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加琼 《畜禽业》2006,(21):26-28
抗痢灵由12种中药组成,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泻的作用,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用抗痢灵、诺氟沙星、痢菌净加庆大霉素三种药物分别对仔猪人工复制病例和自然病例治疗,结果表明:抗痢灵具有用量少;疗程短;疗效好,治疗率可达95.3%;且使用方便,治疗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贺晓龙 《畜禽业》1999,(9):17-18
从11头腹泻仔猪和5头待产母猪共分离出15株大肠杆菌,其中有11株被确定具有致病性,用纸片法对16种抗生素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唑啉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土霉素,磺胺则普遍耐药,为仔猪黄痢的预防提供卫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仔猪黄痢的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1头腹泻仔猪和5头待产母猪共分离出15株大肠杆菌,其中有11株被确定具有致病性。用纸片法对16种抗生素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唑啉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土霉素、磺胺则普遍耐药,为仔猪黄痢的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邵丽萍 《畜禽业》2004,(2):20-20
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以排出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剖检有肠炎和败血症变化,有的无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5.
杨振峰  刘效礼  用元军 《畜禽业》2002,(7):X041-X041
仔猪黄痢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发病猪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3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50%,更小的仔猪甚至100%死亡,对养猪生产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8)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染率高,致死率高,给养猪行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总结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仔猪黄痢预防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6,(12)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拉黄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的特征。对初生仔猪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章针对此病进行了诊断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科学防治仔猪黄痢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仔猪黄痢,与仔猪白痢一样同为大肠杆菌引发,因一般发生在出生1周内的新生仔猪,且出生8~12 h就会发病,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或与仔猪红痢一道称仔猪三日痢。临床上患猪一般以剧烈腹泻,拉黄色或黄白色粪便为临床特征,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德宏州分布广泛,呈地方流行,特别是在德宏州内的那些仍采用传统猪舍养猪的场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是多年来德宏州新生仔猪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10.
王泽明 《畜禽业》2000,(3):30-31
本文就止痢金刚注射液与抗生素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止痢金刚注射液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病效果显著:黄白痢病原菌对止痢金刚注射液无耐药性或耐药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江都市某新建猪场2窝初产仔猪突然发病,发病率为100%,仔猪生下当天夜里死亡3头,根据对发病仔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以及新建猪场仔猪黄痢病高发的特点初步诊断为仔猪黄痢,并对病猪按照黄痢病进行治疗,共治疗14头,治愈10头,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防止和控制该病的再度爆发,对3窝2-3周临产的怀孕小母猪进行预防性治疗,所产仔猪黄痢病未发生,对比结果显示新建猪场初产仔猪黄痢病的控制,预防、消毒与及时治疗是减少仔猪死亡,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选择自然感染大肠杆菌、拉白色或灰白色稀粪的哺乳仔猪(要求无弱仔和其他疾病)195头为试验动物,以每窝仔猪为单位,随机分成两大组(每组设5个试验组),给药途径选用肌肉注射和后海穴注射药物;观测三九克痢注射液、氟哌酸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痢菌净、链霉素等5种药物对仔猪白痢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肌注的5个实验组即Ⅰ、Ⅱ、Ⅲ、Ⅳ、Ⅴ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72.7%、58.8%、68.4%和52.9%(P﹤0.05),穴注的五个实验组即Ⅰ、Ⅱ、Ⅲ、Ⅳ、Ⅴ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7.3%、72.0%、66.7%、73.7%和62.5%(P﹤0.05);肌注组的总有效率66.3%、穴注组的总有效率71.0%。结果表明,三九克痢的疗效与安全性都是最好的;其次是恩诺沙星;后海穴注射药物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籍成杰 《齐鲁渔业》1995,12(6):34-34
在3亩稻田中进行了牛蛙、水稻生态养殖、不投饵、不施农药、经92天养成,平均亩产商品牛蛙101.8kg,亩产水稻489.8kg,每亩盈利1623元。1994年9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幼鱼对若干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实验装置的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以每批100尾大黄鱼幼鱼进行光照强度、水温、溶氧量、盐度等的单因子适应性实验以及对温度、溶解氧和盐度正交适应性实验。其结果是:全长29~44mm,平均全长为39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520~5500lx,最适范围为780—1830lx;适宜温度为21.4~24.9℃,最适温度为22.4~24.9℃;适宜盐度为25.5~28.8,最适盐度为26.8~28.8;适宜溶氧量为4.70~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6~5.15mg/L。全长为59~86mn,平均全长为75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620~5500lx,最适光照强度为850~1820lx;适宜温度为22.3~25.0℃,最适温度为22.3~24.3℃;适宜盐度为26.5~28.5,最适盐度为26.7~27.8;适宜溶氧量为4.65~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5~5.21mg/L。温度对幼鱼的影响极为显著,盐度和溶解氧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5.
养殖锯缘青蟹黄水病流行病学及其预报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浙江三门县青蟹养殖基地青蟹黄水病发生及流行的定点观测资料和环境因子检测数据,对青蟹发病与养殖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3个显著影响青蟹黄水病发生与流行的环境因子,即盐度变化、降雨量和弧菌数量.在此基础上,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黄水病的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门县青蟹养殖基地的青蟹黄水病预报模型,(Y)=-0.088+0.00026TV+7.179SC.检验表明,该模型具较高拟合度,可以用来测报黄水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小麦-混合蛋白饲粮中蛋氨酸含量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0日龄后仔猪40头,随机分为4个组,以小麦-混合蛋白饲粮为基础添加适量的蛋氨酸使各组的蛋氨酸含量分别达到0.21%、0.26%、0.31%、0.36%水平,饲喂45d后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在0.31%和0.36%蛋氨酸水平下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83%和15.96%(P<0.05),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低7.81%和11.25%(P<0.05),添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中草药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测定了15种中草药对大黄鱼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5种中草药对溶藻弧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石榴皮、地榆、五味子、大黄等4种药物的抑菌能力最强,MIC值分别为为1 56、1 56、3 12、3 12g L;MBC均为6 25g L,可作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皮质醇混饲投喂的试验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慢性应激,观察和分析了应激激素皮质醇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和外周血细胞的效应。试验组饲料中皮质醇添加剂量为100 mg/kg,日投饵率为3%,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1)外源皮质醇通过减少肠道黏膜皱褶和促进糖异生作用使黄颡鱼幼鱼增重受阻;(2)外源皮质醇使黄颡鱼幼鱼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但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则呈上升趋势;(3)外源皮质醇能促进红细胞增生,增加黄颡鱼幼鱼外周血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环境和不同饲料养殖的岱衢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形态数据,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对3组大黄鱼形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环境对大黄鱼体高、尾长存在显著影响,而不同饲料对大黄鱼体高、尾高、尾长、体厚存在显著影响,同时对D3–4、D3–6、D4–6、D5–6框架形态存在显著影响,差异主要集中于躯干前部。表明不同环境下大黄鱼形态变化可能与流速适应相关,而饵料对体型的影响可能是因为营养组成及物质积累的不同。聚类分析显示,配合饲料组与深水网箱组形态更接近,而与冰鲜饲料相距较远。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其中配合饲料组与深水网箱组在主成分1上相近,但在主成分3上存在差异,而冰鲜饲料组在各主成分上均离散,表明小网箱冰鲜饲料养殖大黄鱼形态分离较大,体型一致性低。利用判别分析,构建3种条件下大黄鱼体型判别函数,经交互验证,判别函数与预期无显著差异,可用于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的形态判别。本研究初步表明,通过改变养殖环境水流、养殖空间大小、饲料可在一定程度实现养殖大黄鱼形态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