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行早春杂交甜玉米、晚造杂交丝瓜制种及冬种包心芥菜的栽培模式,1hm2每年可产甜玉米杂交种1500 kg、丝瓜杂交种600 kg、包心芥菜97500 kg,三熟产值合计达13800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  相似文献   

2.
“水稻—鲜食玉米—西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瑞丽市畹町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但是受到地域限制,田地面积有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复种指数,畹町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水稻—鲜食玉米—西瓜"一年三熟的高效种植模式试验,并进行推广,取得了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田产出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明显效益。文章介绍了具体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高产高效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本地优良马铃薯品种“米拉”的脱毒种为主体作物,采用马铃薯套玉米间秋白菜、马铃薯间春大白菜套葱、马铃薯套唐菖蒲、马铃薯套半夏、马铃薯间折耳根、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6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模式的投入产出效果最佳,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2.937和1278.79元/667m^2,可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套玉米间秋白菜、马铃薯间春白菜套葱、马铃薯间折耳根产投比在2.1912—2.4071之间,可在城郊及集镇附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早稻-西瓜-蘑菇高效农业种植模式采用早稻种植超级稻,秋茬营养杯育苗、地膜覆盖种植无籽西瓜,冬季农膜搭棚覆盖、地面栽培种植双孢蘑菇等技术措施,一年三茬,水旱轮作,充分利用土地及光、温、水等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利用稻草种菇,菌渣还田,发展循环农业,有效解决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塬持续高效农田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渭北旱塬自然经济特点,提出了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着急技术和增产新途径-农田高效优化种植模式(以双元覆盖小麦为主)。通过4a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较对照增产小麦62.92%;复种黄豆增收1500 ̄2250kg/hm^2,较对照增产100%。该模式的聚水、保墒、增温和促进有机质矿化、增加土壤养分效应显著,可使土不、热环境改善,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6.
刘寿远 《南方农业》2011,5(1):67-70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采用姜芽覆膜,西瓜营养杯育苗,甜玉米育苗移栽等措施,不但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提早产品上市,避免产品上市过于集中,得个好价钱,而且一年能多产一茬作物,增加农民经济收益,解决广西蒙山县冬季没有鲜玉米上市问题,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南丹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丹县农业资源特点和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分析农业种植结构存在问题,提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目前仍是我国用种量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近几年来,在大白菜制种过程中,仍然存在病虫害较重、蜜源缺乏、基地不稳定、土肥壤条件差、高产制种技术掌握不够、种子产量不稳定、质量较差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制种农户和种子企业的经济效益。探讨大白菜制种技术,对于保证种子的质量,提高种子产量,增加制种的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农业主要种植模式及其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广大农民在长期生态实践中创造的10种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其普遍具有的高产、高效特征和使之得以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探索》2011,(3):27-27
春大白菜选用早熟、高产、抗病、耐先期抽薹的品种,如春大将、春强、春冠等。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保护地育苗,种子播于营养钵内,定植前施足有机肥,每667m^2定植3500株左右。大田期间注意软腐病、霜霉病、菜青虫、蚜虫等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开展"元胡/西瓜—晚稻"一年三熟制间套种模式,效益分析显示,元胡当年纯收入51425元/hm2,西瓜收入22125元/hm2,晚稻纯收入5675元/hm2,全年实现纯收入79225元/hm2,种植效益十分可观。本文简介了该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发展立体农业,探索新的立体种植模式,实现高产高效。近年来,山亭区农业局进行了马铃薯‖红萝卜/西瓜‖花椰菜‖豆角/玉米→菠菜一年七种七收立体高效栽培模式的试验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由此导致生产中存在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地块间变异大的问题。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小农户地块的精准管理,本文以GIS技术为平台,利用C#语言,建立村级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系统,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和农户调研分别进行了系统效果的验证及其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以农户地块为单元,通过信息查询、分析、作物管理决策、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村域每个农户地块的高产高效(氮肥高效)技术推荐。两年22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系统推荐的高产高效处理小麦季平均增产10.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5%;玉米季平均增产10.3%,氮肥偏生产力增加16.9%,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农户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对推荐系统的认可程度较高,利用该系统进行技术推荐具有可行性;农户对小麦玉米的各项推荐技术认知度较高,但采用率差异较大,其中小麦优良品种采用率可达94%,但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的采用率只有29%,玉米增密技术和晚收技术的采用率仅仅2%和35%;受科技人员技术推荐影响较大的试验户和辐射户的认知率与采用率均高于普通农户,说明通过技术服务可以促进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技术的应用。总之,本系统实现了小农户地块作物管理技术的辅助决策,具有显著增产增效作用,可以为村级实现大面积的作物高产高效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于2007—2009年,在高产高效农业开发期间,根据该区山楂面积大的实际情况,在枣庄市山亭区,进行了山楂-西瓜-花生-番茄-年4作4收立体高效模式的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模式下茬口对小麦季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茬口对小麦季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豆茬在土壤养分、酶活性方面优于苕茬,但不同的间套作条件下土壤肥力存在差异:(1)有机质表现为豆茬>苕茬,成熟期苕茬以三熟>四熟,豆茬以净作>套作;速效磷以豆茬持续降低,苕茬先降低再增加,成熟期以苕茬>豆茬,苕茬又以三熟>四熟,豆茬以麦/高/豆含量最高,达184.97 mg/kg.碱解氮、速效钾、全钾在小麦生长的旺盛季则始终表现为豆茬>苕茬.(2)土壤酶茬口效应一致,同一茬口间的差异受种植模式的影响较大,成熟期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表现为豆茬>苕茬,苕茬以三熟>四熟,豆茬磷酸酶活性则以麦/高/豆>麦/玉/豆>麦-豆,蔗糖酶活性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位于滇东的陆良县,人均耕地仅0.096 hm~2,常年种植烤烟1万hm~2。通过实行"马铃薯—烤烟/食英豌豆/白菜"的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同时注意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历时十年的开发与运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云南省适宜区发展该种植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位于忻定盆地的西部.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利设施完善,生态条件非常适合薄皮甜瓜的生产。所产薄皮甜瓜无公害、糖度高、品质好、风味独特,是传统的名优特产品,远销太原、呼和浩特、北京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张辉 《南方农业》2021,(11):53-54
博白空心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的特产,只适合博白特有的土质和气候,尽管在市场中售价较高、经济效益好,但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农民获得的经济收益尚未达到最大化.近年来,规模化种植理念确立,采取高效栽培模式成为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结合广西博白县当地气候条件及当下种植情况,探讨行之有效的高效栽培模式并对其经...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高桥镇万屯村,当地农民有30多年生产蒜苗的经验,但由于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始终不高。2006年3月,该村成立了“葫芦岛市万家绿丰蒜苗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该村从2006年9月采收蒜苗开始到2007年1月31日销售蒜苗140万kg,产值达到770万元,纯收入392万元。下面把该村日光温室蒜苗生产取得高产高效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隆尧县耕地面积5.4万hm2,其中2010年小麦种植4万hm2,玉米种植面积3.4万hm2,小麦-玉米复种模式是该县农作物主要种植模式.隆尧县常年降水量475mm.地下水深100m左右,其中东部牛桥乡、千户乡、莲子镇等几个乡镇地下水深150m以上,属地下水缺乏地区,小麦、玉米的节水早已被隆尧县高度重视.2008年起在牛桥乡、千户营乡等开始小麦一玉米综合节水高产配套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节水约120m3/667m2,增收节支40元,667m2以上.累计推广面积2万hm2,增收节支1 2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