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信息探索》2008,(8):F0002-F0002
李彰明,男,研究员。1966年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自愿去西藏工作。1978年因家庭困难组织照顾调北京市种子公司,现将40多年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人物简介     
《农业信息探索》2008,(7):F0002-F0002
刘根科,男,1960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丰镇市。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2年3月-2004年4月结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班。2004-2005年赴日本国留学一年,现在山西省农科院右玉试验站工作,任站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杂粮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诱变技术在优质品种选育和优质资源创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建立在PCR技术上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具有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在作物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分子辅助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和纯度鉴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物航天育种20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40,自引:34,他引:40  
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上育成和审定了40多个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并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获得了一批有可能对产量和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航天诱变与地面模拟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航天育种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航天诱变机理探索等方面研究得到稳步推进。本文系统评述了我国航天育种20年来的基本成就,并根据当前研究和应用形势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年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8.
《核农学报》2008,22(2):F0003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现有科研人员110余名,研究所所在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农业部重点学科和福建省“211”重点学科。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育成20多个水稻品种,并培养出一批科研人才。最近10年的研究重点为水稻的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先后建立了e-杂交稻、  相似文献   

9.
诱发突变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及其今后研究方向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炳良 《核农学通报》1994,15(4):193-198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辐射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1.
CRISPR/Cas9是由小导向RNA介导的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自2005年以来,该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生物学、医学和作物遗传育种等多个学科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的大范围核酸酶、锌指核酸酶(ZFNs)及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s)相比,CRISPR/Cas9技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以其简便的操作和极高的编辑效...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探索》2008,(8):I0004-I0004
杜德志,男,1964年9月出生于江西吉安县,研究员,硕、博士生导师。198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硕士专业毕业后,至今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工作,现任春油菜研究所所长、农林科学院副院长、青海大学副校长,青海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青海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西北农业学报编委,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油菜学组副组长,曾获青海省首届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3.
应用离子注入技术改良作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15.
突变育种对作物品种改良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琳清 《核农学通报》1990,11(6):283-286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王成社简介     
《农业信息探索》2008,(6):F0002-F0002
王成社,男,48岁,博士,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和教学工作,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新技术育种研究室主任,供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作物分会理事,陕西省作物学会秘书长,《麦类作物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19.
覆盖作物的种植是一种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对覆盖作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覆盖作物对土壤和后茬作物的影响评价,包括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存,对杂草和病虫害的抑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面。然而,覆盖作物的效益因覆盖作物类型、地理位置和覆盖时间不同而存在差异。另外,覆盖作物的选择、设置方法、终止方法、经济效益等充满了不确定性,这限制了其在农田中的大面积推广。该研究基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覆盖作物的种植管理现状,总结了覆盖作物提供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讨论了限制覆盖作物在农作物种植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覆盖作物合理选择的建议。同时,基于覆盖作物在农学、生态环境上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覆盖作物的贡献以及面临的瓶颈进行了思考。发现良种培育、覆盖作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作物之间的协同机制仍是今后需要突破的重点课题,以期为覆盖作物的合理选择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诱变育种在山东省选育农作物新品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