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高温酸性蛋白酶的菌株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高温,超剂量常规诱变筛选方法,获得的耐高温酸性蛋白酶生产菌S315菌株,它所产生的耐高温酸性蛋白酶,最适PH值依次为2.5,3.0、2.0,最适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10-1111,1130
[目的]提高地衣芽孢杆菌B7的产蛋白酶能力。[方法]采用福林酚法测定酶活力,通过诱变育种试验和遗传稳定性试验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菌株。[结果]紫外线照射时间为2 min,菌落的总致死率为62.47%。371株菌株的HC值变化小于5%,53株菌株的HC值正变大于5%,76株菌株的HC值负变大于5%。正变大于10%的12株菌株的HC值是出发菌株的1.18-1.34倍。所有变异株的蛋白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其中菌株B720和B749的蛋白酶活力达50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0%以上。经过复筛得到菌株B7 49,诱变前后其最高酶活分别为33.97和50.29 U/ml。遗传稳定性试验中菌株B749的蛋白酶活力变化小于10%。[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的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菌株B749可用于发酵法制备大豆肽。  相似文献   

3.
N+注入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诱变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产中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诱变选育.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茵株的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一效应曲线,在注入剂量为(30-50)×1014ions.cm-2的区域内具有高的正突变率.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荆量为50×1014ions.cm-2的条件下,经过筛选最终获得l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茵株NP131,其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稳定在15230 U.mL-1左右,较出发茵株提高了71.2%.比较突变茵株NP131与出发菌株的产酶曲线,发现2条曲线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生物茵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ARTP-NTG复合诱变选育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A-06为出发菌株,利用ARTP-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遗传改造。经过平板初筛,摇瓶复筛,最终筛选出一株酶活提高明显、遗传稳定的菌株N-36。其摇瓶发酵酶活达29 500 U/mL,较出发菌株酶活提高90%左右。  相似文献   

5.
腐乳毛霉高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州各地风味较好的腐乳样品中分离到20株疑似毛霉菌株,经理化鉴定。并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检测产蛋白酶活力,获得1株发酵风味良好且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腐乳毛霉菌株MGC317。鉴定为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Eid)Benjam et Hesseh。将MGC317菌株接种麸皮培养基,28℃培养48h。其蛋白酶活性为57.26μL;对其16SrDNA的ITS序列进行克隆和分析,其分子长为711bp,与雅致放射毛霉比较。序列同源性为96%-97%。前发酵结果显示,MGC317菌株的菌丝高度为3.1cm。48h时蛋白酶活性为13.82μL。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紫外线处理对枯草芽孢杆菌BF7658产酸性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W紫外线照射90s获得较好的突变效果;利用变色圈法初筛结合摇瓶发酵复筛,筛选得到1株理想的突变株UV-12,其酶活为3418.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9.7%;对UV-12进行紫外线二次诱变,酶活提高不显著,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色氨酸合成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NTG为主要诱变剂,对出发菌株E.coliW3110-1进行多连续的诱变和筛选,使其酶法合成色氨酸的产量由4.5g/l上升至69.5g/l。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产酸性α-淀粉酶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5为出发菌株,通过对B-5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达到提高产酸性α-淀粉酶活力的目的。[方法]在溶菌酶浓度为20 mg/ml,37℃酶解90 min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达到94%。然后经紫外线诱变处理,从中筛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值较大者进行发酵,测定酸性α-淀粉酶活力。[结果]从大量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α-淀粉酶活力为267 U/ml的突变菌株UV-329,其产酶活力较出发菌株B-5提高了254.2%。[结论]利用紫外线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5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建德筛选得到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种,对其进行紫外诱变,硫酸二乙酯及两者交替诱变,采用碘淀粉显色法进行初筛,即在淀粉培养基平板上挑取H/C(透明圈直径与菌圈直径的比值)较大的菌株,对这些菌株进行摇瓶复筛,测定发酵液淀粉酶酶活性,获得遗传稳定的菌株B2一株,其酶活性为2.01 U/mL,比原有菌株提高1.31倍.  相似文献   

