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瓜棉套种方式下皖棉18生产皮棉1500~1800kg/hm^2的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糖厂酒精废液配制的液体肥在甘蔗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糖厂酒精废液配制成液体肥能减少废液的排放污染,同时使废液资源化,变成肥料得以充分利用,其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表明,7.5t/hm^2、15t/hm^2和22.5t/hm^2的肥料施用量下,蔗茎较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4t/hm^2,5.915t/hm^2和7.543t/hm^2,增产率达3.29%~10.34%;分别增糖0.99t/hm^2,1.165t/hm^2,1.368t/hm^2,增糖率为10.18%~14.07%,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旱地地膜籽瓜优化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会宁县中北部半干旱偏旱区,利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了旱地地膜籽瓜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会宁县中北部半干旱偏旱区现阶段生产条件下,旱地地膜籽瓜栽培以鲜瓜为商品时,最佳经济效益的施肥量为氮(N)100.3kg/hm^2、磷(P2O5)79.3kg/hm^2、钾(K2O)45.7kg/hm^2,鲜瓜产量可达到49525.3kg/hm^2;以黑瓜籽为商品时,最佳经济效益的施肥量为氮(N)110.3kg/hm^2磷(P2O5)80.8kg/hm^2、钾(K2O)77.6kg/hm^2,黑瓜籽产量可达到1321.8kg/hm^2。  相似文献   

4.
为高住水地生态区种植薯片专用品种大西洋种薯获得高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大西洋微型种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专用肥(N16%,P2O3 14%,K2O 10%)750kg/hm^2与施尿素225kg/hm^2、二铵300kg/hm^2(大西洋高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7.49t/hm^2、37.45t/hm^2,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大西洋确实是一个需肥量高的品种,还有提高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大棚苦瓜嫁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又叫凉瓜,其味道独特,营养丰富,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植,是绿色保健食品。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种植苦瓜已有10年历史,但产量一直不高,徘徊在30t/hm^2。为了使苦瓜提早上市,提高产量,佳木斯市蔬菜研究所于2001年开始用黑籽南瓜与苦瓜进行嫁接栽培,使苦瓜上市期提前半个月.产量大幅度增加,达到48t/hm^2,商品瓜质量也有所提高。现将苦瓜嫁接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社会有效供给增加。2003年完成粮食总播种面积84.8万hm^2,比2002年减少4.16万hm^2,预计总产439万t,比2002年增加18.23万t,增4.3%;油料播种面积8.4万hm^2,比2002年减少900hm^2,预计总产27.5万t,比2002年增加0.4s万t,增0.8%;瓜菜播种面积17.6万hm^2,比2002年增加7600hm^2,预计总产838.8万t,比2002年增加36.3万t,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5.27万hm^2,比2002年增加5300hm^2,预计总产745.9万t,比2002年增加26万t,增3.6%;  相似文献   

7.
特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亚恢627杂交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晚稻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安徽、广西及福建等地大面积示范试种,其中,安徽六安作中稻试种2.13hm^2,平均产量达9.79t/hm^2;广西藤县作晚稻试种0.7hm^2,平均产量达9.12t/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8.01%;在泰宁中稻制种15hm^2,平均产量达3.37t/hm^2,最高达3.98t/hm^2;[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砀山县具有多年瓜棉套种习惯,2010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20万亩,以大棚、中棚和小拱棚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10万亩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瓜棉套种的亩收入在10000元左右。小拱棚瓜棉套种的亩收入在5000元左右,全县2010年瓜棉套种平均每亩收入在7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据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计,2006年云南省红薯种植面积10.13万hm^2,总产169.60万t,单产16.8t/hm^2,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t/hm^2。如果经过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马铃薯单产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覃森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3):192-193
2001~2002年,博白县在4个乡镇推广示范7项水稻节本、提质、低耗、增效综合配套技术。两年共推广面积2.87万hm^2,单产达7.95t/hm^2,比增0.54t/hm^2。  相似文献   

