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减轻水稻与桑树混栽地区农药污染给蚕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稻田杀虫剂三唑磷对家蚕的室内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点滴法与药膜法,25℃条件下药剂处理后96 h,三唑磷对家蚕2龄幼虫的接触LD50值分别为0.015μg/头与1.41μg/cm2。2龄起蚕开始,于25℃条件下用三唑磷处理的桑叶饲养,在药剂处理后24、48 h以及3龄起、4龄起、5龄起,三唑磷对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2.38、1.54、0.97、0.74、0.53 mg/L。采用食下毒叶法试验,三唑磷对家蚕生长发育与结茧的最大无作用浓度约为0.04 mg/L。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呋喃虫酰肼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呋喃虫酰肼是具有类似蜕皮激素作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为了明确呋喃虫酰肼用于大田害虫防治后对农业生态环境中家蚕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该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0~1 0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对家蚕3龄幼虫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和强烈的胃毒作用。采用食下毒叶法添食呋喃虫酰肼药剂,对2龄起蚕的48 h LC50值为142.095μg/L;对4龄起蚕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4 mg/L、0.274 mg/L;对5龄起蚕的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9.180 mg/L、1.431 mg/L。用LC10以下浓度的呋喃虫酰肼药液给3龄、4龄家蚕幼虫添食后,幼虫未出现蜕皮症状,熟蚕的上蔟时间也未改变。桑树喷洒1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至湿润,喷药后68 d时采摘桑叶连续24 h饲喂5龄起蚕仍会导致其全部中毒,头胸部出现与眠蚕相似的三角区,部分中毒幼虫的表皮剥落。由于呋喃虫酰肼对家蚕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且在桑叶中的残效期很长,因此该杀虫剂不能用于蚕区及周围的大田与森林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3.
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陈伟国  戴建忠 《蚕业科学》2007,33(3):418-421
为减少粮桑混栽地区大田使用农药不当对蚕桑生产造成的损失,采用密闭熏蒸法测定了7种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在30℃环境中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1860 mg/m3,敌畏.毒1.3241 mg/m3,毒死蜱48.4111 mg/m3,氟腈.唑磷139.8818 mg/m3,三唑磷161.1514 mg/m3,氟虫腈208.330 mg/m3,吡虫啉333.330mg/m3时2龄起蚕仍无中毒症状。在25℃下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2020 mg/m3,敌畏.毒3.7282mg/m3,毒死蜱91.3669 mg/m3。结果表明: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敌敌畏、敌畏.毒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最强,毒死蜱有一定的熏蒸毒性,三唑磷、氟腈.唑磷、氟虫腈、吡虫啉对家蚕的熏蒸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农药灭多威不同剂型产品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农药灭多威不同剂型产品应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对家蚕安全性的影响,选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20%灭多威乳油、24%灭多威可溶性液剂和40%灭多威乳油3种不同剂型产品,稀释成不同质量浓度药液浸泡桑叶后给家蚕3龄幼虫添食,测定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24 h食下LC50在14.626 4~17.617 9 mg/L之间,48 h食下LC50在10.760 3~11.498 7 mg/L之间,72 h食下LC50在9.450 2~10.213 7 mg/L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24 h毒力和72 h毒力之间差异显著(P<0.05);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的坡度均在48 h最大,说明灭多威对3龄幼虫的毒力发挥最大时间在食下后48 h。将灭多威农药的3种剂型产品稀释成含灭多威质量浓度为66.67、133.33、266.67 mg/L的3种药液,分别喷施桑树后检测对家蚕的残毒期长短略有差异,以24%灭多威可溶性液剂3 600倍稀释液处理组的残毒期最短(8 d),结合毒力测定,确定灭多威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的安全性间隔期为8~12 d。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应用对极北鲵蝌蚪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统计了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在水温20~25℃条件下,阿特拉津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33.04,16.85,5.35,2.63 mg/L;毒死蜱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91,0.41,0.29,0.11 mg/L;阿特拉津和毒死蜱联合作用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21,0.81,0.48,0.18 mg/L。说明阿特拉津和毒死蜱无论是单一暴露还是联合暴露对极北鲵蝌蚪均具有毒性效应,且毒死蜱的毒性大于阿特拉津毒性,二者联合毒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波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生物试验探究马波沙星对家蚕主要细菌病害的防治效果。马波沙星对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沙雷铁氏菌(俗称灵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L、0.50 mg/L、0.25 mg/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8 mg/L、16 mg/L、32 mg/L,均大于或等于盐酸环丙沙星的MIC和MBC值。以质量浓度为50 mg/L、2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8 h,对由苏芸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以800 mg/L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24 h或连续3 d每日给药8 h,对由灵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5龄起蚕接种苏芸金芽孢杆菌3 h后添食5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5龄起蚕接种黑胸败血芽孢杆菌1 h后添食1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和接种3 h后添食2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均可达90.0%以上;5龄起蚕接种灵菌3 h后添食1 6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可达90.0%以上,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药物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给3龄、4龄、5龄家蚕幼虫连续添食200 mg/L、600 mg/L、1 0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茧质无不良影响。