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用三批AE(Avian Encephalomyelitis)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免疫后定期采集种蛋进行孵化,当孵至6日龄时取部分鸡胚,卵黄囊途径接种AEV VR株,进行鸡胚AE易感性试验,余鸡胚孵化出雏,分别为1、7、14、21日龄雏鸡采用肌肉途径攻击AEV VR株,攻毒后观察不同日龄仔代雏鸡AE的保护能力。结果疫苗免疫后2-3个月的种鸡所产种蛋的鸡胚AE易感性试验的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工VR株攻毒的保护率亦达100%,免疫后6-7个月种鸡所产种蛋的鸡胚AEV VR易感性试验的保护率达75%-805,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 VR株攻毒的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鸡胚AE易感笥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批种蛋孵出雏鸡对AEV 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将AEV VR株种毒经卵黄囊接种6日龄SPF鸡胚复壮,然后取复壮的病毒作为种毒经卵黄囊接种6日龄SPF鸡胚扩大培养病毒,继续孵化至18日龄,收取病变明显的鸡胚脑组织、胰腺和小肠,充分研磨后经差速离心和CsC l密度梯度离心提纯AEV,取经密度梯度离心后的样品进行电镜观察其纯度,并经脑内接种1日龄SPF雏鸡观察其致病情况及其病理变化,结果证明获得了纯化的AEV。  相似文献   

3.
用三批AE(Avian Encephalomyebius)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免疫后定期采集种蛋进行孵化,当孵至6日龄时取部分鸡胚,卵黄囊途径接种AEVVR株,进行AE鸡胚易感性试验,剩余鸡胚孵化至出雏后,分别于1,7,14,21日龄肌肉途径攻击AEV VR株,攻毒后观察不同日龄仔代雏鸡AE的保护能力。结果疫苗免疫后2-3个月的种鸡所产种蛋的AE鸡胚易感性试验的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子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保护率亦达100%,免疫后6-7个月种鸡所产种蛋的AEV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 出的子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 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三批禽脑脊髓炎(AE)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种鸡免疫2~3个月后所产种蛋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 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亦达100%; 种鸡免疫6~7个月后所产种蛋对AEV 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灭活疫苗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 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用于制备AEV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将禽脑脊髓炎病毒(AEV VR)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监测AEV增殖情况,以第六代CEF培养物作为种毒扩大培养,将其培养物经差速率心后的半提纯物接种6日龄SPF鸡胚、1日龄SPF鸡,再将半提纯物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进行PAGE-SDS电泳,电镜观察。结果证实,AEV VR在CEF上增殖成功。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经反向遗传构建的H7N9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AIV)H7-Re1株和H7-Re2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本研究将这2株病毒分别以104倍稀释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36℃培养,观察鸡胚存活情况并检测病毒HA效价,结果显示96 h时,2株病毒接种的鸡胚全部存活,培养至72 h时其HA效价均为9 log2,均显著高于亲本分离株。测定2株病毒的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显示均为0。将2株病毒分别以10~6EID_(50)剂量鼻腔内接种5周龄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后14 d内,2株病毒接种鸡均无临床症状,也不排毒。以2株病毒为种毒分别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以0.3 mL/只接种3周龄SPF鸡后3周时检测免疫鸡血清中HI抗体,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免疫鸡平均HI效价均可达到8.0 log2。于免疫后21 d,H7-Re1株免疫组鸡分别攻击10~6EID_(50)的H7N9亚型低致病力AIV(PG/SHH/S1069/13株)和10~5EID_(50)的高致病力AIV(CK/GX/SD098/17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毒攻毒后免疫鸡均全部存活,且无发病和排毒出现。H7-Re2株免疫组鸡于免疫后21 d分别以10~5EID_(50)的剂量进行高致病力H7N9亚型AIV(CK/GX/SD098/17株)和H7N2亚型AIV(DK/FJ/SE0195/18株)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毒攻毒后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以上结果表明,以H1N1亚型A/Puerto Rico/8/34株病毒为内部基因供体、经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的H7-Re1株和H7-Re2株均具有生长滴度高、生物安全性高和免疫原性好的特点。本研究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禽脑脊髓炎(AE)病毒自分离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用于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的研制,以发病雏鸡脑组织为材料,进行SPF鸡回归试验、PCR检测、SPF鸡胚分离培养有限稀释纯化、特异性试验等,得到一株禽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HM08株,对该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毒株纯净、无外源病毒污染,E1代病毒含量达到10~(5.56)EID_(50)/0.2 mL,E2代至E15代病毒含量稳定在10~(7.0)EID_(50)/0.2 mL以上;100倍稀释的E1代毒种,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胚龄SPF鸡胚,12 d内,引起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用E1代毒按照500 EID50/只对1日龄、7周龄的SPF鸡脑内接种,出现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以该毒制成的疫苗0.3 mL/羽份免疫鸡,能获得100%保护。表明HM08株是一株较好的AE疫苗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8.
