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我市淡水养鱼发展较快。1990年,利用养鱼水面29100亩,养殖总产2808吨,平均亩产96kg。但从整体布局来看,发展很不平衡,亩产在200kg以下的低产塘所占比例较大,约23400亩。这些低产塘条件坏,标准低,管理粗,效益差。为了挖掘池塘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我市对低产鱼塘改造了18056亩,平均亩产由原来的80.8kg增加到153.2kg。总产量2766.7吨,比上年增加1280吨。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有养鱼专用塘15.5万亩,1989年平均亩产115kg,其中1万亩左右高产塘,平均亩产400kg以上,部分鱼塘亩产可达1000kg,但仍有10万亩鱼塘,亩产不足70kg,属于名副其实的低产塘。为了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上产量,增效益,省局决定分年度、有计划地改造这批鱼塘。《低产鱼塘改造技术要点》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今后,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其自身也必将逐步地相应地得到完善。一、养鱼池塘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低产鱼塘的制约因素较多,但主要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要使塘鱼高产必须抓好以下改造技术措施。一、加深鱼塘,扩大水面。要想获得较高的鱼塘产量,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浅塘小水面鱼池,屯水量较小,鱼类栖息范围窄,自然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鱼产量直接受到抑制。那么此类鱼塘的改造,主要是浅塘改深塘,小塘改大 相似文献
4.
<正> 低产鱼塘的改造,是省局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的重点,1990年初,在全省水产工作会议上曾作过专门部署。一年以来,这项工作在有关地县的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全省11个地市,80个县区、630多个乡镇、 相似文献
5.
6.
<正> 近几年,三河县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养鱼水面从1986年的4670亩扩大到1988年的10300亩,增长1倍多,从而成为我省万亩池塘商品鱼基地县之一。但这一星罗棋布的万亩鱼塘,单产水平相差悬殊:其中,50%以上鱼塘亩产几十kg,1/3以上水面单产 300kg,只有部分鱼塘亩达500kg以上。为充分开发水域资源,上产量,增效益,1988年以洵河为中心,开展了大面积中、低产塘改造技术的试验,改造鱼池2400亩。洵河流经全县52.2km,水源充沛,常年有水,最低枯水流量为5m~3/秒,水中溶氧量高达9.5mg/L。其两岸池塘土质好,保水性能强,但鱼塘不规整,水位浅,群众称为“碟子鱼塘”,有水则溢,无水则干,使生态环境失控。因此,对此类鱼塘进行改造,主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经过多年养鱼的池塘,由于肥料和饵料残渣、鱼类粪便、泥沙杂质日积月累,加之风雨、水流侵蚀塘埂,使塘中积存大量淤泥和腐殖质,多种致病细菌和敌害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鱼塘老化,如不及时改造,会直接影响第二年养鱼产量。现将改造方法介绍如下。 一、寒冬晒塘 把塘水放干,利用立冬至立春这段季节,由于日夜温差大,温度最低,潜伏塘底的有 相似文献
12.
13.
14.
池塘选址必须科学合理,一般要求水源稳定且不易受污染源污染,建池的土质以壤土最好。鱼池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之比一般为2~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一边最好不超过50米,鱼池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及建筑物,以免遮光、挡风及妨碍养殖操作。同时,还是注意养殖环境的创造与保护。生产实践证明,养成鱼的池塘,面积以5~15亩为宜,水深最好保持在2~3米之间;鱼苗、鱼种池面积可在5亩左右,水深在1.5米左右。 相似文献
15.
16.
本项目计划改造广西老、少、边、山、林地区边境走廊池塘12.06万亩并使相应的生产设施配套。计划年均产鲜鱼54229.41t,销售收入216917.65千元,上交税金40129.8千元,利润46801.3千元。项目寿命期为18年(含建设期)。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养鱼户为了提高成鱼和鱼种产量,纷纷建造高产鱼塘。那么,建造高产鱼塘应注意些什么呢?1.注意鱼塘位置的选择高产鱼塘应建造在河道、水库、渠道、山塘附近。这样,水源可靠,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另外,应建造在住地附近,便于管理,但不宜建造在苦楝树旁。2.注意鱼塘土壤要求壤土和含沙土均可,但以壤土为好。若是沙土,应用黄泥垫底夯实,防止漏水。3.注意鱼塘水质要求鱼塘水质及水源水质要求无污染、无毒,不含对鱼类有害物质。4.注意鱼塘面积的要求鱼种塘1~3亩,成鱼塘3~10亩为宜。鱼塘面积过大易受风浪袭击,不易培肥水质,不便管理和捕… 相似文献
19.
20.
养鱼池塘条件优劣、养鱼技术水平高低、饲养管理精细与否,以及饵肥料供应情况好坏等都严重制约着池塘养鱼产量的提高,尤其是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前提。而低产鱼塘产量低往往与这几个方面因素分不开,甚至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必须对养鱼池塘、养鱼方式等进行改造和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