试验结果初步显示,马波沙星对家蚕无安全风险,可以用于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新型杀虫剂甲硫丁醚脲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硫丁醚脲是以丁醚脲为前导结构合成的新型硫脲类杀虫剂,对小菜蛾、粉虱等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为了明确蚕区桑园及农田使用甲硫丁醚脲对蚕业生产安全性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甲硫丁醚脲与对照药剂丁醚脲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丁醚脲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值为86.531 mg/L,属于中等毒性,中毒家蚕表现吐液、仰头、体表褐色等症状;甲硫丁醚脲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_(50)值为9.768 mg/L,属于高毒性,家蚕的中毒症状表现为吐液、体僵直等。按照96 h LC_(50)的1/400、1/200、1/100、1/50和1/20浓度给家蚕2龄幼虫添食丁醚脲和甲硫丁醚脲,发现丁醚脲可导致家蚕3眠和4眠蚕体质量下降以及结茧率和化蛹率降低(P0.05),甲硫丁醚脲可导致4眠蚕体质量以及结茧率和化蛹率降低(P0.05)。试验结果显示,经过结构修饰的甲硫丁醚脲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有所增强,并且具有慢性毒性,故在蚕区使用须避免药液污染桑叶给蚕业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8.
四种抗菌药物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2℃~25℃条件下,选取来源一致、规格齐整、健康无病,体重4 g±0.2 g鲫鱼苗,用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痢菌净4种抗菌药对鲫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定每种药物在不同时间对鲫鱼苗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求出4种药物相应的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4种药物对鲫鱼苗24 h的LC50分别为1 935.981、314.141、265.031、35.46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 863.621、154.231、177.05、130.53 mg/L;96 h的LC50分别为1 840.011、129.54、1 121.59、126.57 mg/L,SC分别为538.19、304.13、328.563、7.73 mg/L。表明培氟沙星、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对鲫鱼可安全使用,痢菌净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与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它3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不同种类杀虫剂引起家蚕的急性中毒症状差异。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啉和烯啶虫胺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0.065 1、0.174、0.258、0.445 mg/L,属剧毒级农药,噻虫嗪和啶虫脒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1.31、2.73 mg/L,属高毒级农药,6种药剂均对家蚕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性。新烟碱类杀虫剂引起家蚕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身体扭曲呈"C"或"S"形,头部肿大等。其它3类杀虫剂中,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的毒性属剧毒级,并在测定药剂中的毒性最高,家蚕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部或尾部翘起、拒食等;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的毒性属高毒级,家蚕中毒症状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吡咯类杀虫剂虫螨腈的毒性属中毒级。因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强,建议远离桑园使用,以避免对养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喷雾法对8种药剂对苜蓿叶象及条纹根瘤象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粉剂对苜蓿叶象四龄幼虫的活性较高,其 LC50为107.408 mg/L,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活性最低,其 LC50为549.342 mg/L;8种杀虫剂对三龄幼虫的 LC50为140.176-453.784 mg/L。40%毒死蜱乳油对条纹根瘤象成虫活性较高,其 LC50为71.017 mg/L,其次为2%噻虫啉微囊粉剂,其 LC50为80.157mg/L。  相似文献   

11.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是以兽用喹诺酮类药物盐酸沙拉沙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蚕用抗菌药剂。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用1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卒倒芽孢杆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第1天添食24h,第2、3天每天添食6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125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用4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灵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添食方法同上),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25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P0.05),与用50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盐酸沙拉沙星对卒倒芽孢杆菌、灵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5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10μg/mL。分别给4龄、5龄家蚕添食400、800、1200、2000mg/L的盐酸沙拉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茧质和丝质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t检验,P0.05),且不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给5龄第4天家蚕添食剂量为5、10、20mg/kg的盐酸沙拉沙星后,药物在蚕体内吸收良好,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卒倒芽孢杆菌或灵菌感染引发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且对家蚕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12.
