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这2个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2、4、6、8、10和12月龄个体的7种脂肪组织(大网膜、小网膜、尾部脂肪、皮下脂肪、肠系膜、肾周脂肪、腹膜后脂肪)中的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PARα和PPARγ在各脂肪组织中都有表达。总体而言,浅层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深层脂肪组织。作为主效应,品种和月龄基本不影响2个基因的mRNA表达。尽管性别对PPARα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在广灵大尾羊母羊中PPARγ的低表达导致性别本身及其与品种的互作达显著水平。鉴于组织间和年龄间的表达差异,这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但时间性不明显。尽管二者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的功能相反,但是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瘦肉多”(商品名)主要成分为克伦特罗(C-lenbuterol),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β—肾上腺能激动剂。国外八十年代所作试验表明,将其添加到畜(禽)日粮中可以明显提高胴体瘦肉率并减少脂肪沉积,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改良胴体组成的物质,但它对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发育到30,60,90日龄的胎猪脂肪组织中C/EBP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且对2个基因在原代培养的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30,60日龄胎猪的脂肪组织中并没有检测到C/EBPB基因的表达,在90日龄胎猪的脂肪组织检测到其低水平表达;PPARγ基因在30日龄胎猪的脂肪组织中已经表达,并且在60,90日龄胎猪的脂肪组织中仍然持续表达.在原代培养的前脂肪细胞中,2个基因均表达;诱导后C/EBPB基因的表达量在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和72小时时表达量显著回落;诱导后PPARγ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C/EBPα基因与朗德鹅肝脏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克隆了朗德鹅C/EBPα基因,预测其蛋白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朗德鹅肝脏C/EBPα基因在对照组和填饲、填饲+T3、填饲+T3+甜菜碱、填饲+甜菜碱等4个不同处理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朗德鹅C/EBPα基因序列长为1 401bp,开放阅读框(ORF)为975bp,编码3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侧分别是210bp的5′-UTR和397bp的3′-UTR;预测朗德鹅C/EBPα蛋白位于细胞核中,不含有信号肽,不含有跨膜区,含有bZIP功能结构域;不同填饲处理组肝脏组织中C/EBPα基因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填饲+T3+甜菜碱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3个填饲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推测C/EBPα基因在朗德鹅肝脏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肉鸡腹脂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对708只(公、母各半)5~9周龄黄羽肉鸡进行3个代谢能水平(13.4,12.5,11.6MJ/kg)和3个粗蛋白水平(22.4%,19.4%,16.4%)交叉的饲养试验,以探讨日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时黄羽肉鸡腹脂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日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腹脂有明显影响,腹脂随日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随粗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0.05)。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板油的影响与腹脂相似。日粮代谢能水平对肌胃脂无明显影响;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肌胃脂重无明显影响,但对肌胃脂率有一定影响(P=0.07)。日粮粗蛋白和代谢能水平对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胆固醇及总脂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8.05),8周龄血浆VLDL浓度随日粮代谢能的升高而降低(P<0.0001);血浆总脂和胆固醇浓度均随日粮代谢能、粗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0.001)。肉鸡8周龄血浆VLDL水平明显存在日粮能量和蛋白的互作效应(P<0.01),而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总脂水平不存在明显的能量和蛋白的互作(P>0.05)。  相似文献   

6.
肉鸡血浆VLDL双向选择对腹脂和体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以经过血浆VLDL深度双向选择组建的高、低脂系AA肉鸡为试验材料,分析4世代和5世代肉仔鸡体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腹脂重和腹脂率在两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体重在两系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通过对血浆VLDL深度的直接选择可以改变肉鸡的肥度性状,而不影响肉仔鸡的体重。  相似文献   

7.
