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江大部分乡镇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山区面积大,气候冷凉,适宜夏播油菜种植.但是,这些区域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人少地多,种植结构单一,栽培技术滞后.种植作物主要以马铃薯和油菜为主,常年种植夏播油菜面积5 761.46hm2,平均单产120kg/667m2.丽江市农科所针对这一实际.加强与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体系及外界的合作交流.得到了油菜产业体系在技术上和品种上的大力支持.同时,结合近年来丽江夏播油菜生产试验示范得出的结论.整理出一套适宜丽江市夏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应用指导丽江市夏播油菜生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促进了丽江夏播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4年夏季(6-8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光照正常,北方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南方接近常年或偏多.夏收区天气较好,夏收进展为近5a最快;夏播区降水及时、土壤墒情好,夏播顺利.全国主要农区光、温、水匹配较好,农田土壤墒情较适宜,对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利.夏季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区域性特点,河南西部、陕西关中、辽宁中西部、内蒙古东南部等玉米主产区发生了近5a来最为严重的夏伏旱;南方强降水过程多,出现了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害程度明显轻于去年和常年;台风个数少但影响大,部分农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3.
2011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少,≥10℃积温多于常年。入夏初期,北方部分地区土壤缺墒,对夏播产生一定影响,但后期降水使缺墒状况及时缓解,对夏播作物幼苗生长有利;大部农区夏季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江汉东部、江南、华南北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部分玉米、水稻出现高温逼熟现象,同时高温少雨使部分地区旱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方式夏花生开花物候与结果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成传统两年3作区麦套花生向夏播花生种植制度的改革,全面研究夏直播花生生育规律,本试验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麦套夏花生、夏播起垄覆膜、夏播起垄露地3种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进程和生殖特征,并对变化动态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可加速花生前期生育进程,出苗至始花期缩短8 d左右,提高开花同步指数,使得花期更为集中。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较麦套处理花生单株最大开花量提高4.9%,果针数增加20.0%,下针盛期延长7 d,单株结果数增加20.0%,单株饱果数增加15.8%,荚果体积提高12.2%。试验说明夏播花生同样具有高产潜力,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荚果和籽仁产量均为3处理中最高,分别为5 196.3 kg?hm?2、3 439.95 kg?hm?2,比麦套处理高7.7%、7.7%,比夏播起垄露地处理高20.0%、31.1%;出仁率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和麦套处理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通过地膜覆盖等措施,能克服花生生育期短、荚果饱满度不够等限制因素,有利于提早结果和结果集中,保证了荚果数量和荚果的充实,为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者进行矮化剂处理菠菜种子夏播试验,结果表明矮化剂浸种显著地抑制菠菜夏播抽薹,而对菠菜生育无不良影响,从而解决了菠菜夏播抽薹问题。  相似文献   

6.
冀中南地区大豆以麦茬夏播为主,一般每667m2土地产量在150~200kg。作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推广了适于冀中南地区夏播大豆单产超200kg/667m2的"一优、五适、三喷"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北京地区近十几年的冷害与近36年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北京地区夏播玉米生育期间的热量条件及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减轻冷害提供农业气候背景分析,并提出了北京地区优化种植制度和夏播玉米品种合理布局及其它有效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一玉米一年两熟地区,生产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了保证适时腾茬种麦夏播玉米尚未成熟,也不得不收割,致使产量降低。为了尽量减少损失,群众中有屯晒的经验,就是将玉米植株贴地面砍倒,带着棒子(果穗),竖着屯放起来,及时腾地以保证适时种麦,过一段时间再将棒子掰下来,这时玉米棒子上的籽粒重量要比砍玉米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川中丘区主推玉米品种‘正红505’和‘成单30’为材料,15 d为间隔,从3月26日至5月25日设置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本区域玉米的适期播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的生育期尤其是播种到吐丝期缩短,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产量的贡献减少,收获指数降低;早播有利于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晚播的产量形成需要更多地调运花前积累的光合产物;‘正红505’的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成单30’的产量随播期推迟先略升高后降低,早夏播(5月10日播种)与春播(4月10日)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夏播(5月25日播种)与‘正红505’一样因生育期缩短、干物质积累减少、收获指数降低而较春播显著减产;早春播‘正红505’产量较‘成单30’高,夏播‘成单30’产量高于‘正红505’,表明‘成单30’耐夏播能力较‘正红505’强。播期对‘正红505’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较‘成单30’大,生产上更应注意适期播种。该地区春播适宜的播期相对较宽,生产上应解决耕作制度与机械化生产的矛盾;夏播应注重耐夏播品种的选择,并争取在5月中上旬完成播种。  相似文献   

