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猴头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其生产方式多采取段木和熟料瓶、袋栽,成本较高。对此,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棉籽壳生料瓶栽猴头菌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菌株于1982年7月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经反复栽培试验,性状稳定,经再分离后的栽培试验,仍不衰退,抗病力强,现蕾快,周期短。培养材料是油厂机器脱出的棉籽壳,其  相似文献   

2.
目前栽培猴头菌,一般是用棉籽壳、废棉、木屑、酒槽等培养料,而利用木薯渣栽种猴头菌尚未见有报道。1987年冬,我们利用木薯渣培养猴头菌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省次生林较多,适合做段木栽培的林木品种丰富,由于木耳代料袋栽的要求条件较高,栽培难度较大,所以段木栽培黑木耳在我省还有很大优势。不过我省广大菇农目前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很严重,往往事倍功半,管理技术急需改进。现将木耳地沟式段木栽培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供试菌种 黑木耳8801,引自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制备同常规。  相似文献   

4.
平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栽培技术平菇在中国栽培型式多样。有利用截短的段木进行栽培的(段木栽培);有将木屑培养基装入瓶子或塑料袋内进行栽培的(瓶栽、袋栽);也有用稻草、棉籽壳等材料铺在畦面、床架或箱子中进行栽培的(畦栽、床栽、箱栽)。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瓶栽瓶栽是生产平菇幼菇商品的主要栽培型式,能在人工气候条件下进行工厂化生产。 1.生产流程:平菇瓶栽可按下列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采食利用黑木耳。在唐朝开始人工栽培黑木耳。但长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所谓黑木耳的段木栽培,就是把人工制备的优良黑木耳菌种,接种在适于黑木耳生长树种的段木上,给予精细的管理,使之生长出黑木耳来。我国黑木耳生产绝大部分采用段木栽培法,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茯苓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段木、树桩、残料、袋料、锯末、松针为栽培材料,以段木为栽培材料考虑露天栽培、温室栽培、灯台树与茯苓套种3种栽培环境,分别对茯苓的栽培材料和栽培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产量:树桩栽培>段木栽培>袋料栽培>残料栽培>锯末栽培(栽培材料),温室>露天>树荫下(栽培环境);生物学效率:段木栽培>树桩栽培>袋料栽培>锯末栽培>残料栽培(栽培材料),温室>露天>树荫下(栽培环境)。  相似文献   

7.
冯祖昌 《食用菌》1993,15(6):33-33
段木栽培的黑木耳,因质量上乘而倍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为了能充分利用段木内所含养分,缩小实际栽培产量与理论产量间的差距,笔者对段木接种穴的深度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菌株为Au97,由本公司自育.段木为直径10~12cm、长1.2m的栓皮栎,共1000段,分成两组,每组500段,过磅称重,A组为2670kg,B组  相似文献   

8.
榆黄蘑栽培大多是采用段木栽培,常规的段木栽培法,生产周期长,投资大,产量较低。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1988~1990年进行了段木复式栽培试验,收到了较显著效果,榆黄蘑单位产量(按每 m~2相同投资所生产出鲜菇重量)增加48%,生产周期缩短15天,现将其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菇、刺猬菌、山伏菌,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味道又鲜美,是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大量研究表明,猴头菌不仅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特殊疗效,而且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保护神经和抗菌作用。猴头菌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糖、微量元素及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野生猴头菌天然资源有限,目前以人工栽培为主,但因其人工栽培周期长、产量低,不适合工厂化生产,所以急需寻求一种周期短、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李希政 《食用菌》2016,(2):57-58
正桑黄的人工栽培仍处于零星栽培模式,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推广需要同其它食药用菌一样,必然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造福,才能真正体现桑黄的价值,彻底打破我国桑黄资源被国外疯狂掠夺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工栽培产品替代野生产品,从而实现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因此,桑黄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成熟性是其规模化栽培的关键。现将其段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1.
〈一〉银耳新栽法的特点银耳过去只局限在少数山区生产,六十年代初推广了人工接种段木棒栽,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千家万户的农民采取木屑合成培养基瓶栽与袋栽法,克服了天然场地和段木栽培银耳的许多不利因系。这种新法栽培银耳有以下特点:(1)用材省。每立方米木材木屑可产干银耳120~160斤,平均每百斤木材木屑可收银耳8~15斤,比段木栽培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段木栽培平菇,传统方法是钻孔穴播,花工多,劳动强度大,发菌慢,杂菌污染率高。为此,笔者于1984年进行了段木栽平菇撒播接种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平菇母种系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  相似文献   

