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清平猪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和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平猪为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以其妊娠期短而著称。新清平猪以清平猪为母本、导入50%杜洛克血统,经横交固定继代选育,性能测定和综合选择等措施,经群体闭锁多世代选育而成,其胴体瘦肉率达52.6%,背膘厚为33 9 mm,眼肌面积为33 9 cm~2。以新清平猪为母本,用大白或长白为父本杂交的二元杂交猪平均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 6%,背膘厚27 4 mm,系水力94 2%,肌内脂肪含量3.4%;大×长×清、长×大×清三元杂交猪平均屠宰率74.1%,胴体瘦肉率63.5%,背膘厚21.6 mm,系水力94 7%,肌内脂肪含量2.0%。新清平猪胴体品质和肉质具有较高的杂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白猪主要胴体性能间的相互关系,选择16头活重100 kg左右的大白猪进行屠宰测定,计算了大白猪的屠宰率、胴体斜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以及瘦肉率等7个主要胴体性能指标,且计算了其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分析了各胴体性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白猪的屠宰率为75.11%,胴体斜长为82.19 cm,背膘厚为2.36 cm,皮厚为0.32 cm,眼肌面积为59.08 cm2,后腿比例为31.69%,瘦肉率为67.05%;相关性分析表明,瘦肉率与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后腿比例呈极显著相关,背膘厚对整体的胴体性能有负效应;通过通径分析可知,后腿比例对瘦肉率的直接影响最大,背膘厚对瘦肉率的间接作用最强。该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具有优良的胴体性能,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后腿比例是影响瘦肉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托佩克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的性能,确定适宜上市体重,分别测定了110~150kg体重阶段托佩克三元猪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结果显示:①胴体性状中,随着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头重、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增加趋势.130 kg瘦肉率最高,140 kg脂肪率达最高,但这两种性状在各阶段间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健康、无病、生长发育正常的陆川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各8头为研究对象,对陆川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陆川猪与长大二元杂交猪的宰前体重、骨率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胴体重量、胴体长、6~7肋处膘厚、眼肌面积、6~7肋处皮厚、瘦肉率、脂率、皮率差异极显著(P<0.01)。2)陆川猪与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脾脏重、肾重和大肠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头重差异显著(P<0.05);四蹄重、心脏重、肝重、胃重、膀胱和小肠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3)陆川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的pH1、pH24、系水力差异不显著(P>0.05);肉色、Opto值、熟肉率、大理石纹、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陆川猪具有早熟易肥、耐粗饲能力强、肌内脂肪含量高和肉嫩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选择来源、日龄相近,体重约18 kg的健康去势荣昌猪及DLY公猪各48头,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分别于20、35、50、80 kg及结束(荣昌猪100 kg、DLY 120 kg)体重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猪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上升,胴体瘦肉率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下降,荣昌猪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的发育均早熟于DLY;肉质随体重的增加呈改进趋势,荣昌猪在80~100 kg阶段趋于成熟,DLY在100~120 kg阶段趋于成熟;荣昌猪与DLY胴体性状差异较大,背膘厚、眼肌面积及胴体瘦肉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肉质性状荣昌猪优于DLY猪。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主要探讨不同类型猪在生长性能与肌肉品质的差异。挑选50 kg 左右的鄂西黑猪(脂肪型)、长大二元杂交猪(瘦肉型)、长♂×(野♂×鄂♀) ♀(中间型)三元杂交阉公猪各24头,饲养至100 kg左右屠宰,每个品种屠宰6头,进行生长性能、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杂交猪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而与长野鄂杂交猪差异不显著(P>0.05)。长大二元杂交猪的屠宰率、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鄂西黑猪和长野鄂杂交猪(P<0.05),而料重比、背膘厚显著低于鄂西黑猪(P<0.05)。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肌肉pH2、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高于鄂西黑猪,而肌肉评分显著低于鄂西黑猪(P<0.05),而长野鄂杂交猪的肉质与长大二元杂交猪和鄂西黑猪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瘦肉型和脂肪型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用体重为50 kg左右的宁乡猪和三元杂交猪各4头,屠宰后对其胴体性状、肉质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宁乡猪的胴体重、皮重、脂肪重、脂肪率和均膘厚均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肌肉重、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宁乡猪的肉色显著优于三元杂交猪(P<0.05);贮存损失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三元杂交猪肌肉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宁乡猪(P>0.05);宁乡猪背最长肌和半腱肌的油酸含量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而背最长肌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及半腱肌亚油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对大约克×(巴克夏×沙子岭)(简称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评估.选取99头大巴沙猪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结果 表明,大巴沙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2.24%和59.22%,系水力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93...  相似文献   

9.