对零世代8周龄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进行降低腹脂的间接选择,一世代取得了明显效果:腹脂和肝脂向两极分化,其中肌胃脂和肝脂选择反应较大。低血浆VLDL的选择使腹脂降低,肝脂增加,对产肉性状未产生不利影响。9周龄腹脂率、板油率和肌胃脂率在高VLDL系分别高于低VLDL系21%,16%和51%;肌胃脂率品系间差异极显著(P<0.001)。品系与性别互作对肌胃脂率有明显影响(P<0.05)。腹脂、肌胃脂存在性别差异,腹脂率雌性略高于雄性,而肌胃脂率雄性高于雌性。9周龄肝脂率,高VLDL系显著低于低VLDL系(P<0.01),雌性高于雄性。一世代8周龄血浆VLDL产生了直接选择反应,血浆VLDL浓度,高VLDL系高于低VLDL系。血浆VLDL存在性别差异,雄性高于雌性。一世代高、低VLDL系血浆VLDL和腹脂的变异系数仍然很大,继续对其选择仍然有效。由于血浆VLDL属中等遗传力,并且家系间差异显著,因此,在世代选育中应采取家系结合个体选择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猪核转录因子C/EBPβ编码区真核表达体pEGFP-N1-C/EBPβ,将猪C/EBPβ异位表达于小鼠成肌细胞C2C12细胞中,为进一步研究C/EBPβ在猪脂肪发育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试验利用RT-PCR扩增C/EBPβ编码区序列并测序,提交GenBank;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通过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将重组表达体pEGFP-N1-C/EBPβ导入C2C1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EBPβ在细胞中的定位,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EBPβ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成功克隆测序了猪C/EBPβ基因编码区序列,并首次上传到GenBank;成功构建猪C/EBPβ真核表达体pEGFP-N1-C/EBPβ,并将其异位表达。结果表明:猪C/EBPβ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丰富,心肌和背最长肌表达微量,并且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体组主要集中在细胞核;而C/EBPβ基因和蛋白在转染重组体C2C12细胞中均有表达。本研究为提高猪肉肌内脂肪含量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以及10-9、10-8、10-7、10-6和10-5 mol/L ATRA的处理组,油红O染色观察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析不同浓度ATR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10-7、10-6和10-5 mol/L的ATRA抑制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P0.01),而10-9和10-8 mol/L的ATRA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10-5 mol/L的ATRA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mRNA的表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高浓度的ATRA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C/EBPα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其编码的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是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试验利用RNAi来敲低鸡LMH细胞系中C/EBPα基因的表达,以研究C/EBPα基因影响脂肪代谢的机制。根据鸡C/EBPα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3对siRNA,用RNAi干扰技术来敲低鸡LMH细胞中的C/EBPα基因表达,然后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EBPα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其中的C/EBPα-siRNA-161能够显著降低C/EBPα基因的表达;并将C/EBPα-siRNA-161转染LHM细胞后48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LMH细胞中糖脂代谢相关基因(PCK1、SCD、GLUT2、PPARγ、INS、G6PC、IGF1、IGF2、INSR、STAT3)的表达,发现在LMH细胞中PCK1、G6PC、GLUT2基因的mRNA表达量下降,结果表明C/EBPα基因能影响糖代谢相关基因G6PC、GLUT2、甘油异生相关基因PCK1的表达,证实了C/EBPα基因对鸡肝细胞中的糖脂代谢具有调控作用,通过调控C/EBPα基因的表达将影响糖吸收及甘油异生。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研究前期注射重组鸡干扰素-γ(rChIFN-γ)对肉鸡免疫应激的影响。将40羽14日龄肉鸡随机平均分成A、B、C和D 4组。于14、21、28和35日龄给A组和B组肉鸡静脉注射PBS缓冲液1mL.只-1,C组同期静脉注射含rChIFN-γ50μg的PBS缓冲液1mL.只-1,D组同期静脉注射含rChIFN-γ100μg的PBS缓冲液1mL.只-1。于36、38、40日龄,给B、C、D组的肉鸡腹腔注射含有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按体质量以250μg.kg-1计算)的PBS缓冲液1mL.只-1造模,A组同期腹腔注射PBS缓冲液1mL。记录36日龄至41日龄肉鸡的体质量和采食量,测定第3次注射脂多糖(40日龄)12h肉鸡的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并于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24和36h,测定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皮质酮(CORT)的含量。研究表明:(1)在整个免疫应激时期(36~41日龄),A组的平均日增体质量(P<0.01)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均要高于B、C、D 3组,A组的料重比要显著低于B、C、D 3组(P<0.05);(2)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h,C组和D组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3)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h,C组和D组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4)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h,A组的CORT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24h,A组的CORT含量低于B组(P<0.01)、C组(P<0.05)和D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36h,A组显著低于B组(P<0.05);(5)第3次注射脂多糖12h后,A组IL-1显著低于B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24h后,A组极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果显示,前期注射rChIFN-γ,可以缓解免疫应激导致的肉鸡血清中IL-1和皮质酮升高,提高免疫应激时期肉鸡的细胞免疫功能,缓解免疫应激对肉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708只(公母各半)5~9周龄一世代高、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系肉鸡进行3个代谢能水平(13.4,12.5,11.6MJ/kg)和3个粗蛋白水平(22.4%,19.4%,16.4%)的三因子交叉的遗传-营养互作试验,以探讨肉鸡腹脂及屠体性状的遗传、营养、性别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日粮对脂肪沉积的影响存在品系差异,品系与日粮代谢能互作对板油有明显影响(P<0.05);日粮代谢能和粗蛋白对高VLDL系板油的影响大于低VLDL系,高VLDL系板油随日粮代谢能的升高而升高,而低VLDL系无此规律。