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河北野毒株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蔺祥清 《中国家禽》2000,22(5):11-14
采用血清学方法、鸡胚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从河北省不同年份鸡IBD免疫鸡群中分离和鉴定了HE93,HG96,XN98和HQ99 4个毒株,4个毒株回归鸡的死亡率分别为50%,40%,0%和10%,从年份上看,IBDV毒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接种鸡胚并传代,前2个毒株均在第一代时鸡胚全部死亡,且出现典型的鸡胚病变,而后2个毒株,初代培养鸡胚不死亡,当传至第4代才出现大部分死亡和鸡胚病变。HE93、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PF鸡及鸡胚,从吉林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到一株超强毒株(J20株)。此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可以被IBDV标准阳性血清检出IBDV抗原。通过对J2001分离毒株进行回归实验,测定病毒效价EID50达10^6/0.2ml,发病率为100%,死亡达70%;病毒理化特性试验,电镜观察等证实J20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3.
新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从新疆地区分离到3株细胞适应株,对其进行了理化特性和血清学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3个毒株能抵抗氯仿,耐热(56℃1小时)、(70℃1小时或80℃1小时)、耐酸(pH2)、对碱(pH12)敏感。但与国内已报道的毒株相比,对热(70℃)和碱(pH12,37℃1小时)的抵抗力则更强些,在这些条件下均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均为IBDV血清I型。交叉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的3株毒株有1株和另外2株是不同的血清亚型,确证了新疆也存在IBDV血清亚型。3株病毒在CEF上连续传代已基本致弱,其细胞培养液接种鸡能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4.
将分离毒HB-bp与STC(Ⅰ型)、CJ801(Ⅰ型)标准毒株比较,分析了其病原性、形态结构、理化特性、血凝活性、血清型、抗原特异性及结构蛋白分析。结果表明,HB-bp的病毒基因组有两个特征性片段,电泳后呈现两个条带,在SDS-PAGE中出现5条病毒特异蛋白带,在形态学、密度、理化特性、血凝性上与标准IBD毒株相似,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该毒株为血清Ⅰ型毒株,鸡胚接种传代培养可引起鸡胚规律性死亡,致病力试验具有超强毒株的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的特征,表明本分离株为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LX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一免疫失败鸡场中分离到1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命名为LX株。经血清学、鸡胚接种、病毒形态、外源病毒(CAA、NDV和IBV)排除试验等证实该分离物为纯净的IBDV。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LX株接种8龄SPF鸡后第2天鸡只精神 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粪便,发病率为100%,第3 ̄4天出现死亡高峰,而后很少引起死亡,死亡率达92.3%,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脾脏肿大,胸腺萎  相似文献   

