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了十个小麦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毕节市海拔1 450~1 650 m的生态区域,土地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综合考虑各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适宜推广的小麦新品种有黔麦18、内麦8号和贵农25,产量表现最好的品种是黔麦18。  相似文献   

2.
‘安麦8号’是安顺市农科院于2004年用‘黔麦15号’与‘安麦5号’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小麦品种,属半冬性弱筋小麦。该品种具有稳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强等特点。2012—2014年两度年区试平均产量为4245.00 kg/hm~2,2013—2014年度参加贵州省小麦生产示范产量为399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1.68%。适宜贵州大部分小麦种植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高抗黄花叶病新品种扬辐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小麦黄花叶病的危害,培育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以携带抗黄花叶病基因的小麦品种宁麦9号为抗源,采用有性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高抗黄花叶病小麦新品种扬辐麦4号.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在江苏省淮南麦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均位居第一,小麦黄花叶病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超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鲁麦23号×临9015,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1月1日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2514E.  相似文献   

5.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区试和生产示范,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及适应性广等特性,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  相似文献   

6.
闽育1号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MinyuNo.1)是2002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闽引圆叶决明,经过多代筛选选育而成的决明新品种,2011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5—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育1号圆叶决明干草产量10000~15000kg/hm^2,比对照品种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Minyin)增产20.70%,差异极显著,种子产量220—320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9.01%,但差异不显著,初花期植株粗蛋白含量为19.15%,适合在我国热带、亚热带(红壤)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  相似文献   

8.
2001年山东省莒县农业局.在国家农业部组织实施的冬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选择双审定冬小麦新品种郯麦98(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1、鲁农审2009057号)为高产攻关品种,在山东省莒县冬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通过严格选择地块、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量播种、科学僻理等措施.获得了0.67hm^2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709.8kq/667m^2的产量.创出鲁东南地区冬小麦百亩示范片最高单产纪录。该产量的获得,为鲁东南地区冬小麦均衡增产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山农紫麦1号系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同科不同属的红高粱DNA,由花粉管通道直接导入普通小麦济核916品系获得的粒色变异,经多代定向培育而成。2010年3月1日取得国家农业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2010年9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山东省第一个正式审定的紫色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小麦黄花叶病及白粉病的危害,培育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以携带Pm4a抗白粉病基因高产小麦品种扬麦11为轮回亲本,以辐射诱变抗黄花叶病种质扬辐麦9311为供体亲本,通过回交转育方法,经辐射诱变和多年多点鉴定选择,育成高抗小麦黄花叶病、兼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扬辐麦5号,2011年通过安徽省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安徽省淮南麦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显著,小麦黄花叶病抗性达到高抗水平,抗白粉病,中抗纹枯病,品质指标达弱筋小麦标准,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2000至2002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3个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氮素吸收积累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期植株含氮率与子粒含氮率均以强筋小麦皖麦38最高,弱筋小麦宁麦9号最低。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为皖麦38最高,子粒氮积累量为扬麦10号最高。不同品种不同生育阶段吸收的氮素占一生总氮量的比例不同,弱筋小麦宁麦9号在出苗拔节期氮积累量占整个生育期中的比例较其它品种高,而强筋小麦皖麦38在开花成熟期较其它两个品种高。结果还表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每生产百公斤子粒所需吸收的氮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商研9658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豫花7号为母本,8130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高油酸/亚油酸比值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六次会议审定定名,准于在河南省麦套和春播花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水分处理对专用小麦各营养器官氮含量积累、运转和子粒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分处理中,开花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叶鞘和茎中氮含量逐渐降低,而根中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1)80%FC提高了各专用小麦叶鞘氮含量;豫麦34茎中氮含量在各处理下差异不大,豫麦49在60%FC下提高茎中氮含量,豫麦50茎氮含量在40%FC下最高。(2)各营养器官氮转运量品种间表现为豫麦50〉豫麦49〉豫麦34,各品种间不同水分处理下各营养器官氮转运量均为80%FC〉60%FC〉40%FC。(3)各品种叶鞘氮转运效率为80%FC〉60%FC〉40%FC;但不同品种间各水分处理下茎氮转运效率因存有差异,豫麦34为:40%FC〉60%FC〉80%FC,豫麦49为:60%FC〉40%FC〉80%FC,豫麦50为:60%FC〉80%FC〉40%FC。(4)各营养器官及总转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为80%FC〉60%FC〉40%FC,各品种器官转运量和贡献率均为:叶鞘〉茎,器官转运效率为:茎〉叶鞘。(5)对豫麦34,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以60%FC为好,且蛋白产量达显著性差异;豫麦49和豫麦50,蛋白质含量以40%FC最高,蛋白质产量以80%FC最高。豫麦4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豫麦50蛋白质产量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北麦6号     
北麦6号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代号为九三00—6805。2007年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7027。  相似文献   

