜂取食2种粉虱的总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适度饥饿寄生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2种粉虱的数量最多为11.5头,显著高于未饥饿处理的6.5头。表明释放前经历适度饥饿可以明显提高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和取食粉虱若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为辽宁省重要温室害虫,包括MEAM1隐种与MED隐种.为了揭示近年来辽宁省冬季温室内烟粉虱隐种动态,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COI)PCR-RFLP技术,鉴别了辽宁省9个地区13个烟粉虱种群的隐种.结果表明,2019年冬季辽宁各地温室烟粉虱种群有12个...  相似文献   

8.
对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烟粉虱 Bemisia tabaci羧酸酯酶(Car E)、乙酰胆碱酯酶 (ACh E)和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s)的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 Car E活性 ,烟粉虱显著高于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 Car E对底物乙酸 -α-萘酯的 Km 分别为 0 .073mmol/ L 和 3.458mmol/ L。烟粉虱 ACh E活性分布高峰在 2~3m OD/ (min·头 )之间 ,而温室白粉虱 ACh E活性分布高峰在 10~ 15 m OD/ (min·头 )之间 ,烟粉虱 ACh E的 Km 值是温室白粉虱 Km 值的 12 .6倍。烟粉虱的 GSTs比活力为2 .218OD/ (mg pro·min) ,显著高于温室白粉虱的 GSTs比活力 0 .663OD/ (mg pro· min)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烟粉虱 GSTs对底物的亲和力比温室白粉虱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天津市烟粉虱Bemisia tabaci隐种的类别及其寄主适应性、传毒能力、携带内共生菌情况和抗药性,采用mt COI酶切法对从武清、西青、蓟州和宁河4个区的番茄、黄瓜及辣椒3种寄主上采集的12个烟粉虱种群进行隐种鉴定,采用PCR检测其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和内共生菌情况,并采用浸叶法测定其对4种常用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采集的烟粉虱种群以MED隐种为主,占所有检测个体的93.33%,有3个种群为MED和MEAM1隐种混合发生。所有检测个体中有36.25%的个体携带TYLCV,在6个种群中检测到TYLCV,其中5个种群有超过50%的个体携带TYLCV。在12个种群中共检测到Hamiltonella、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Cardinium和杀雄菌属Arsenophnus共4种内共生菌,携带个体比例分别为90.63%、48.96%、43.75%和8.33%,进一步对内共生菌协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有HARC、HRC、HAC、HR、HC和AC共6个协同感染型,感染率分别为4.17%、28.13%、3....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及寄主植物携带病毒对其寄生的影响,采用微虫笼饲养法研究了寄生Q型烟粉虱的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显著优于寄生Q型烟粉虱2龄若虫。丽蚜小蜂在感染黄化曲叶病毒(TYLCV)番茄和健康番茄上寄生Q型烟粉虱(分别为VW和NVW)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丽蚜小蜂以VW若虫为寄主时的寿命为10.25 d,显著长于寄生NVW的丽蚜小蜂寿命(5.90 d);对VW和NVW后代3龄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23.81%和17.62%,致死率分别为38.95%和26.52%,差异均显著;而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更适宜其生长发育,寄主植物番茄携带TYLCV显著提高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以雪莲果Smallanthus sonchifolius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的生防潜能,测定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个体大小以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致死能力,并解析其寄生2种粉虱若虫后的子代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雄蜂体长、头宽及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平均致死数量分别为24.7头和25.0头,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21.4头和21.0头。相对于番茄,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后其子代发育时间更短,平均分别为13.2 d和12.5 d;而且子代羽化率也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子代羽化率,分别为84.1%和86.9%。表明与番茄相比,雪莲果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具有更强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2.
