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藏东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世贤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86-89,311
水土流失是制约藏东山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山高寒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不仅能够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丰富水土流失科学研究。以野外调查藏东地区典型小流域的主要水土流失特征入手,结合遥感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5种治理模式:草地冲沟侵蚀区治理模式,水蚀和冻融交错侵蚀区治理模式,坡耕地面状侵蚀区治理模式,沟道侵蚀区治理模式,林—灌—耕地交错区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闲置开发平土区水土流失特性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仍是个新的课题。通过对深圳地区的花岗岩风化物土壤的开发平土区水土流失特性分析和侵蚀调查 ,提出了适合城市开发平土区的侵蚀等级划分和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 ,治理实践从水土流失和城市景观双重视角开展了三边优先治理。在治理途径方面探索出“理顺水系、周边控制、绿化固坡”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仍是个新的课题。通过对深圳地区的花岗岩风化物土壤的开发平土区水土流失特性分析和侵蚀调查,提出了适合城市开发平土区的侵蚀等级划分和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治理实践从水土流失和城市景观双重视角开展了三边优先治理。在治理途径方面探索出“理顺水系、周边控制、绿化固坡”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山区最重要的水土流失形式,崩岗侵蚀的治理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本文以广东省韩江上游五华县新一村为例,论述了我国南方山区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的特点,分析了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特别发育与花岗岩风化壳——土壤性质的关系。并探讨了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花岗岩崩岗侵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砒砂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砒砂岩侵蚀区治理模式,以神木县锦界镇公草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在基于砒砂岩和沙复配成土技术基础上,综合运用工程和耕作管理措施,形成一套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开发性治理新模式。实践证明:经开发整理为农耕地的砒砂岩水土流失区,雨季经过农业种植的方式保持水土、减少泥沙侵蚀,风季通过形成地表冰冻层减弱了风力对耕作层的侵蚀。此治理模式是砒砂岩改性研究的突破口,为砒砂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能。尽管如此,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仍然是今后治理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东陵区地处沈阳市东南部,是沈阳市的一个半城半乡,城乡结合型地区。东陵区总面积为913.4 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5.53 km2,占总面积的17.0%,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重点是坡耕地和沟壑。根据各乡镇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定量地划分类型,将相同的乡镇作为一个生态经济区。按生态区方式可将东陵区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为:丘陵生态屏障区、平原高效产业区、城市工业园区。针对丘陵生态屏障区的7个重点防治区做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应用工程原理着重"截、蓄、排"建设,变山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重点发展果树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建立以林为主,林、粮、草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红壤的全面退化,研究红壤区坡地治理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对防治红壤水土流失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国近10年来红壤侵蚀的研究成果,概述了红壤坡地的侵蚀特点;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3个方面,探讨当前红壤区侵蚀坡地治理的关键技术;并在分析不同关键技术截流、分流、汇流贮用效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红壤区崩岗地、林地、荒坡地和坡耕地4种典型侵蚀坡地的径流调控模式,以期为有效治理红壤坡地侵蚀,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对沟蚀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沟发展迅速,为了保护黑土地,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有限的黑土资源,自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起动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但治理后的坡耕地在人为干扰下又出现了新的侵蚀沟,且有条数增多和侵蚀量增大的趋势,通过对流域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对新侵蚀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提出新的理念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复州河流域纳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第一期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112.04km2,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45.31%。土壤侵蚀模数加权平均值为2 500 t/(km2.a)。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表现为面蚀、线状侵蚀和沟状侵蚀。5 a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8 km2,治理程度达98%。具体实施办法是:项目内容公示,激发出群众的能动作用;用工承诺公示,确保工程如期进行;产权管理公示,确保工程质量效益发挥。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三门峡市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指标体系,建立了多因子线性加权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同时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研究了三门峡市水土流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分成极重侵蚀区、重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和微度侵蚀区五个等级,并提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及重点保护区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东北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导致地力衰退、生态经济恶化。拜泉县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入手,实行生物与工程结合,治理与开发同步,在不同类型区创立了岗坡洼综合治理开发、农林牧协调发展、基塘农业、庭院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四种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的治理开发,展现出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红壤侵蚀退化地综合治理范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壤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尤其是一些山地丘陵,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剧烈,治理难度较大。为了加快这些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恢复,开展治理范式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和社会需求。本文在介绍范式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红壤侵蚀退化地的概况,系统总结归纳了现有综合治理模式的类型、功能、特点等研究现状。针对目前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结构、功能、调控机理及适宜性方面开展红壤侵蚀退化地治理范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的水土流失呈斑块状散布在广大的丘陵山地之间,其土壤侵蚀强度大,侵蚀类型齐全,治理难度大,如何治理这些流失斑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因此加快相关治理技术研究,对于推动流失区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花岗岩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斑成因及治理技术。马尾松林下流失斑是林下土壤生态系统脆弱,植被稀少、腐殖质层缺失,降雨侵蚀力高等客观原因和人为破坏及不合理的经营方式等主观原因共同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总结了诸如施肥、补植、水平条沟施肥播草、水土保持坡面工程及封禁等治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南方花岗岩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斑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沈阳地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土流失类型可分为东南部山区(水蚀区)、北部山丘区(风蚀、水蚀区)、西部平原区(风蚀区)、城市建成区及附近区域(人为水土流失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具有示范功能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社会水土保持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防治对策:依据新《水土保持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走多部门共同参与之路;科学分析,分类指导,突出因地制宜治理方针。东南部山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北部山丘区加快治理进度;西部平原区推广以速生杨、寒富苹果为主的治理模式,城市建成区及附近区域从源头抓好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14 a,24 a,34 a的4个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人为治理林地和次生林作为对...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几十年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和实践,为水土保持实践中合理应用相适宜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已有试验成果总结,以江西省为例,根据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综合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治理工程实践和水土保持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模式。[结果]对于南方红壤区难于治理和危害较大的侵蚀地类,系统总结了坡耕地"一控二保"治理模式、坡地果园"一高双低"治理模式、崩岗"三型"治理模式、林下水土流失"两类"治理模式、强烈侵蚀"两荒"地治理模式等5套可行的技术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2类工程实践模式,以及农户帮扶模式、大户治理模式、以奖代补模式、精品园区模式等4项政策引导模式。[结论]结合江西省长期以来效果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新时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与内涵。治理模式的提出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花岗岩丘陵侵蚀区水土流失严重,尤以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区为甚。解放后,该类地区虽经反复治理,但因树种单一(以马尾松为主),治理效果不显著。为探索该类地区马尾松残林的改造途径,我们于1986年在五华县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和源坑水库治理试验示范区,开展了马尾松残林改造试验。  相似文献   

19.
辽西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在辽宁省最为严重,其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侵蚀面积的49.7%。水土流失引起土壤退化、土壤肥力和生产力衰减,甚至完全丧失。根据辽西地貌特征及水土流失成因,对辽西地区进行土壤退化防治措施体系研究。防治措施体系布局分为坡地改良区、水保林防护区、沟道治理区和生态修复区。经过两年多的治理,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草原工程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形成的人工再塑地貌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土流失特点,结合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以快速恢复工程侵蚀区受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组合配置试验,研究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再塑地貌平台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的措施配置灌木保存率为85.4%,草本植物盖度76%,土壤风蚀量比其他样区减少30%~85%;边坡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模式和“生物笆+灌木”模式植物盖度达60%以上,抗蚀保土能力较强;通过秩和比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生态袋+种草”和“栽植灌木+种草”两种模式在治理投资成本与水土保持效益方面结合较好,水土流失防控效果明显,可在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中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