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虫生真菌对枸杞负泥虫的致病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用浸溃接种法测定了2种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2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1菌株对枸杞负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3种菌株对枸杞负泥虫均具有毒杀作用.绿僵菌IPPCKAS2029菌株表现了较高的毒力,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4.39 d,校正死亡率为100%;对成虫的致病力低于幼虫,致死中时(LT50)10.65 d,校正死亡率73.8%.球孢白僵菌FW-05、Z-28两菌株的毒力弱于前者,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6.85 d和7.78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5%和82.7%;对成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16.18 d和18.92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9%和55.6%.  相似文献   

2.
室内测定了6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在PPDA培养基上,菌株MaYTTR04和MaZPTR01的菌落生长较快,培养15 d后,菌落直径分别为6.3 cm和5.9 cm;产孢量以菌株MaYTTR04最大,MaZPTR01其次,分别为2.0×10^8孢子·cm^-2和1.1×10^8孢子·cm^-2,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差异显著,接种20 d后,星天牛幼虫累积死亡率在40%~96.7%之间;菌株MaZPTR01和MaYTTR04对星天牛幼虫致死率分别达到96.7%和93.3%;僵虫率也高,分别达到86.7%和80%;致死中时(LT50)短,分别为5.71 d和5.80 d。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aZPTR01和MaYTTR04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较强,同时具备良好的生产性能,故可作为优良菌株用于星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一株莱氏绿僵菌的筛选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草地贪夜蛾病原真菌的筛选和毒力测定可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制剂。本研究从广西南宁田间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新分离的菌株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编号为CDTLJ1;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预蛹、蛹均有致病力,1.20×107孢子/mL浓度下,接菌处理后第6 d,2~5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均达100%,6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98.33%,预蛹和蛹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8.33%、20.00%,草地贪夜蛾2~6龄幼虫的LT50值从3.91 d升至4.24 d;菌株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死率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浓度达1×108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LT50为4.10 d,接菌处理后第6 d,3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达100%,LC50为1.12×104孢子/mL。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CDTLJ1对草地贪夜蛾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于室内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种不同相对湿度(RH30%、60%和90%)条件下,3龄、4龄和5龄蝗蝻均在RH90%时,死亡率最高,LT50最短;其次为RH60%和RH3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30℃时绿僵菌对5龄蝗蝻的致死率最高,LT50最短(3.366d);其次为33℃和27℃;36℃条件下,蝗蝻的死亡率最低,LT50最长(6.424d)。  相似文献   

5.
朱信华 《江西植保》2013,(3):324-328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是福建省毛竹林的一种主要害虫,本研究应用5种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和1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3龄初幼虫进行感染力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结果表明:应用1.45×10 7孢子/mL孢悬液感染12 d后,3龄初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63.16%以上;其中MaFzzL-01和Ma1291-2两个绿僵菌株对该幼虫的致病力分别为90.93%和84.21%,其LT50值分别为5.97 d和6.67 d,LC50值分别为1.727×10 4孢子/mL和2.029×10 4孢子/mL。结果说明:绿僵菌MaFzzL-01和Ma1291-2两个菌株对该幼虫的致病力强,且致死速度快。应用1.45×10 8孢子/mL孢悬液进行林间防治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红脉穗螟是海南省椰子、槟榔等作物的重要害虫,已引起了严重为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自死亡的红棕象甲虫分离得到一株绿僵菌菌株Red-3,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并测试了其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通过DNA提取、ITS序列扩增得到的片段长度为555 bp,经比对后发现该菌株与绿僵菌相似度达99%。实验室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14 d,在孢子含量为1×10~4个/mL条件下对红脉穗螟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为62%;在1×10~8个/mL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98.89%,LT50为2.27 d。本研究结果表明,绿僵菌菌株Red-3对红脉穗螟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具有应用于红脉穗螟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4种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Bb02菌株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浸虫法73.79%,涂抹法68.28%,喷雾法51.72%和浸叶法33.79%;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喷雾法57.93%,浸虫法57.24%,涂抹法55.86%和浸叶法28.28%,虽然浸虫法的校正死亡率稍低于喷雾法,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2龄和3龄幼虫以浸虫法处理僵虫率最高,分别达31.25%和29.55%;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62 d和4.63 d。认为浸虫法最适于室内准确评价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从山东日照、青岛两地的花生生产示范大田采集得到天然罹病的花生蛴螬僵虫中,分离得到两株绿僵菌菌株(Metarhizium spp.)