杂种猪胴体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类分析将杂种猪胴体性状的 1 2个变量分成 4类。其中屠宰率、皮厚均值、眼肌面积、皮率及瘦肉率为一类 ;胴体直长和斜长为一类 ;板油率和骨率为一类 ;背膘厚、平均背膘厚及脂率为一类。所得结果对简化测定和指导猪的选种、选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2)
选择4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胴体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屠宰,后腿丰满度理想,产肉性能高,瘦肉率59.62%,屠宰率66.315%,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瘦肉率、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海南特种野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胴体品质,试验通过对F2代海南特种野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和胴体品质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2代海南特种野猪体型较小,初生重和断奶重较低,生长速度较缓慢;F2代海南特种野猪胴体重为25.19 kg,屠宰率为73.56%,背膘厚为2.46 mm,眼肌面积为37.47 cm2,后腿比例为14.93%,瘦肉率为52.38%,骨率为28.66%;屠宰率与宰前活重、眼肌面积、瘦肉率、后腿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胴体重、皮脂率、背膘厚、板油比例、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瘦肉率与皮脂率、骨率、胴体重、背膘厚、板油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屠宰率、宰前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海南特种野猪体型小,生长缓慢,但屠宰率和瘦肉率均较高,胴体品质呈现中国优质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严晓莉 《中国猪业》2022,17(5):58-59+63
为研究马铃薯淀粉对育肥猪胴体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00头体重为55.10±2.55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60头,分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头;对照组育肥猪饲喂不添加马铃薯淀粉的配方饲料;A组、B组、C组、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 g/kg、20 g/kg、30 g/kg、40 g/kg的马铃薯淀粉;整个试验为期45 d;试验结束后对猪只进行屠宰,对其屠宰率、平均背膘厚、体直长、体斜长和眼肌面积进行测量;结果显示,C组和D组猪的屠宰率显著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C组和D组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低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D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综上所述,40 g/kg马铃薯淀粉组育肥猪的胴体特征优于其他组别。  相似文献   

13.
二元杂交商品猪胴体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头二杂商品肉猪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确定了影响二杂商品肉猪瘦肉率的主要胴体性状是眼肌面积、胴体长和平均背膘厚。3个性状对瘦肉率单独作用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09 1、0.057 1和0.055 0。此外,眼肌面积和平均背膘厚间的互作效应对瘦肉率产生的共同决定系数为0.201 5。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获得了估测二杂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选择四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12个胴体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即6月龄)屠宰,瘦肉率59.62 % ,屠宰率66.32%,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表明合作猪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经分析可知,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含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12个胴体性状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可获得5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胴体性状总变异量的87.025%.  相似文献   

15.
胡锦平  翁经强 《养猪》1992,(1):30-33
本文对杜洛克猪的主要生长和胴体性状作了遗传、表型参数的研究。生长测定805头猪,胴体测定279头猪,结果表明前期(25—6c千克阶段)日增重596克,后期(60—90千克阶段)787克,全期平均668克,三个阶段的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57,3.27和2.91。宰前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71.42%,胴体长79.22厘米,皮厚0.20厘米。平均膘厚1.85厘米,瘦肉率62.0%,眼肌面积31.26厘米~2,后腿率32.59%。遗传力估测为:三个阶段日增重分剐为0.32,0.48和0.29,屠宰率0.51,胴体长0.68,平均瞟厚0.53,瘦肉率0.61,眼肌面积0.31,后腿率0.57。利用本次估计的参数制订两个综合选择指数,选择指数1包括日增重、背膘厚和瘦肉率三个性状;指数2还包括饲料利用率性状。并对两个指数的选择效果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6.