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002 0、0.089 1、0.214 5和0.272 9 mg/L,属剧毒级农药;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丁硫克百威、敌百虫、除虫菊素.苦皮藤素、丙溴磷、苏云金杆菌.毒死蜱和烟碱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692 1、0.769 6、0.850 2、0.744 9、2.513 4、1.732 7和7.260 4 mg/L,属高毒级农药;其余药剂均属中、低毒级农药。以上剧毒级或高毒级的农药应当禁止在蚕区使用。吡蚜酮对家蚕的毒性低,但在蚕区是否能使用低毒级农药,还须考虑药剂的残毒期、慢性毒性和传染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吡虫啉对蚕的毒性试验表明 :4龄起蚕致死中浓度 (LC50 )为 2 71mg/L ,致死中量 (LD50 )为0 0 3 4 μg/头。 4龄起蚕连续添食吡虫啉水溶液试验表明 :0 0 0 71mg/mL( 1 4× 1 0 4 倍稀释液 )浓度吡虫啉连续添毒对蚕有明显的毒性 ,茧的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地下降。 0 0 1 2 5mg/mL( 8× 1 0 4 倍稀释液 )吡虫啉连续添毒 1 2h的蚕 ,上蔟率为 86%,死笼茧率为 3 9%,鲜茧茧层率为 2 1 2 %,比对照区低 0 3 %,而持续添毒则表现为全部死亡。此外 ,吡虫啉对家蚕具有触杀和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在SO2胁迫下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SO2对家蚕的毒理作用机制。当对家蚕5龄幼虫每天以40 mg/m3SO2熏气刺激6 h,蚕体血淋巴中的GSH含量显著降低,雄蚕GSH的平均含量为49.8μmol/L,雌蚕为41.0μmol/L,分别为对照的73.80%和55.76%,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雄蚕GST的平均活性为31.86 U/L,雌蚕为31.80 U/L,分别高于对照46.15%和27.30%。与此同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在蚕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在雄蚕体内的变化极为显著;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胱甘肽合成酶系的活性在蚕体内均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SO2刺激可对家蚕血淋巴中的GSH含量及其相关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且雌、雄蚕对SO2的敏感性不同;GSH含量的减少及其相关酶活性的上升,说明SO2对蚕体的毒害作用与其降低蚕体抗氧化物质水平、削弱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推进家蚕幼虫体的药用开发,研究了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将家蚕幼虫粉过80目筛,选用80%乙醇为溶剂,原料质量浓度按00333g/mL在60℃下抽提4h,重复抽提3次,可高效地提取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以NaNO2Al(NO3)3显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510nm波长下比色,可精确、稳定地测定出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家蚕幼虫体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质量比达23770mg/g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三类生物源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阿维菌素类、氯化烟酰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共15种生物源农药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家蚕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将15种农药分别配制成不同梯度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 h后,各种药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小于0.5 mg/kg,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种药液处理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出多种相似的特征,如有吐液、翘头、翘尾、身体扭曲呈"C"或"S"形等。试验证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对高等动物毒性低的农药并非就对非靶标生物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下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昆虫的毒性具有温度效应。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5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环境温度35、30、25、20℃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降低,在35℃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家蚕2龄幼虫的LD50值与20℃时的LD50值的比值分别为7.63、12.27、8.49、2.76、1.75。研究结果表明,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表现为负温度效应,其中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毒性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较为明显,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毒性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