许多粉虱寄生蜂雌蜂对粉虱若虫的攻击方式不仅是寄生,而且还能取食。本文以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作为测试寄生蜂,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作为寄主,在非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调查了寄生蜂对寄主的取食和寄生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非选择试验条件下,海氏桨角蚜小蜂48 h内取食1~4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和4.4、3.7、2.8、2.3头,寄生1~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22.1、27.5、25.4、16.5头,但不能寄生各龄期温室白粉虱若虫;而在选择试验条件下,寄生蜂取食1~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同龄期温室白粉虱若虫数量的1.8、2.6、2.5、1.5倍。说明寄生蜂的取食寄主能力明显受寄主种类和龄期的影响。海氏桨角蚜小蜂更适合用来防治烟粉虱,但不适于防治温室白粉虱。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取食感染TYLCV番茄对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番茄对烟粉虱生理防御的影响,本文采用生化分析法研究了烟粉虱取食感染TYLCV的番茄植株后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带毒番茄上取食72h及30d(长期饲养种群)后,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P450酶活性则持续上升,取食30d种群是对照种群的1.99倍;三大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则在取食72h后,酶活性高于对照,而在感染TYLCV番茄上取食30d后,保护酶活性则持续高于72h及对照处理,分别是对照种群的1.45倍、8.42倍和5.03倍,差异显著;Q型烟粉虱表现趋势与B型烟粉虱相似。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入侵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之间的互作、揭示烟粉虱的适应性机制等补充了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两种粉虱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泳分析方法 ,对乌鲁木齐地区所发生的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粉虱的酶谱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温室白粉虱的酯酶酶谱可分 2组区带 ;过氧化物酶酶谱可分 5组区带。烟粉虱的酯酶酶谱可分 5组区带 ;过氧化物酶酶谱可分 4组区带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的耐寒能力与自然越冬北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耐寒性测定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4 ℃和0 ℃暴露时的致死中时分别为13.86 h和12.07 h,在-2 ℃和-8 ℃分别为4.74 h和1.7 h,它们之间有明显差异。2009年2月14-22日野外调查显示,仙桃市、南昌市、金华市在露地和大棚均发现烟粉虱以伪蛹和卵在杂草上存在,九江市只在大棚发现烟粉虱;而孝感市大棚与露地均没有发现烟粉虱。根据已经调查到的越冬地点及其所在地的温度,给出了全国烟粉虱自然条件下可能的越冬北界模型图。首次探讨了烟粉虱在我国的自然越冬北界分布线为浙江省金华市,江西省南昌市,湖北省仙桃市,四川省和云南省。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条件下,分别以温室粉虱和烟粉虱作为扩繁寄主,建立起稳定的2种丽蚜小蜂种群(分别以E1和E2表示)。对这2种不同寄主来源的丽蚜小蜂在番茄、黄瓜、菜豆、茄子上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寄生率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E1和E2对4种寄主植物上温室粉虱的控制作用均显著大于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E1对茄子和黄瓜上的粉虱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好,E2对4种植物间粉虱类害虫的控制作用无显著差异。2种小蜂在4种植物上烟粉虱的寄生率,除番茄上E1(27.84%)低于E2(42.22%),差异显著,其余3种植物上,均是E1高于E2,差异显著;2种小蜂在4种植物上对温室粉虱的寄生率,均是E1高于E2,差异显著,即对于4种植物上的粉虱类害虫的控害效果E1要相对优于E2。  相似文献   

17.
蔬菜田烟粉虱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集市蔬菜田的粉虱,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群是温室白粉虱,2000年后烟粉虱成为优势种群.近几年中烟粉虱给本市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一直发生数量较大,为害较严重,目测1 m3气流有虫10头,大白菜单叶虫量达30~50头,为害损失一般达10%~30%.为此,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烟粉虱进行了监测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摸清了该虫的发生规律,总结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山东寿光地区Q型烟粉虱对番茄褪绿病毒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山东寿光地区Q型烟粉虱对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感病流行的影响及其传毒特性,于2014年调查了该地区设施番茄上烟粉虱种群动态与To CV发病情况,利用特异引物对烟粉虱体内To CV进行了RT-PCR检测;并在室内测定了带毒Q型烟粉虱取食时间和种群数量对To CV感病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发病植株上采集的烟粉虱种群体内可检测到To CV;春茬番茄To CV发病株率随烟粉虱种群数量增加而逐渐升高,4—6月是To CV发生高峰期,6月22日发病株率达100%;秋茬番茄烟粉虱种群数量从10月下旬明显下降,而To CV发病株率升高,11月12日发病株率达100%;室内试验表明,To CV感病株率随着带毒Q型烟粉虱数量与取食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研究表明,Q型烟粉虱能有效传播To CV,且其种群数量对To CV发病株率存在显著影响,可通过防控烟粉虱以控制To CV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番茄植株后,其体内的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arylsulfatase B,ARSB)是否能够做出应答反应,基于Q型烟粉虱基因组数据克隆得到ARSB基因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携带TYLCV前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ARSB基因的cDNA全长为1 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4.89 kD,具有ARSB的保守结构域。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卵期表达量最高,成虫期表达量最低;该基因在Q型烟粉虱头胸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腹部;Q型烟粉虱获取TYLCV 72 h后其体内ARSB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表明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龄期、不同组织内存在差异表达,并可能参与Q型烟粉虱对TYLCV的响应和传毒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低温贮存被寄生的烟粉虱伪蛹对丽蚜小蜂种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低温贮存被丽蚜小蜂寄生的B型烟粉虱褐色伪蛹对丽蚜小蜂种群品质的影响。1~6日龄褐蛹于11℃贮存10d的结果表明,3日龄褐蛹中羽化的成蜂寿命、产卵量和刺吸量均优于其他日龄;在11℃下贮存10、20、30d后,上述生物学指标和种群参数均随贮存天数增加而明显降低,其中以10d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未贮存的差异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