11.
浦北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北县自2001年引进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到2003年,累计验收示范面积约700hm^2,平均单产达7.1t/hm^2,比常耕地抛秧增产0.16t/hm^2,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节本增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西瓜、棉花套种,西瓜一般于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拉秧,瓜、棉共生期约70天,共生期短。瓜、棉套种因行距宽,空间大,利于西瓜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也利于棉花前期牡苗早发,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瓜、棉均属商品性较高的经济作物,采用瓜、棉套种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Co-γ辐射诱变育成糖能兼用型甘蔗新品种桂糖22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糖22号是利用^60Co-γ射线辐照新台糖1号甘蔗茎段,经过系统选育而成。在广西区试中,蔗茎产量为106.95t/hm^2蔗糖产量14.21t/hm^2,最高生物产量达188.1t/hm^2,可发酵糖产量48.92t/hm^2,是既可作糖蔗又可做能源蔗的甘蔗新品种。2005年1月27日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桂糖22号。  相似文献   

14.
在全世界所有的粮食作物中.马铃薯是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的第四大作物。全球每年种植面积1900万hm^2左右。2001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72万hm^2,约占世界总面积的25%。但是中国马铃薯现平均单产只有l4t/hm^2左右.低于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16t/hm^2与荷兰等发达国家45t/hm^2差距更大。造成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种薯生产体系不健全、种薯质量差;二是耕作栽培管理原始粗放;二是投入严重不足;四是新品种新技术普及利用率低等。提高马铃薯栽培技术水平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下面将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5.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CIMMYT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 84/Aegilops tauschii 188)与四川小麦杂交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和国家区域试验中分别增产46.50%和16.3%,平均产量达5.86t/hm^2,最高产量达7.53t/hm^2。川麦42不仅创造了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最高新纪录(6.13t/hm^2),连续2年省区试产量超过6t/hm^2。该品种对条锈病高抗一免疫,品质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综合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是一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和品质表现俱佳的突破性穗数穗重并重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2005年种植大麦0.47万hm^2,最高单产5.5t/hm^2,最低单产1.7t/hm^2。其中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条纹病发生严重,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44%,现就大麦条纹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张家川县的张川、龙山等城郊区种植的早春地膜马铃薯,不但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而且还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其收获上市期从7月5日提早到6月30日,上市期提前了25d左右,平均产量达到15t/hm^2,高的可达22.5t/hm^2以上,一般产值可达18.9万元/hm^2。  相似文献   

18.
板栗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是栗属的一个种,原产我国。它是重要的干果,富含糖、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矿物元素。鲜食、炒食、作菜肴、加工罐头、栗粉、栗面等均可。我国板栗近10年产量平均在12~15万t.进入21世纪已达20万t以上。主产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我省有栗林2万hm^2,年产0.5~0.7万t。我国大面积产量只有300-400kg/hm^2,而小面积的可达7.5t/hm^2以上。在国外,日本栗小面积产量可达llt/hm^2。由此可见,板栗并非本身产量低,而是栽培管理技术、立地条件等原因所致。只要品种选择得当,立地条件适宜,栽培管理技术跟上,板栗获得丰产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枣庄市西红柿常年播种面积达6000hm^2,产品销往无锡、杭州、南京、广州等地。但传统栽培的西红柿品种存在结果期短、产量低、着色性差、不耐贮运和经济效益差等缺点.2001年,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在全市推广奥德奥、托马雷斯等长货架期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三年累计播种7000hm^2,平均单产达205.5t/hm^2。较传统的一年二茬普通栽培增产63t/hm^2,增益8.96万元/hm^2。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西灌区大豆生产现状调查及田间栽培试验研究,制定了本生态区域及同类地区“大豆/马铃薯/白菜”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其产量结构水平大豆3450kg/hm^2、马铃薯18t/hm^2、白菜28.5t/hm^2,收入达4.5万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