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阜南县水稻稻曲病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发生特点1)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全县2.1万hm2水稻,有1.6万hm2发病。其中严重发病田块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发病田块病穗率平均31.8%,严重的70%~100%;病粒率平均4.37%,最高达54.0%。2)感病品种较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主要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尤其是新品种粤优938受害损失严重,个别田块基本绝收。从田间调查结果看,一般高感病品种(如粤优938)病穗率达70%~80%,病粒率15.2%;严重田块病穗率达90%~100%,病粒率达54%;中感病品种(如Ⅱ优725)病穗率为40%;病粒率平均为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粘虫(Mythimna separata)在湖南省城步县南山牧场发生普遍,为害牧草十分严重,采用Bt乳剂防治取得一定效果。 Bt(HD-1)乳剂(含孢子是120亿/毫升,湖北省农科院1987年产品)每亩用量分150和200毫升,加水至40公斤,于粘虫3龄高峰期喷施一次。药后3天调查效果,虫口下降率  相似文献   

3.
1984年在早稻上,每亩用3%井岗霉素150克,兑水25公斤,1毫米孔径喷片喷雾,进行防治早稻纹枯病试验结果: 1.不同生育期1次性喷药于(月/日)6/30、7/4、7/8和7/12(即幼穗分化始期、孕穗、始穗和齐穗期,防治1次,收割前考查得出,  相似文献   

4.
草害是影响直播水稻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近两年来,我们从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中基本掌握了水稻直播栽培中除草剂的配套使用技术。 (1)播前处理 对免耕直播稻田,在播前7~10天,落干田间积水,每亩用10%草甘膦水剂500~70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于杂草上;若双穗雀稗严重;则草甘膦可增至1000毫升。 对翻耕直播稻田,在播前2~3天,平整畦床灌浅层水,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2~3天后再排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不断加重.1988年全区发病面积17.07万亩,平均病穗率1.28%;1989年发病面积增加到57.6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2.96%,严重田块达17%,每亩损失小麦10公斤左右,全区约损失小麦500多万公斤。为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从1989年秋播前开始,全面推行《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方案》,到1992年夏收前,3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曲病不同病情指标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0个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新组合(品系)为材料,调查、统计稻曲病发生危害水平,分析不同病情指标之间的关系。直线相关分析发现,稻曲病病蔸率、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及病情指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病穗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6,田间调查以病穗率为评价指标,既简便准确,还能通过回归方程进行数据转换。病穗率(x)与病情指数(y)间回归方程为y=0.343x-0.441(1.290),病穗率(x)与平均每穗病粒数(y)间回归方程为y=0.029x-0.078(2.67相似文献   

7.
1980年在大田调查中发现,县农科所的一块南优4号稻田亩施碳铵100多公斤,稻粒黑粉病的病穗率和病粒率高达73.3%和4.87%;宋口村一块泗优6号田的“化肥窝”,病穗率和病粒率高达79.9%和3.30%,而其他地段仅为25.3%和0.31%;1982年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及减少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进行了小麦花期前后不同时间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豫保1号'和2016年‘周麦18'上,齐穗期(Ⅰ-3,DAA=-1,Zadoks=59)、始花期(Ⅱ-1,DAA=0,Zadoks=61~64)、盛花末期(Ⅱ-2,DAA=1,Zadoks=69)、灌浆初期(Ⅲ-1,DAA=4,Zadoks=71)施药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都显著减少(P0.05),以始花期或盛花末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抽穗盛期(Ⅰ-1,DAA=-6,Zadoks=55)和齐穗期(Ⅰ、Ⅰ-2,DAA=-2、-4,Zadoks=59)施药在病穗率上都没有防治效果,而在病粒率上显著减少(P0.05);乳熟期(Ⅲ-2,DAA=10,Zadoks=73)施药在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都没有防治效果。此外,齐穗期(Ⅰ、Ⅰ-2,DAA=-2或-3、-4,Zadoks=59)防治效果不稳定。2015年‘豫保1号'不施农药对照的病穗率高(85%)的条件下,齐穗期(Ⅰ,DAA=-2,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并显著提高产量(P0.05),2016年‘豫保1号'不施农药对照的病穗率低(14.5%)的条件下齐穗期(Ⅰ,DAA=-3,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粒率(P0.05),但在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和产量上没有防治效果,2016年‘周麦18'上齐穗期(Ⅰ-2,DAA=-4,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和病粒率,但在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和产量上没有防治效果。药剂不同时期施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受到年份和发病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代明江  冯胜 《植物医生》2011,24(2):37-39
宁南县水稻种植面积达2667hm2,水稻稻曲病常年发病面积2000hm2,病穗率1%~25%,病粒率达1%~8%,最高达35%,每年因稻曲病损失水稻达100万kg,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稻曲病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影响稻米的食口性和商品性。宁南县过去大面积推广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害产生了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0.
《湖北植保》2013,(3):28
①喷雾法:在叶尖受害初卷期,每亩用40%乐果、50%杀螟松、90%敌百虫,或50%巴丹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②浸秧法:在移栽前,把受害秧苗的上半部,放入40%乐果或90%敌百虫的1000倍液浸一分钟,再堆闷1小时后插植。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常州市水稻稻曲病偏重流行 ,全市调查1 3 2块未防治稻田 ,平均病穗率 2 4 .2 7%,病粒率0 .64 %。为了明确稻曲病曲果的发生规律 ,我们从水稻破口抽穗期至成熟期进行定点系统观察。水稻品种为 95~ 1 6(未审定 ) ,每隔 2d观察 1次 ,定 3 0 0穗 ,当出现病穗时 ,挂牌跟踪观察稻曲病曲果的形成过程。现介绍如下 :在 8月 2 3日前后 ,被观察水稻品种开始抽穗 ,8月2 7日左右齐穗 ,此间未见病穗初期症状。当齐穗时已有少数穗扬花 ,扬花结束后 1~ 2d ,就可见稻曲病曲果的初期症状 ,病粒颖壳接缝处出现条状乳白色黏稠物 ,宽度约 0 .2mm ,长…  相似文献   

