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鸵鸟的引种与扩群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崔保维崔教授:我们看到不少有关鸵鸟养殖的报道,同时就鸵鸟养殖的有关问题,考察了几个鸵鸟场,请问何为种鸟?何为商品鸟?如何才能引进种鸟、怎样发展养殖鸵鸟,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答:由于我国养殖鸵鸟的历史不长,有关这些...  相似文献   

2.
上海鸵鸟养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鸵鸟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特种养殖业。1998年存栏达五千多只(全国八万只以上),基本上从单纯的“沙种”阶段步入种鸟和商品鸟并重的产业化新阶段,已有部分鸵鸟肉走进高档宾馆饭店的餐桌上,售价可达80元/千克.但仍供不应求。因此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对鸵鸟的饲养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上海鸵鸟场大部分由非农业部门投资,专业人员比例偏低,饲养管理水平还可进一步挖掘。笔者走访了一些不同类型鸵鸟场,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愿与同行共同探讨和交流,以加快鸵鸟的产业化进程。1种鸟生产应标准化、规范化和优质…  相似文献   

3.
鸵鸟养殖(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养殖(二)山西农业大学崔保维第三节鸵鸟的选购与运输鸵鸟养殖的第一步就是引种。引进种鸟或种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鸵鸟的养殖能否成功。一、种鸟的选购种鸟的选购首先要考虑鸵鸟的品种。Smith(1963)认为非洲鸵鸟有四个种,即北非、东非、索马利亚和南非。...  相似文献   

4.
提高非洲鸵鸟孵化率和健雏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 (非洲鸵鸟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禽类 ,具有很高的饲养价值。但是由于非洲鸵鸟的蛋大而重 ,蛋壳厚而结实 ,再加上饲养时间短 ,缺乏经验 ,使得鸵鸟人工孵化的孵化率、健雏率都很低 ,严重影响了其经济效益的发挥。本文就提高非洲鸵鸟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的措施进行讨论 ,供鸵鸟饲养者参考。1 种鸟的饲养管理1 1 场址鸵鸟场应建在远离公路、机场、居民闹市区、背风向阳、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地方 ,土质以沙土或沙壤土为好。1 2 饲养面积鸵鸟的体型较大 ,人工驯化饲养时间短 ,野性尚存。为了适应这种生活习性 ,成年鸵鸟特别是种鸟的饲养面…  相似文献   

5.
鸵鸟前胃积沙的手术治疗杨开荣林文治(汕头市兽医防疫检疫站,515064)郑耀明(汕头大学医学院)翁绍富(汕头某鸵鸟养殖场)发病情况某鸵鸟养殖场饲养有非洲鸵鸟42只,其中有来自非洲种鸟、也有从本省鸵鸟场引进的幼鸵。1995年3月份从本省引进的雌性幼鸵6...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对鸵鸟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成市北方鸵鸟实验场始建于1995年3月,该场先后两次从美国引进种鸟42只(其中公鸟15只),经过四年的精心饲养和繁育,目前存养鸵鸟320只,其中种鸟120只,已出售种、雏鸟1200只,形成了种鸟、青年鸟、幼鸟接替发展的大好局面。在1995~1996两年时间里,有2只种鸟感染沙门氏菌病,22只雏鸟因沙门氏菌病而死亡。荣成市北方鸵鸟实验场先后使用抗菌素、呋喃类、磺胺类药对鸵鸟沙门氏菌病进行防治,效果均不理想,后改用中草药进行防治,收到明显疗效。 一、流行特点:鸵鸟沙门氏菌病是重要的蛋媒菌病之一。沙门氏菌对卵泡具有亲嗜性,经蛋垂直传播是最  相似文献   

7.
张劳 《中国家禽》2004,26(11):33-34
中国鸵鸟养殖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2年广东畜牧局从美国进口种鸵鸟,规模试养成功,使更多的省市参加到引种的行列中。在短短几年间,我国从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澳大利亚、非洲一些国家相继高价引进种鸟,建鸵鸟场,规模逐渐加大,多则几百只,个别的养上千  相似文献   

