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自从大约一百年前开展系统的谷类作物育种工作以来,德国谷类作物的产量增加了三倍.统计年鉴上的数据表明,产量在逐年稳定增加,1880年前后每公顷约为12公担,1930年增加到24公担,1982年达到了48公担.育种成就仅是产量增加的部分原因,栽培措施的改进亦增加了产量.最近,Schuster等人(1982)在德国的海森对1951-1981年的谷类作物进行了试验分析,并确定了育种成就使产量增加的比例.Hoeser等人(1981)通过比较一些新老冬小麦品种求出了育种进展值,并根据产量组成因素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Pommer(1983)也对冬小麦新老品种进行了比较,并在试验中加进了施用化肥和机械防倒措施.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是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的省份,气候复杂多样,大致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云贵高原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称为云南高原或滇东高原,西部的地貌叫横断山地,属于横断山系南段〔1〕;全省集低纬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为一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形成立体农业;十五、十一五以来,云南省大麦发展很快,近几年年种植面积突破20万hm2,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云南省大麦生产及抗白粉病育种有关情况作一些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麦突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突变是遗传变异性的根本来源,对遗传、育种和进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良种中,利用理化因素诱发遗传变异,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用的突变体,既可育成优良品种直接在生产应用,也可作为种质间接地用来改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自1985年开展大麦育种以来,育成了一批闽系大麦,其中闽诱3号、闽麦06和闽麦02已通过审定并推广应用。十多年来,闽系大麦在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主要农艺性状上得到明显的改良。本文阐述了闽系大麦选育成功的几点启示和今后育种思路。指出今后闽系大麦应以优育饲料大麦为主,育种目标: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质优。选育时应走多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6.
大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辐射诱变有提高基因突变率、打破性状连锁和促进基因重组、克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杂交实现基因转移等优点。近40年来,国内外大麦辐射育种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就。实践证明,辐射诱变在诱发大麦产量、株高、熟期、抗性、品质、雄性不育等突破,创造新种持和选育新品种等则行之有效的。但我国科辐射育种与世界水平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今后必须一方面改变诱变源因子利用和辐照处理方法单一的局面,加强先进辐射诱变技术运  相似文献   

7.
辐射诱变有提高基因突变率、打破性状连锁和促进基因重组、克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杂交实现基因转移等优点。近 4 0年来 ,国内外大麦辐射育种己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就。实践证明 ,辐射诱变在诱发大麦产量、株高、熟期、抗性、品质、雄性不育等突变 ,创造新种质和选育新品种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我国大麦辐射育种与世界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今后必须一方面改变诱变源因子利用和辐照处理方法单一的局面 ,加强先进辐射诱变技术运用 ;另一方面注重在矮秆资源创新、突变体间接利用、啤酒品质突变、大麦辐照介导遗传转化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3):F0003-F0003
张凤英,女,汉族,195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大麦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大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该同志1982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先后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研所、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中心从事小麦、玉米、甜菜、向日葵、瓜类等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其间获得省级“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两项,盟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为提升当地农业科技水平、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主持制定、发布地方农业行业标准12项,编写印刷各种农业先进适…  相似文献   

9.
10.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1):F0004-F0004
潘永东,男,汉族,1962年出生,甘肃武威人,副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同年被分配到甘南州农林局工作。1986年11月调到甘南州农科所从事青稞(裸大麦)育种工作。1997年11月调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事啤酒大麦育种工作。200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笔者从事株型性状研究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芒和气孔率这2个性状提高产量的可能、性甚微,而矮秆、粒数、粒重和叶片角度这4个性状对提高产量则显示了光明的前景。为便于选择特定的表现型,提出了大麦理想株型的14个性状:粗秆、大叶、大穗、形态对称、竞争力强等,这与Donald(1968)提出的小麦理想株型模式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
1江苏大麦生产及有种工作历史和现状江苏省历史上属于复种指数高的地区,耕作制度较复杂,由于大麦具有茬口早、产量稳、用途广、耐瘠耐盐等优点,决定了它在多熟制中的重要地位,加之部分地区有食用大麦的习惯,1985年前江苏省大麦年种植面积一直在1000多万亩,最多年份达210o多万亩,是我国最大的大麦产区。近10多年来,由于种植制度变化、食用减少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国产大麦品质不佳、进口大麦增多等因素,大麦在江苏省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也相应发生较大变化,大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目前仅有420万~450万亩,主要集中在盐城、泰州、扬州…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球茎大麦法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的技术要点和利用球茎大麦进行大麦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球茎大麦在抗病基因转移效率上的差异 ,找出了以 PB8为最佳抗病基因供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球茎大麦在大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球茎大麦法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的技术要点和利用球茎大麦进行大麦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球茎大麦在抗病基因转移效率上的差异,找出了以PB8为最佳抗病基因供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全国大麦育种科研协作组遵照农业部科技司的通知,于1980年9月在杭州成立。自1980年以来,协作组的队伍不断壮大,由开始时的11个单位发展到目前的33个单位,分布在19个省、市、自治区,遍及全国各大麦产区,具有广泛的地区代表性,其中科研单位29个(中央级5个、省级15个、地区级8个、农场1个)、教育单位4个。而且,协作组与“七五”国家大麦育种攻关组、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一道,形成了全国性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大麦科研网络,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7.
大麦育种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79—1981年,Ф.Г.Бонларъ在文尼察农业育种试验站研究了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从世界各地收集的370个不同来源的大麦样本。他们以区域化品种Винницикий7和Наля做标准品种,选出了一些具有一系列宝贵性状和特征的样  相似文献   

19.
我所是江苏省大麦育种的主要单位,在“六五”、“七五”期间先后选育出盐辐矮早三和苏啤一号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麦品种,为我省大麦科研、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在“八五”期间主持了省“八五”农业科技重大项目《高产、稳产饲用大麦新品种选育)和省科委攻关项目《应用生物新技术选育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等课题,同时参训国家“八五”攻关大麦育种三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五年来,全面完成了课题计划任务和技术指标,通过了省科委的验收,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现将“八五”期间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思考,以…  相似文献   

20.
植物育种包含两个主要过程: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变异,二是按育种目标选择变异,并将其发展成为品种。近二十年来日益增多的报道表明,由组织培养物再生的植株后代中存在着广泛的变异,有时变异的频率可以达到30%~70%,在水稻、小麦、甘蔗等许多作物上,已利用这种变异育成了新品种。因而众多学者认为,除了用杂交方法和诱变途径获得的变异外,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创造的“无性系变异”,可以成为植物育种的新变异源,进而可开拓为植物育种的一项新途径,即细胞突变育种技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细胞和组织培养产生的无性系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