用 3批AE (AvianEncephalomyelitis)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 ,免疫后定期采集种蛋进行孵化。当孵至 6日龄时取部分鸡胚 ,卵黄囊途径接种AEVVR株 ,进行AE鸡胚易感性试验。剩余鸡胚孵化至出雏后 ,分别于 1 ,7,1 4 ,2 1日龄肌肉注射AEVVR株攻毒。攻毒后观察不同日龄子代雏鸡AE的保护能力。结果疫苗免疫后 2~ 3个月的种鸡所产种蛋胚对AEV保护率达 1 0 0 % ,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子代雏鸡 ,在出雏后 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保护率亦达 1 0 0 %。免疫后 6~ 7个月种鸡所产种蛋胚对AEVVR保护率达 75 %~ 80 % ,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子代雏鸡 ,在出雏后 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保护率达 70 %~ 90 %。试验结果表明 ,AE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VR肌肉注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疆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致病力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测对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疆株(IBVXJ-2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致病力检测结果证实,IBVXJ-2株可以致SPF鸡胚卷缩、僵化,EID50达10-8.3/0.1 mL;鸡胚肾细胞在接毒后96 h出现皱缩、脱落等明显的细胞病变;对20日龄非免疫鸡攻毒后第2天,试验鸡出现甩鼻、伸颈张口呼吸等症状。将IBVXJ-2株抗原经乳化后接种1月龄非免疫鸡,在接种后22 d和44 d用ELISA和HI检测到了IBV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的信鸽饲养场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利用电镜负染技术观察到典型的新城疫病毒粒子。生物学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具有较强的毒力,最小致死量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68.4小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375,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1.34,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引起细胞病变。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分离株能致2月龄鸽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毒株并掌握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和致病性,采用病毒分离、血凝性试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HA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交叉保护性试验等对3份临床疑似H9亚型AIV感染病料进行了研究。结果:3份临床病料样品可引起10日龄SPF鸡胚规律性死亡,3株分离毒株对1%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分别10log2、11log2和10log2;对SPF鸡胚的EID50分别为10-8.83/mL、10-9.50/mL和10-9.0/mL;与2018年上海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进化树处于同一分支;对SPF雏鸡的发病率分别为80%、100%和90%;均未引起SPF雏鸡死亡;彼此之间具有100%的交叉保护率,商品化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对3株分离毒株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100%。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到了3株低致病性H9亚型AIV流行毒株,并证实当前商品化疫苗对H9亚型AIV流行毒株仍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鸡传染性贫血病毒AV1550株的致病性,取1日龄、7日龄和14日龄SPF鸡分别经胸部肌肉注射不同病毒含量的病毒液,同时设置正常对照,隔离饲养观察21日。感染后14日采血测定红细胞压积,21日统计死亡率、体重变化以及胸腺、骨髓、法氏囊病变情况并测定1日龄SPF鸡感染后不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AV1550株后,表现出精神沉郁、增重减缓、贫血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为53.9%;死亡鸡或观察期结束时存活鸡剖检,可见胸腺萎缩,骨髓变成淡黄色;不同剂量感染后14日,均能引起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21日时,胸腺病毒载量最高,可达106.7copies/mg 。7日龄SPF鸡感染后,出现增重减缓,高感染剂量(100000EID50)出现贫血,部分鸡出现胸腺萎缩和骨髓病变,但病变率低于30%。