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结合”技术,是指带犬民警在侦查破案中,综合运用警犬技术和足迹检验技术,将警犬追踪与步法追踪相结合,警犬追踪反映特征与形象足迹反映特征相结合,警犬气味鉴别与足迹检验鉴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警犬作用。  相似文献   

2.
鲍伟江  晁晶晶 《警犬》2008,(9):24-26
“三结合”技术,是指带犬民警在侦查破案中,综合运用警犬技术和足迹检验技术,将警犬追踪与步法追踪相结合,警犬追踪反映特征与形象足迹反映特征相结合,警犬气味鉴别与足迹检验鉴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警犬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警犬技术合成战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将警犬技术和其他侦查措施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合成运用,充分发挥警犬技术,确保破案成效最大化。如何打好警犬技术的合成战?具体要做好六个"警犬技术+"。一、警犬追踪+足迹+图像侦查一方面可以通过警犬追踪或足迹,追到有监控录像的区域,获取嫌疑人、车的图像,为图像  相似文献   

4.
<正>一、在城市大街小巷、胡同和居民区断踪的处置城区中心现场足迹一般不多且使用条件不好。在警犬追踪前,先进行嗅源复制,把足迹特征记录下来,进行拍照、提取,警犬嗅认嗅源后开始追踪,痕迹、步法等技术人员在迹线两侧跟随。当发现迹线中断时,令犬休息,痕迹、步法等技术人员在迹线周围进行广泛寻踪,特别要在能留下脚印的地方和部位去发现,一旦发现足迹,要与现场追踪起点  相似文献   

5.
正在刑侦工作中,警犬技术常被用于各类案件的现场勘查。使用警犬追踪是警犬技术现场使用的手段之一。警犬追踪主要依靠的是警犬灵敏的嗅觉,目的是通过警犬寻找和跟踪罪犯气味,从而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足迹、作案轨迹、作案工具等案件线索,为案件侦破指明方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或物证,甚至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或追缉犯罪嫌疑人。使用警犬进行追踪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快捷、高效。本文重点谈谈在以下五种地理环境下,警犬在追踪过程中出现断踪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8日早晨8时许,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分局发放派出所接村民刘某报案称,1月7日晚,其家中被盗,丢失手提包一个,内有贵重物品和现金。接报后,凉州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派技术人员立即携警犬前往案发现场展开勘验工作。技术人员在案发现场提取了可疑足迹,并以现场遗留足迹指挥引导警犬进行追踪。当警犬追踪至村民孙某家门前时,作出示警反应。  相似文献   

7.
鉴别式追踪是以断踪处的足迹或提取的备用嗅源为依据,以追踪迹线上的中间或终点物品、院门、院落、房门作为鉴别对象,在不断付予犬嗅源的同时,令犬逐一进行嗅认,直至犬做出认定反应的一种追踪方法。一、鉴别式追踪培养与使用的起因经查阅近几年来一些地区使用警犬追踪的台账记录,我们得出了关于警犬追踪使用起数与起作用率的两组数据。  相似文献   

8.
进入我们视野的这些命案,都是2006年4月份以后新近发生的。警犬在带犬民警的指挥引导下,以现场遗留的鞋物、足迹、血迹、凶器等为嗅源进行追踪,从而为案件侦破指明了侦察方向,搜索出了犯罪物证,甚至直接追获了犯罪嫌疑人,充分体现了警犬技术在参与“侦破命案”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21年1月27日,宁夏西吉县公安局接到群众朱某某报警称:自己放在某碳厂抽屉内的3400元被盗.西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指令警犬中队警犬训导员腊宏伟、徐志军、李志平携警犬"小七"前往案发现场助力侦破. 二、警犬使用经过 处警现场,碳厂围墙地面上仅留有足迹一枚,无其他任何线索指向,且周边无视频监控.警犬训导员对现场细致勘验后,结合现场实际制定追踪方案.警犬训导员以被盗房间犯罪嫌疑人作案时踩踏地面为嗅源向警犬"小七"指嗅,"小七"接受指令后,对现场地面反复嗅认,在辨认气味后离开房间,径直走向碳厂围墙地面足迹处,警犬训导员紧随其后固定证据."小七"对围墙地面足迹嗅认后示警,确定了围墙地面留有的足迹气味与房内嗅认的气味一致,为犯罪嫌疑人所有.因案发现场处乡镇集市旁,当时正赶集市,街道人员密集,气味混杂,给追踪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小七"在训导员指引下,穿越密集人群,前行3千米后进入一移民搬迁点,后在一院落的门口示警,警犬训导员打开该院门后,"小七"迅速奔向一房间内,对该房间地上一双拖鞋反复嗅认后示警.经技术人员对该拖鞋勘验,确定该鞋底斑纹与碳厂围墙下地面留有的足迹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0.
正一、血迹形态学及警犬的综合应用"人犬结合"是警犬使用中一种高效地利用警犬的工作思路,在我国警犬使用进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警犬、足迹、步法追踪"三结合"等工作方式,综合利用各种技术使之与警犬技术相辅相成,取得明显使用成效。近年来我国研发的警犬搜索微量血迹技术屡立战功,在现场使用中警犬发现各种血迹的能力毋庸置疑。血迹形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场遗留的血迹。1885年波兰克拉科夫大学的科学家爱德华·彼得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