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出壳到42日龄的苗鸡称为雏鸡。雏鸡成活率的高低,受到饲养管理上各个环节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疾病等等。要提高雏鸡成活率,就必须实行科学喂养、精心管理,总结起来,主要应在下面11个字上做文章,即“运、水、食、青、砂、温、湿、气、光、密、病”。 1.运:即运输。出壳后的苗鸡最好在一天内运到育雏室,所以最好就近购买。春运苗雏时,要做到透气保温,又要防止闷死挤死,並注意气候突变。路面不平时,宜推车慢行。  相似文献   

2.
一、温度要合适雏鸡对温度比较敏感,出壳后1—3周内保持35—32℃,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3℃。二、饮水要及时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一定要及时饮水,否则会造成脱水。采取自由饮水法,第1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三、湿度要适当出壳后10日龄内保持较高的湿度利于雏鸡羽毛生长及防止脱水,10日龄后湿度要较低一些,以免诱发球虫病,一般10日龄内  相似文献   

3.
张蕾 《农家科技》2006,(11):18-18
1.刚出壳的雏鸡不饮水。水是鸡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鸡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但多数养鸡户却认为,刚出壳的雏鸡不能饮水,饮水会造成拉稀。因此,错误地采取了断水或限制饮水的做法。据了解,有的养鸡户自购入鸡苗起,除了供喂湿拌料或者加喂一些青绿饲料外,可长达1周不供饮水。实际上,雏鸡是存较高的温度下孵化出来的,雏鸡的体温高、呼吸快、  相似文献   

4.
一、保温:雏鸡对温度非常敏感,保温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成活率高低,这是育雏的技术核心.保温标准:出壳二天内的雏鸡以在保温箱或温室内均匀睡觉为准;二天后以在箱(室)内非常活泼、精神好为准.如温度太低,雏鸡轻则啼叫,重则往热源下相挤打堆,造成堆死、压死或白痢、感冒;太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硬性规定一个温度易造成失误,因此应当"看鸡施温"切勿"看表施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养鸡多采用散养的形式。这种传统饲养方法所饲养的鸡成活率普遍低于笼养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饲养管理方面1.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雏鸡出壳后,由于绒毛稀短,抗寒能力差,所以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的首要条件。温度过高,雏鸡体热和水分散热  相似文献   

6.
1.温度要合适 雏鸡对温度比较敏感,出壳后1周~3周内保持35℃~32℃,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3℃。 2.饮水要及时 特别是雏鸡经长途运输,一定要及时饮水,否则会造成脱水。采取自由饮水法,第1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  相似文献   

7.
鸡支原体会引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各年龄段的鸡或种蛋感染后,导致雏鸡成活率降低,生长迟缓,蛋鸡产蛋率下降,种蛋死胚或出壳率降低,或处于隐性感染而降低鸡的抵抗力。高度集约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加速了该病的扩散。鸡败血支原体的自然感染发生于鸡和火鸡,以28~56日龄雏鸡和火鸡最易感。其病死率及生长抑制的程度都比成年鸡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在蛋鸡饲养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性技术措施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如不准时完成会给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笔者认为,在蛋鸡饲养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时间点。一、孵鸡助产1.孵鸡助产的适宜时间。孵鸡助产是指孵鸡出雏时对出壳困难的雏鸡人工辅助出壳的措施,适宜时间为孵化至21天。在雏鸡开始大批啄壳出雏时,若见种蛋被啄出小洞或在种蛋小头啄壳却迟迟不能出壳者,即实施助产。具体方法:将啄壳处蛋壳啄掉一小部分,将雏头轻轻  相似文献   

9.
鸡支原体会引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各年龄段的鸡或种蛋感染后,导致雏鸡成活率降低,生长迟缓,蛋鸡产蛋率下降,种蛋死胚或出壳率降低,或处于隐性感染而降低鸡的抵抗力.高度集约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加速了该病的扩散.鸡败血支原体的自然感染发生于鸡和火鸡,以28-56日龄雏鸡和火鸡最易感.其病死率及生长抑制的程度都比成年鸡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一、育雏鸡不能及时喝水不少养鸡户认为给购回的雏鸡喝水会死亡,其实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已失去了不少水分,长途运输更需要水,不及时给雏鸡饮水易引脱水死亡。因此,雏鸡出壳24小时后应尽早喂服温开水。如果饲喂河水或井水,要先经过煮沸或用消毒药消毒再给鸡饮用。消毒药可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以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在第一天的饮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粉和多维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成活率。二、出现血痢不防治球虫  相似文献   

