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安全食品解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解析了安全食品的概念、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加速安全食品的开发,应抓好绿色食品工作。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色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它以其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而日益显示强大的生命力,被世人誉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餐桌上的新革命”。专家分析,绿色食品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每年达二三百亿元。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环境 的恶化和资源的短缺,人们 对工业污染物及药物残留通 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体健 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绿 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已经成为 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 都在推出有各自特色的生态 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 有机食品等所谓安全食品, 我国也相继推出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等既 兼顾中国国情又与世界经济 接轨的国家认证食品。同时 我国政府也把发展绿色无公 害食品,列为"十五"期间的 重点工程,并于2001年在北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高效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的安全性和高附加值,是传统生态农业的提高和升华。安全食品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物,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开发安全食品对安徽省富民强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应从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抓好试点、品牌销售、加大投入、建立安全食品监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安全食品的开发步伐,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 绿色 有机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品质问题也逐渐提高到了议事日程,而农产品生产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正确认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内涵及其区别及发展趋势,并逐步启发引导人们,对推动该项事业的发展很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绿色食品花生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无污染、安全、营养花生。绿色食品花生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安全,绿色食品花生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低于一定的标准,不对人体产生危害;二是营养成份含量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开发绿色食品生产生态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食品,有些国家又称之为生态食品。其含义一是安全,即要求食品无致畸、无致癌、无致突变,也即要求污染物质的最高含量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二是营养,即食品中各营养成份含量要达到一定要求。本文就绿色食品生产的特点,对绿色食品生态工程中,划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防治病虫杂草;培肥土壤,宣传和管理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莱阳的食品加工业在全国起步较早,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是莱阳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产业化发展路子、系统化管理体系、专业化合作形式,已成为全国同行业发展的典范和样板。2007年6月莱阳市成为全国首个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城”的城市,同时获得了“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的荣誉称号。9月成为首批获得国家级荣誉“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县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日益关注,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也日趋迫切,优质、营养、安全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消费的主流和趋势。从2002年农业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浙江省桐庐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绿色食品是健康的食品。本文从如何才能开发绿色食品入手,分析自然资源状况、土壤、空气、农田环境等因素,提出邳州市绿色食品生产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1):i001-i001
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隶属于北京市农业局,1990年10月正式对外开展工作。主要职能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负责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并对其标志进行认证管理。设有业务室、监测室、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科和办公室四个科室。  相似文献   

12.
食品企业诚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建立绿色食品诚信体系的必要性、诚信体系的构成、建立诚信体系的基础条件,提出了构建绿色食品诚信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优质农产品成为消费的热点,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推广应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概述了当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推广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鱼模式”是实现水稻绿色食品生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模式”是实现水稻绿色食品生产的有效途径纪洪彦,杨颖,崔福和(黑龙江省伊春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53000)水稻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水稻食品。开发水稻绿色食品要求原料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受周围污染源的影响,生产过程中不得受...  相似文献   

15.
素肉制品概述仿生食品是食品行业的一个新品种,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开发的"人造食品",在产品特性上具备模仿天然食品、食用方便、营养健康等特点。素肉制品是仿生食品中颇受欢迎的一大类,它是采用先进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经成型、蒸煮、炒制等过程加工而成的仿荤食品,外形、色、香、味等与荤食相似。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90年代初,黑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发绿色食品,抢占了发展先机;2000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全面开发绿色食品。2004年,适应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又在全国率先启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掀起由政府主导,规模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我市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2003—2005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平均为18840hm^2,平均单产为256kg,平均总产7.3万吨,其中优质出口大花生种植面积约14666.7hm^2,占花生播种面积的70%以上。1986年乳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花生生产基地县。充足的原料带动了全市花生出口加工业的发展,乳山现有花生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出口量近2万吨,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特别是华隆(乳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我市最大的花生加工出口企业,2004年该企业出口花生制品0.8万吨,创汇800万美元,生产的“东宝”牌花生制品,在日本、韩国等国注册,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该公司的“金色油炸花生仁技术”曾获国家专利。近几年,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乳山市大力开展花生绿色食品生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华隆(乳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乳山市泉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威海正昌食品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已建成绿色食品花生生产基地3333.3hm^2。这些生产基地的建立,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计划到2008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扩大到10000hm^2,占花生播种面积的50%以上。在发展绿色花生生产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侯玉周 《核农学报》2005,19(4):296-296
《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丛书》新近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出版,其中由汪勋清、哈益明、高美须编著的《食品辐照加工技术》一书,介绍了食品辐照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加工工艺、技术经济可行性、辐照检疫、辐照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辐照技术商业化、辐照食品国际贸易,较全面地反映了辐照加工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中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指导原则和构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食品安全法的落实要建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 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要建立在绿色农业(食品)安全法基础上。绿色农业应该成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绿色食品应该成为替代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主流食品。随着绿色农业(食品)国际联盟的建立, 加快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国际化发展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加快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构架, 为绿色农业(食品)基地的建设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农业(食品)标准体系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构架, 为各部门和各专业人员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 以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同题对消费者的切身利害关系, 决定了消费者日趋自觉地将其作为指导饮食消 费方式的原则以及选取、采购食品的首要取舍 标准。食品安全性作为食品质量的最重要组成 部分,以及忽视食品安全性对人民生活和社会 安定带来的严重后果,对食品的生产者、经营 者、社会管理部门及政府决策部门,提出了日益 紧迫的课题:如何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把确保 食品安全问题落到实处。解决好这个问题,首 先需要对食品安全性有一个充分的、科学的理 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