。对两株菌株的ITS1-5.8S rRNA-ITS2区域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征,分别确定为平沙绿僵菌M.pingshaense(CQM132)和贵州绿僵菌M.guizhouense(CQM135)。筛选了菌株CQM132和CQM135的最适培养温度和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均在28℃温度条件下,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产孢时间显著最短。室内测定了菌株CQM132和CQM135对铜绿丽金龟和暗黑腮金龟幼虫(蛴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菌株CQM132和CQM135对铜绿丽金龟和暗黑腮金龟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毒力。菌株CQM132的高浓度孢悬液(1.1×107~1.1×108孢子mL-1)对两种金龟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85%以上,致死中时LT50≤7.58 d。菌株CQM135的高浓度孢悬液(1.1×107~1.1×108孢子mL-1)对两种蛴螬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致死中时LT50≤6.85 d。相比而言,菌株CQM135对两种蛴螬的致病力略优于菌株CQM132,可以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温湿度、紫外线及常见杀虫剂等环境因子对球孢白僵菌B6菌株侵染桔小实蝇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的温度范围内,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蛹与老熟幼虫均有致病力。在19℃~25℃条件下,桔小实蝇上述三种虫态的死亡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28℃和31℃温度条件下,桔小实蝇的死亡率则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8×108孢子/ml浓度条件下,成虫在25℃温度条件下的致死中时LT50为6.6d,在31℃的LT50为30.2d。在不同温度条件下,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时差异较大。湿度越大,球孢白僵菌致病力越强,桔小实蝇的死亡速率越快。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率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增加而逐步降低。测定了7种常见的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落的生长影响,其中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阿维菌素、40%辛硫磷和10%除尽对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绿僵菌与3种杀虫剂混用对沙葱萤叶甲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点滴法,于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茚虫威和鱼藤酮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及与绿僵菌混用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协同致死作用,以期为协调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防治沙葱萤叶甲提供参考。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时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毒力最强,LD50值为4.80 ng/头,其次是茚虫威和鱼藤酮,LD50值分别为10.47和53.21 ng/头。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绿僵菌24和48 h后,发现药剂对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低于20%,且抑制率随着药剂浓度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茚虫威的平均抑制率最小,分别仅为1.89%±0.57%和0.89%±0.39%。将3种杀虫剂分别与绿僵菌孢子悬液混配使用,对防治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中茚虫威与绿僵菌混用增效作用最强,比单独施用绿僵菌时LT50值缩短了8.12 d;阿维菌素与绿僵菌混用时LT50值缩短了7.60 d;鱼藤酮与绿僵菌混用时LT50值缩短了6.45 d。  相似文献   

11.
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拌土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土壤含有1×106~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含有5×107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达85.2%。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测数据进行拟合,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并估计了该制剂对蛴螬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相应的LD50和LD90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土壤中含有3×107、5×107和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10.18、8.42、6.79d。当土壤含有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死亡率可达90%以上,LT90为10.50d。该绿僵菌制剂在蛴螬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从草地贪夜蛾成虫尸体中分离获得一株杀虫真菌。经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虫生真菌为莱氏绿僵菌,并命名为Nr Sfadult202104。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在SMAY+0.5%草地贪夜蛾蛹粉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量最佳;在28℃时菌落生长速率最快,20℃时产孢最为适宜;在全光照条件下该菌株产孢量最高。对草地贪夜蛾成虫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以及3龄幼虫都具有一定的毒力效果。当孢子浓度为1.0×108孢子/m L时,其感染雌、雄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2%和58.1%;菌株接种3龄幼虫后,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当浓度达到1.0×108孢子/m L时,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5.30 d,接种8 d后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6.12%。综合以上结果,莱氏绿僵菌Nr Sfadult202104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具有潜在的生防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3个绿僵菌菌株2060-d、X-m、2014分生孢子分别制成液剂、油剂和粉剂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3个绿僵菌菌株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成虫都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室内校正死亡率77.1%~97.9%,死虫僵虫率达100%;用2060-d菌株分生孢子制成不同的剂型在林间防治切梢小蠹成虫,试验结果,成虫死亡率依次为油剂(73.3%)>液剂(70.0%)>粉剂(20.0%),死虫僵虫率分别为67.0%、65.0%和20.0%。