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布鲁菌病(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作为布病的病原,布鲁菌能够耐受宿主体内的各种杀菌机制并持续的生存。当布鲁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必须适应抗体免疫的环境,而这依赖于布鲁菌对自身基因表达的巧妙调控。Hfq蛋白是一个RNA伴侣分子,对于介导sRNA的转录后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细菌中,对Hfq蛋白的功能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该蛋白与细菌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对多种应激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致病菌的毒力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对Hfq蛋白的结构,对sRNA的调控功能,特别是布鲁菌Hfq蛋白调控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在布病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为布鲁菌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布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布鲁菌外膜蛋白及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菌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包括脂多糖和外膜蛋白,与细菌的毒力及免疫原性相关。文章描述了布鲁菌外膜蛋白分子结构的最新进展。该菌的外膜蛋白由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外膜蛋白构成。第一组外膜蛋白对维持布鲁菌外膜蛋白的结构起重要作用;第二组包括36 ku~38 ku外膜蛋白,为膜孔蛋白,由Omp2a和Omp2b基因编码,其中38 ku蛋白基因可能是一个与毒力相关的基因;第三组外膜蛋白包括31 ku和25 ku两个相关的蛋白,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31 ku蛋白属膜孔蛋白,25 ku蛋白还与毒力有关。文章也介绍了布鲁菌毒力因子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布鲁菌是一种缺乏典型毒力因子的胞内寄生菌,可以抵御宿主细胞内酸性、缺氧、强氧化性以及营养匮乏等多种不利环境,是形成布鲁菌致病力的重要原因。布鲁菌的二元调控系统可以对这些环境信号进行感应、传递并做出相应的适应。论文对布鲁菌二元调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及二元调控系统在布鲁菌病防控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5.
6.
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复杂而多变,病原的流行特点和免疫原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给人类及动物布鲁菌病诊断带了诸多的困难。目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抗原如菌悬液,脂多糖等特异性差,敏感性低,制备涉及活菌的培养,不能广泛的应用,从而使患者和患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重组蛋白可代替传统的抗原,为布鲁菌病的诊断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从以上方面对可用于布鲁菌病诊断的抗原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布鲁菌引起的布鲁菌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之首。虽然宿主本身具有复杂的免疫机制,用以抵御病原体,并保持宿主抗性和布鲁菌毒力之间的平衡,但布鲁菌作为一种成功的细胞内病原体,已经进化出多种策略来逃避免疫应答并在宿主内建立持续感染和繁殖。论文将从布鲁菌的毒力因子、布鲁菌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隐身策略,以及布鲁菌调控并抑制细胞凋亡、布鲁菌微小RNA(mircoRNA)在宿主免疫应答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了解布鲁菌病发病机理、开发新型疫苗和治疗布鲁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布鲁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布鲁菌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畜布鲁菌病存在和流行.我国25个省(市、区)有人、畜布鲁菌病存在和流行.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布鲁菌病在多数疫区明显有回升趋势.2005年全国新发病19 664人,发病率为1.504/10万,超过历史最高记录.布鲁菌是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引起人的波状热和慢性感染以及动物睾丸炎和流产等,直接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从多种海洋哺乳动物(海豹、海豚、鲸等)中也分离出布鲁菌.通过DNA同源性比较,发现海洋与陆地哺乳动物布鲁菌DNA的同源性高达90%以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布鲁菌分子结构的研究不断获得新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和控制布鲁菌病提供了可能.文章从布鲁菌病流行的历史与现状、布鲁菌的抗原分子生物特性、布鲁菌病的检测方法和布鲁菌病疫苗的现状等方面对布鲁菌病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犬种布鲁氏菌属于6个经典种布鲁氏菌之一,为天然粗糙型,毒力较弱。长期以来,由于犬种布鲁氏菌对人类致病性较低,其危害一直被忽视。自1966年在美国发现该菌以来,已传播至世界多地。近年来,随着养犬业的不断发展及宠物犬数量的增多,犬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流行性疫病,且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也日益加重。目前,犬种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犬布鲁氏菌病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有效的疫苗。鉴于此,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犬种布鲁氏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检测方法、疫苗研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犬布鲁氏菌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布鲁氏菌表面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布鲁氏菌表面最主要的抗原是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OMPs),R-LPS是R型布鲁氏菌主要的表面抗原,S型布鲁氏菌的S-LPS已被证明是一个主要的毒力因子,它的O链部分含有布鲁氏菌表面绝大多数的抗原位点,是一个很重要的保护性抗原;OMPs被认为是布鲁氏菌表面潜在的抗原结构,在光滑型布鲁氏菌表面,由于OMPs受到了LPS-O链的干扰,致使它的抗原性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但在绵羊布鲁氏菌表面却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未来几年,对OMPs的研究将成为该领域的热点,尤其是对Omp25突变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布鲁氏菌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目前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主要有七个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对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布鲁氏菌自身一些与致病有关的基因使得布鲁氏菌逃避了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定居。在布鲁氏菌病免疫过程中 ,先天性免疫应答主要通过补体、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来参与 ,获得性免疫应答中 ,CD4 、CD8 、rδT细胞起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这些与致病、免疫有关的基因及参与免疫反应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可为今后进行布鲁氏菌病预防及开发新型基因工程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布鲁菌属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能感染多种宿主动物和人。该属可分为6个典型种,包括羊种、牛种、猪种、沙林鼠种、绵羊附睾种以及犬种布鲁菌等。此分类是基于其致病性以及宿主偏好性的差异划分。尽管6个种通过传统表型试验能区分,但布鲁菌种内采用DNA-DNA杂交证明DNA同源性高度一致(相似性大于90%)。因此有人提议布鲁菌由单一种组成,即布鲁菌属中只有羊种布鲁菌,其他种都是羊种菌的生物亚型之一。然而基于其他分子技术的基因分型表明其DNA多态性表现明显,说明目前对这个种的分型还是比较准确。而最近分离的海洋种布鲁氏菌分离株(鳍型和鲸型)采用传统分型标准和一些特异的分子标记也证明这种分型比较正确。本文对目前布鲁菌种属进化和分类学进行综述,希望对研究其进化和分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使用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光滑型牛种布鲁氏菌19(S19)活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广泛应用且效果良好的布病疫苗,至今为止仍是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本文主要从应用情况及目前研究进展两大方面对S19疫苗进行概述,以期为日后使用该疫苗预防布鲁氏菌病提供借鉴及为疫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