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寻具有杀螨潜力的生防真菌,采用喷雾法测定分析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 IF-1106菌株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1339菌株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卵、幼螨及雌成螨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感染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和球孢白僵菌BB-1339菌株后螨类的形态特征不一致,感染IF-1106菌株后形成棉絮状菌丝,而感染BB-1339菌株后则形成羊毛状菌丝。IF-1106菌株和BB-1339菌株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卵的LC50分别为2.38×107、8.26×107CFU/mL和4.48×107、1.21×108CFU/mL,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幼螨的LC50分别1.97×107、8.26×107CFU/mL和7.65×106、8.99×105...  相似文献   

2.
防治斜纹夜蛾蛹和2龄幼虫的棒束孢菌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具致病力的生防真菌资源,通过对8株寄主为鳞翅目蛹的棒束孢属Isaria spp.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以斜纹夜蛾的蛹和2龄幼虫为试虫,分别采用拌土法和浸渍法测试菌株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菌株GZUIFR08XS1、GZUIFR04XS8、GZUIFR08XS13为环链棒束孢I.cateinannulata,菌株GZUIFR08LYS4、GZUIFR04XS5、GZUIFR04XS7、GZUIFR08XS12、GZUIFR04XS16为粉棒束孢I.farinose。8株菌对斜纹夜蛾的蛹和2龄幼虫均有致病力。土壤接种5 mL浓度为2×10~8个/mL的分生孢子,环链棒束孢GZUIFR08XS1、GZUIFR04XS8对蛹的致死率均为100%。接种浓度为1×10~8个/mL的分生孢子,环链棒束孢GZUIFR04XS8对2龄幼虫致死率为(78.21±2.22)%,较其他菌株有差异显著(P0.05)。将环链棒束孢GZUIFR04XS8分别接种在2~5龄幼虫时,对同一龄期幼虫的致死率随接种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其中,接种孢子浓度为1×10~9个/mL可致2龄幼虫100%死亡;同一接种浓度下,对幼虫致死率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下降,其中,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28×10~5个/mL。环链棒束孢GZUIFR04XS8有较好防治斜纹夜蛾蛹和低龄幼虫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3.
室内测定了5种寄主上的尼氏真绥螨对柑橘红蜘蛛的日捕食量和持续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柑橘上的尼氏真绥螨成螨对柑橘红蜘蛛成螨的日均捕食量最大,显著高于紫苏;而梧桐、薄荷和茶叶3种寄主上的尼氏真绥螨对柑橘红蜘蛛雌成螨的捕食力与柑橘上的无显著差异。对柑橘红蜘蛛若螨的捕食能力以薄荷和梧桐上的显著为高,柑橘和茶叶上的次之,紫苏上的最低;而5种寄主上的尼氏真绥螨对柑橘红蜘蛛幼螨的日均捕食量之间无显著差异。对柑橘红蜘蛛成螨的持续捕食能力结果显示,各处理连续3天的日均捕食量基本呈现略微降低的趋势,但3天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证明不同寄主上的尼氏真绥对柑橘红蜘蛛的捕食能力存在差异,且对柑橘红蜘蛛成螨的捕食能力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尼氏纯妥螨防治大棚草莓上zhu砂叶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氏钝绥螨能捕食zhu砂叶螨各螨态,对卵的捕食量显著地高于其他螨态,其雌成螨对zhu砂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反应,在草莓大棚内释放尼氏钝绥螨能较好地防治zhu砂螨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反应,在草莓大棚内释放尼氏钝绥螨能较好地防治zhu砂螨叶。  相似文献   

5.
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 Ehare&Lee)能捕食硃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 Boisduval)各螨态,对卵的捕食量显著地高于其他螨态,其雌成螨对硃砂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反应,在草莓大棚内释放尼氏钝绥螨能较好地防治硃砂螨叶  相似文献   

6.
交枝顶孢霉杀柑橘全爪螨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交枝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 CQBBW8的杀螨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触杀毒力法检测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的致死率,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及紫外线对CQBBW8菌株生长、产孢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的校正致死率为54.42%,LC_(50)为1.2×10~6个/mL,LT_(50)值为5.175 9d。最佳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PDA和SEA;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为甘露醇和蛋白胨,产孢最适碳源和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氯化铵;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30℃;最适生长和产孢pH为6.0,最适萌发pH为7.0;紫外线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对产孢影响较大,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孢子萌发率越高。综上,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强的毒力,对营养需求不高,环境适应性较强,具有开发为杀螨真菌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害螨,为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和捕食螨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的可行性,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GZGY-1-3孢子悬浮液对二斑叶螨的致病力,并用喷施球孢白僵菌16h、24h、36h和48h后的二斑叶螨分别饲喂智利小植绥螨,测定智利小植绥螨连续两代的致死率、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用20种植物花粉饲养4植绥螨,其效果大致可以划分;不能完成发育,可以完成发育和可以继代繁衍3种类型,以花粉参数和繁殖效果共10项指标作为参评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确认:黄瓜,美人蕉,美人蕉,马缨丹的花粉分别最适于真桑钝绥螨,锯齿盲走螨,江原钝绥螨和尼氏真绥螨室内饲养用,植绥螨对20种花粉食性的适应顺序为,江原钝绥螨-真桑钝绥螨-尼氏真绥螨-锯齿盲走螨。  相似文献   

