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是引起蛋鸭产蛋下降的疾病,给禽类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DTMUV感染病鸭卵巢的病毒定位及产生的病理损伤进行观察,以了解DTMUV对病鸭卵巢的病理损伤。主要运用病理剖检、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自然感染DTMUV的病鸭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感染蛋鸭临床表现主要以产蛋量骤然下降为特征,严重病例站立不稳,倒地抽搐,最后衰竭而死。剖检眼观病变表现为卵泡充血、出血,破裂,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是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增生、凋亡或坏死;卵泡周围有大量空泡状细胞和小动脉增生,增生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增生的空泡状细胞为上皮细胞,DTMUV主要位于卵泡的颗粒细胞内。综上表明,DTMUV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内,颗粒细胞发生增生、凋亡或坏死,导致卵泡闭锁,进而引起蛋鸭产蛋量下降,为阐明DTMUV的感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感(Duck Tembusu virus, DTMUV)染麻鸭的组织嗜性和排毒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鸭坦布苏病毒在麻鸭体内各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和泄殖腔棉拭子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最早在感染第1 d于心脏、脾脏、肺脏、气管、胰腺、直肠可检测到鸭坦布苏病毒核酸的存在;至第7、9 d时,在各组织脏器中均仍能检测到该病毒核酸;至第21 d时,仅能在脑、胰腺和直肠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病毒在脑和直肠中时间最长(25 dpi),胰腺(21 dpi)和肝脏(21 dpi)次之。对不同时间采集的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结果显示,于感染第1 d即能检测到该病毒核酸,25 d后即检测不到该病毒的存在。以上检测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麻鸭后能迅速入侵麻鸭各组织脏器,主要侵染肝、肺、肾、胰腺和直肠,并可通过粪便等途径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中国大部分种鸭和蛋鸭养殖地区相继发生了以减料、产蛋下降和伴有一定死淘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淘率高,给中国的养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2010年给中国的养鸭业造成的损失达50亿元。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病被确诊为是由一种新型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文围绕着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生物学特性、病毒检测方法及致病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鸭坦布苏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某养鸭场蛋鸭发病,通过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为坦布苏病毒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通过对感染鸭群进行对症治疗和抗生素治疗,控制住了病情,减少了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鸭坦布苏病毒奉贤分离株(FX2010)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培养对病毒致病力的影响,采用FX2010及其第100代(FX2010-100P)和180代(FX2010-180P)传代培养的病毒肌肉注射接种6月龄蛋鸭,观察接种鸭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以及病毒在鸭体内的分布,评价不同代次病毒对蛋鸭的致病力。结果显示,FX2010感染鸭发病非常明显,各脏器均有明显病理变化,FX2010-100P感染鸭表现较轻的临床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而FX2010-180P感染鸭未表现临床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FX2010组在大部分鸭的脾、肺、肾、脑和卵巢中都能分离到病毒,而FX2010-100P组仅在少部分鸭的脾、肺、肾和卵巢中能分离到病毒,在脑中分离不到病毒,FX2010-180P组仅在少部分鸭的脾中分离到病毒。研究表明传代毒对鸭的致病力逐渐降低,其毒力的降低可能与病毒在体内增殖能力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847-1852
为探究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能否垂直传播,57只38周龄的健康樱桃谷种鸭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母鸭、4只公鸭。A组母鸭、B组公鸭静脉接种坦布苏病毒TMUV-SDSG株2.5 mL/只(ELD50=10-2.37/0.2mL);C组接种等量生理盐水。各组隔离饲养,收集种蛋进行孵化。无菌采集孵化不同阶段的死亡鸭胚的胚脑、尿囊液或卵黄膜以及新生雏鸭和死亡弱雏的脑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和半套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种蛋的卵黄膜,死亡鸭胚的尿囊液、卵黄膜和胚脑,新生雏鸭和死亡弱雏的脑组织中均能检测并分离到TMUV。其中,A组种蛋、死亡鸭胚、1日龄雏鸭、15日龄雏鸭和死亡雏鸭中TMUV阳性率分别为60%,67.44%,35.48%,16.67%和100%。B组种蛋、死亡鸭胚、1日龄雏鸭、15日龄雏鸭和死亡雏鸭中TMUV阳性率分别为50%,51.35%,46.88%,10%和71.43%。C组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TMUV。结果表明,TMUV可在种鸭中经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7.
