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从四川分离的IBDV-RY901鸡胚适应毒制备油乳剂灭活苗。结果表明,以鸡胚适应15-20代的IBDV-RY901毒液制备的油乳剂灭菌苗可诱导鸡产生良好免疫应答,雏鸡免疫后15天可抵抗强毒攻击,并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送检的金丝雀经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金丝雀痘,对分离的痘病毒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病毒分离传代和致试验、致弱毒保护力试验和返强试验。结果表明:金丝雀痘病毒经鸡胚盲传3后能适鸡胚并致死金丝雀,8代后无致病性,13例毒性快速通过本动物3次无返强现象,金丝雀用第13代毒刺种30天能抵抗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3.
Ⅳ型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株Ⅳ型鸭肝炎病毒(DHV)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Ⅳ型鸭肝炎病毒63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E63。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2.5×105.12个ELD50/只。用E63免疫1日龄雏鸭,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此后中和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可持续至4周龄。疫苗在-20℃保存3~6个月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选用从四川分离的IBDV-RY_901鸡胚适应毒制备油乳剂灭活苗。结果表明,以鸡胚适应15~20代的IBDV-RY_901毒液制备的油乳剂灭菌苗可诱导鸡产生良好免疫应答,雏鸡免疫后15天可抵抗强毒攻击(IBDV-8C6/85F_2),并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免疫过黄病毒病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产蛋种鸭采用分离黄病毒强毒株(JQ)进行攻毒试验,并设未免疫组进行对照。攻毒后每天观察试验鸭精神、采食、产蛋等情况,连续观察21d。结果发现,免疫组攻毒后,精神、采食、产蛋均未受影响;未免疫组攻毒后第2天,采食、产蛋开始下降,并在后期出现死淘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蛋种鸭开产前进行3次油苗和1次弱毒苗免疫,能抵抗黄病毒感染。经鸡胚成纤维细胞多次传代致弱的黄病毒QL株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对鸭没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1985—1991年从四川不同地区发生的DVH病例中分离到8株病毒,经鉴定均为Ⅰ型鸭肝炎病毒(ⅠDHV),并利用其中QL株经9日龄鸡胚连传79代获得QL_(79)株初步测试表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日龄雏鸭免疫,到5日龄可抵抗1万个LD_(50)强毒攻击;免疫种鸭后150天,其所产蛋孵出的1日龄雏鸭仍有70—85%能抵抗1万个LD_(50)强毒攻击,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ml~10^-3.5/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8.
为研发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type3,DHAV-3)的弱毒活疫苗,用SPF鸡胚对DHAV-3Y株进行了连续传代致弱,由此获得第80代鸡胚适应毒。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80代毒株对1日龄雏鸭已无致病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雏鸭在1日龄时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第80代鸡胚适应毒,能有效抵抗7日龄时的强毒感染,保护指数为100%。表明第80代鸡胚适应毒是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鸡胚化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9.
广东新兴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广东新兴地区分离的I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SS毒株,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Ⅰ型鸭肝炎病毒79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SS79.按弱毒疫苗规程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10-5.16个EID50/只.接种1日龄雏鸭后第3天可检测到抗体,7 d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1次免疫抗体可维持4周以上.疫苗在-20℃保存6~12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鸭瘟灭活疫苗种毒筛选及生产用种毒种子批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鸭胚(DE)传代,建立了鸭瘟病毒(DPV)AV1221株的鸭胚适应毒.通过与其他2株DPV(AV1222株鸡胚毒和AV18株鸭胚毒)免疫原性、毒力等特性的比较,选择AV1221株DE2代鸭胚毒作为制苗用种毒,NJ株D5代鸭肝组织毒作为检验用强毒.使用鸭胚对AV1221株DE2毒进行了连续6次传代.对DE2代~DE7代冻干种毒的鉴定结果表明:未发现细菌、霉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污染;病毒含量为每0.2 mL含104.38~105.25ELD50;能够被DPV抗血清中和;制成灭活疫苗,免疫成鸭后均能够产生完全保护.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能够满足疫苗生产所需的生产用种毒的种子批.  相似文献   

11.
马明 《江西饲料》2011,(2):45-46
1雏鸭群免疫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d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d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  相似文献   