品系与日粮代谢能互作对肌胃脂率有明显影响(P<0.05),日粮代谢能对低VLDL系肌胃脂的影响大于高VLDL系,而粗蛋白对高VLDL系肌胃脂的影响大于低VLDL系。品系间肌胃脂的差异在不同日粮代谢能水平下表现不一致。品系与日粮互作对产肉性状未产生明显影响。日粮代谢能与性别间的互作对腿肌率有明显影响(P<0.05),雌性腿肌率随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脂肪酶和乳化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腹脂率的影响。试验Ⅰ选取60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母鸡,随机分成A、B、C、D、E共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75、100、200 g/t脂肪酶。Ⅰ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脂肪酶,均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干物质利用率。当添加剂量为75、100、200 g/t时,腹脂率差异显著(P0.05),最适宜添加剂量为75~100 g/t。试验Ⅱ选取48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母鸡,随机分成F、G、H、I共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F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G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脂肪酶,H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g/t乳化剂,I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脂肪酶和500 g/t乳化剂,试验Ⅱ结果表明:脂肪酶和乳化剂配合使用,可加强两者之间的协同互作,改善生长性能,Ⅰ组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2.13%(P0.05)、降低料重比5.61%(P=0.062);表观消化率方面,对干物质和能量表观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粗脂肪的利用率有提高趋势;同时,Ⅰ组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实现鸡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并探讨其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带有His-SUMO标签的鸡ANGPTL4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ET21a(+)的NdeⅠ和Xho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1a-His-SUMO-ANGPTL4,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其菌液进行诱导表达,经包涵体复性和复性蛋白的Ni柱纯化,得到预期大小的融合蛋白His-SUMO-ANGPTL4。将得到的鸡ANGPTL4重组蛋白按照0(对照)、20、100、500、2500和12500 ng/kg BW的剂量静脉注射给35日龄的健康爱拔益加肉公鸡,每个剂量注射6只,并于注射后30 min采集肉鸡的空腹血液。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500和12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其血清葡萄糖(GLU)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随着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从0增加到12500 ng/kg BW,血清GLU和VLDL含量均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的效应(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2500和12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随着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从0增加到12500 ng/kg BW,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的效应(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100、500、2500和12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实现了鸡ANGPTL4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静脉注射2500和12500 ng/kg BW该重组蛋白均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中GLU和VLDL含量,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生长激素和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鸡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重组蛋白对肉鸡肝脏和胸肌脂肪代谢的影响。分体内动物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2部分进行。体内动物试验选用35日龄健康禁食状态下爱拔益加肉公鸡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对照组翅静脉注射灭菌的生理盐水,试验组分别翅静脉注射20、100、500、2 500、12 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均为550μL,试验期30 min。体外细胞试验设3个组,分别是生理盐水组、组氨酸-小分子泛素样修饰蛋白(His-SUMO)标签组和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分别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灭菌的生理盐水、His-SUMO标签蛋白(其含量与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中标签蛋白含量一致)和鸡ANGPTL4重组蛋白(250 pg/mL),添加剂量均为5μL,5%CO2、37℃孵育24 h。