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中6号为2007年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以9767-1-1-3为受体,外源米高粱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回交,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成的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在2016—2018年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44...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5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以9589-8-1-2-1为母本、95-1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在2011 — 2013年甘肃省冬小麦陇中片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a折合产量4 316.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5.41%。该品种株高93~102 cm、穗长8.8 cm、千粒重49 g、容重812 g/L。籽粒含粗蛋白147.2 g/kg、湿面筋264.6 g/kg,沉降值25.5 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水4、贵22-14、贵22-9、条中33号、条中32号和混合菌均免疫,主要适宜于天水、陇南、平凉地区及定西东南部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熟性冬小麦品种库源分配对刈割的响应,在温室控制条件下,选取陇东地区常用的中熟(‘宁麦5号’和‘陇育4号’)和晚熟(‘西峰27号’和‘陇育1号’)冬小麦品种,测定不同品种冬小麦不刈割(对照)以及分蘖期刈割(留茬2 cm)后再生生长早期叶面积指数,花期和成熟期的物质分配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冬小麦刈割再生后的叶面积指数、光合产物分配均有所不同。刈割后再生生长早期,4个品种叶面积指数较未刈割均显著下降;再生至花期中熟品种‘宁麦5号’和‘陇育4号’的叶面积指数仍显著降低27%和17%,晚熟品种‘西峰27号’略降低6%,‘陇育1号’则上升7%。中熟品种‘宁麦5号’和‘陇育4号’再生至花期地上生物量降低18%和11%,晚熟品种‘陇育1号’上升13%;各品种再生至花期地下生物量较未刈割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中熟品种的下降幅度小于晚熟品种,但晚熟品种在成熟期出现增加趋势,‘陇育1号’显著增加26%。再生至花期中熟品种各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降低,而晚熟品种‘陇育1号’各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2%~12%。可见晚熟品种‘陇育1号’再生至花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物质向叶、穗分配增加,资源再分配、源库协调能力强,为后期籽粒产量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较中熟品种更适于在分蘖期利用青饲草、成熟期收获籽粒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以F2代杂交组合200616为受体进行回交,用外源DNA堰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经过多年“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在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鉴定选育而成。在2012 — 2014年度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 590.9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28%。陇中4号属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46~282 d,越冬率85%~90%。株高70.0~93.5 cm,穗长7.0~8.0 cm,穗粒重1.7~2.6 g,千粒重40.5~48.5 g,容重704~754 g/L。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14。适宜在甘肃定西、白银、平凉、庆阳,宁夏固原,青海贵德等地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属优质抗寒抗病旱地品种。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是以9064为母本、陇春8139为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2014 — 2015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 3 423.1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06%。2016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4.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8.93%。陇春35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99 d,平均株高98 cm,平均穗粒数31.35粒,平均千粒重47.9 g,容重753 g/L。穗型纺锤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0 g/kg、湿面筋340 g/kg,沉降值29.8 mL。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古浪县等地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和推广“三抗一高一优”冬小麦新品种,提高宁夏冬麦产区冬小麦产量,实现冬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以自育品系00-301为母本、外引品种兰天26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代系谱法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9号。在2017 — 2019年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宁冬19号2 a 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717.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冬7号增产7.4%。在2019 — 2020年度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多点生产试验中,宁冬19号平均折合产量5 14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冬16号增产10.2%。该品种平均株高74 cm,平均穗粒数42.7粒,平均千粒重41.7 g。籽粒容重770 g/L,粗蛋白(干基)含量132.4 g/kg,降落值314 s,湿面筋(14%水分基)含量336.0 g/kg。耐寒性强,抗旱能力强,高抗条锈病,抗白粉病。适宜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和周边相邻地区及生态条件类似冬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陇东山旱地区为陇东肉羊肉牛产业的重要生产区,其长期饲草供应不足,困扰产业发展。为探明山旱地夏播复种饲用甜高粱的干草生产力状况,增加饲草生产能力,引进了4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在陇东山旱地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2180收割高度最高,为169.53 cm;其次是陇甜粱1号,为160.87 cm。茎粗以海牛最高,为11.20 mm;陇甜粱1号、甜高粱2180较高,分别为10.20、10.00 mm。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均以甜高粱2180最高,分别为35 073.68、14 985.53 kg/hm2;其次是陇甜粱1号,分别为30 797.60、12 385.86 kg/hm2。陇甜粱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268.3 g/kg)、干物质采食量(2.24%)、相对饲用价值(110.20)和可消化营养物(57.84)均为最高,其次是甜高粱2180。综合分析,陇甜粱1号和甜高粱2180产草量高,营养价值较高,可在陇东地区山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定西旱地对11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陇中5号和陇育10号综合性状优良,成穗率高,抗旱性强,条锈病免疫,产量构成要素优。折合产量分别为3 241.67 kg/hm2和3 183.33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分别增产15.43%、13.35%。综上分析,陇中5号和陇育10号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3号以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育抗条锈病、品质优异的品系D5815-5为母本,60077-6-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经不同生态区域鉴定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在2010 — 2012年进行的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468.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7.36%,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株高85~120 cm,穗长6.3~8.0 cm,千粒重43.0~47.5 g。