12.
对鸡囊病卵黄抗体与雏鸡首次免疫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蛋中黄抗体水平无论高低,其孵化出的雏鸡首次接种弱毒疫苗后免疫效果均不佳,既测不到琼扩扩体,也抵不住强毒攻击,若接种2次弱毒疫苗,则有半数以上的鸡出现可测性抗体。尽管抗体的琼扩效价较低,但有70%以上的鸡可抵抗强毒攻击;只接种弱毒疫苗的雏鸡,其卵黄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呈负相关。首次免疫若采用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苗同时接种;则免疫后既可测到琼  相似文献   

13.
选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强毒株(血清1型),接种鸡胚,收集死胚制备组织灭活油乳苗,分别免疫鸡和鸭,设肉汤培养的C48-1菌株灭活乳化苗作免疫对照。免疫后4周用异源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血清3型)攻击。经组织灭活油乳苗免疫的鸡保护率达93.3%,鸭保护率达100%,而经肉汤培养的灭活苗对鸡和鸭均无保护作用,说明鸡胚培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鸡胚组织灭活油乳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禽多杀性巴杆菌C48-1强毒株(血清1型)接种鸡胚,收集死胚制备组织灭活油乳苗,分别免疫鸡和鸭,设肉汤培养的C48-1菌株灭活乳化苗免疫对照,免疫后4周用异源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血清3型)攻击。经组织灭活油乳免疫的鸡保护率达93.3%,鸭保护率达100%,而经肉汤培养的灭活苗对鸡和鸭均无保护作用,说明鸡胚培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兔瘟 巴氏杆菌 魏氏梭菌三联灭活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人工感染兔瘟病兔的肝、脾、肾及从惠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病兔分离的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兔三联苗)。试验兔于免疫后7、50、100和180天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天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物的攻击,经75天保护率也为100%;免疫后45天用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天分别用兔巴氏杆菌与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均为  相似文献   

16.
(一)雏鸭群免疫 1.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免疫。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后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3.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该病Ⅱ号剂型或Ⅰ号剂型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肉鸭一次免疫即可。 4.鸭瘟活苗免疫:雏鸭…  相似文献   

17.
水试验通过将鸭肝炎病毒(DNV)在鸡胚传代,培育出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DVH)弱毒疫苗——鸭病毒性肝炎81代鸡胚化弱毒疫苗(简称BAU-1),并对该苗进行了实验室试验。 试验表明,BAU-1对雏鸭安全无毒性,稳定性好,在敏感鸭体内连传5代无毒力返强现象。经测定,BAU-1的免疫剂量为5×10~(9·4)ELD50/只(皮下免疫)。通过对免疫雏鸭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测定,证实该BAU-1疫苗对雏鸭的免疫保护期在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A66弱毒苗免疫产生期及免疫持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鸭肝炎A66弱毒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结果,皮下注射组在免疫后2天即对ATCC强毒攻击达100%的保护率,口服组和滴鼻组在免疫后5天才能全部保护;一次饮水兔疫组和二次饮水免疫组在6日龄时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60%和90%,用该弱毒苗免疫1日龄雏鸭和成年鸭,免疫期分别至少达45天及6个月。  相似文献   

19.
鸡新城疫病毒分离株与La Sota株灭活疫苗效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DV分离株及La Sota株为抗源液,经福尔马林灭活后,与油佐剂混合,分别制成分离株灭活苗、La Sota株灭活苗及分离株与La Sota株二价灭活苗。将这三种灭活疫苗分别免疫SPF鸡后,均获得100%抵抗NDV分离株及F48株强毒攻击的保护力;而用这3种灭活苗与La Sota活苗单独或联合使用,免疫带有ND母源抗体的普通鸡后,3种灭活苗的免疫效力不同,分离株灭活苗与价灭活苗对NDV分离株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力明显优于La Sota灭活苗;灭活苗与活苗同时使用,其免疫效力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灭活苗或活苗。  相似文献   

20.
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鸭瘟病毒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鸭瘟病毒强毒(DPV34)经12日龄鸭胚连续传2代,收获的尿囊液DPV34F2作为细胞培养的病毒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代5次。结果,从第2代开始,接种D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病变,随首代次的增加,细胞病变愈加明显。经电镜观察,第5代细胞培养物中有典型的DPV病毒粒子;将第5代培养物接种鸭胚,出现典型鸭瘟病变;用PCR方法检测培养物,也出现DPV的特征DNA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