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潘伟华  赵月萍  吴家森  颜晓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28-5829,5840
对浙江省临安市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等森林植被枯落物的营养元素及林地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差别较大,阔叶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氮、钾、镁、锰、锌、铁,杉木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钙,磷在3种植被枯落物中的含量差别不大。8种营养元素在枯落物中的总贮量表现为: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非毛管孔隙含量较高,而土壤容重较小;杉木林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铝含量较高,而pH值较低。枯落物中营养元素贮量与土壤容重、交换性酸、交换性铝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非毛管孔隙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浙江省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别。杉木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钙和镁 ,但铁和铜的含量很低 ;毛竹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钾、镁和铁 ;总体上看 ,灌木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枯落物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均较高。 1 0种营养元素在枯落物中的总贮量呈现出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毛竹林 >灌木林的排序 ,其贮量分别为 1 2 3 78,97 0 2 ,74 71 ,73 62 ,66 66和 62 85kg·hm-2 。表 2参 8  相似文献   

3.
浙江缙云公益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如松林、杉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和灌木林等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涵养水源效益和固土保肥效益.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缙云县公益林调蓄水量3.69×108 t,水源涵养效益累计21.16亿元.其中调水效益15.77亿元,净化水质效益5.39亿元.不同群落类型涵养水源能力依次为毛竹林>杉木林>阔叶林>松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缙云公益林2000-2010年间固定土壤共0.12×108 t,减少流失的土壤养分纯氮9.18×103t,纯磷2.57×103 t,纯钾2.47×105 t,有机质3.73×104t,累计效益14.28亿元.不同群落类型固土保肥能力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松林>杉木林>灌木林.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亚热带黄壤、红壤地区不同林分的蓄洪和防洪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在黄壤地区,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抗一次性暴雨、连续暴雨和一般暴雨能力优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和针阔混交林;在红壤地区,在连续性暴雨和一般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抗洪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一次性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毛竹林抗洪 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评估我国森林植被乔木层碳汇功能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基础数据.利用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对江西省森林植被乔木层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研究.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密度的特征为:全省不同森林植被乔木层类型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国外松林、杉木林、软阔林、灌木林、马尾松林和经济林,且乔木层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随其人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储量的分配规律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依次为杉木林、硬阔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灌木林、国外松林、经济林、针阔混交林、软阔林,从森林类型分布看,除杉木和国外松林外,其它森林类型天然林的比例远大于人工林;从地理分布看,除南昌、萍乡、新余三市外,其余各市均是天然林远比人工林要多,全省不同年龄森林植被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全省南部和中西部要高于中东部和北部.江西省森林植被乔木层的总碳储量0.210 Gt C,占全国森林总碳储量的5.66%.  相似文献   

6.
信丰森林健康示范区主要森林枯落物持水与蒸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信丰县森林健康项目示范区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湿地松(Pinus. elliotii)林、马尾松(P. massoniana)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火炬松(P .taeda)林、灌木林7种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储量、持水量、持水率与蒸发速率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杉木林凋落物储量最大,为9.79 t/hm2;其次是常绿阔叶林(8.72 t/hm2)、火炬松林(8.24 t/hm2)、湿地松林(7.77 t/hm2)、灌木林(7.54 t/hm2)、毛竹林(4.66 t/hm2);马尾松林最小,只有3.80 t/hm2.最大持水量依次是杉木林(18.31 t/hm2)、灌木林(15.23 t/hm2)、常绿阔叶林(15.01 t/hm2)、火炬松林(12.50 t/hm2)、湿地松(10.24 t/hm2)、毛竹林(9.02 t/hm2)、马尾松林(6.54 t/hm2),其最大持水率分别是187.06%、201.92%、172.22%、151.66%、131.68%、193.41%和172.15%;凋落物蒸发速率呈现湿地松林>毛竹林>火炬松林>马尾松林>灌木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的特点;(2)凋落物持水率随浸水时间增加而增加,随蒸发时间增加而减少,二者分别可用方程Rs= t/(a+bt)与Re=a-t/(b+ct)进行较好的拟合;(3)从各项水文特征指标来比较,阔叶林、杉木林水文生态效应最好,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最差.  相似文献   

