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侵染豌豆和蚕豆的蚕豆萎蔫病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浙江省豌豆和蚕豆病株上获得两个病毒分离物,编号为P-935和B-934,人工摩擦接种6科19种植物,P-935能侵染4科13种植物,B-934能侵染4科14种植物,除菜豆外,它们在这些植物上的症状十分相似,P-935和B-934的钝化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分别为5天和4天,两个分离物均能由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用昆诺藜作繁殖寄主均提取到了大量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蚕豆田间试验,设置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区、测土配方施肥缺氮区、测土配方施肥缺磷区、测土配方施肥缺钾区四个试验处理,研究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施用对蚕豆植株长势、籽粒产量、养分吸收量等指标的影响,计算蚕豆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乐都区山旱地覆膜种植蚕豆的氮肥利用率为42.75%、磷肥利用率为16.14%,钾肥利用率为46.16%。  相似文献   

4.
侵染豌豆和蚕豆的蚕豆萎蔫病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浙江省豌豆和蚕豆病株上获得两个病毒分离物,编号为P-935和B-934.人工摩擦接种6科19种植物,P-935能侵染4科13种植物,B-934能侵染4科14种植物,除菜豆外,它们在这些植物上的症状十分相似。P-935和B-934的钝化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 ̄(-3)-10 ̄(-4),体外保毒期分别为5天和4天。两个分离物均能由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用昆诺藜作繁殖寄主均提取到了大量病毒粒子,提纯病毒粒子球形,平均直径25nm。病毒外壳蛋白均由两种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42.5kD和21.2kD,感病叶片组织中观察到了无定形的泡状内含体,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P-935和B-934均能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抗血清(血清型Ⅱ)形成清晰沉淀线。根据以上特性,P-935和B-934均被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且都属血清型Ⅱ.初步调查表明杭州郊区豌豆病毒病均由BBWV引起,蚕豆病毒病主要有BBW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5.
青海豌豆与蚕豆根瘤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豌豆和蚕豆植株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24株,以豌豆Vp-1,Vp-4和蚕豆Vf-2,Vf-4,Vf-5,Vf-8菌株结瘤较好,随机取Vf-2,Vf-4,Vf-5,Vf-8,Vp-1,Vp-4分离菌株试验表明,中性偏碱范围结瘤较好。在pH4.0的条件下,对植株生长、结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在pH9.0条件下,除接种蚕豆Vf-5和豌豆Vp-1菌株的植株下受影响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盐浓度在0.0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普通配合饲料、发芽蚕豆和发芽豌豆投喂体质量为(1056.1±30.3)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周期为84 d。结果显示:与投喂普通配合饲料的草鱼相比,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均显著降低了草鱼的体质量增长,增大了饲料系数(P<0.05);同时,草鱼肌肉的失水率下降,硬度与咀嚼性显著提高,肌纤维密度增大、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肌肉与皮肤中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和COL1A2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提高(P<0.05);发芽蚕豆组草鱼的体质量增长、肌肉硬度与咀嚼性、肌纤维密度以及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芽豌豆组(P<0.05)。结果表明:投喂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虽然降低了草鱼的生长性能,但能够改善草鱼的肌肉品质,并且投喂发芽蚕豆的效果优于发芽豌豆。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陇中半干旱区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陇中半干旱区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对冬小麦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和豌豆的吸氮量,以及复合群体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在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复合群体的氮素利用率在施用常规化肥减量30%的处理及施用常规化肥减量15%的处理下比施用常规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2.99%和4.65%。在相同的常规化肥水平下,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冬小麦和豌豆的经济产量及生物产量均大于不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常规施肥且配施有机肥处理豌豆和冬小麦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为最高,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5.22%和6.76%,高于常规化肥减量15%且配施有机肥处理5.97%和6.64%;常规施肥处理豌豆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小于常规化肥减量15%且配施有机肥处理,说明在间作体系中,常规化肥减量15%并配施有机肥与单纯施常规化肥相比,有利于提高豌豆产量。  相似文献   