14日龄SPF鸡感染后,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研究证实,CAV对SPF鸡的致病性具有明显的日龄依赖性,红细胞压积降低、骨髓病变、胸腺萎缩以及胸腺病毒载量测定可作为评价CAV致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选取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GX-08株对26日龄雏鸡和20日龄雏番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对体外细胞培养物进行致病性试验,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以105.5EID50的攻毒剂量对26日龄雏鸡和20日龄雏番鸭通过肌注接种,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100%,雏番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0%和70%;通过点眼、滴鼻及口服接种,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0%和30%,雏番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和20%。感染鸡消化器官和部分呼吸器官病变严重,表现出典型的嗜内脏型NDV感染的病理变化特点;感染鸭则肝脏、脾脏和胰腺等实质器官病变明显,消化器官和部分呼吸器官病变较轻微。以200 TCID50的剂量对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接种,结果CEF和DEF均于24 h左右开始出现病变,并分别于96和84 h左右细胞单层完全被破坏。与CEF相比,DEF接种病毒后,细胞坏死、裂解过程迅速,合胞体形成现象显著,合胞体的数量及合胞体平均含有的胞核数较多,病毒接种后培养物上清的HA效价峰值也较高,表明GX-08株均可致CEF和DEF病变,且对DEF有更强的细胞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白喉型鸡痘病毒Gibbs株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良好增殖,接种后120小时,绒毛尿囊膜明显水肿,且淡黄色痘斑,其毒价达到10^5.25-10^5.83EID50/0.2ml。用10倍稀释的病毒悬液肌肉注射13日龄雏鸡,无任何不良反应。用100倍稀释病毒液皮下刺种免疫14-40日龄鸡,接种后3-6天,接种局部出现痘痂,接种后14天,用10倍稀释的Gibbs株病毒液二次皮下刺种或用鸡痘野毒株经腿部毛作擦,免疫未见任何局部反应或其它异常,保护率达100%。,免疫后165天,保护率仍达80%,试验结果证实该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对某鸽场送检的6只通过病理剖检疑似新城疫(ND)的病鸽进行实验室诊断,包括细菌分离、新城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SPF鸡胚分离与鉴定,并测定其鸡胚分离物F3代EID50和ICPI.结果为内脏病料新城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为阳性;SPF鸡胚分离到一株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HA和HI鉴定为NDV,其F3代血凝价为1∶26,EID50为107.63,ICPI为1.19.根据病鸽的临床症状、鸡胚分离物EID50和IC-PI,确定该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为弱毒株.  相似文献   

16.
鸡新城疫山东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了6株病毒,经HA、HI试验、病毒回归试验和血清中和接种鸡胚试验确定所分离的毒株为新城疫病毒。分别对6个毒株MDT、ICPI和IVPI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毒株为鸡新城疫强毒,但各个毒株的致病性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某鸡场发生疑似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的鸡只病料中分离到了一株CAV,通过PCR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命名为AV1550。将其全基因组序列与NCBI上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V1550株与CA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在91.7%~99.7%,与中国分离株LN15170的亲缘关系最近。VP1序列分析表明AV1550在75、89、125、141和394位氨基酸均为强毒株特征。1日龄SPF鸡经胸部肌肉途径接种含10000 EID50的AV1550病毒液后,接种鸡只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增长迟缓,死亡率高达50%,表明AV1550是一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的CAV野毒株。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PF鸡及鸡胚,从吉林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到一株超强毒株(J20株)。此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可以被IBDV标准阳性血清检出IBDV抗原。通过对J2001分离毒株进行回归实验,测定病毒效价EID50达10^6/0.2ml,发病率为100%,死亡达70%;病毒理化特性试验,电镜观察等证实J20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19.
20.
从山东某疑似感染禽腺病毒的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并分离到一株禽腺病毒,克隆纯化后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鉴定该毒株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GY株。用LMH细胞繁殖的GY株病毒滴度可以达到107.5 TCID50/0.1mL,并建立了纯净稳定的种子批。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鸡只8/10死亡,剖检均出现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出血或坏死,表明该毒株为强毒株。就攻毒途径、攻毒剂量等方面研究发现,GY株经胸部肌肉注射后发病率和发病时间相对颈部皮下注射途径更有优势,确定攻毒途径为肌肉注射;通过比较不同剂量(5×103.0~5×106.0 TCID50)GY株病毒攻击SPF鸡的致病性,将攻毒剂量定为5×105.0 TCID50。研究表明,GY株可作为禽腺病毒4型攻毒用强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