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化性白茧种在欽县1657年才开始試养过二次,但大寺人民公社大寺大队在六造高溫情况下,试育了20張江苏二化性白茧种,經过20多天努力,終于试育成功,并获得了高产,20張蚕种共产蚕茧813斤5両,平均单張产茧40斤6両半,其中試驗蚕单張产茧74斤共收入了九百零七元九角二分,其中試驗蚕单張牧入了八十八元零八分。共食桑叶九百三十二斤八両,扭桑产茧七斤九両。本來大寺蚕房在2—5造,养其他蚕种都发生大批死蚕現象,但为什么在第六造,能飼育二化白茧成功并获得高产呢?主要有以下幾点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省过去几年来,二化性白茧种规定在每年天气比较干燥气温比较低的第一造(3月)和第七造(10月)饲养。1958年在新的形势推动下,省提出了在3—5年内实现全省二化性白茧化的要求,各地积极响应,进行广泛的试养工作,经过一年来的摸索,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获得了不少出人意料的成绩,充分证明了二化性白茧种,不但存全省各地全年各造都可以养,而且还可以取得高产,彻底粉碎了条件论者,认为在广东不可能造遗养二化性白茧种,就算养也不会有好收成的保守论调,从而进一步增强技术革新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一、养蚕翻了身 1956年槎涌队接受试养二化性白茧三张的任务,获得了单张平均产茧量44.13斤的良好成绩。使领导上深刻体会到:只要贯彻技术改革,第二造养二化性白茧种是完全能取得稳定的高额产量。58年二造开始前,认真总结了过去试养的经验,召开全社饲养员会议,通过算产量算收入,提高社员的思想认识,号召要和自然作顽强斗争,统一订出关键性的养蚕技术措施,大量饲养了白茧种134张,结果获得全机丰收。平均单张蚕种产茧49.086斤,此去年同期试养的增产11.24%,其中最高产量54.72斤,创造了二造养白茧的模范事跡和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4.
普宁县洪阳公社五星队(原蚯塘小社)58年在气候特别恶劣的第五造试养白茧成功,该队饲养一张白茧种(沄文×摹+)收蚁7.8公分,用桑叶813斤,产茧61.1斤,生产实积与收入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1991年,是广东省全面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的一年,饲养多化性蚕种已成为历史,这是我省养蚕业的重要里程碑! 解放后,广东省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蚕茧产量1990年比1949年增加4倍多,亩桑产茧增长3.8倍,养蚕技术革新也取得很大成绩,但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本文就涉及全年二化白茧化问题,结合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继续向新的台阶攀登。一、历史的回顾“全年二化白茧化”是广东养蚕业的一个特殊问题,是指改革过去饲养多化性黄茧  相似文献   

6.
西区一社是中山蚕种繁殖站的原蚕社,1958年飼养了二化性白茧种(华九,华十沄文,沄汗)有647公分,佔总數量的86.82%,产原种茧此去年大六供,合格率此去年高74%,公分产茧4.5斤以上,多化性种,(九白海,115南和42号)共养了4832公分,合格的有4259公分,佔总數88.14%,公分产茧4.05斤。比较突出的,有头造共养了華十沄文原种131公分,100%的合格,公分产茧8斤.其中有20公分,公分高产6.85斤,第八造,沄汗華九共养38公分,100%合格制种,公分产茧6.1斤,茧层量3.87公  相似文献   

7.
今年农业生产取得全面大丰收,蚕桑生产也获得很大成績,全年产茧約达26万担,比去年增产40%左右,桑地面积扩展了近10万畝,僅化县附城公社就新种了6000多畝桑,從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跃进得更快,各地出現了許許多多畝产万五斤桑,二万斤桑以上的丰产卫星,和大面积的万斤片,每張蚕种产茧有好幾处超过了100斤历史上從来没有过的從第二造到第六造飼养二化性白茧种,今年不但可以养,而且出現了許多高产的卫星,在技术上也有不少新的創造和改革,栽桑方面推行了密植和插条繁殖方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发展需要,增加高级生丝原料茧,满足外贸出口要求,扩大我省第二造、六造饲养多丝量优质的白茧种比重,我们从1976年开始,同广西蚕业指导所等有关单位协作对“新九×7532”一代交什种(简称两广一号)进行了试养工作,通过室内及农村试验,并以二化性“新九×8301”和“东_(34)×苏_(12)”等一代交什种;多化性“广农三号”“广农四号”等为对照比较,饲养环境以第二造和第六造饲养为主,同时以第三造、第四造和第五造高温多湿环境,以及外省夏期、夏秋期作为辅助性测定比较.经过三年多来的试养比较看来,初步认为桑蚕“新九×7532”一代交什种组合,适合我省第二造、第六造环境条件饲养,并具有优质、好养、高产、担桑产值高,凡育比较容易等优点,可供我省第二造和第六造扩大试养用.现将桑蚕“新九×7532”一代交什种试养成绩综述如下:品种来源  相似文献   