7.
以黔中地区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0~60 cm土层内阔叶林的有机碳含量是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的1.09倍、1.16倍,轻组有机碳含量阔叶林是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的1.27倍、1.40倍.土壤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顺序为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不同林分间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差异均以0 ~15 cm为最大,该层阔叶林有机碳含量是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的1.16倍、1.24倍,轻组有机碳含量阔叶林是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的1.48倍、1.54倍.  相似文献   

8.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涵养水源的角度,对巢湖低丘3种森林类型和1个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肥力和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毛竹林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马尾松林能提高土壤有效P含量;各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贮水量大小依次是:阔叶林(16.91 t·hm-2)>毛竹林(7.653 t·hm-2)>马尾松林(2.83 t·hm-2)>新造未成林地(2.721 t·hm-2);土壤持水量大小依次是:毛竹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新造未成林地;阔叶林和毛竹林较马尾松针叶林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是退耕还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林地中,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低;黏粒含量大小为马尾松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表层土壤容重和比重马尾松林地为最大,灌木林地次之,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小;孔隙度与自然含水量则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马尾松林地。在土层垂直方向上,阔叶林地的物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针叶林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营林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3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包括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测定了3种林分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种植毛竹后的土壤大团聚体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杉木和马尾松林;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显著小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其分形维数显著高于后两者,说明毛竹林土壤结构不稳定,受到人为破坏较大,不利于土壤的稳定固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MODIS-NDVI的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监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耕地复种指数是重要的农情信息,本文旨在运用遥感数据对于这一参数进行监测与分析,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提供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e spectroradimeter,MODIS)植被数据,利用1﹕25万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图,设计二次差分的算法,对浙江省连续4年(2001~2004)耕地复种指数进行监测;【结果】一年内农作物播种、出苗、抽穗、成熟及收获等物理生长过程,反映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曲线上呈现出波动变化,其波峰所对应的是农作物群体生物量最大的时相。根据此原理通过提取耕地NDVI在一年内时间序列峰值频数,得出浙江省市级耕地的复种指数。【结论】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南大于东北。在时间上,从2001年到2003年有降低的趋势;而2004年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浙江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来说,复种指数普遍偏低,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SPOT-VGT数据的湖南省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湖南省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湖南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利用2000—2015年SPOT-VGT NDVI、植被类型以及气象数据,辅以最小二乘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湖南省植被生长变化特征并从年和月变化尺度分析了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1) 近16年湖南省大部分地区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NDVI高值区在湘西北和湘西南,而湘中及湘北植被覆盖较差;(2)2000—2015年湖南省植被NDVI增幅为0.004 5/a,灌丛NDVI增加趋势最大,达0.005 1/a,而沼泽最小,仅为0.002 6/a;(3)湖南省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正负相关共存,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好。从不同类型植被来看,各类型植被NDVI与气温呈正相关的面积占绝大部分,灌丛和针叶林NDVI与降水呈正相关的面积较大,而草丛、草甸和沼泽NDVI与降水呈负相关的面积较大,阔叶林和栽培植被与降水呈正负相关的面积约各占一半;(4)时滞性分析表明,植被对降水的响应存在2个月滞后,且7月NDVI与6月降水、9月NDVI与同期降水的相关性显著,但逐月NDVI与前0~3个月气温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近16年湖南省植被覆盖呈增加态势,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要素变化响应也各异。   相似文献   

