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肺病毒发病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显泰  陆庆国 《中国家禽》2000,22(10):W001-W001,W002
禽肺病毒(AIV)是侵袭家禽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其感染火鸡引起火鸡鼻气管炎(TRT),感染鸡则可引起肿头综合症(SHS)。关于APV作为SHS的原发病原,虽有不少争议,但众多证据显示其与鸡SHS密切相关。一般认为,APV原发性感染鸡后,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出现肿头综合症。关于这一说法,在国外众多鸡场采用TPT疫苗(如英特威的TRT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Nobilis RTV 854  相似文献   

2.
鸡贫血病毒DNA的PCR扩增及其分子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CR方法扩增了国内分离的鸡贫血病毒(CAV)SJ1株的含VP2、VP3以及部分VP1的1500bp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该片段与Cux-1株的酶谱相似。同时,以pUC119质粒载体克隆了这一DNA片段。  相似文献   

3.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鸽ND)病鸽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QL株,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RBC),这种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抑制;用抗NDV单抗PEG夹心ELISA测定分离株为阳性。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见临床症状。对该分离株作进一步生物学特性鉴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MDT为105小时、ICPI为1.33、IVPI为1.0。试验结果表明本分离株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5.
H3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与变异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分离到的H3N8禽流感病毒株(分离株A/Chick/Jilin/98,以下简称J1株)和传代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变异株(A/Chick/Jilin/99,以下简称J2株)进行了生物学和病理学特性的初步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J1株病毒致死鸡胚数量明显高于J2株病毒,病毒HA的滴度也明显高于J2;J1株的IPVI为1.44,而J2为0.64;毒株的致病性试验与SPF感染鸡的器官变化表明J1组的病理学变化较J2组明显,且主要的嗜器官为肺、肝、法氏囊、胸腺、脾等主要的免疫器官;本研究还对SPF感染鸡的病变器官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病理组织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1日龄SPF来航鸡经口双重感染鸡贫血病病毒(CAV)Cux-1株及鸡呼肠病毒(REOV)S1133或Uchida株。于接种后第14天,检查血细胞压积(PCV)、称体重、观察骨髓、胸腺及法氏囊病变。结果,双重感染CAV及S1133株REOV的雏鸡与感染其中之一病毒的雏鸡相比,其体重增重少,病变重,而且比仅感染CAV的雏鸡在平均PCV上也明显低。双重感染CAV及Uchida株REOV的雏鸡,不加重发病  相似文献   

7.
5株已适应鸡胚细胞的AVAV在Vero细胞上传2~5代后各毒株均能产生明显的CPE和较高的病毒滴度,而2株非鸡胚细胞适应株(分别为鸡胚毒和野外组织毒)在Vero细胞上盲传7代,仍无明显的CPE出现。这一结果初步表明Vero细胞能用于已适应鸡胚细胞的毒株的增殖。而不能用于病毒的分离。吸附时间与冻融次数明显影响病毒的适应进程,以吸附1小时、冻融2次以上为佳。AVAVJN-1株能在Vero细胞上产生蚀斑,大小为2.7~4.4mm,出斑时间为接种后4~5天,Vero细胞用于中和试验,测得S(1133)株免疫鸡血清的小和效价为1:80。  相似文献   

8.
参照澳大利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00273 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的 1 对引物,位于 V P2 高可变区两端,通过 R T P C R,扩增了 5 个 I B D V 山东分离株 V P2 基因的 607~1 080 位核苷酸片段(aa203~306)。 P C R 产物经纯化后,分别用 Dra Ⅰ、 Sac Ⅰ、 Ssp Ⅰ、 Pst Ⅰ和 Sau3 A I共 5 种限制性内切酶( R E)进行消化处理,结果 5 个分离株均为 Dra Ⅰ(- )、 Sac Ⅰ(- )和 Sau 3 A I(+ ), L C2 和 T A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J N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L C2 株为 Pst Ⅰ(+ ), J N、 L L 和 T A 株为 Pst Ⅰ(- );5 个分离株的酶切图谱与美国变异株迥异,而 T A 株与日本超强毒株 9011 相类似。5 个分离株与现用疫苗株对比,至少在 V P2 可变区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 I B D V 接种免疫鸡群仍然暴发 I B D 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凋亡素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应用凋亡素杀死肿瘤细胞的可能性,用PCR方法扩增了鸡贫血病毒(chickenanemiavirus,CAV)的VP3基因(凋亡素)片段,然后将该片段重组于pUC19载体,并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鉴定与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与鸡贫血病毒Cux-1株的VP3DNA序列一致,该DNA全长363bp,编码121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禽肺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肺病毒(Avian Pneumovirus,APV)是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可以引起火鸡温和至中度上呼吸道感染──火鸡鼻气管炎(TRT)和鸡的温和型上呼吸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头综合征(SHS),在美国则称为禽肺病毒感染。TRT/SHS首次报道于南非的火鸡(60年代),尔后在鸡中(1984)发生。目前,在饲养火鸡的大多数国家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我国在1998年首次分离到APV。 禽肺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在幼龄火鸡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喷嚏、呼吸音、流鼻涕)、泡沫性结膜炎、窦道肿…  相似文献   