上述结果表明,绿僵菌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有一定的致病力,可以将绿僵菌分生孢子制成油剂进行低量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在广西蔗区暴发成灾,采用绿僵菌Metarhizium防治该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本文采用三级筛选法对不同来源的18株绿僵菌进行筛选,拟获得对蔗根土天牛幼虫具有高致病力且抗逆性强的菌株。结果表明:菌株JC001J、C002和TR010均表现出较好的毒力。其中菌株JC002毒力更强,高剂量(1.0×107孢子/ml)处理15d的累计死亡率达94.74%;低剂量(1.0×104孢子/ml)处理15d的累计死亡率为64.29%,LT50为11.0557d;温度为22~31℃时,菌株JC002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株菌。菌株JC002在防治蔗根土天牛上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高致病力真菌生物农药,以3龄小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25株虫生真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CQM125。生测结果显示,在20℃、1.0×108孢子mL 1菌株CQM125菌液处理小菜蛾幼虫的LT50为3.97 d;25℃、5.0×107孢子mL 1菌液的LT50为2.44 d;在25℃下,第7 d的LC50为2.31×104孢子mL 1;接种处理后,20℃、8 d的小菜蛾死亡率为84.22%,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依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CQM125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产孢培养基为PPDA,其中葡萄糖2%,蛋白胨0.5%;最适产孢温度30℃,最适产孢pH值为6.0;最适光照条件为前6 d黑暗,后8 d光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绿僵菌在其致死害虫表面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等相关分子机制,通过显微观察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生长和产孢特性,并测定其致病力,分别对虫尸表面和PDA培养基上罗伯茨绿僵菌的菌丝生长阶段和大量产孢阶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对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产孢及致病力通路相关基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上培养5 d后,罗伯茨绿僵菌开始大量产孢,培养14 d时产孢量最高,为4.6×10~7个/cm~2,大蜡螟幼虫注射罗伯茨绿僵菌4 d后,其体表出现菌丝,5.5 d后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大量产孢,9 d后产孢量最高,为2.6×10~8个/cm~2。与PDA培养基上罗伯茨绿僵菌对大蜡螟幼虫的半致死时间(7.09 d和4.66 d)相比,体壁侵染法和显微注射法侵染的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对大蜡螟幼虫的半致死时间(6.33 d和4.49 d)分别显著缩短和无显著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大量产孢时期,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中共有810个基因上调表达,452个基因...  相似文献   

17.
以朱红毛斑蛾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1株自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上分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PfBb,与3种常用虫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fz01、卵孢白僵菌B. brongniartii 400和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DSXJ-07)进行致病力比较,以期筛选出高效的虫生真菌用于朱红毛斑蛾的生物防治。采用浸虫法,测定4种虫生真菌不同浓度下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僵虫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Mafz01、卵孢白僵菌400、球孢白僵菌DSXJ-07和球孢白僵菌PfBb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1×10~8、1.1×10~8、1.9×10~7和2.8×10~5孢子/mL;1.0×10~9孢子/mL浓度处理下的僵虫率分别为52.5%±6.45%、52.5%±6.45%、73.75%±6.29%和97.50±2.89%,且球孢白僵菌PfBb处理后的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虫生真菌。4种虫生真菌对朱红毛斑蛾幼虫毒力大小依次为球孢白僵菌PfBb球孢白僵菌DSXJ-07卵孢白僵菌400金龟子绿僵菌Mafz01。推荐使用浓度大于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PfBb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18.
从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僵死幼虫体内分离得到1株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菌株WP,首次采用拌土法对该菌寄生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并分析外界条件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在WP菌株1×104~1×107孢子/g干土7个孢子浓度梯度下,随着浓度的提高,筛胸梳爪叩甲的校正死亡率从20%上升至100%。在15、20、25、30℃4个温度下,该菌对筛胸梳爪叩甲的致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30℃时,筛胸梳爪叩甲死亡率达96.7%;当降至15℃,筛胸梳爪叩甲不会被寄生。在6%~18%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湿度的升高会提高WP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的致死率,6%的土壤湿度不会导致该虫染病。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体表接菌法测定了商品生物农药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PD20080671在15、20、25、30、35和40℃等6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飞蝗3龄蝗蝻的累积死亡率在接菌后19 d内均随天数的增加而升高。35℃的累积死亡率最高(82.5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0℃的累积死亡率最低,为55.00%。死亡个体的湿度培养结果显示绿僵菌在高温条件下萌发的时间较短,40℃为4.26 d,15℃为19.36 d。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都不利于绿僵菌杀死蝗虫。因此,在田间施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东亚飞蝗时应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建议在上午低温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是河北坝上错季蔬菜生产区最重要的害虫,为了探索对其无公害治理方法,以张北的小菜蛾为试虫, 测定了33株球孢白僵菌对其幼虫的僵虫率,从中筛选出5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从致死中浓度(LC50)和致死中时(LT50)的测定结果分析,BD B026菌株的毒力最高,其处理后7d的LC50为0.47×105个/mL孢子,含1.0×108个/mL孢子菌液的LT50为(1.57±0.027)d,对小菜蛾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