9.
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伪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搜寻效率a′与处理时间Th值分别为0.5902、1.0025、0.9697、0.3146和0.0150、0.0240、0.0520、0.1681。伪钝绥螨的雌成螨喜食二斑叶螨的卵、幼螨和若螨,而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较弱。伪钝绥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者密度低时,捕食率下降较快;随着捕食者密度进一步增加,捕食率下降缓慢,干扰反应方程拟合为E=0.3101P~(-0.412)。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导应用赤眼蜂蛹作为替代食料人工饲养尼氏钝绥螨。日食蛹量,幼螨为0.18头,产卵前期成螨达1.18头,而产卵期成螨则为0.95头左右。在25℃饲养条件下,每雌产卵达45粒,卵历期48小时,孵化率近92%,幼螨存活率88%,成螨雌性占55%,雌成螨寿命25天。用赤眼蜂蛹连代饲养的尼氏钝绥螨在桔园释放,对柑桔全爪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种植绥螨在不同温度下的耐饥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供给任何饲料下,分供水与不供水两组,测定了4种植绥螨在不同温度下的耐饥能力。结果表明,在缺乏食物时,水分是影响植绥螨存活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供试的4种植绥螨中,真桑钝绥螨和尼氏真绥螨时水分的需求最为迫切。4种植绥螨的耐饥力大小顺序为(1)供水:真桑钝绥螨──江原钝绥螨、锯齿盲走螨──尼氏真绥螨,(2)不供水:锯齿盲走螨、江原钝绥螨──尼氏真绥螨、真桑钝绥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在30℃时反映4种植绥螨繁殖潜能的8项实验种群生命参数.以内禀增长率为指标,得出4种植绥螨繁殖潜能大小顺序为:江原钝绥螨(r_m=0.3217)—尼氏真绥螨(r_m=0.3131)—真桑钝绥螨(r_m=0.2887)—锯齿盲走螨(r_m=0.2213).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以二斑叶螨为食的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雪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08,34(2):61-64
在19、22、25、28、31℃和RH为80%的组合下,以二斑叶螨为食料,测定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在19℃条件下最长(8.96 d),在31℃条件下最短(3.99 d);在19~28℃范围内,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在28~31℃范围内,除卵期外,其他螨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延长,但差异并不显著。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9℃和83.33日.度。分别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其中Logistic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尼氏真绥螨在高温下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1龄若虫的致病力,获得3株毒力较高的菌株:TL.7、sz.15和RSB,在1×10^8孢子.mL^-1浓度下的西花蓟马l龄若虫死亡率分别为90.8%、92.5%和100%;结合测定的致死时间与致死浓度,得出菌株RSB为最优菌株(LT50为2.383d,LC50为1.53X10’孢子.mL^-1)。以西花蓟马1龄若虫为猎物,测定菌株RSB对其天敌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barkeri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菌株RSB(1×10’孢子.mL^-1)处理的巴氏钝绥螨可发育为成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平均每雌每天产卵量分别为5.9d、33.850d和1.78粒,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花蓟马的高效白僵菌菌株RSB对其天敌巴氏钝绥螨不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结果表明白僵菌可在田间与巴氏钝绥螨协同控制重大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15.
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7年4~6月对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单种种群还是混合种群,二斑叶螨的活动虫态和雌成虫的rm均高于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具有更强的种间竞争能力,在该螨发生地极有可能取代朱砂叶螨而成为农田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取食的菜豆对后取食昆虫的影响,研究了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分别取食健康和虫(螨)害菜豆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生命表,比较生命参数的异同。二斑叶螨取食健康菜豆和西花蓟马2龄若虫为害菜豆时未成熟期没有明显区别,但各螨态的存活率在健康菜豆上较高;取食健康菜豆时,雌成螨寿命为24.56 d,内禀增长率为0.2640,均高于取食西花蓟马为害菜豆。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取食两种菜豆时也没有明显的区别,但二斑叶螨为害菜豆使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下降;西花蓟马雌成虫平均寿命和单雌日产卵量在健康菜豆上分别为33.35 d和4.02粒,显著高于螨害菜豆,在健康菜豆上净增殖率也较高,为40.4264。研究表明,西花蓟马或二斑叶螨为害后的叶片对后取食害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对其存活率和繁殖均产生不利影响,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取食诱导菜豆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的潜在控制能力,采用功能反应方法,在温度为16、20、24、28、32℃,相对湿度(85±5)%条件下对巴氏钝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卵和若螨表现为嗜食性,对雌成螨表现为非嗜食性。巴氏钝绥螨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均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对各螨态的捕食量大小为:卵若螨雌成螨。在16~28℃,巴氏钝绥螨对各螨态的瞬间攻击系数(a)、捕食能力(a/Th)、最大日捕食量(1/Th)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则缩短,当温度高于32℃时捕食量开始减小。当二斑叶螨密度固定时,巴氏钝绥螨的日平均捕食量则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巴氏钝绥螨存在明显的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经2次本底资源调查共得到广州市植绥螨科5属28种,其中尼氏真绥螨是优势种,占采集标本总数的45%。本文还对一些在生物防治上有利用价值的种类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高温对尼氏钝绥螨生存繁殖的影响,分别将其雌成螨、卵置于35℃、40℃和43℃下处理不同时间。结果表明,35℃对尼氏钝绥螨的生存和繁殖没有影响;40℃高温下处理时间越长,雌成螨的生存率和卵的孵化率越低;43℃是尼氏钝绥螨的极限高温,此温度下不能正常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方法研究了2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二斑叶螨Tethranychus urticaeKoch雌成螨与卵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中草药提取物对雌成螨和卵显示出程度不等的毒性作用。其中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苦楝子Meliatoosendan Sieb.et Zucc、槟榔Areca catechu L.与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对雌成螨和卵均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作用,在提取物浓度为10 mg mL1、作用72 h后,雌成螨死亡率为100%;在提取物浓度为10 mg mL1,作用5 d后,卵孵化率小于40%。北细辛表现最为突出,对成螨与卵的LD50分别为0.57 mg mL1(1 d)和0.88mg mL1(5 d)。结果显示,北细辛、黄连与槟榔等中草药具有研究开发为植物源杀螨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