11.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C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0、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TBDV、ILT  相似文献   

12.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O、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IBDV、ILTV、EDS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鸡胚尿囊液中IBV.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及其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禽流感病毒(AIV)的表面结构蛋白血凝素(HA)是其主要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参考已发表的H7亚型AIV的H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H7HA特异引物,以AIVA/Afri.Star./Eng-Q/983/79/(H7N1)(A/Afri.Star./Eng)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1条1.7kbcDNA片段。将这一片段定向克隆到pUC18中,对其5′端及3′端部分序列测定后,确证其为HAcDNA。将HA基因置于SV40启动子和增强子下游,构建了这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VH7。以此质粒100μg肌肉注射免疫3周龄SPF鸡6只,4周后以100倍鸡胚感染剂量(EID)的HA基因同源病毒对所有鸡进行攻毒,1周后以棉拭子进行泄殖腔病毒分离;免疫后1~6周每周对所有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HI抗体。结果,100μg免疫组鸡病毒分离数为0/6,对照组为6/6;攻毒后1周免疫组鸡HI效价为1∶32~1∶64,对照组为1∶4~1∶16。表明所构建的HA基因表达质粒可作为基因疫苗诱导鸡产生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从国外引进的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2型(CAV2)和犬副流感病毒病毒(CPIV)四联弱毒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增殖性良好的CPV0XN1,CAV2-XN3和CPIV-XN4株。另外还通过离体异种细胞交叉传代,获得的CDV-XN1112弱毒株;从狂犬病毒株疫苗样品中筛选出ERA836株。经试验证明这5株病毒在5代以内可作为制苗用种毒。采用静置和旋转培养法高滴度扩增这5株弱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PCR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已发表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B基因序列,应用oligo4.1程序设计一对引物PB1/PB2,分别对IBRVLA株、洛精、美精、BarthaNu/67株、B7株、云南-1和云南-2分离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7株IBR病毒DNA均有399bp的特异性片段。用此引物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马立克氏病毒(MDV)、鸡传染必喉气管炎病毒(ILT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证  相似文献   

16.
麻雀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阳性麻雀体内分离到了一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心ELISA试验和DIG-标记IBDVcDNA探针班点杂交试验证明该病毒为IBDV。病毒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血清型为I型,病毒代谢抑制试验证明其基因组为RNA,病毒核酸的电泳图谱呈两条特征带。病毒对乙醚不敏感PH2.0不能灭活可使病毒失感染性,56℃作用3小时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LX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一免疫失败鸡场中分离到1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命名为LX株。经血清学、鸡胚接种、病毒形态、外源病毒(CAA、NDV和IBV)排除试验等证实该分离物为纯净的IBDV。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LX株接种8龄SPF鸡后第2天鸡只精神 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粪便,发病率为100%,第3 ̄4天出现死亡高峰,而后很少引起死亡,死亡率达92.3%,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脾脏肿大,胸腺萎  相似文献   

18.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猫肾传代细胞(CRFK)、狗肾传代细胞(MDCK)从引进的疫苗中分别分离到犬瘟热CDV-A株、猫细小病毒FPV株、犬腺病毒CAV1株。对三个弱毒株的细胞病变规律,形态特征,病毒滴度,理化特性,核酸型,血清学交叉反应,本动物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等内容进行了试验。鉴定结果表明,3个弱毒株均可作为制苗用毒种  相似文献   

19.
林逢生  王永林 《野生动物》1993,(5):26-27,23
本试验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直接从犬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犬瘟热病毒,定名为CDV-DL1株。该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良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具有囊和纤突,大小为120-200nm。核酸型为RNA,不耐乙醚。该病毒接种幼犬,可使幼犬发病,但无论考验工感染均不能使幼犬100%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山东省从死亡率达72%,混合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海兰蛋白鸡和艾维茵肉鸡群中分离到3株鸡贫血病毒(CAV)这些毒株耐体积分数50%氯仿和70℃水浴15min,能在MDCC-MSB1的细胞内增殖,用分离的细胞毒接种1日龄SPF鸡呈现典型的难传染性贫血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感染的MDCC-MSB1细胞涂片和鸡组织触片,可见特异的核内荧光,分离毒株能被CAV-TK5803株抗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