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chroococcum是一种自生固N菌,能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抗菌物质,能固氮和分泌氨,其中某些特性有利于将该菌作为水稻、油料作物、高粱、棉花、小麦、蔬菜等作物的“生物肥料”。像小麦等的高产作物品种,其产量潜力只有在氮素和其它元素供应充足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商品肥料价格昂贵,需节约使用,而接种自生固氮菌能为节约用肥作出重要贡献。本  相似文献   

2.
3.
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给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连续2个年度(2012~(-2)013、2013~(-2)014)分别在潮土(济南)和棕壤(淄博)两种土壤类型上观测了0kg·hm~(-2)(对照)、69kg·hm~(-2)、138kg·hm~(-2)、207kg·hm~(-2)、276kg·hm~(-2)(高氮处理)和345kg·hm~(-2)(富氮处理)纯氮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6kg·hm~(-2)范围内,小麦叶面积系数(LAI)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富氮处理下LAI和NDVI开始下降。施氮量在0~276kg·hm~(-2)范围内时,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有利于小麦"库"的建成。从低施氮量开始到207kg·hm~(-2)的用量时,肥料氮的利用效率持续增加,但是继续增加施氮量时,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出现下降,此时小麦进入氮肥的"奢侈吸收"阶段。在黄淮海麦区气候条件下,在小麦季施入氮素过量与否,对耕层土壤的肥力提升作用不明显,因此小麦养分管理应以达到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供求同步、土壤无机氮没有显著积累为宜。  相似文献   

4.
5.
6.
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济南1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为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可显著地提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与产量同步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超过一定值时再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继续增加,而产量则显著下降;延迟追氮时期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但对产量形成不利。以施氮量为262.5~328.1kg/hm^2且基追比为4:6或5:5,拔节和始花两次追肥的施氮方式,强筋小麦济南17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与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小麦固氮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研究小麦及其固氮菌的作用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小麦的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系统论述了固氮基因遗传表达机理、固氮酶调节作用、固氮酶体系及其电子传递顺序研究的新进展。小麦固氮需要高能耗,但接种固氮菌增产作用明显,遗传改进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望降低化肥施用量,提高小麦产量与蛋白质品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8.
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和小麦生产成本的降低提供参考,依据植物群体和叶绿素的光谱特性,探讨了利用手持式植物冠层光谱测定仪指导合理施用氮肥的技术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而且可以明显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简便实用,可以用于小麦生产中的氮素化肥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控释氮肥施用策略对稻茬小麦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扬麦16和扬麦20为材料,设置不施氮(T1)、常规速效氮肥分次施用(T2,对照)、常规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T3)、速效氮肥减量分次施用(T4)、控释氮肥减量一次性基施(T5)、控释+速效氮肥一次性基施(T6)、控释+速效氮肥配合分次施用(T7)共7种氮肥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稻茬小麦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值(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氧化力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产量均表现为T6>T7>T3>T5>T2>T4>T1。与T2处理相比,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在T3、T6和T7处理下分别增加17.9%、30.3%和25.1%,平均氮肥农学效率(AE)分别增加40.0%、84.8%和72.4%,平均氮肥偏生产力(PFP)分别增加22.2%、52.3%和45.6%。与单一施用速效氮肥(T2、T4)或控释氮肥(T3、T5)处理相比,在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T6、T7)处理下两个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LAI和SPAD值)显著改善,氮素积累量、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显著增加。因此,控释氮肥配施速效氮肥策略可以同步促进稻茬小麦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最终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氮素精准管理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氮素高效利用与小麦籽粒产量协同提高的目标,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和德州市两地进行了基于小麦氮肥需求特征的氮肥精准管理试验,设传统农户施肥(FN)和氮肥精准管理(PN)2个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农户施肥相比,氮肥精准管理可以在氮肥用量减少30.2%~44.8%的情况下,使小麦籽粒产量增加7.9%~11.6%,使氮素吸收效率提高43.4%~63.3%,使氮素表观利用率增加30.7%~68.7%,使氮素农学效率提高50.6%~81.3%,使氮肥偏生产力增加84.0%~103.2%。这说明,基于小麦需肥特征的氮肥精准管理能在显著降低氮肥投入量的同时取得较高产量,这为减氮增效协同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小麦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氮素供应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探讨了影响小麦氮素吸收刺用效率的生态因子,并分析了氮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叶片气孔导度、光舍产物及硝酸还原酶等一些重要酶类的关系,适量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舍效率,提高叶片气孔导度,在灌浆后期使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并能提高贮藏器官中蛋白质含量。施氮还可调节小麦硝酸还原酶、SOD、POD等的活性,协调碳氮代谢水平,延缓叶片衰老,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提高,从而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稻茬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规律,推动氮肥高效利用,采取大田试验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例(N1/9、N3/7、N5/5、N7/3,施氮量225 kg· hm-2)对稻茬冬小麦不同来源氮素吸收与转运、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追肥比例的增加,全生育期小麦植株中肥料氮积累量显著增加,土壤氮积累量则...  相似文献   

