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染色体分带技术及其在植物物种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上植物分类学(广义的)正朝着系统植物学和进化植物学两个方向纵深发展.植物物种生物学(Plant biosystematics)是进化植物学中研究物种分化、形成、变异及进化机制的分支学科.该学科始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瑞典的Turesson根据广泛的移栽实验所做的遗传生态学研究.染色体技术及染色体形态学资料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物种生物学的发展,如种内细胞型的发现促使了物种模式概念的消亡和居群(Population)概念的诞生,特别是染色体分带技术应用于该学科的研究,则突破了染色体形态证据的局限性,从染色体结构的“解剖”水平上进一步阐明了种及种下变异、物种分化和形成的遗传机理,在近二十多年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色是鱼类一种较为独特的表型性状。鱼类体色变异是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体色变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地了解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总结和归纳了鱼类色素细胞的发育与类型、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以及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毒群体遗传学的2个中心任务是定量描述病毒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及阐明该变异的机制.植物病毒自然种群遗传结构通常包括1-2种优势的序列变异类型和一些低频率的序列变异类型,即具有准种遗传结构特征.植物病毒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病害暴发以及流行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植物病毒种群遗传结构中还存在超群种群类型.一些生物学特性可能取决于准种内的不同变种间的相互作用.如决定适应能力、寄主范围及致病性变异等.植物寄主—昆虫介体—病毒三者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是植物病毒种群遗传结构保存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描述植物病毒种群遗传结构特征为构建更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物的进化是物种变异与适应的辩证发展过程。研究生物进化思想的辩证发展,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生物遗传理论和育种实践工作,将起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花卉也不例外。生物的变异是多种多样的,有了变异就有了选优的可能,就能促进物种进化,园林花卉植物中的自然变异,对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园林绿化中广泛地应用植物有益的遗传和变异,定向培育繁殖新性状的个体,能有效地提高绿化和美化的艺术效果。引起自然变异的原因多数是环境条件所致,如温度、紫外线等。由于长期的反复作用,导致物种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变动而产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6.
一、遗传、变异与进化辩证唯物主义指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但也认为住永恒的、绝对的物质运动中还包含着相对静止状态。变与不变是自然界存在的一时矛盾,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也正是这样。生物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内,在环境  相似文献   

7.
进化的不可逆规律包括两个水平的内容:一是生物形态解剖结构进化的不可逆转,二是物种灭绝失传不可再生。进化不可逆性实质上是时间不可逆性在生物学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突变的季莫维也夫—里绍夫斯基效应和遗传结构的缺失效应。进化的不可逆性不论有什么表现形式其唯一的本质就是生物遗传信息组织性持续不断地增长。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乌珠穆沁羊染色体组型和带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对生物性状遗传研究逐渐由宏观的表型性状向微观的细胞内染色体,基因等控制生命更小的单位上发展。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具有贮存和传递DNA的功能,控制基因的活动和调节基因的重组作用,它的变化往往被作为一种检测的工具来探究各种外因对哺乳动物的遗传结构影响,从而阐明产生遗传变异的机理,同时对染色体研究也是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基因工程以及医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基础。所以我们对乌珠穆沁羊的核型、带型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对染色体的形状、数量、同源染色体准确的配对情况有更深的了解,而且对于探讨和了解乌珠穆沁羊的变异、遗传进化、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在家畜育种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入侵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卫星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重复性高、易检测等优点,在生物生态和进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入侵生物来源鉴定、杂交和基因渗透、瓶颈效应以及入侵因素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入侵生物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系统发育研究是进化生物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其他众多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基础问题,其核心在于研究不同生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与进化命运。利用分子数据研究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手段。随着测序技术的提升和测序成本的持续下降,系统发育研究由早期基于单基因或联合少数片段逐步发展到现阶段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对个体、群体、物种以及更高水平的进化关系进行探讨。讨论了目前植物体内的3套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总结了植物不同基因组的特征及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探讨了系统发育树构建的主要方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目前,植物体内的3套基因组适用于不同阶元和类群的系统发育研究,不同基因组之间的遗传特性差异使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具备不同的优势和应用:(1)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序列保守,不易重组,单亲遗传,是广泛应用于系统发育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理想分子数据资源;(2)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化速率较慢,目前仅适用于早期植物和大尺度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3)核基因组为双亲遗传,可综合揭示双亲谱系及系统网状进化关系,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巨...  相似文献   

11.
猪和人1万年来一直存在着一种相近而又复杂的关系.从驯化到现代育种实践,人已经塑造了家猪的基因组.绘制和分析一只Duroc母猪的基因组序和全基因组的选择分析表明,猪基因选择与RNA的遗传机制、调节有关.与免疫和嗅觉反应有关的基因显现出进化快.猪储有最多的功能性嗅觉受体基因,映射出这种觅食动物嗅觉的重要性.免疫基因以自动参与哺乳动物进化为人所知.随机选择158个与猪免疫性有关的蛋白子单位,获得了基因加速进化的证据,揭示了专一性基因重复及基因系扩散的证据.猪基因组序为进一步改育这种重要家畜种类提供了重要基因信息,鉴别许多假定是引起疾病的变异基因扩大了猪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进化稳定策略的基本概念出发,利用进化稳定策略的分析了生物种内和种间个体竞争和捕食行为,并探讨了进化稳定策略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近年来同工酶在鞘翅目昆虫中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近缘种类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时间变异及发育阶段的生理生化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4.
从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研究遗传与变异的联系、发展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对于认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辩证关系以及推动遗传育种工作有着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稻属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5个方面综述了中国稻属研究的主要进展,即稻属遗传资源与野生稻的种类;稻属种间关系;普通野生稻的进化生物学;栽培稻及其野生近缘的遗传多样性;稻种基因库的遗传侵蚀与保护。最后,提出了我国稻属研究亟待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是鱼类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它对鱼类的分类、进化、遗传、变异以及杂交育种等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鱼类的染色体一般是数目较多而且个体极小,颇难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群体动、植物的千差万别引起了人们对进化机理的探讨。1800年初,拉马克根据获得性遗传提出了一种解释,认为形态学、生理学的以及生物学的环境饰变能遗传。按照拉马克学说,华格纳提出了隔离理论,Devries认为进化是大量突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1种改进的遗传算法,改变遗传规划算法中初始群体的产生方法,改变变异策略,加快群体进化.用此方法构造B样条曲线,使得拟合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外遗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外遗传 (Epigenetics)这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提出、发展和最新研究进展 .指出外遗传是DNA碱基序列之外的遗传系统 .阐述了DNA甲基化、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基因组印记和组蛋白密码等外遗传相关因素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作用 ,以及这些因素与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和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并提出了从外遗传角度探索物种进化和生物适应逆境的新途径 .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与黑松种源核型和模糊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与黑松种间和种源间的核型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了这两种松树及它们种源的核型变异情况、进化途径,为马尾松与黑松的细胞学分类、遗传育种及系统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