8.
豌豆蚜在蚕豆上的发育和繁殖及发生世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蚜(Acyrthasiphon pisum Harris)是昆明地区危害蚕豆的主要蚜虫种类。作者于1986年1月11日至3月4日、3月26日至4月30日分别进行了两次饲养观察,初步掌握了豌豆蚜在蚕豆上的发育和繁殖规律,为今后进行田间预测预报及大面积防治,提供了一些依据。供试材料和方法:室内盆播蚕豆,每盆1株。待豆苗长至约6cm,到田间采集豌豆蚜成虫,每株蚕豆上接种无翅孤雌胎生蚜2头,然后立刻笼罩,接种后注意观察,产仔后即移去成虫,每株仅留1头刚离母体的若虫进行个体饲养,并记录移去成虫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10.
11.
通过大田试验,在甘肃秦王川灌区研究了调亏灌溉下蚕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现在苗期或拔节期轻度缺水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比充分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蚕豆增产14.05%和9.09%,节水10.92%和4.14%,经济效益提高16.16%和21.94%.因此认为,苗期或拔节期轻度水分亏缺是蚕豆调亏灌溉的适宜调亏时期和适宜调亏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青稞因生产环境限制,合理轮作无法推行,常年连作导致的粮草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昆仑15号’‘柴青1号’和‘昆仑14号’3个青稞品种,‘草原23号’和‘草原24号’2个豌豆品种为供试材料,按照播量1∶1设置6个混作处理,探索不同处理下两物种的竞争与共存关系和粮草生产性能,筛选出种间相互促进且粮草生产性能优良的最优混作组合。再将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设置5个不同混作比例,筛选能稳定实现粮草双高,饲草优益的禾豆混作的比例。结果表明,‘昆仑15号’和‘草原23号’混作组合中两品种物候期相近,种间相互促进,粮草生产性能均显著高于其他混作组合;当混作比例为1∶9时最佳,粮、草产量同步提高,籽粒与秸秆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比例,且饲草营养品质显著优于单作,可最大程度地发挥禾豆混作、粮草双高的优越生产性能。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青稞种植区耕作制度、提高作物粮草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巫山县是重庆市万亩蚕豆高产创建示范县,常年种植蚕、豌豆8.5万亩。从巫山县的蚕、豌豆生产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巫山县蚕、豌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此提出了发展对策及建议,供广大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学者和农技推广人员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100份蚕豆资源和49份豌豆资源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进行抗绿豆象鉴定.结果表明,绿豆象对蚕豆的危害程度远大于豌豆,豌豆存在抗绿豆象资源.在鉴定的49份豌豆资源中,有81.6%的资源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云豌17号、黄豌豆(重庆)、定豌2号、HL-10、安徽涡药豌豆等5份资源种子的虫卵不孵化,虫蛀受害率为0.梭沙大白豌、苏豌3号、云豌7号、荷兰604等13个豌豆资源虫蛀受害率小于10%.在鉴定的100份蚕豆资源中,有38%的资源对绿豆象表现抗性,其中高代材料Y04-111-3-1-3种子的虫卵不孵化,虫蛀受害率小10%的高抗资源有01105-2-2-1-1-1、01105-2-2-1、云豆2662等11个,虫蛀受害率90%以上高感资源有48份.蚕豆抗绿豆象种质资源年度间有差异,抗源及抗虫机理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15.
对豌豆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EST-SSR)分子标记在蚕豆中的通用性与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蚕豆开发出新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163对豌豆EST-SSR引物中有99对可在蚕豆中获得有效扩增,其中36对引物呈现明显的多态性,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48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4.1个;各多态性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为0.035到0.810,平均PIC值为0.483 4;实际观察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000 1到0.700 0,平均值为0.210 3;期望杂合度(HE)变化范围为0.035 7到0.845 2,平均值为0.538 8;主成分分析与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30份蚕豆种质资源可明显分成2大类群.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开发的豌豆EST-SSR标记在蚕豆上具有通用性和多态性,可为今后蚕豆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保存、比较作图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新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浸种时间、播种密度、温度、播种到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5 ℃下播种,第8 d采收,豌豆芽苗菜的产量最高;播种密度为2.4 kg/m2时,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不同试验区小麦蚕豆间作的产量优势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蚕豆间作是云南省主要间作种植模式之一,具有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提高养分、水分和光能利用效率等优势。本文基于2001—2010年本间套作课题小组40余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在云南陆良、玉溪、石林和昆明4个试验区的产量优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间作小麦比单作小麦平均增产1324%,间作蚕豆比单作蚕豆平均增产1480%,土地当量比(LER)平均值为114。但不同试验区的间作产量效应差异较大,其中玉溪、陆良和昆明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较大,LER分别为121,114和114。玉溪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蚕豆,而其他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小麦。  相似文献   

18.
蚕豆追施氮肥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蚕豆的产量,施肥是一个关键技术。对蚕豆是否需要施用氮肥,前人研究众说不一。捷克的研究认为,在蚕豆播种时撒施氮肥能有效地增加蚕豆种子产量。而美国的一些研究却认为,蚕豆可以从土壤中固定它所需要的全部氮素,即使在播种时撒施氮肥的数量超过蚕豆根瘤共生固定...  相似文献   

19.
绿肥蚕豆压青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进一步研究了优质稻与绿肥蚕豆配套栽培技术,探索绿肥蚕豆压青条件下的水稻适宜用氮量,以及压青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本县大面积单季稻优质、高产、安全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1对豌豆(Pisum sativum)基因组SSR引物在10个蚕豆(Vicia faba)品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豌豆基因组SSR引物在蚕豆中的通用性达38.10%,有效引物在蚕豆品种中的多态性比例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