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蔗光降解地膜在湛江蔗区的增产效应及其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蔗光降解地膜在湛江蔗区推广的增产效果及地膜残留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使用光降解地膜完全代替普通地膜,不会影响甘蔗苗期生长和产量;光降解地膜当年的残膜减少量在7.58%-16.77%;连续多年使用光降解地膜的蔗田地膜残留量明显低于普通地膜,且光降解地膜残留与盖膜次数呈显著负相关。在湛江冬春季,光降解地膜残膜露光1个月后就开始光降解,露光2个月后就基本破碎。  相似文献   

2.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环保新型地膜,具有自然降解减轻污染的功能优势。浙江省慈溪市蔬菜种植面积大,地膜应用广泛。为正确评价不同类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慈溪市春大豆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引进了不同厂家/原料配方的2个厚度的全生物降解地膜,通过观测田间降解情况和考察作物的生物性状与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杭州新光塑料有限公司/上海弘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010 mm的白色降解地膜适宜在春大豆上应用,覆盖后60 d左右进入开裂期,春大豆结荚性好,每667 m2产量达到872.02 kg,比对照普通地膜处理增产178.92 kg,每667 m2净增收益544.11元。  相似文献   

3.
陆奕  路凤琴  张国栋 《上海蔬菜》2023,(4):67-68+73
为探明生物可降解地膜在生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作者以3种生物可降解地膜、1种普通地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类型地膜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均可促进生菜生长发育,较不覆膜(ck)增产效果明显,其中宜保农科生物降解膜处理生菜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为2 713 kg),且地膜价格适中(每667 m2成本470元),生菜采收后翻入土时已开始降解,避免了地膜残留问题,建议在生菜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膜覆盖西瓜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特早熟西瓜栽培覆盖双色地膜和黑地膜可起到除草和增产增收的作用,省工节本又增效。其中覆盖银灰-黑双色地膜比透明地膜每667m2增产150kg,增收450元;覆盖黑地膜比透明地膜每667m2增产183kg,增收549元。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淮北地区应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强化耐候地膜品种,选用4种不同的全生物降解地膜、1种强化耐候地膜与普通PE地膜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强化耐候地膜对辣椒保温和增产效果最为明显,经济效益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PBAT降解膜与普通膜增产作用相当,但降解程度高,能有效减少人工,降低环境污染,可进一步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膜覆盖西瓜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春特早熟西瓜栽培覆盖双色地膜和黑地膜可起到除草和增产增收的作用,省工节本又增效。其中覆盖银灰-黑双色地膜比透明地膜每667m2增产150kg,增收450元;覆盖黑地膜比透明地膜每667m2增产183kg,增收549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状况以及对洋蓟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等的影响,以洋蓟为材料,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覆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相较于普通地膜,洋蓟的生育期基本一致,生长势更旺,产量有所提高,667 m2平均收益有所提高。综合来看,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洋蓟上使用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陈伟  孙美艳  陈慧  刘俐  高兵 《上海蔬菜》2022,(5):77-80+83
作者以12种地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地膜的降解效果及其对露天辣椒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地膜相比,降解地膜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性;地膜的厚度影响降解时间,地膜越厚降解时间越长,保温效果越好;与白色地膜相比,黑色地膜抑制杂草的效果较好,覆盖黑膜可减少除草剂的用量,节约生产成本,且减轻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覆盖黑色地膜辣椒的产量普遍高于覆盖白色地膜,覆盖0.01 mm厚可降解地膜辣椒的产量与覆盖0.01 mm厚普通PE黑膜无明显差异;露天栽培条件下,0.006 mm厚的降解地膜分解速度快,但辣椒产量较低。辣椒露天栽培推荐使用厚度为0.01 mm的黑色可降解地膜。  相似文献   

9.
以甜脆豆品种"合欢"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甜脆豆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草、全膜覆盖2种方式均较半覆盖(CK)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5.3%和23.6%,采收期分别延长了3d和6d,植株鲜重分别提高32.5%和46.5%、植株干重分别提高31.8%和48.7%,增产效果以草+全膜覆盖方式最为显著,产量达1 583.5kg/667m2,较对照增产19.5%。  相似文献   