8.
韩盛兰  闫立新 《中国家禽》1996,(4):40-40,45
怎样选择鸵鸟韩盛兰,韩永利,魏荣(山西农业大学030801)闰立新(广州市畜牧科学研究所510545)养鸵鸟的第一步是如何选择优良的种鸟,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体会及国外资料,就如何选择种鸟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选择种鸟要抓住...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日前就八届政协常委王郁昭先生有关鸵鸟养殖的提案予以答复:主张政府部门不过多参与鸵鸟养殖,应注重引导,由市场取向决定其发展速度,防止“炒种”的短期行为。一般养殖户特别是贫困地区应慎重。对鸵鸟的进口,应根据市场需求及价格和质量,严格管理。农村两部按职能分别审批的问题涉及鸵鸟是家养还是野生动物的区分,农业部对进口审批及养殖的管理采取积极引导、无偿服务的办法。始于1992年末的中国鸵鸟养殖方兴未艾,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鸵鸟养殖国,现有养殖企业400多家,存栏近8万只,其中种鸟1.5万只。近期有关专家对发展鸵鸟养…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鸵鸟繁育开发中心是一个集鸵鸟繁育、生产、开发于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心始建于1997年1月,隶属吉林省公主岭新生厂。 中心现在固定资产550万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鸟舍21栋。饲养的鸵鸟有非洲黑颈鸵鸟和美国鸵鸟两个品种共计312只,其中可产蛋鸵鸟14只,接近成龄152只,雏鸟146只,年孵化出雏300只左右。 中心下设种鸟饲养场、孵化场、幼雏培养场、综合开发部、物资供应部、销售部、工艺美术厂等部门,并在公主岭温州城二区设有工艺美术销售摊位。同时拥有一大批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11.
衡阳市某鸵鸟场为了预防鸵鸟的肠道疾病 ,除雏鸟外统一用痢特灵片拌料投饲预防疾病 ,结果出现产蛋异常现象 ,现介绍如下 :1 用药情况衡阳市某鸵鸟场现有鸵鸟 50 0余只。在实施痢特灵预防期内有 1 0只鸟产蛋 ,这些鸟分 3栏饲养 ,1 ,2 ,3号栏分别饲养 4 ,3,3只母鸟 ,每天产蛋 4~ 5枚 ,非产蛋期种鸟 6只 ,后备种鸟 2 4只 ,青年鸟 ( 2月龄以上 ) 432只和雏鸟 ( 2月龄以下 ) 75只 ,均分栏饲养。为了预防鸵鸟的肠道疾病 ,今年 3月1 2日 ,该场全场除雏鸟外统一用痢特灵片(经粉碎成粉末 )拌料投饲 ,其料药比为0 0 1 5% ,青料和精料合并计算 ,即每…  相似文献   

12.
鸵鸟养殖与产品开发郭芳彬(湖北省黄冈地区农牧局)鸵鸟属鸟纲、鸵科,是世界上现代鸟类中最大的一种鸟。世界上的鸵鸟有非洲鸵鸟、美洲鸵鸟和澳洲鸵鸟(又称鸸鹋)三种,其中以产于非洲的鸵鸟体型最大。近年来,鸵鸟以其体型大、生长快、产肉率高、肉质好、皮质优、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很多鸵鸟养殖场几乎都碰到了这样一个难题;想继续发展种鸟,可知名度不够,没人来买种鸟;想出售鸵鸟制品,国内鸵鸟制品市场几乎为零,想卖也卖不出去。 1988年8月,广州英吉利实业发展总公司从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引进非洲鸵鸟1对,次年又从北京动物园引进幼鸵8只,开创了我国鸵鸟养殖的先河。发展到目前,除西藏、青海、广西、台湾等省区外,全国共建有不同规模的种鸟和商品鸟饲养场400多家,存栏鸵鸟7万多只,  相似文献   

14.
鸵鸟养殖宜导不宜炒■黄成康王勇施惠(江苏省农林厅畜牧局210024)鸵鸟是现存鸟类中最大的一种鸟,鸵鸟饲养业始于南非。目前南非、美国等一些国家发展较快,鸵鸟商品生产以出售羽毛、皮革和肉为依托。据统计南非鸵鸟产品出口值中,76%来自皮革,7.5%来自羽...  相似文献   