9.
南头公社团結队,在第五造試养二化白茧獲得大丰收,飼养三張沄文×华+蚕种,于8月30日熟蚕,总产蚕茧50727个,总产茧量为211.36斤,总食桑量1052.3斤,总收入187.25元,平均单張产茧70.45斤(个數16709个,每張收入金額62.58元,担桑产茧11.4斤,这个丰产是由养蚕組长吳信端創造的,总结他的經驗有下列幾点:  相似文献   

10.
王敏  余爱群 《广东蚕业》2000,34(3):22-26
蚕丝业是中国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对外贸易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而蚕丝业的稳产高产与选用优良蚕品种分不开。广东蚕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全年多次养蚕,蚕品种改良从多化黄茧地方品种发展到多化白造种,到1991年全省全部实现全年饲养二化性白蚕茧品  相似文献   

11.
一、全年白茧化的概念全年饲养那种蚕品种才算是白茧化呢?我们认所谓“白茧化”是为了给广大群众容易理解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指全年成功地饲养不低于或硬好于目前第一、七造已经全面饲养的二化性白茧种的优良蚕种,因此这些优良蚕种,应该具备下列二个基本条件:1.是缫丝和茧丝长度能适应现代化缫丝工厂设备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自一九五七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115南×九白海(又称南农七号)以来,經生产实踐的考驗証实,适于广东第3—6造高溫季节調养,已被普遍应用,对稳定我省蚕造生产已起着一定的作用。桑蚕多化性蚕种催青工作,一向来没有像对二化白茧蚕种催青那样重視,缺乏具体的技术規程,一  相似文献   

13.
清远县六甲洞队在1958年第六造破除迷信,大胆飼育二化性白茧蚕种,獲得了成功。六甲洞队8月26日开始飼育華十x沄文蚕种5張,9月17日熟蚕,共经过23天,食桑2045斤,平均单張食桑589斤,共产鮮茧218.5斤,平均单張产茧43.7斤,担桑产茧7.4斤,主要的經驗是: 1.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为蚕儿創造优良环境。收蚁前7天用福尔馬林漂白粉、石灰等进行蚕房蚕具、彻底消毒,給桑除沙前先洗手給桑,除沙后洒水扫地,蚕室內外經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上、下午和替屎吋进行开窗換气,使蚕儿有清洁空气,新鮮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省自50年代后期引进并解决二化性蚕种的冷藏浸酸技术后,70年代末逐步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二化性一代杂种的繁育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一年就只能春繁和秋繁,夏季由于气温高,原蚕饲育困难,制种时死蛹死蛾多,繁殖系数很低。自80年代以来随着空调机的普及,蚕种的  相似文献   

15.
一、试验目的: 新区全年饲养二化性白茧蚕种,必须在春、秋两季制种。以往用叶桑育,死活率低,公分产茧低,死笼茧多,担茧制种低。今年针对问题,改为采用了大树尾夏刈,造造枝桑育。  相似文献   

16.
華南农學院下放湛江专区大队蚕桑系师生与化州县附城公社山背連飼养员,在該社党委的正確領导下,鼓足干勁,于第八造飼育二化白茧种华十×潭文品种获得了24.4斤的担桑产茧丰产紀录。經县委、县人委、社党委、县开发委員会、化州日报、湛江专区育种站,化州繅絲厂、華南农學院等負責同志30多人参加牧茧驗收。  相似文献   

17.
南海县九江公社英明大队英三生产队一九六二年养蚕生产,全队12个蚕房各造各批,在所谓“烂二、三造”和高温焗熟的第四、五造,都得到了好收成。全队122.6亩桑地,产茧任务9870斤,六二年平均亩产桑2,418斤,总产茧22,626斤,超产茧12.756斤,完成全年任务的229%,平均亩桑产值  相似文献   

18.
我省年可养蚕七、八造,解放以来,主产佛山地区头、二造和六、七造基本上推广了稳产高产的二化性白茧品种,增加生产者收益,为我省提供了出口高档丝绸的原料,多创外汇作出了贡献。可惜的是三十年来,夏季(三、四、五造)桑叶旺产时间,仍然以饲养低级生丝原料的多化性茧为主,以致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吴堡县横沟公社砖窑山大队养蚕专业户薛秀芳,重视科学饲育,坚持定量给叶少回育,全年春夏秋养蚕4.5张,产茧295.5斤,收入540.57元。买回缝纫机一台。  相似文献   

20.
桑蚕品种“新九×7532”从1980年开始已在我省扩大试养,1982年饲养量可达三十万张左右,占二化性白茧种饲养量70—80%,但由于这两个品种都是二化×多化血统的杂交固定种,在广东高温条件繁育年数的增加,遗传性状有些分离现象和发生了自然变异,如新九的再出卵发生;7532的生命力下降,丝质不稳定等都给生产部门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从1981年开始我们对这两个元种进行了提纯复壮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会报于后,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