皖南花猪的背膘厚度与胴体组成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皖南花猪背膘厚度与胴体组成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背膘厚与胴体组成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去势对猪的肌肉大理石纹、pH和皮率没有影响,去势猪的多数性状明显大于未去势猪,但去势猪的骨率和瘦肉率却明显小于未去势猪,表明去势对猪的膘厚及胴体组成有明显的影响。不同位置的背膘厚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6~7膘厚和荐膘厚与骨率和脂肪率之间的相关显著(P<0.01),荐膘厚与瘦肉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三点平均膘厚仅与脂肪率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皮率、骨率及瘦肉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肉色、大理石纹和pH与皮率、骨率、瘦肉率和脂肪率之间的相关不明显。去势加强了膘厚与胴体皮率、骨率以及脂肪率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提高猪胴体重,但这种提高体现在胴体产脂能力的增强,而胴体的产瘦肉能力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7.
肌糖原含量与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2个不同基因型猪肌糖原含量、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差异,并分析肌糖原含量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将7头纯种汉普夏阉公猪体重为(19.48±1.1)kg和6头长撒公猪体重为(20.5±1.5)kg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圈饲养,到体重达100kg左右时屠宰,并测定肌糖原、胴体品质和肉质。结果表明:汉普夏猪比长撒猪有较高的日增重(P>0.05),较高的肌糖原含量(P<0.05);长撒猪有较高的背膘厚(P<0.01),较低的屠宰率(P<0.05)、眼肌面积和瘦肉率(P<0.01);汉普夏猪有较低的pH2(P<0.05)、剪切力(P<0.05)和b值(P<0.01),但滴水损失和失水率(P<0.05)高于长撒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肌糖原含量与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正相关,与剪切力、滴水损失、平均日增重、b值、pH1和pH2呈负相关,而与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和胴体长相关性不大。这表明肌糖原含量是影响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对广益黑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评估。选取105 kg左右的健康广益黑猪30头,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2.02%和57.41%,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分别为1.75%和3.09%。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广益黑猪的胴体瘦肉率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平均背膘厚呈显著负相关(P0.05);肌内脂肪与大理石纹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P0.01),二个指标间线性模型Y=0.037+0.98X,决定系数R~2为0.9141,模型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具有良好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今后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糖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肥育猪胴体性状的影响,选择300头胎次相同且体重在(40±1)kg的肥育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猪,饲粮中依次添加糖萜素0、150、300和450 mg/kg,饲养至体重100 kg结束试验,每个重复随机屠宰1头测定胴体性状。结果表明:屠宰率,150、300、450 mg/kg糖萜素组分别比对照组高0.04%、1.90%、2.60%;平均背膘厚,以450 mg/kg糖萜素组最低,为1.41 cm;眼肌面积,300和450 mg/kg糖萜素组略好于对照组;胴体瘦肉率,以450 mg/kg糖萜素组最高,为66.90%,显著高于对照组6.7个百分点(P<0.05);脂率以150 mg/kg糖萜素组最低,为13.28%,显著低于对照组4.09个百分点(P<0.05)。结论:糖萜素能提高屠宰率、增大眼肌面积、降低背膘厚,提高胴体瘦肉率及降低脂率,以450 mg/kg添加量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发酵全株玉米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45.34±0.56)的生长猪(杜×长×大)12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参考NRC(1998)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供给;试验组,分别在试验的1-4周、5-8周和9-12周,用55%、65%和75%发酵全株玉米等量替换对照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猪屠宰率和瘦肉率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和皮厚显著降低(P<0.05);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屠宰率提高0.62%,瘦肉率提高2.80%,胴体斜长提高0.72%;背膘厚降低了11.17%,皮厚降低6.40%,眼肌面积减少1.77%。试验猪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1.05%和2.89%,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1.62%(P<0.05)。玉米全株发酵添加到日粮中,能够改善生长育肥猪的胴体性能,提高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