10.
酿酒高粱是重庆地区重要的特色作物之一,近年来,夏播高粱面积逐年增加,夏播高粱开花期(8月份)易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导致高粱结实率下降和减产。2016年,对引进、自育的十一个高粱品种(系)开展田间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5A/6003""1358A/279R""晋渝糯3号""泸糯8号"四个耐高温、优质、高产酿酒高粱品种(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花生品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多点试验,研究了花生产量和产量性状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环境、品种和环境与品种互作对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影响极显著,无论春播还是夏播,环境对花生产量和单株结果数的影响最大,品种次之,而遗传因素对公斤果数和出米率的影响大于环境;单株结果数春播花生"鲁花11号"表现稳定,出米率春播"丰花5号"、"花育23号"和夏播"花育22号"、"丰花5号"、"潍花8号"等表现稳定,所有品种产量和公斤果数均表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鲁东地区春播应以"花育22号"、"潍花8号"等为主;鲁中、鲁西地区春播和夏播应以"潍花8号"、"鲁花14号"等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经济技术指标、生产技术等方面规范了甘肃省鲜食甜玉米种植区春、夏播鲜食甜玉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辽春6号、76—63—1和粤麦6号属于强春性小麦品种。在1983年到1985年的三年中,在北京共进行了11期春播和夏播试验。随着播期的推迟,温度逐渐升高,日长逐渐变长,从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和生育天数逐渐减少。在夏播中,没有8~15℃的日均温。这些品种在生育早期对温度和日长不敏感。它们没有春化反应。高温和长日可以促进早期生育进程,并且具有互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的退化一直是困扰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老大难问题,马铃薯脱毒可增产21.5%,效益十分显著.但由于各级种薯繁育基地的田间诊断等技术不够完善、健全和规范,致使脱毒薯在2~3代就完全丧失其应有优势.采用马铃薯夏播掰苗留种技术可延长优良品种的寿命,为农户自留种辟出1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夏播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夏播糯玉米的适宜播期,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分析了播期对夏播糯玉米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度2个糯玉米品种的淀粉平均粒径在早播和迟播处理下均显著降低,2013年度苏玉糯5号在早播处理下较高,渝糯7号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糯玉米淀粉的晶体衍射类型无影响,但使尖峰强度发生了变化。淀粉碘结合力随播期推迟逐渐降低,糊化范围在早播和迟播处理下均显著降低。淀粉最大吸收波长、糊化温度、胶凝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受播期影响较小。淀粉膨胀势、黏度特征值、热焓值和回生值在不同播期处理下均发生了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高的积温增加了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使谷值黏度升高;降雨量过多易导致淀粉膨胀势下降,热焓值降低;较长的日照时数增加了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使淀粉膨胀势、谷值黏度和热焓值升高。因此,在夏播糯玉米生产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和生产目标确定适宜播期,提高黏度应提早播种,降低回生应推迟播种。本研究结果为夏播糯玉米淀粉品质调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气象台站1959-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Dnp)为干旱指标,完善了指标中有效降水临界值和干旱分级标准,利用改进后的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干旱指标计算了南方地区春播夏收作物、春播秋收作物、夏播秋收作物、越冬作物近50a的干旱指数,得到干旱频率和干旱持续天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年际变化;同时引入逐日干旱频率,研究作物生育期内逐日干旱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春播夏收作物在西南地区西部和淮北地区常发生春旱;春播秋收作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夏秋旱,在华南东北部多发秋旱,在西南地区东部伏旱明显;夏播秋收作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秋旱多发、华南东部秋旱高发;越冬作物在西南地区西部秋冬春旱高发且持续时间长,江北和华南地区也多秋旱和春旱。从年际变化趋势看,春播秋收作物干旱范围略有增大,夏播秋收作物干旱范围显著增大、强度略有增强,越冬作物干旱范围呈较明显增大;其他各作物干旱范围和强度呈不同程度减少、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夏季(6-8月)全国农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降水呈南多北少态势。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初夏,北方夏收区多晴少雨,夏收进展顺利,夏播区大部墒情较好,降水较为及时,夏收夏种进度接近常年同期。7-8月全国大部地区光热充足,利于玉米、一季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夏季全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夏伏旱,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影响程度偏轻,仅辽宁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阶段性干旱较重,南方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南部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影响一季稻、玉米等作物扬花授粉和灌浆。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生育期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可以估计全国主产区玉米生育期的空间分布情况,从而指导不同地区的种植生产。该文通过比较反距离加权法、径向基函数法、克里格法等插值方法的异同,以调查县夏播玉米5个阶段的生育期为数据源,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生育期的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并使用交叉验证对表面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出苗期和成熟期的最适合插值方法为径向基函数法,其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5.077、5.320、5.243 d,拔节期和抽雄期的最佳插值方法为反距离加权法,其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7.826、6.403 d;播种期和出苗期由西南至东北逐渐延后,其余阶段生育期以东南至西北为中轴线向两侧逐渐延后。  相似文献   

19.
冀西北高原夏播小麦的适宜品种生态型和生育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广才  费道 《中国农业气象》1996,17(6):12-16,37
1994 ̄1995年,在冀西北高原进行了夏播小麦品种引选试验。结果表明,用于夏播的春型强春性品种5月下旬播种,8月底至9月初能正常成熟。它们的主茎只在6 ̄7片叶,生育早期无低温要求,不存在田间春化期,对日长的生态适应性较强,较高的温度促进了生育进程。在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三个生育阶段中,表现“短-短-长”特征。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水节律与自然降水节律大体一致。高纬度、高海拔-熟制冷  相似文献   

20.
以PH4CV/昌7-2(组合Ⅰ)和PH6WC/7873(组合Ⅱ)的P1、P2、F1、F2、B1和B2六世代群体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六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春播和夏播环境下雄穗主轴长度和雄穗分枝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组合雄穗主轴长在春播环境下均符合E-1模型。夏播环境下,组合Ⅰ雄穗主轴长符合C-0模型,组合Ⅱ雄穗主轴长符合E-3模型。在2个环境下,组合Ⅰ的雄穗分支数符合D一2模型,组合Ⅱ的雄穗分支数符合D-3模型。春播环境下,组合Ⅰ雄穗分支数表现为主基因遗传或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和多基因对2个组合雄穗主轴长的影响相当,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进行改良。夏播环境下,2个组合雄穗主轴长和组合Ⅱ雄穗分支数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或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可以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累积增效基因的方法,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