鸭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主要危害蛋种鸭的新发传染病,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因为该属的病毒多为人畜共患病,从病原学、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等方面介绍了该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7日龄雏鸭经肌肉接种坦布苏病毒BZ株1周后,发病率100%,死亡率为80%。接种鸭全身多数器官出现充血、出血、坏死等症状,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在肝实质严重变性、坏死;脾淋巴细胞局部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肺淤血,内有大量细胞渗出;胰腺中可见凝固性坏死灶;大脑软脑膜充血、水肿,小脑脑膜上炎性细胞浸润。鸭接种该病毒后,攻毒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和血清尿酸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BZ株可造成全身多器官的病理性损伤以及主要血液生化指标的显著变化,这可能是该病毒致病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病毒,严重危害养鸭业,常与细菌呈混合感染。为确诊齐齐哈尔市某养殖场的鸭群死亡情况,通过对鸭子的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和PCR诊断等方法,确诊为坦布苏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经极敏药物丁胺卡那治疗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了51个具有代表性的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白洋淀病毒等5个禽源黄病毒株E基因序列,进行了黄病毒E基因序列分析,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为549 bp,进行了TMUV RT-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建立了TMUV RT-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收集的14份临床疑似蛋鸭鸭坦布苏病毒病发病样品进行了检测,共检出6份TMUV核酸阳性样品,检出率达42.86%。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水禽坦布苏病毒病的临床快速诊断、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北京鸭输卵管血管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20羽北京鸭输卵管血管分布。结果表明:北京鸭输卵管动脉有输卵管前、中、后动脉和阴道动脉;输卵管静脉通常与同名动脉伴行,但缺输卵管后静脉,这些血管均位于鸭体左侧。输卵管前动脉一般有1条,起始于左髂外动脉的耻动脉,分布于输卵管漏斗部和膨大部;输卵管中动脉起于左肾后动脉,主要分布于输卵管峡部和子宫前部;输卵管后动脉起始于左髂内动脉或左阴部外动脉,主要供应子宫后部的血液;阴道动脉起于左阴部内动脉,分布于阴道部。  相似文献   

12.
13.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 周龄绍鸭胰腺内的高血糖素(A)、胰岛素(B)和生长抑素(D)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上述3 种细胞在全胰的分布及形态有差异。A 细胞主要成群散在于A 胰岛,少数位于混合型胰岛的边缘。D 细胞主要散在于A 胰岛中,少数位于B胰岛和混合型胰岛的边缘。B细胞主要呈团块状分布于B胰岛,少数位于混合型胰岛的中央。在胰外分泌部有散在的A 和D 细胞,位于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之间或结缔组织中。A 细胞形态各异,以多边形为主,多数细胞伸出形态多样的胞质突起,伸达胰岛或其他细胞间。D细胞的形态与A 细胞相似。B细胞形态均一,呈圆形或卵圆形,未见胞质突起,在外分泌部未见到B细胞。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进一步完善高邮鸭基因组结构信息,探索高邮鸭双黄蛋产蛋性能的调控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邮鸭双黄蛋高、低产组卵巢组织转录组进行RNA-Seq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和注释,筛选与高邮鸭双黄蛋产蛋性能相关的SNP位点。测序获得的初始数据(raw reads)进行系列质控筛选,6个高邮鸭卵巢组织分别获得84 540 140~87 479 660个有效数据(clean data),70.79%以上的测序数据被已注释的鸭基因组数据覆盖;在所覆盖的基因组数据中,检测到位于基因外显子区域的108 260~116 478个SNP位点(转换和颠换类型),转换类型总数极显著高于颠换类型总数(P<0.01)。利用KEGG数据库对筛选出的SNP位点所在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前20条信号通路,其中包括核糖体信号通路、碳代谢信号通路和氨基酸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等。试验对双黄蛋高、低产组高邮鸭的卵巢进行了RNA-Seq测序分析,为发掘高邮鸭双黄蛋产蛋性能相关SNP位点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高邮鸭双黄蛋产蛋性能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was newly emerged which caused severe egg-drop syndrome in duck.Here,we constructed 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by 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 (Mels) which expressed E protein of DTMUV JSXZ strain,and its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were investigated in duck infection model.Western blotting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 showed E protein was effectively secretory expressed in supernatant of Sf9 insect cells.Indirect ELISA result showed E protein could induce high levels of anti-E IgG in the sera.MTT result showed that E protein could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 lymphocytes.Moreover,the protection rates were 80% in 0.3 mL group and 100% in both 0.6 mL and 0.8 mL groups,respectively,whereas,all ducks in PBS control group showed the typical clinical signs with 3 died post challenge.These result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DTMUV subunit vaccine.