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2016—2018年粮食领域论文合著数据为例,采用SNA研究我国粮食行业科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果表明,粮食行业形成了大型的科研合作创新网络,网络集中度较低,分派明显。科研主体以高校居多,网络形态为"核心—边缘"结构。学研单位占据核心地位,影响其他科研主体的合作。各子群规模差异较大,大规模子群包含的主体实力较强,子群内部和子群之间均有合作。占据结构洞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未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对企业创新带动有限。网络依赖少数核心机构,主体间未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关系,缺乏稳定性。最后提出构建与优化粮食行业科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市场的开放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弱化了中国粮食调控的效果。尤其是跨国粮商在粮食流通领域的扩张,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作为粮食调控主体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纷纷进行产业链的战略调整。本文以此为背景,从农户与民营粮食企业的微观视角,审视跨国粮商介入对粮食收储市场的影响。通过对农户与民营企业的行为分析,说明跨国粮商主导粮食供给流向的原因。从而指出,扶持结盟民营粮食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以及创新与农户的金融合作是国有粮食企业应采取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9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与会的20个经济体的农业与粮食部长和有关国际组织约200名代表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北京宣言》,强调要加强合作,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加强区域合作保障粮食安全"展开了发言交流,为加强本地区农业与粮食领域交流与合作献计献策,共同谋划本区域农业与粮食发展战略,勾画区域粮食安全蓝图,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农业与粮食生产,加强产后管理、减损增效,加强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农业"走出去"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格局对中国粮食产业全球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系统分析当前面临形势与挑战基础上,提出"服务于当地粮食供给能力为导向的区域"和"参与全球粮食贸易竞合为导向的区域"两大类区域的战略定位与开发规模,指导中国粮食的全球合作战略布局。并从主体、领域、模式以及政策等4方面,提出促进粮食产业全球合作开发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单纯依靠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供应,对于当前土地、水等资源都日益紧缺的中国而言已经难以满足。因此,加强粮食区域合作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先分析了我国开展区域粮食合作的现状,接着研究了我国参与区域粮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分析了我国参与区域粮食合作过程中所应采取的行动、设定的目标、推行的方式以及建立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据韩联社2014年11月18日报道,韩国统一部官员称,韩国统一部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于当天在瑞士签署了关于深化对朝鲜儿童和妇女粮食援助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位官员表示,这份协议的签署意在推动双方加强对朝粮食援助的合作。协议的重点是双方为加强合作努力,共享对朝人道主义援助项目的成果。韩国政府于2014年9月确定为WFP的对朝鲜产妇、婴幼儿粮食援助事业捐赠700万美元。韩国统一部发言人金义道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韩国政府决定从韩朝合作基金中划拨1 330万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非洲国家粮食生产、国际贸易及中非双边粮食贸易情况,通过分析非洲国家农业开发优惠政策、中非农业合作政策、对非投资风险及防范等,提出中国农业“走出去”,在非洲进行粮食投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的粮食产业始于殖民统治时期,经过自治领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发展,该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其以《加拿大谷物法》和《加拿大小麦局法》为骨干,构建了包含粮食管理机构、粮食购销、粮食价格调整、粮食质量等多方面的法律体系。加拿大粮食法体系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是:依法规范粮食产业秩序、科学定位粮食法体系、逐步建立粮食法体系、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9.
发展规模经营是粮食生产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江山市贺村镇实行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为例,分析了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并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提出了政府支持、加大投入、建立合作组织和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9月3日,上海合作组织粮食安全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会议主题为"加强农业产业化合作,共同保障粮食安全"。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今后上合组织成员国将在以下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是推动建立上合组织粮食安全合作框架,加强粮食安全政策交流与立场协调,建设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改善成员国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水平。二是推动成员国农业信息共享,加强粮农信息交流,推进粮农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1.
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利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少泽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15-117,131
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证种粮者的积极性,稳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利益的补偿力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分析了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内涵及特点,明确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主体和客体,明确构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目标、方式以及实现途径,建立比较完善的补偿机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宁晋县九河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从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基础条件,从而进行平原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劣势、挑战与机遇的SWOT分析,提出在平原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以河南省黄淮4市为实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粮食主产区培育粮食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对中国农户储粮影响的区域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航 《农业展望》2014,(1):23-27,32
以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反映城镇化对农户储粮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选取粮食生产、农村居民粮食消费及农业劳动力3个一级指标、耕地面积等16个二级指标,并以2004年和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化对粮食生产三大区域农户储粮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因素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有明显影响,而粮食消费及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对粮食产销平衡区农户储粮的影响明显,粮食主销区受上述影响较其他两区弱。同时,2004年城镇化对粮食主产区的综合影响最明显,到2011年粮食产销平衡区受到的综合影响最显著。最后,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户储粮的趋势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虽然粮食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经济发展水平却落后。通过对主产区与主销区相关指标的对比,利用统计方法及Panel Data模型分析发现主产区存在产粮越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越少的"产粮悖论"。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动态、长效的财政补偿机制,将粮食产业打造成为主产区致富增收的产业,鼓励主销区和主产区之间的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机制不协调。"粮食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局面依然存在。统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粮食安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必须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才能实现粮食供求均衡;分析了当前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生产情况及利益补偿机制,发现当前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尽合理,提出了通过调整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承担比例、征收庇古税、合理确定粮食主销区对主销区补偿的额度等措施来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河西灌区粮食生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通过分层对比的方法对甘肃省河西灌区粮食生产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粮食生产结构单一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粮食购销与农民交售的矛盾突出;粮食流通不畅,粮食企业效益不佳;粮食加工企业专业化水平低,产品档次低,产品处在竞争不断恶化的不利境地;中国加入WTO将对河西灌区粮食生产带来一定冲击。采取的措施和途径是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加速建立粮食转化创新体系;加快粮食生产专用化、营养化、商品化之路;促进本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和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8-19800
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推进粮食主产区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缓慢,已经影响到粮食生产、农民利益和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推进主产区城乡一体化,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加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粮食流通主体,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农产品主要供应基地,确保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0年13个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选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ArcGIS可视化功能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中低水平地区向中高水平地区缓慢过渡、东北地区向中南部地区逐渐推进的演变趋势,其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弱化。三大地区内区域差异不断减小,但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重点优化农业生态效率,统筹兼顾各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充分利用经济高水平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