13.
The sequential cropping index of arable land is important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parameter, and offer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cropping index of arable lan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from 2001 to 2004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second order difference based 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e spectroradimeter) vegetation data from NASA (National Aeronautic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in America and the land use map with a scale of 1:25 000.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ak of the time series of the NDVI curve indicated that the ground biomass of crops reached the maximum, and fluctuated with the crops growing processes such as sowing, seeding, heading, ripeness, and harvesting within one year. Thus, the sequential cropping index wa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peaks of the time series of the NDVI curve. The sequential cropping index of al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was worked out. It is seen fro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at the cropping index in the southwest Zhejiang Province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ast. As for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the sequential cropping index decreased from 2001 to 2003, whereas it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2003 to 2004. However, the index of arable land was relatively low, as far as the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climatic resource were concerned,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sequential cropping index was grea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的时空动态特征。[方法]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2000~2010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以吉林西部为例,研究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地表植被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0~2010年,吉林西部地表植被在生长季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区地表植被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正相关,但在局部地区地表植被分布有破碎倾向,空间分布的整体性一般。[结论]该研究为人类合理保护自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区GIMMS、SPOT--VGT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选择适合监测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最佳遥感序列数据,精确监测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前后的植被变化,选取GIMMS、SPOT-VGT和MODIS3种常用的遥感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均方根误差分析方法,比较3种遥感数据在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空间分布、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3个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1)在植被空间分布方面,GIMMS/NDVI、SPOT-VGT/NDVI和MODIS/NDVI在大范围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通过分布图分析可以看出,MODIS遥感数据由于其地物分辨率高及NDVI动态范围大的优点,比SPOT-VGT和GIMMS数据更适合于反映植被类型多样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空间分布。2)在季节变化方面,3种遥感数据NDVI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均方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MODIS/NDVI与GIMMS/NDVI之间的差异明显大于MODIS/NDVI与SPOT-VGT/NDVI之间的差异;不同季节3种遥感数据NDVI差异也不同,夏季由于云雨较多,3种遥感数据NDVI之间差异最大。3)在年际变化方面,MODIS和SPOT-VGT数据反映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NDVI在1999—2007年间呈显著增加趋势,而GIMMS/NDVI却未呈现显著变化,说明GIMMS/NDVI在反映陕北高原地区植被年际变化方面存在显著缺陷。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GIMMS/NDVI和MODIS/NDVI年际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升高而降低,尤其在针阔混交林区,其NDVI相关系数甚至为负值,表明GIMMS传感器对高覆盖度植被变化的响应不太敏感,与其他两者相比更易受水气和云的干扰。因此,GIMMS/NDVI不能作为历史均值NDVI直接应用到MODIS应用模型中,尤其在反映高覆盖度植被年际变化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内江市为研究区,以1988年6月23日、2007年5月6日Landsat TM数据和2000年5月10日的Landsat ETM+数据源,利用TM/ETM+热红外波段定量反演亮度温度,并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EXCEL软件中进行地表温度与NDVI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大部分地区NDVI值较小,这是由于市区内有大量建筑、道路等硬化下垫面,植被覆盖少;部分植被覆盖较好的片区NDVI值较大;沱江水面NDVI值较小,为负值;除建成区和沱江以外的乡村区,植被覆盖良好,NDVI值较大。亮度温度与植被覆盖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即植被覆盖越高的地方,温度相对较低,反之,温度则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pH、离子组成及与研究(浙江省)自然降雨相近的模拟酸雨,分别在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喷淋。试验表明,经酸雨特别是高酸度酸雨喷淋后,对稻、麦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均有一定的抑制或负作用,尤以作物营养生长期影响较大。电镜检验结果表明,高酸度(pH2.5)酸雨对叶片亚显微结构有直接伤害.在产量上水稻以负影响为主,而小麦似有促进作用,对稻、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则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以2001-2015年的MODIS NDVI为数据源,结合2001-2015年的气象数据(温度/降水),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气温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15a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大体趋势是植被覆盖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研究区植被的空间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研究区的西安市、渭南市及豫西山地的洛阳市等地的植被退化严重,但是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实施,黄土高原地区中部的植被覆盖有了明显的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温度年际间变化不大,而降水量起伏变化较大。降水量对植被NDVI的影响大于温度对植被NDV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夏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91-16693
[目的]研究黑龙江沿边县市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经济因子的响应。[方法]利用1998~2007年黑龙江沿边地区SPOT Vegetation每旬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研究了近10年黑龙江沿边县市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植被变化对经济因子的响应。[结果]1998~2007年黑龙江沿边地区总体植被覆盖率高,且植被变化基本向好的趋势发展;除呼玛县部分区域植被呈退化状态外,近10年黑龙江沿边地区植被整体状况处于基本保持与改善状态,植被状况基本保持不变和有轻微改善的地区分别占71.00%和26.81%。同时,1998~2007年植被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两者间增长趋势并不完全一致;MNDVI与职工平均工资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耕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具有延迟性,即第一年的耕地面积减少将对第二年、第三年的MNDVI产生持续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黑龙江界河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河南省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驱动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插值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年际尺度探讨河南省21世纪以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区域差异较大,NDVI频度呈单峰结构;近16年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呈现增加趋势,10年平均增速约为4%(P0.01),且阶段性明显;河南省植被变化的同向特征强于反向特征,植被覆盖整体上呈持续改善态势,但郑州、洛阳、焦作等市域局部地区存在持续减小现象;年平均温度的上升是平原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升温尤其是年平均最高温度增加抑制了山区植被生长,植被覆盖对气候因子的敏感程度地域异质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