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20、100、500、2 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相对表达量和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肝脏FAS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随着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增加,肝脏FAS mRNA相对表达量和活性均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的效应(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0、500、2 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肝脏苹果酸酶(ME) mRNA相对表达量和12 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增加,肝脏ACC mRNA相对表达量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的效应(P<0.05)。不同注射剂量的鸡ANGPTL4重组蛋白对肉鸡肝脏ME和ACC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胸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增加(P<0.05)。4)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成肌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His-SUMO标签组(P<0.05)。综上所述,鸡ANGPTL4重组蛋白具有调控肉鸡肝脏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酶活性以及促进肉鸡胸肌脂肪沉积的作用,以500 ng/kg BW注射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708只(公母各半)5~9周龄一世代高,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系肉鸡进行3个代谢能水平(13.4,12.5,11.6MJ/kg)和3个粗蛋白水平(22.4%,19.4%,16.4%)的三因子交叉的遗传一营养互作试验,以探讨肉鸡腹脂及屠体性状的遗传,营养,性别同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日粮对脂肪沉积的影响存在品系差异,品系与日粮代谢能互作对板油有明显影响(P〈0.05),日粮代谢能和粗蛋白对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鸡原代前脂肪细胞为实验材料,探讨A-FABP基因在鸡脂类代谢过程中的功能以及该基因与脂类代谢相关7个基因间的调控关系.利用A-FABP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对该基因进行干扰和过表达,分别在干扰和过表达后24、36、48、60和72 h时检测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干扰A-FABP后,鸡前脂肪细胞中PPARγ和perilipin基因的表达量在24和3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在4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8和72 h时,E-FABP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过表达A-FABP后,鸡前脂肪细胞中PPARγ和perilipin基因的表达量在24和3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所有检测的时间点E-FABP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结果显示,在前脂肪细胞中,鸡A-FABP表达量的变化影响PPARγ、perilipin和E-FAB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研究脂多糖(LPS)对断奶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注射LPS。注射后1.5 h和3 h采血,3 h采血后屠宰。结果表明:LPS刺激后1.5 h,中性粒细胞含量及其比例显著下降(P<0.05);LPS刺激后3 h,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含量显著下降(P<0.05)。LPS刺激后1.5 h,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激素(CRH)含量显著上升(P<0.05);LPS刺激后3 h,血浆TNF-α、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上升(P<0.05);LPS刺激导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和髓质中PPARγ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这表明LPS导致免疫应激,激活HPA轴,诱导HPA轴PPARγ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胆酸对代谢性炎症模型大鼠炎症的影响,揭示其调控机理,从而为宠物新型抗代谢性炎症药物的研究提供试验基础,试验用饲喂高脂饲料60 d的SD大鼠建立代谢性炎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胆酸高、中、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30 d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及肝X受体α(LXRα)的分布及表达。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肝脏组织中出现脂肪空泡以及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聚集;而给予胆酸治疗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肝脏细胞中细胞形态和大小均正常,且炎性细胞减少以及脂肪蓄积得到改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MIP-1α及IL-8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MCP-1的含量、TNF-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20.
脂联素(Adp)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重组脂联素(rAdp)对皖南花猪脂肪细胞脂联素及其受体2,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10d皖南花猪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培养至80%融合后换分化培养基培养,细胞分化后用0、2和10mg/L rAdp分别处理12和48h。油红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酶法测定培养液中甘油释放量,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脂联素(Adp)、脂联素受体1(AdpR1)、脂联素受体2(AdpR2)、PPARα和AMPK mRNA表达。结果显示,rAdp处理后,脂肪细胞活力总体有降低趋势,10mg/L处理48h达到显著水平(P〈0.05);rAdp处理对甘油释放的抑制作用未达到差异水平。rAdp处理12h后,脂肪细胞AdpR1和AdpR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无剂量依赖性;rAdp处理48h后,脂肪细胞Adp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rAdp处理12h后,脂肪细胞PPA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有剂量效应性;而AMP AMPK 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结果提示,重组脂联素处理猪原代脂肪细胞有降低细胞活力和抑制脂肪细胞甘油释放量的趋势,能显著上调AdpR1、AdpR2和PPARα基因的表达,从而刺激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