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污染饲粮对断奶小母猪卵巢指数及孕激素受体的阳性分布和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择40头35~38日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小母猪,按平均体重[(14.01±0.86)kg]随机分为4个组,采用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和1.5 mg/kg的ZEA,4个组ZEA的测定值分别为0、(0.52±0.07)mg/kg、(1.04±0.03)mg/kg和(1.51±0.13)mg/kg。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ZEA水平的升高,断奶小母猪卵巢指数呈一次线性升高(P0.01);1.0 mg/kg ZEA组的卵巢指数显著高于1.5 mg/kg ZEA组(P0.05),1.5 mg/kg ZEA组的卵巢指数显著高于0.5 mg/kg ZEA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饲粮ZEA水平的升高,断奶小母猪卵巢孕激素受体累积光密度(IOD)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一次线性升高(P0.01);1.5 mg/kg ZEA组的孕激素受体IOD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 mg/kg ZEA组(P0.05),1.0 mg/kg ZEA组又显著高于0.5 mg/kg ZEA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断奶小母猪卵巢中孕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原始卵泡和生长卵泡的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血管壁细胞。随着饲粮ZEA水平的升高和卵泡闭锁程度的增加,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但卵巢内孕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位置没有因ZEA的水平发生明显改变。由此可见,ZEA(1.0~1.5 mg/kg)可以通过调控断奶小母猪卵巢中孕激素受体的高水平表达,使孕激素受体的水平超出正向调节卵泡生长的限值,从而促使卵泡闭锁,降低卵巢指数,改变卵巢发育,进而影响断奶小母猪生殖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肉种鸭旱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对英国樱桃谷父母代种鸭旱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的营养水平对种鸭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公母性比和旱养饲养密度对肉种鸭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营养水平各组的生产性能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不同营养水平各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影响;③各组不同公母性比对受精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以1∶4.8~1∶5性比最好;④各组不同饲养密度对受精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以3.4只/m2最好;⑤从4~18周龄14h与17h光照制度对采食量、体重、发育和产蛋性能均无显著性差异,但14h光照比17h光照组节约大量用电;⑥不同蛋重对孵化成绩的影响表明,蛋重在90~94g范围内的孵化指标最好,其次为84~88g蛋重范围。  相似文献   

18.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急性人工感染成年鸭病例体内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5 6只 3月龄四川麻鸭经皮下接种鸭瘟病毒 (DPV)强毒 SC1株 ,成功建立了 DPV感染的急性病理模型 ,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 DPV在感染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h后 ,即能够从脑、肝、脾、法氏囊、胸腺中检出 DPV DNA;12 h,可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脑、胸肌、食管、腺胃、血液、舌、口腔分泌物、皮肤、骨髓和粪便等检测到 DPV的 DNA。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和脑组织。本试验为阐明 DPV的致病机理和应用 PCR方法检测感染鸭体组织中的 DPV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从mtDNA水平探讨我国家鸭的遗传多样性及家鸭与野鸭间的亲缘关系.运用DNA测序方法,测定了不同地域、水域和表型性状的9种家鸭(北京鸭、高邮鸭、巢湖鸭、绍兴鸭、连城白鸭、吉安红毛鸭、文登黑鸭、云南麻鸭、建昌鸭)80个个体、4种媒鸭(西湖野鸭、钱江野鸭、枞阳媒鸭、媒头鸭)26个个体和斑嘴鸭8个个体,共计114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667 bp序列.9种家鸭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250 00~0.607 14和0.000 38~0.001 18;9种家鸭、媒鸭、绿头鸭和斑嘴鸭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0.015;39种单倍型系统发生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表明,9种家鸭主要属于A1亚簇(绿头鸭单倍型簇).我国家鸭遗传多样性中等丰富,母系起源主要是绿头鸭,极少量个体含有斑嘴鸭血统.  相似文献   

20.
试验将20只2月龄健康番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静脉注射和口服硫酸头孢喹肟给药的药动学研究。静脉注射和口服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0和20 mg/kg。以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硫酸头孢喹肟的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软件处理。鸭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V(c),(1.146±0.02) L/kg;t1/2α,(0.290±0.02)h;t1/2β,(1.691±0.15)h;AUC (6.635±0.18)(mg·h)/L;CL(s),(1.508±0.04)L/(kg·h)。鸭口服硫酸头孢喹肟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45±0.05)h;t1/2(ke),(0.96±0.29)h;T(peak),(0.91±0.09)h;C(max),(3.14±0.64)mg/L;AUC,(8.29±1.26)(mg·h)/L;F,(62.55±0.10)%。硫酸头孢喹肟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表现为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迅速。但口服给药在鸭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可能由于硫酸头孢喹肟的脂溶性低,其在消化道吸收率低所致。但8 h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范围((0.14±0.03)~(3.14±0.64)μg/mL),可抑制鸭疫里默氏杆菌及其他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