11.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因此,容易得病,难以治疗,死亡率高。要想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从管理上抓起,重视温度、饲养、防病、免疫等环节。为降低雏鸡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介绍一下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原因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雏鸡脐炎是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鸡病,为幼龄雏鸡常见病。患雏不易成活,大多数在1周内死亡。因此,要想养好鸡,必须把好预防雏鸡脐炎这一关。雏鸡脐炎的症状是:患雏闭眼,垂翅,挤堆怕冷,很少采食或废食;腹部膨大、皮薄,发红或青紫色;脐上红肿、溃烂,有恶臭渗出物流出,后期结成黑痂;肛门被白色粪便粘污。雏鸡感染脐炎的主要原因是种蛋没有彻底净化,用带菌种母鸡所产的蛋进行孵化;孵化设备消毒不彻底;孵化后期温度偏高;提前出雏,造成雏鸡脐口愈合不良等。预防雏鸡脐炎的主要措施:①严格挑选优良、…  相似文献   

13.
正出壳雏鸡的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2~3℃,4日龄开始微微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才达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4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也是育雏的关键,必须严格正确地掌握。作者通过对不同周龄雏鸡施用不同的温度,探讨不同温度对雏鸡成活率效果的影响。试验动物是2013年11月27日由衡南县茶市湘黄鸡原种场种鸡产蛋孵出的雏鸡苗。试验方法:育雏房先清扫、冲洗、喷雾、  相似文献   

14.
在育雏的过程中,有的养殖户为避免鸡新城疫病的发生,在雏鸡出壳后的第2天或第3天,就给其进行滴鼻接种,殊不知这种做法是违背科学的。母源抗体产生的最高峰是雏鸡3~5日龄,到7日龄时消失。如果在雏鸡出壳7天以前接种  相似文献   

15.
<正> 雏鸡一般指的是0~6周内的幼鸡。因幼鸡从出壳后到离温前这一阶段需要借助于人工给温才能得到正常生长发育,故又称为育雏期。雏鸡的培育,是鸡只以后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育雏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雏鸡的成活率和成鸡的生产性能。故在此期应创造适合雏鸡生长需要的最佳环境条件,育出高产的雏鸡群。农家育雏,大多喜欢  相似文献   

16.
刚孵化出来的雏鸡,开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定要适时开食。雏鸡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死亡率最低,若开食过早会使雏鸡尚未发育完全的消化器官受到损伤。而开食太晚则会使雏鸡的体力消耗过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雏鸡出壳后第一次吃料宜在初饮2~3小时后(通常在孵出后12~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36小时,此时可见60%~70%的雏鸡有随意走动、用喙啄食地面的求食行为。  相似文献   

17.
雏鸡糊肛,就是肛门被粘粪糊住。主要是由于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质含量高,环境温度低以及疾病等因素所引起。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出壳后最初几天。预防措施有:1.及时“开水”。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叫做“开水”,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鸡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如果出壳后2~3天还不能“开水”,发生糊肛的雏鸡就增多。通常在出壳后15~24小时内“开水”,最好饮用5~8%的糖水2~3天,不仅可以预防糊肛,而且可降低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 春末夏初,是鸡(蛋鸡、肉鸡)育雏的黄金季节。在育雏的过程中,农牧民和专业户大多数把鸡新城疫病(俗称鸡瘟)的接种防疫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但有的养殖户认为雏鸡出壳后接种(滴鼻)新城疫苗越早效果越好,在雏鸡出壳后的第2天或第3天,就给其进行滴鼻接种,这种认识和做法是违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正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鸡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为典型的经蛋垂直传播疾病,亦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传染。患病的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并发生卵巢炎。患病雏鸡表现衰弱,拉白痢,发病急,死亡快,通常在出壳后2个星期内死亡最多。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侵害雏鸡,2~3周龄内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中鸡偶然也出现高死亡率,成鸡主要呈隐  相似文献   

20.
养鸡新方法     
一、加喂糖水法 雏鸡孵化出壳后15小时内.在饮水中加入8%的蔗糖溶液.可使鸡死亡率降低一半;或用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白糖20克、凉开水1000毫升.混合溶于水中给雏鸡饮两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