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11):6-9
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法,从高原地区(海拔2 000~3 000 m)土壤分离得到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根据其菌丝形态、分生孢子和捕食器官形态等结构特征,鉴定其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为了进一步了解少孢节丛孢菌形态学特征,对少孢节丛孢菌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该菌有隔膜,主干菌丝上隔的分布较密集,分布距离不等,分生孢子梗不分支。菌环是由瘤状突起延伸形成弧形而形成,多个菌环接连形成菌网,线虫幼虫是被捕食器菌环或菌网捕获致死。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12-1516
通过在含有0.05%琼脂粉的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培养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再转接到玉米粒培养基的方法,对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进行培养。在不同时间点,将培养好的分生孢子从培养基上洗脱并进行计数,然后制成冻干制剂,并观察其复苏情况,从而为少孢节丛孢菌冻干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通过对少孢节丛孢菌冻干制剂在萌发率、生长率和捕食率三方面的复苏情况观察,少孢节丛孢菌冻干后的分生孢子在接种后4d,萌发率达到最大值79.5%,平均生长率为3.4mm/d,加入虫体后7d捕食率最高,为95.8%,平均每天捕食率为74.0%;少孢节丛孢菌冻干制剂在平均生长率和捕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1)。结果表明,冻干制剂材料易得,方法简单易行,复苏效果良好,进一步优化后将具有产业化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技术与形态学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分离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最佳培养基为 0 .4g/ L 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CMA) ;0 .4g/ L 玉米粉液体培养基可作为保存菌种培养基。在分离培养过程中 ,必须加入活的线虫第 3期幼虫 ,以诱导菌株产生捕食性器官——菌环、菌网 ,并与其他真菌鉴别。捕食线虫性真菌有菌丝和孢子 2种形态 ,其发育时期不同。本试验分离的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 ,菌丝发达 ,无色有隔 ,隔距不等 ;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支 ,分生孢子围绕着分生孢子梗呈轮状排列 ,似梅花瓣状 ,2层以上 ;孢子呈倒卵形 ,丰满无色 ,有横隔 ,游离端大而钝圆 ,梗端小而稍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疆地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物活性,本实验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培养分离自新疆不同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分离株纯培养物的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4株少孢节丛孢菌,分别命名为XA3、XA6、XD1和XD4。18S rDN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XA3、XA6、XD1和XD4新疆分离株之间同源性较高,与GenBank登录的少孢节丛孢菌CBS289.82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6%、99.5%、99.1%和98.9%,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捕食线虫活性测定试验表明,4个分离株在CMA中的捕食率为92.8%~97.6%;体外对绵羊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捕食率为90.7%~95.4%,均具有很强的捕食活性。本研究为研究绵羊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控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首次从我国内蒙古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该菌株适宜在20℃,pH6,玉米粉浓度0.4g/L的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中生长。通过对其菌丝、孢子及捕食性结构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其为节丛孢属的少孢节丛孢菌CIMHI株(Arthrobotrysoligospora,strainCIMHI)。  相似文献   

6.
为获取理想的生物防治捕食线虫性真菌菌株,达到利用自然天敌有效控制家畜寄生性线虫病的目的,作者利用低能氮离子注入诱变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胞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分生孢子,测定分生孢子萌发后菌丝的生长速度、产孢能力及菌株对线虫幼虫的捕食率,筛选正突变株。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束具有诱变少孢节丛孢菌的潜能,诱变后的1株少孢节丛孢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对线虫幼虫的捕食率呈现出了正突变效果。  相似文献   

7.
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黄菌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药用真菌。以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指标,比较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木生菌标准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上的日均生长速度最快。在选择葡萄糖为碳源,玉米粉+蛋白胨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20g/L葡萄糖,20g/L玉米粉,1g/L蛋白胨,0.3g/L MgSO4,2g/L KH2PO4,20g/L琼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的最适培养基和杀蝇蛆分生孢子浓度,试验对棕色绿僵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氯化钠浓度和pH值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产孢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分别统计不同浓度(1×104个/mL、1×105个/mL、1×106个/mL、1×107个/mL和1×108个/mL)分生孢子悬液处理后第3,5,7天的蝇蛆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棕色绿僵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菌落直径最大(8.40 cm),然后从大到小依次为PPDA固体培养基(8.20 cm)、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8.10 cm)、枸橼酸固体培养基(7.20 cm)、大豆蛋白胨固体培养基(4.90 cm)、玉米粉琼脂培养基(4.70 cm);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分生孢子产量最高(4.830×107个/mL),然后从高到低依次为PPDA固体培养基(3.070×107个/mL)、沙...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界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捕食线虫性菌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菌菌丝无色分隔;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分生孢子呈纺锤形,生长期间不产生厚垣孢子;以粘性分枝捕食线虫。根据其形态结构特征,鉴定为捕食线虫性菌物——柱捕单顶孢菌(Monacrosporium cionopagum)。  相似文献   

10.
罗布麻斑枯病(Septoria apocyni)是一种严重危害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产量和品质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罗布麻叶片与茎秆,初期叶片形成轮纹状病斑,后期危害茎秆,严重时病斑连接,罗布麻呈烧焦状枯死。本文系统研究了分离自甘肃(GS)和新疆(XJ)罗布麻叶斑病的2株罗布麻壳针孢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不同培养基、酸碱度、温度、光照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筛选罗布麻壳针孢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GS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好,XJ菌株在10%罗布麻汁液+PDA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好;该菌在供试的7种培养基上均未产孢;菌落在10~30℃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0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为5~5.5;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