13.
以5种菌草(巨菌草、象草、五节芒、芒萁、类芦)草粉为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对5种菌草草粉进行配方筛选优化,以期得到菌草栽培猴头菌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5种菌草草粉中,菌草栽培猴头菌菌丝体的最佳配方为39%芒萁、39%类芦、20%麸皮、2%石膏,含水量为60%。该配方猴头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快,达0.654 9cm·d~(-1);当栽培料中的菌草和木屑的混合比例为28%∶50%时,猴头菌子实体头茬的产量高,平均每袋产量为269.24g。  相似文献   

14.
张静姜坤 《蔬菜》2014,(3):66-68
猴头菌既是珍贵的食用菌,又是重要的药用菌,其人工栽培在各地发展迅速。从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线和pH等方面,介绍了猴头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段木黑木耳与代料黑木耳产品质构分析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裕红 《中国食用菌》2019,(3):50-56,60
采用段木和代料栽培的方式,对同一黑木耳菌株进行栽培,获得2个段木黑木耳和1个代料黑木耳样品,对其营养成分和质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样品泡发时间的延长,在感官弹性、硬度和咀嚼性方面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段木黑木耳的稳定性显著均优于代料黑木耳。以FAO/WHO推荐的全鸡蛋蛋白为标准,用模糊识别法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样品的蛋白贴近度分别为0.4554、0.4519和0.4875,3个样品间差异不大;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分析结果证实,3个样品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2个段木黑木耳样品的SRC值分别为77.42、75.6,较代料黑木耳SRC值72.1更接近10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个段木黑木耳的多糖含量分别是代料黑木耳的1.58倍和1.29倍;供试样品中脂肪、VB_1和灰分含量段木黑木耳高于代料黑木耳,VB_2的含量则代料高于段木。3个样品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研究结果还显示,栽培方式不同对产品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有显著影响,段木黑木耳和代料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质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段木木耳可能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灵芝栽培根据使用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段木栽培和代用料栽培。段木栽培形式又可根据其不同工艺而分为生料段木栽培和熟料段木栽培,长段木和短段木栽培等。现着重介绍短段木熟料栽培。 (一)短段木熟料栽培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鲜树枝人工速栽木耳,为目前段木栽培木耳的最新方法。特点是改段木鲜树枝栽培;改砍穴接种为树皮割线道撒种;必露堆发菌为袋装发菌;改喷水调湿为开启袋口控湿。  相似文献   

18.
<正>茯苓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部的菌类植物,不分四季,可与各种药物配伍,又被称为"四时神药",也是一种食用、保健佳品。人工栽培的方法各地不同,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也可用松针(松叶加上短枝条)栽培。商洛茯苓栽培技术如下:1场地选择选择排水良好、土质深厚、疏松砂质壤土(含沙量60%~70%)的向阳缓坡地,最好选生荒  相似文献   

19.
王瑞霞  贾身茂 《食药用菌》2020,28(5):362-364,372
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经历砍花法栽培、段木栽培、木屑栽培3个发展阶段,在前期评述的基础上,重点对段木栽培阶段和木屑栽培阶段的发展进程进行具体的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20.
提高段木灵芝产品质量的几项措施蔡衍山,黄秀治(福建省农业区划所真菌开发服务中心福州350003)自从1988年以来,福建省的段木灵芝栽培从无到有,规模逐步扩大,至今已在十几个山区县市的数十个乡镇规模栽培,产品主要供出口外销。段水灵芝这一新兴的栽培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