15.
听说石家庄桥西有个文华鸵鸟养殖厂,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鸵鸟骨头都脱销。为探个究竟,记者近日走访了该鸵鸟养殖场。曾经干了大半辈子的安装工程现已60多岁的何文华是这个场子的场长。90年代初,其发现鸵鸟业是个新兴产业。几经考察,1992年开始着手搞鸵鸟养殖。经过近10年的摸爬滚打,现在该场鸵鸟发展到600只,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年创产值150多万元。谈起当初创业经历,何场长感慨万千。他对记者说,当初,我从广东江平背回15个鸵鸟蛋,当时每只要2000元,又买回30只小鸵鸟,2只种鸟,并购…  相似文献   

16.
鸵鸟慢性硒中毒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桦  李华 《中国家禽》1997,(9):41-41
鸵鸟养殖业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兴起,对鸵鸟疾病的研究也日益引起重视,但鸵鸟硒中毒尚未见报道。 通过对广东省某鸵鸟养殖场的调查发现,由于该场饲养人员在饲料中盲目添加过量的硒而引起鸵鸟发生硒中毒,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与临诊症状 该养殖场自配饲料。自1995年4月至1996年4月间,除以亚硒酸钠形式在雏鸟料与种鸟料中添加1.2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元旦以来,河南省郑州市郊区某鸵鸟场发生一种以雏鸟和育成乌呼吸困难、斜颈、流诞。下痢为特征的疾病。经对发病情况调查,临论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鸵鸟曲霉菌病继发细菌感染。经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后,此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发病增况该鸵鸟场自1998年春从非洲引进60套种鸟,至发病前共有雏鸟及育成鸟4000多只。目引进以来,生长发育一直良好,未发生任何传染病,而于1999年元旦一场寒流过后,雏鸟突然大批发病。死亡。发病多为3月龄以下的雏鸟,2月龄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中先后使用新城疫疫苗接种,以及使用…  相似文献   

18.
1 流行病学调查及临诊表现湖北孝感某鸵鸟场于1997年建场,有种鸟70多只,购自海南。从1999年9月开始,2~3月龄的鸵鸟发病,以后大小鸵鸟陆续都发病。表现为食欲废绝,排白色石灰水样稀粪,约1星期后饮欲废绝,继而死亡。在发病早期,先疑为积食,用蜂蜜、芒硝等进行治疗,未见效果。随后请当地兽医诊治,疑为白痢,前后使用氨苄青霉素和土霉素等抗菌素均未见效果。约经一个月时间,共死亡160~170只鸵鸟,几乎全军覆没。同场的种鸟没有发病和死亡。2 病理变化剖检濒死雏鸟,可见肺脏、气囊上有散在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的干酪样结节。腺胃内充…  相似文献   

19.
鸵鸟业的发展基础是种鸟管理,而种鸟栏舍布局合理与否,也是种鸟基础设施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应引起重视。 在种鸟栏舍布局方面,我们有一深刻的体会和前车之辙的教训。这就是起初栏舍简陋,四周用竹竿捆绑,初期虽是节约费用,但竹竿日晒雨淋易老化,寿命短,修复率高,频繁支付费用,很不经济。特别是绑捆的铁丝,日久松动错位,经常划破种鸟脖子、伤种鸟脚趾、夹住种鸟的翅膀,给种鸟的安全饲养带来一定影响。实践证明,这种栏舍非改不可。于是我们对五十余个种鸟栏舍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1998年4月,湖南某鸵鸟场幼鸟突然发生眼结膜肿胀继而迅速死亡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62.5%,致死率达27.5%,给该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发病情况该场于1996年建场,集种鸟繁育、孵化育雏、青年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场。1998年4月,幼鸵鸟栏内有一只鸟突然发病,厌食、拉稀,但精神尚好,隔日晚上死亡。此后一个月内先后有25只鸟发病,发病率62.5%,死亡11只,死亡率达44%。最小的2月龄,最大的7月龄,以3-4月龄最多,病程一般4-5天,最长达15天。二.临诊症状病鸟首先出现食欲下降,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