15.
选用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泰山23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利用反相高效液湘色谱(RP-HPLC)方法测定了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子粒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泰山23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各组分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为N 240 kg/hm2时,蛋白质各组分含量较高,加工品质较好; 过量施氮抑制了HMW-GS合成,这是过量施氮导致强筋和中筋小麦子粒蛋白质品质变劣的原因之一。随施氮量增加,弱筋小麦宁麦9号子粒的蛋白质各组分含量显著增加,加工品质变劣。增施氮肥,3个品种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清蛋白+球蛋白含量,这是施氮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子粒加工品质的主要原因。济麦20和泰山23两品种的总蛋白质含量及醇溶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强筋小麦济麦20的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HMW-GS、LMW-GS、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及谷蛋白与醇溶蛋白含量的比值(Glu/Gli)和HMW-GS与LMW-GS含量的比值(HMW/LMW)高于中筋小麦泰山23,这是强筋小麦济麦20加工品质形成及其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泰山23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化感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内外90份不同小麦为材料,采用土壤-琼脂三明治法和田间杂草调查法,对不同小麦种质资源进行化感潜力评价,筛选出具有较强化感潜力的小麦品种。土壤-琼脂三明治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化感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对莴苣根长抑制率IR在10.1%和69.1%之间;筛选出“115/青海麦”、“92L89”、“百泉3199”、“81-214”和“92H31”5个强化感潜力的小麦品种,其对莴苣根长抑制率依次为69.1%、68.5%、68.7%、69.1%和65.2%,筛选出“抗10103(80)”和“A246”2个弱化感潜力的小麦品种,抑制率IR依次为10.1%和12.2%;田间杂草调查评价和土壤-琼脂三明治法表现出相似趋势,检测结果也得到了琼脂迟播共培法的佐证,表明采用土壤-琼脂三明治法筛选化感小麦种质资源是可行的。这为小麦化感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也为化感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氮、钾肥料组合施用饼干小麦(皖麦18号)的植各部分干物质和养分含量,应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阐述氮、钾肥料提高麦粒产量和降低其干物质含N量的植物营养生理效应。氮肥增加麦料产量及其磷钾含量;钾肥使藁秆大量增加,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尤其是N和K2O转化到麦粒的比率显著减少,从而使麦粒N%下降,这个作用随N用量增加而增强。根据多项式回归方程的推算,N用207.6kg/hm62和K2O100.8kg/  相似文献   

18.
小麦优良亲本宁麦9号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麦9号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由该品种衍生的10个品种已成为或即将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推品种。为探讨宁麦9号作为亲本在小麦育种上的利用价值,本文分析了该品种的高产生理基础,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状的遗传以及其衍生品种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宁麦9号光合优势明显,后期叶片不易早衰,水分利用率高、抗旱性强,其高产优势表现为成穗数和穗粒数多。遗传分析表明,该品种穗粒数、收获指数、蛋白质含量、碱水保持力以及抗病性等性状的配合力高,易于传递给后代。以宁麦9号为亲本,通过不同育种方法,育种工作者先后育成了宁麦13、宁麦14、宁麦16、生选4号、生选6号、扬麦18、扬辐麦4号、镇麦5号、镇麦8号、南农0686等10个小麦新品种,这些衍生品种都保持了宁麦9号高产稳产、中抗赤霉病、抗梭条花叶病等优良特性。因此,认为:宁麦9号是一个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优良亲本,对选育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黄46     
《农业信息探索》2014,(10):42-42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8品种名称:中黄46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ti15176/Century-2.3特征特性:普通型夏大豆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平均104天,比对照品种冀豆12早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0cm,主茎16.5节,有效分枝1.8个,底荚高度15.9cm,单株有效荚数35.9个,单株粒数76.5粒,单株粒重18.0g,百粒重24.2g。披针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中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1.83%,粗脂肪含量21.48%。  相似文献   

20.
一、优质小麦的内涵 小麦品质分为营养品种和加工品质,营养品质主要以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来衡量,加工品质可分为制粉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等。小麦籽粒质地有硬软之分,国标规定硬质率达70%以上为硬质麦,软质率达到70%以上为软质麦。制粉品质决定于出粉率、容重、角质率、籽粒硬度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