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需要量。以酪蛋白、明胶和糊精等为主要饲料原料,配制维生素B_2含量分别为0.4、2.6、5.4、10.8、20.4、39.7 mg/kg的6种试验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9.5±0.9)g的吉富罗非鱼10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肝脏维生素B_2含量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随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先呈线性增加,在达到10.8 mg/kg后趋于稳定,饲料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类似;10.8、20.4、39.7 mg/kg组脏体比显著高于0.4、2.6 mg/kg组(P0.05);10.8、20.4、39.7 mg/kg组肝体比显著高于0.4 mg/kg组(P0.05);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对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4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鱼水分含量以5.4 mg/kg组最低,显著低于除39.7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39.7 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除5.4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各组之间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对肌肉和肝脏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肝脏中维生素B_2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达到20.4 mg/kg后趋于稳定;0.4 mg/kg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折线模型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获得最佳生长速度和最大肝脏维生素B_2蓄积量时,其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需要量分别为10.2和19.3 mg/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饲料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对其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600尾吉富罗非鱼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各设4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每个处理铬添加量分别为0、0.4、0.8、1.2 mg/kg和10.0 mg/kg,在0.38 m3玻璃纤维钢桶中用开放式流水养殖,饲养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吡啶甲酸铬对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当铬添加量为0~0.8 mg/kg时,随着添加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成活率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为1.2 mg/kg~10.0 mg/kg时并未能进一步提高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同时,铬添加水平为0~0.8 mg/kg,随着添加水平增加,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全鱼的蛋白质和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全鱼水分、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血清总蛋白含量以及肝胰脏AKP、ACP和LZM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但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肝胰脏T-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铬1.2 mg/kg和10.0 mg/kg,除了显著降低肝胰脏AKP活性外(P<0.05),对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0.91~4.93 g吉富罗非鱼,饲料中以吡啶甲酸铬的形式添加0.8~1.2 mg/kg铬为宜。  相似文献   

3.
将三聚氰胺分别按0、500、2 0005、000、10 000 mg/kg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喂养初始体重为(30.14±0.22)g的吉富罗非鱼28 d。通过测定罗非鱼的增重率、血清免疫指标和三聚氰胺在肌肉中残留量等指标,研究三聚氰胺对罗非鱼生长、免疫功能及肌肉残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会降低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在第21 d和第28 d,10 000 mg/kg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LZM活力、SOD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AKP活力有影响,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AKP活力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第7 d和14 d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影响不显著(P<0.05);在第21 d和第28 d,所有试验组吉富罗非鱼的AKP活性低于同期对照组,5 000 mg/kg和10 000 mg/kg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从第7 d开始,4个试验组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均能检测到三聚氰胺残留,三聚氰胺在吉富罗非鱼肌肉中的残留量与三聚氰胺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探讨了在较高油脂添加日粮中添加较高油能含量的情况下.补充外源乳化剂对罗非鱼生产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6个处理组.处理组1为不加乳化剂的负对照组.处理组2为添加某进口乳化剂的正对照组。处理3-6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mg/kg乳化剂,处理组5、6还补充30g/kg增效剂,试验进行了30d。结果表明:乳化剂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的生产性能:补充增效剂后.其性能甚至优于进口乳化剂的添加效果: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后.显著提高了罗非鱼消化道胰蛋白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外观正常、体质健壮、平均体重(19.32±0.23) g的吉富罗非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15%(0.15%组)和0.20%(0.20%组) APS。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组、0.15%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7 d,试验组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无乳链球菌攻毒10 d后,0.20%组罗非鱼的免疫护率最高(61.25%),0.15%组次之(56.41%)。研究表明,从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吉富罗非鱼生产中建议添加0.15%的APS。  相似文献   

6.