14.
平衡施肥技术是增加作物产量、提升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本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F)、常规施肥无氮(FN0)、常规施肥无磷(FP0)、常规施肥无钾(FK0)、平衡施肥(B)、平衡施肥无氮(BN0)、平衡施肥无磷(BP0)、平衡施肥无钾(BK0)。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缺素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状况以及平衡施肥与常规施肥在小麦生长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缺素处理中,缺氮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缺磷,缺钾对小麦影响最小;相比常规施肥,平衡施肥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提升了2.98%、3.55%、5.39%;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平衡施肥处理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N、P、K吸收总量分别提升了5.00%、14.66%、5.03%,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52%、2.32%、24.20%,肥料利用率平均提升11.68%,经济效益增加87.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5.
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追比例为7:3,追肥时期由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底追比例为5:5,追肥时期由拔节期后移至旗叶露尖期,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表明拔节期是追施氮肥的适宜时期。追肥时期同为拔节期,底追比例由3:7 调整至5:5,由5:5则调整至7:3,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升高。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为180kg•hm-2,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的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最高,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是氮肥运筹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化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小麦品种长武134为材料,采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施用氮、磷化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小麦品质改良作用明显,随施氮量增加,小麦营养品质显著提高,面团强度和筋力增强,延伸性降低;施用磷肥会引起小麦品质下降,随磷肥施用量增加小麦营养品质下降,面团强度和筋力降低,延伸性增大;氮、磷配施有利于改良小麦品质。在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最佳的氮、磷化肥施用量为氮肥90 kg/hm2,磷肥39.6 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地力条件下的田间试验,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动态监测了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条件下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变化,并根据由冠层光谱反射率计算的植被指数分析了不同施肥条件对小麦长势、色素含量、水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基本相同,但变量施肥显著降低了肥料施用量,在三块不同地力的小区,变量施肥比传统施肥分别节约施肥量15.7%、68.0%和85.6%;施用拔节肥后,通过对植被指数(NDVI、OSAVI、WI、mSR705)的分析表明,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处理小麦的冠层结构、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含量均优于对照,但两种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另外,对不同施肥处理后的小麦产量和不同植被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挑旗期和孕穗期,冠层光谱反射的植被指数与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显著节约肥料的情况下,变量施肥与传统施肥一样可以通过改善群体结构、冠层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含量促进小麦的生长,达到增产的效果,并且利用反射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小麦长势和营养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稻茬迟播小麦树脂包膜缓释氮肥高效施肥模式与技术,以冬小麦品种扬麦23为材料,以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PCU,含氮43%)和尿素(U,含氮46%)为氮肥,设置“一次性基施”(A)与“一基一追”(B)2种施肥模式,共形成10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A1)、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20%尿素基施(A2)、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40%尿素基施(A3)、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20%尿素返青期追施(B1)、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20%尿素拔节期追施(B2)、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40%尿素返青期追施(B3)、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B4)等7个施肥处理,分析了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迟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SPAD值、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模式处理(A1~A3)的小麦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CK,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一基一追”两次施肥模式处理(B1~B4)的产量显著高于CK,泰州与扬州两地分别平均增产5.77%和5.64%,其中B4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8 796....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施氮时期对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对二个专用小麦品种开花前后氮素同化、运转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和孕穗期追氮均提高了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但过迟追氮不利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步提高。不同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徐麦26花后氮素积累量,降低了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但提高了淮麦18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相关分析表明,徐麦26籽粒蛋白质合成所需氮素主要来源于花后氮素同化,而淮麦18则更多地依赖于开花前贮存氨素的再动员与分配。  相似文献   

20.
氮硫肥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氮硫肥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西农9718和陕农13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定9种不同水平氮硫肥组合做基肥处理,分析其对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籽粒品质、黏度参数的影响较小,对蛋白质品质及面团粉质参数、拉伸参数的影响较大。氮施用量的增加以及无氮(N0)和低氮(N115)条件下硫施用量的增加,均可提高面粉粗蛋白含量,适宜的氮施用量对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有利。在推荐氮施用量条件下,施硫处理可延长面团形成时间,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和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西农9718对肥力的响应较为敏感,更适合高肥条件种植;陕农138的品质性状在不同处理间表现较为稳定,宜栽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