12.
卢德昌 《植物保护》1988,14(6):50-50
1988年7月在广西容县黎村镇,用广东江门农药厂生产的45%硫胶悬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病,进行小区试验和10亩面积的示范,结果表明:250倍液每亩用75公斤(有效药量135克/亩)防治效果达78.32%;对照药  相似文献   

13.
青虫菌6号液剂是我国研制的苏云金杆菌新剂型。1984年、1985年在荆州地区进行大面积防治稻纵卷叶螟、棉铃虫、棉小造桥虫试验示范,取得良好效果。 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青虫菌6号液剂(武汉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生产),按每亩100毫升加水75公斤使用;以25%杀虫双水剂(湖北沙市农药厂产品),按每亩  相似文献   

14.
苏云金杆菌(Bailus thuringiensis)140或018工业菌剂每亩用200~255克,加杀灭菊酯20%乳剂每亩8毫升混用防治第二、三代红铃虫,虫口减退率和铃害下降率分别为80.5~93.4%和68.8~84.6%;杀灭菊酯每亩40毫升单用效果分别为96~97.2%和84.6~95.8%,都能有效控制红铃虫的危害。棉花产量测定表明,菌剂加菊酯混用使皮棉增加21.3~30.9%,菊酯单用增加11.4%。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夏禹甸 《植物保护》1965,3(2):78-79
一、病情调查和计算方法 小麦赤霉病(穗腐)的为害程度,一般用病穗率、病穗严重度及病粒率三者表示。由于病粒率与病穗率及严重度有相关性,而田间对病粒率不易进行调查,故可只用病穗率及严重度表示为害程度。为了便于综合比较,可将病穗率及严重度合并计算为病情指数,以代表某一调查对象的受害程度。 1.病穗率: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与麦株生育期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肥力、地势等因素使麦株长势和抽穗开花先后有不同,而形成同一田内,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新浦农场1982年开始用“拉索”对蔬菜田杂草进行防治试验,1983年已扩大使用面积达207亩。他们的主要方法是:每亩用“拉索”4两(有效成分43%美国进口)兑水100斤左右,用长江—10型喷雾器(10公斤水兑40毫升“拉索”)喷洒于畦面和畦沟,然后用钉耙或铁锨将畦面拍平整好,再定植菜苗。用“拉索”防除蔬菜地杂草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下: 1.面积和药剂剂量要量准,每喷雾器药液应喷面积及喷洒速度要算准。喷雾要均匀。畦  相似文献   

18.
2014—2015年,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观察对象,研究了稻曲病不同发病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发病后,水稻千粒重、结实率随每穗病粒数增加而降低,产量损失率随每穗病粒数增加而增加。未发病籽粒所受影响以稻曲病病粒所在一次枝梗受影响最大,其他位置距离病粒越近受影响越大,且病粒下部籽粒所受影响大于病粒上部籽粒;随稻曲病病粒在水稻穗部位置的上升,其对其他未发病籽粒影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田间平均每穗病粒数随稻曲病病穗率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1989年9~10月,在水稻成熟期选择有代表性农家品种,选取不同稻曲病粒数的稻穗各20穗,对不同病粒数与空秕率、千粒重及产量损失率的关系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表明:随着病粒数的增加,空秕粒率不断上升,千粒重下降,损失率逐渐增人。每增加一病粒,空秕粒率上升3~9%,平均上升4.67%:千粒重降低0.2~1.5克,平均降低0.67克;产量损失率增大3~10%,平均增大6.71%。经相关性测定,三者与病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