容重807.6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65.6~168.0 g/kg,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22.0~379.0 g/kg,赖氨酸含量(干基)4.15 g/kg,沉降值(14%水分基)37.0 mL。经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免疫至高抗,成株期对HY8、水4及混合菌表现免疫至高抗,对条中32、水14(条中33号)、水7表现免疫。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1.094 5;抗寒性2级。适宜在甘肃定西、白银、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250~400 mm,海拔2 3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高海拔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5号以F2代杂交组合200616 为受体进行回交,以外源DNA偃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域经过多年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4 — 2016年度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5.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6.50%。陇中5号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88~293 d,越冬率85%~94%。株高75.3~80.1 cm,穗长6.4~8.0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8~51粒,穗粒重1.7~2.6 g,千粒重37.2~48.5 g,容重781~790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45~150 g/kg,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6~316 g/kg。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85)。高抗蚜虫,抗蚜比值0。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固原、青海贵德、陕西宝鸡等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甘肃省小麦生产提供抗旱、抗病、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以促进小麦更新换代,实现小麦稳产增产,以衡7728为母本、陇春27号为父本进行了有性杂交,通过异地生态选择、采用系谱法成功选育出了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3号。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 074.7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02%。2020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 582.6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9.81%。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株型紧凑,抗旱,抗倒伏,中抗条锈和白粉病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旱地春麦区以及类似生态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7个甘肃彩色棉品种在不同盐分浓度胁迫下发芽势及发芽率的测定,研究不同彩色棉品种萌发期耐盐特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各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 g/kg盐分浓度为彩色棉耐盐性鉴定的标准浓度。萌发期耐盐性品种有陇绿棉4号、陇棕棉2号及陇棕棉3号,耐盐性较弱的品种为陇绿棉1号、陇绿棉2号、陇绿棉3号及陇棕棉1号。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山东省莒县农业局.在国家农业部组织实施的冬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选择双审定冬小麦新品种郯麦98(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1、鲁农审2009057号)为高产攻关品种,在山东省莒县冬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通过严格选择地块、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量播种、科学僻理等措施.获得了0.67hm^2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709.8kq/667m^2的产量.创出鲁东南地区冬小麦百亩示范片最高单产纪录。该产量的获得,为鲁东南地区冬小麦均衡增产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陇麦079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鲁麦1号做母本,以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在2011 — 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930.50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23%;在2013 — 2015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990.42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8.68%。株高95.8 cm,平均穗长6.5 cm,平均小穗数16.0个,平均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0.8 g,容重785.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21.7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4.07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02.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27.1 mL(14%水分基)。抗冻抗旱、抗逆性强、节水广适、抗倒耐瘠,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陇东广大山塬旱地、丘陵、阴湿山地,以及陕西长武和陇县,宁夏固原等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定西市半干旱区,进行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黑痣病的抗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庄薯3号高抗黑痣病,发病率分别为0、6.00%,发病指数分别为0、1.78,但折合产量较低,分别为17 111、22 444 kg/hm2,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分别减产34.63%、50.16%。新大坪(CK)、陇薯8号较抗黑痣病,发病率分别为18.33%、21.00%,发病指数分别为6.28、6.06;折合产量高,分别为34 333、24 778 kg/hm2,且出苗率高,大中薯比例及重量均较高。综合分析认为,陇薯8号、新大坪适宜在定西市干旱半干旱区作为抗黑痣病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在定西市安定区旱地进行的马铃薯引种试验表明,陇薯7号、青薯9号、庄薯3号和L0524-4等4个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大薯率高等特点,产量分别为24 242、23 692、22 908和22 258 kg/hm2,较对照陇薯3号分别增产18.21%、15.52%、11.70%和8.53%。建议在生产中进一步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8.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度的农作物品种审定,我校有7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其中杂交水稻组合审定通过的有金优315、中优679、中优258、八红优256、安两优1号(与广西区种子公司联合选育)等5个组合。蔬菜审定通过的有“桂丰四号”和“桂矮”两个四棱豆品种。各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陇薯7号为对照,研究了青薯9号、陇薯10号、冀张薯12号和陇薯3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结果表明,适宜定西市种植的主食化品种为青薯9号,该品种产量最高,长势最好,高抗黑痣病、疮痂病、晚疫病,抗旱抗病,适合在干旱山区大面积推广。陇薯3号适口性好,但薯型不整齐,且黑痣病发病率44.33%、晚疫病发病率2.10%,尤其多雨季节病害发生更加严重,建议在干旱区慎重推广。冀张薯12号适口性好,薯型整齐,抗晚疫病,黑痣病发病率45.57%、疮痂病发病率3.03%,建议在干旱区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品种生命力衰退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冬小麦品种生命力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 ,“12 0 5 7”、“晋麦 33号”和“晋麦 4 7号”3个旱地冬小麦骨干品种丰稳性在于其变异大的成穗数和稳定的穗粒重 ,品种生命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其抗逆性丧失 ,并将品种生命周期划分为优势期、品种 环境适应期和衰退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