10.
应用5种长效肥料一次性底施与全膜覆盖集雨保墒技术,玉米平均增产34.2kg/667m2,增产幅度为5.58%,增产最高为47.0kg/667m2,通过试验为示范推广长效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生产上的经验灌水量30 m3/667m2-未覆膜(G0-N)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未覆膜处理植株的茎粗、叶球膨大率呈下降趋势;覆膜处理的植株呈现上升趋势;VC,可溶性糖,粗纤维均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增加,甘蓝的品质提高;10 m3/667m2-覆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是20 m3/667m2-未覆膜,而30 m3/667m2-覆膜与10 m3/667m2未覆膜产量最低。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在该试验中,认为20 m3/667m2-未覆膜和10 m3/667m2-覆膜可以使甘蓝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C1-2003是属中熟、高产、稳产、高糖,宿根发株好,抗逆性较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经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蔗茎产量105346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13.50%,比新台糖22号减产2.42%.C1-2003平均含糖量15327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11.0%,比新台糖22号减产4.0%.C1-2003全期平均蔗糖分14.55%,略低于双对照.  相似文献   

13.
甘蔗组培脱毒健康种苗种植后出苗率、成茎率高,生长快,节间长,具有原种性高产稳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种苗比非脱毒苗667m^2增产糖料蔗1332.1t,增26.75%,蔗糖分提高0.6%,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1.3m行距与1.1m行距1年新植、1年宿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1.3m行距蔗茎产量142335 kg/hm2,较1.1m行距(蔗茎产量148875kg/hm2)减产6540 kg/hm2,减4.4%,甘蔗含糖分增0.39个百分点,含糖量减285 kg/hm2、减1.5%;1年宿根蔗1.3m行距蔗茎产量126945 kg/hm2,较1.1m行距(蔗茎产量130335kg/hm2)减产3390kg/hm2,减2.6%,甘蔗含糖分增0.66个百分点,含糖量增330 kg/hm2、增1.7%.  相似文献   

15.
甘蔗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都表现出较好的防除效果。覆盖后90d,除草地膜防治蔗田杂草效果达93%以上,已完全能满足蔗区杂草防治要求。它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立足蔬菜生产一线,以新品种选育、栽培形式改良、示范推广为技术节点,探索总结了1套水果苤蓝春大棚3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在大棚内加盖第2层膜和地膜,与外棚膜一起形成3膜覆盖保温结构,为苤蓝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与传统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相比,定植时间从3月中旬、3月下旬提前到2月上中旬,667 m2产量4 000 kg以上,产值9 600元以上,实现了水果苤蓝早种早收,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西双版纳州在农艺和农机技术配套应用下,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产量、出苗等影响的差异.调查表明,机械收获宿根蔗破头率为7.69%~10.29%;杂质比人工砍收略高;割茬产量损失比人工砍收平均高134kg/667m2.甘蔗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出苗差异不明显.提出了解决机械收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白魔芋保护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薄膜覆盖大棚种植白魔芋,不覆膜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白魔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较对照提早15 d左右出苗;蓝膜处理抑制叶柄长度和粗度的增长,而红膜处理促进叶柄长度和粗度的增长;红膜处理100 d时壮苗指数最高,为43.43,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有色膜处理,比对照提高52.44%;蓝膜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为8.17 mg/g(干样质量),较对照提高32.17%;红膜处理球茎葡甘聚糖(KGM)含量最高,为60.55%,较对照提高18.24%;红膜处理产量最高,为2517.13 kg/667 m2,较对照提高28.86%,较白膜提高7.82%。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甘蔗新品种健康种苗的应用效应,对6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健康种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健康种苗可显著增加甘蔗产量和含糖量,这种效应可从新植蔗延续至宿根蔗且因品种而异。健康种苗甘蔗产量增产16.4%,含糖量增产15.9%。(2)健康种苗对甘蔗蔗糖分无显著作用。(3)健康种苗对甘蔗产量性状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促进甘蔗发芽出苗,增加分蘖、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该试验结果对健康种苗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