为了估测0~3周龄肉用公仔鸡对精氨酸的需要量,作者安排了3个试验。试验鸡饲养在铁丝网地面的笼架式育雏室内,任其自由采食、饮水。试验1的日粮主要成分为:玉米、大豆饼粉、酪蛋白和玉米面筋粉。每公斤饲料中含代谢能3200千卡、粗蛋白20~30%。回归分析证明,日粮蛋白水平达20%时,肉用公仔鸡实现最大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对精氨酸的需要量为1.22%,而当日粮蛋白水平达到23%时,精氨酸含量在1.13~1.43之间,各组仔鸡的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无明显差异。试验2:基础日粮中含有17.5%酪蛋白,粗蛋白总含量为22.5%,精氨酸含量为1.03~1.43%。回归分析证明:本实验肉用仔鸡实现最大生长率对精氨酸的需要量为1.18%;但精氨酸的含量对饲料转化效率没有明显影响。由于该日粮不便于采食,鸡群的生产性能略有下降。试验3:共分21、22和23%3个蛋白日粮组,均未使用酪蛋白。这3个组实现最大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对精氨酸的需要量为1.24~1.28%。该试验也证明:NRC(1984)提出的肉用仔鸡日粮代谢能为3200千卡/公斤时精氨酸含量为1.44%的建议值偏高。同时也支持了肉用仔鸡的精氨酸需要量为1.25%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试验评价了饲料中添加丙酸铬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模拟运输条件下的抗应激能力。试验分5个处理组,在罗非鱼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丙酸铬,各处理饲料如下:①空白对照组:基础饲料;②200μg/kg铬(来源于丙酸铬,下同)+基础饲料组;③400μg/kg铬+基础饲料组;④800μg/kg铬+基础饲料组;⑤1600μg/kg铬+基础饲料组。养殖试验期8周后进行模拟运输刺激。结果表明,模拟运输刺激后,所有试验组罗非鱼血糖浓度和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400μg/kg~800μg/kg铬可显著提高血糖及肌酸激酶的增加幅度,提高罗非鱼的抗运输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豆粕替代鱼粉在吉富罗非鱼稚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粕替代鱼粉在吉富罗非鱼稚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平均体重为(5.80 ±0.17)g的吉富罗非鱼稚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6组饲料按照等氮(33.8%)和等能量( 16.50 MJ/kg)原则配制,其中对照组饲料添加20%鱼粉(不含大豆粕),5个试...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15.90±0.1)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在等氮(33%)等能(17.2MJ/kg)的基础上,在其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2%和3%的固相负离子粉,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每种饲料设计3个重复,每桶放鱼30尾。结果显示:用添加不同剂量的固相负离子粉饲喂吉富罗非鱼,各组间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血清中的SOD、LZM、MDA、ALT和AST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逆流运动及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对初始体重为(59.36±5.88)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0(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和15%(F组)的饲料,每种饲料分别设置3个逆流运动强度[水流速分别为0(静水组)、1.0(低强度运动组)、1.5 bl/s(高强度运动组)],共包含18个试验组(分别为0A、1A、1.5A、0B、1B、1.5B、0C、1C、1.5C、0D、1D、1.5 D、0 E、1 E、1.5 E、0 F、1 F和1.5 F组)。每组分配10尾试验鱼,饲养42 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各组试验鱼存活率均达90%以上。与静水组相比,投喂低脂肪水平(0、3%)和中脂肪水平(6%、9%)饲料时,运动组试验鱼终末体重增加1.72%~31.79%,而投喂高脂肪水平(12%、15%)饲料时,运动组终末体重下降2.07%~27.07%。在饲料脂肪水平为0~9%时,相同脂肪水平下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随逆流运动强度增加而上升,但当饲料脂肪水平达到12%~15%时,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则均随逆流运动强度上升而出现下降趋势。相比静水组,逆流运动使得试验鱼白肌粗蛋白质含量增加0.83%~3.41%,红肌粗蛋白质含量增加0.06%~13.25%;同一逆流运动强度下,白肌粗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而红肌粗蛋白质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逆流运动对试验鱼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增加10.19%~52.67%。由此得出,逆流运动能够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适当增加饲料脂肪水平有利于生长,并增加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在较低饲料脂肪水平下适当强度的逆流运动的促生长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胆碱水平对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胰脏胆碱蓄积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配制胆碱水平分别为45.1、308.9、540.5、946.0、1 486.5和1 756.8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7.4±2.5)g的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2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胆碱水平≥308.9 mg/kg时,试验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饲料胆碱水平为45.1 mg/kg时(P0.05);1 486.5 mg/kg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肥满度最大,显著大于45.1 mg/kg组(P0.05)。540.5 mg/kg组试验鱼的脏体比最小,显著小于除1 756.8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 756.8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946.0 mg/kg组(P0.05)。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肝胰脏粗脂肪含量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而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饲料胆碱水平≥946.0 mg/kg时,试验鱼血清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45.1 mg/kg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且均在1 756.8 mg/kg组最低;饲料胆碱水平对试验鱼血清总蛋白与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脏胆碱蓄积量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为625.42 mg/kg;以肝胰脏胆碱蓄积量为评价指标,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胰脏胆碱蓄积量时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为1 118.61 m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规格吉富罗非鱼(GIFT)对不同植物油的利用效果,筛选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合适的植物脂肪源。分别以大豆油(SO)、棕榈油(PO)、棉籽油(CO)、菜籽油(RO)、磷脂油(SL)和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磷脂油=1∶1∶1∶1∶1的混合油(MIX)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29.92±0.31)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50尾。结果表明:对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棉籽油组和混合油组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菜籽油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合油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菜籽油组和磷脂油组(P0.05)。