11.
黑典霉菌株6042饲用酸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辅酶Q10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1.1416为出发菌株,考察了紫外线(UV)、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NTG)和硫酸二乙脂(DES)对该菌株产生辅酶Q10能力的诱变效应,并结合辅酶Q10合成途径设计了快速筛选辅酶Q10高产菌株的模型。结果表明:NTG和DES交替诱变处理根癌土壤杆菌1.1416具有较好的诱变效果,筛选到的突变株AGR0619和AGR0610的辅酶Q10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37.49%和156.07%。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工业大规模赤霉素生产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但存在成本高、能耗大、环境不友好等突出问题。选育赤霉素高产菌株是提高赤霉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时,固态发酵技术以其独特优势在近30 a来重获关注,赤霉素固态发酵研究因此取得很大进展。综述了赤霉素产生菌的单一诱变、复合诱变、原生质体诱变手段,以及筛选稳定高产突变株的方法,总结了赤霉素固态发酵培养基种类以及固态发酵控制条件,并展望赤霉素固态发酵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 myloliquefaciens)A-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低温淀粉酶量诱变菌株;经紫外线诱变、亚硝基胍诱变、紫外线一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所得突变菌株经淀粉酶平板水解圈初筛、再经摇瓶发酵复筛,得高产低温淀粉酶突变株UNA46,其最大产酶量62.13U/mL,是出发菌株A-4的1.96倍;将UNA4-6连续传代6次,低温淀粉酶活性仍可达到第一代的99.7%,试验表明遗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酸性脲酶产生菌Y2002L2经紫外线(UV)照射,亚硝基胍(NTG)处理,UV-NTG复合诱变及培养条件优化后,酶活可达到2.63u/ml。在pH6.5-7.0、温度30-32℃、尿素浓度为10g/l时产酶活跃。当Ni^ 浓度为0.01%,Mn^ 浓度为0.001%-0.01%时对产脲酶有促进作用。在浓度为0.001%-0.01%范围内Co^2 ,Zn^2 ,Al^3 对产脲酶没有影响,Pb^2 ,Fe^3 ,Ag^ 对产酶有抑制作用,Hg^2 对产酶抑制作用较强。该菌株所产脲酶为胞内酶,经超声波破碎后,用pH6.5,浓度0.05mol/l柠檬酸缓冲液抽提,再用乙醇分级沉淀法可获得粗酶液。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缩短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周期,从碱性发酵剩余污泥中筛选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碱性厌氧发酵剩余污泥中最终筛选获得2株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HIT-01菌株和HIT-02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为进一步利用筛选获得的优势菌株构建生物菌剂、从而快速启动污泥碱性发酵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泰妙菌素高产菌株,以泰妙菌素19-127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诱变对泰妙菌株进行诱变,并结合特比萘酚及制霉菌素两种抗生素抗性筛选法获得泰妙菌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经过发酵验证最终选育出5株突变株20-016、20-029、20-048、20-072和20-088,相较于对照组效价分别增长19.9%、21.6%、20.2%、22.5%和23.1%,连续传代5次,遗传性状稳定。比较两种抗生素在泰妙菌素高产菌株选育中的作用,制霉菌素更有利于高产菌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的类别及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菌种。研究了不同菌株通过各种方法诱变选育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旨在为更好地利用产纤维素酶高的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褚忠志  于新  毕阳  杨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17-5719
[目的]为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省兰考县盐碱地土壤中分离1株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ZK202,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经紫外照射和DES处理后,测定诱变菌株的酶活力。[结果]菌株ZK202的形态符合芽孢杆菌属的特征,其16SrDNA序列与短小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在99%以上。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一个新亚种,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ZK202,属中等嗜盐菌。ZK202在氯化钠浓度0~12.5%条件下均能生长,以浓度5.0%时最佳。ZK202在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当培养基pH值在11.0以上时仍能生长,也属嗜碱性菌。经复合诱变后,菌株Zkud202-4发酵液的酶活力达321U/ml,比出发菌株高3.9倍。[结论]Zkud202-4具有稳定的产酶性能,可作为产碱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20.
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多种组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miae发酵甘油产物1,3-丙二醇(1,3-PD)含量的方法;同时应用单因素考查法确定较优的筛选高产1,3-PD生产菌株紫外诱变条件,并在逐步提高筛选平板培养基中甘油浓度(60~90g/L)的情况下经多轮诱变筛选,获得1株能够耐较高浓度甘油的高产1,3-PD的变异菌株.经考查,较优的紫外诱变条件为:紫外灯功率30W,照射距离34cm,菌体浓度108个·mL-1,稀释10-5倍后进行诱变筛选,较优照射时间为6min;经6轮诱变筛选,筛选出能够耐90g/L甘油的高产1,3-PD的变异菌株KVI-1,其1,3-PD的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30%左右;变异菌株经6代遗传稳定性考察,甘油转化率均稳定在45%左右,1,3-PD产量稳定在40g/L左右,变异菌株KVI-1可作为生产工艺研究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