混合油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大豆油组、菜籽油组、棕榈油组和磷脂油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大豆油组和菜籽油组肌肉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肌肉中n-3系脂肪酸/n-6系脂肪酸,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组肝脏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菜籽油组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肝脏n-3/n-6,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在饲料脂肪酸组成与肌肉或肝脏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中,均以棕榈油组最大,磷脂油组最小。由此得出,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和磷脂油可以作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体重为230~790 g)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大规格吉富罗非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一定程度上被饲料脂肪酸组成影响,但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桑叶黄酮。饲养期56d。饲养试验结束后,各组采用亚硝酸钠进行72h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吉富罗非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吉富罗非鱼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0、300、500和1 000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SOD活性,50、500、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GSH-Px活性及100、500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00、300和500mg/kg桑叶黄酮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GSH-Px活性以500 mg/kg桑叶黄酮组最高,显著高于1 000mg/kg桑叶黄酮组(P0.05)。3)亚硝酸盐氮应激48和72h,50、100、500mg/kg桑叶黄酮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以血清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mg/kg;以肝脏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371.00~441.75mg/kg。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棕榈油替代大豆油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8.80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5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棕榈油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25%、50%、75%、100%大豆油的5种等氮(31.60%)等脂(9.30%)饲料,分别记为G0、G25、G50、G75、G100。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棕榈油替代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对罗非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G0组相比,各棕榈油组(G25、G50、G75、G100组)罗非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G50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100组(P0.05)。3)棕榈油替代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对罗非鱼幼鱼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G0组相比,G50、G10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G25、G5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G50、G75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大豆油可全部被棕榈油替代;棕榈油替代大豆油比例超过50%时,显著影响吉富罗非鱼幼鱼肌肉粗脂肪含量、部分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赵怡  文露婷  黄姻  陈忠  刘倩  林勇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0):3635-3643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试验选取400尾体格健壮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罗非鱼,各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CK组)、1.0(SSP 1组)、2.0(SSP 2组)、4.0 g/kg (SSP 3组)山豆根多糖和20 mg/(kg·BW·d)黄芪多糖(APS组),试验期3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吉富罗非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等生长指标和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和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SSP 1和SSP 2组吉富罗非鱼WGR、SGR水平及FCR系数无显著变化(P>0.05),SSP 1组血清中胆固醇(TC)和总蛋白(TP)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SSP 1、SSP 2、SSP 3和APS组)罗非鱼肝脏和脾脏的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SSP 2和SSP 3组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SSP 1和SSP 2组罗非鱼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添加量2.0 g/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低鱼粉饲料中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用饲料(含鱼粉6.0%,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64.5%)的基础上,用脱酚棉籽蛋白分别替代0、50%和100%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低鱼粉饲料中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将270尾平均体重为50 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其中饲喂替代水平为0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鱼油(低水平鱼油)、10%鱼油(高水平鱼油)、5%亚麻籽油(低水平亚麻籽油)和10%亚麻籽油(高水平亚麻籽油),配制4种试验饲料,在室内淡水循环水族缸内饲喂罗非鱼8周,比较研究不同碳链长度n-3脂肪酸及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肝功能以及餐后血液指标的影响。将360尾初重为(43.70±1.06)g的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组试验鱼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各组罗非鱼末重、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水平亚麻籽油组的摄食量显著低于低水平亚麻籽油组(P0.05)。鱼油组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高于亚麻籽油组,且同一脂肪源的高水平组高于低水平组。鱼油组血清TCHO含量峰值出现在餐后6 h,而亚麻籽油组出现在餐后9 h。各组血清HDL-C含量均在餐后6 h回落到最低值。亚麻籽油组血清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高于鱼油组。各组血清TG与VLDL-C含量峰值均出现在餐后6 h。随餐后时间的延长,罗非鱼血糖含量基本呈降低趋势。鱼油组肝胰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低于亚麻籽油组(P0.01),而各组间肝胰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高水平鱼油组高水平亚麻籽油组低水平鱼油组低水平亚麻籽油组,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水平下,鱼油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亚麻籽油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低水平鱼油组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高于高水平鱼油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碳链长度n-3脂肪酸及脂肪水平不会影响罗非鱼的生长,但会影响其肝功能以及餐后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