6.
1.1病料 新疆巴州轮台县个体专业养鸡户送检6周龄病鸡10只。  相似文献   

7.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致弱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将vvIBDV国内分离株-G株经SPF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代致弱,得到适应细胞的致弱株。暂命名为IBDVGt。其毒价为2.0×108PFU/ml以上,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对鸡无致病性。返祖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试验证明,致弱株可在鸡体内连续传至4代,未有返强现象。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弱毒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3个变异野毒株JD1、JD2、HB)和2个经验血清型1毒株、SC)直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均能不同程度地产生细胞病毒效应(CPE)。将5个毒株21代细胞毒连续回归鸡体5代,除JD1外,其余毒株均能不同程度导致法氏囊病谱。HZ141、JD136、SC38、JD237、NB38代细胞毒在鸡体内回归5代,均未见法氏囊的眼观病变和组织学变化,囊指数保持稳定,说明HZ1、SC、JD1、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12个野毒株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7周龄SPF鸡人工感染的致病性比较试验表明,从不同地区收集的12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野毒株的毒力差异甚大,致病性最强的GX8/99株可引起易感年龄的SPF鸡70%-92%的死亡率,属超强毒,而人工接种YN2/99株的SPF鸡死亡率几乎为零。其余毒株对SPF鸡的致死率介于20%-60%,它们的毒力介于IBDV的标准毒与超强毒之间。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保护试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染性法氏囊(IBD)新的流行趋势,本试验利用3种不同特点的IBD毒株制备多价活疫苗,50只SPF鸡随机分组使用不同免疫方法后攻毒,旨在探索法氏囊的损伤情况和多价苗的保护性能,结果显示多价苗免疫组对IBD的免疫效力测定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免疫保护力达到90%,不同免疫组攻毒死亡鸡之间法氏囊变化、免疫器官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免疫组保护鸡之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攻毒死亡鸡和免疫保护鸡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紫黄散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预防与治疗效果以及对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日龄雏鸡适应饲养6 d后,随机分为6个处理,分别用A、B、C、D、E、F组表示。在14日龄时A、B、C组按高[C:90 mg/(mL.kg-1)]、中[C:45 mg/(mL.kg-1)]、低[C:4.5 mg/(mL.kg-1)]3个剂量灌服紫黄散,D、E、F组灌服生理盐水,每只鸡1 mL,连续灌服7 d,其中F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隔离饲养。在21日龄时对A组~E组进行攻毒,每只点眼0.2 mL传代毒液,F组0.2 mL生理盐水,临床症状以法氏囊发生病变和胸肌、腿肌出血为准。攻毒3 d后,阳性对照D组每只鸡肌注卵黄抗体0.5 mL,其他各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观察攻毒前、后鸡只的临床症状,每天记录各组的死亡数,最后统计死亡率。雏鸡饲养至试验的第24、28、40、42天,从各试验组中随机取10只分别无菌采集血液经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取其血清,-20℃保存,用于血液生化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表明紫黄散能明显降低IBDV感染雏鸡死亡率,B组与E组相比死亡率降低15.6%;用药B组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P0.05)提高,部分时间点与E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紫黄散对抗IB-DV导致的免疫抑制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紫锥菊、黄芪对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雏鸡免疫的影响,给14日龄雏鸡灌服不同浓度紫锥菊、黄芪合剂(按3∶1比例混匀),其有效成分为菊苣酸和黄芪多糖,连续灌服7 d,21日龄时给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结果表明,应用紫锥菊、黄芪后可缓解IBDV造成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增加免疫器官指数,在攻毒20 d后差异明显;用药组中球蛋白含量在攻毒后11 d升高明显,可以缓解免疫抑制,进而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有利于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IBD是一种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养禽业非常重视的最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其超强毒株(vvIBDV)的出现,更受关注。本文综述了IBD的概念特征、免疫抑制机理及表现,并提出综合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抗IBD中药制剂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6 0羽 32日龄 SPF鸡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羽 , 组为抗 IBD中药制剂治疗组 , 组为IBD卵黄囊抗体治疗组 , 组为对照组。对 3组 SPF鸡同时接种 IBDV强毒 0 .2 ml/羽。待全部出现IBD临床症状后 , 组鸡口服抗 IBD中药制剂 2 ml/羽 , 组鸡肌肉注射 IBD卵黄囊抗体 1ml/羽(抗体效价 1:12 8) , 组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 1ml/羽。观察鸡的病情变化、死亡情况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 组治愈率为 90 % (18/ 2 0 ) , 组治愈率为 75% (15/ 2 0 ) , 组仅存活 2 0 % (4 / 2 0 ) , 组比 组治愈率高 15% , 组比 组死亡率低 70 %。然后选择 IBD多发的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 IBD病鸡7759例 ,治愈 76 6 2例 ,治愈率为 98.7% ,说明抗 IBD中药制剂治疗 IBD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鸡的法氏囊、心、肝、脾、肾、胃肠道等器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肌胃和腺胃的功能腺胃呈橄榄型,体积差异大,其主体细胞分泌胃酸,降低胃内容物的pH值,使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黏膜细胞分泌黏液保护胃表面的上皮细胞不会被胃酸所侵蚀,防止食物磨擦。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鸡免疫系统与免疫抑制病鸡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免疫细胞群,其细胞和细胞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产生免疫反应的?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概念,假如鸡群处在非常糟糕的状况之下,这会影响免疫细胞群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如果鸡群中存在免疫抑制因素,那么,鸡只对B细胞或T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会差很多。免疫细胞集群见图1。  相似文献   

18.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该病毒较为顽固,不像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是有囊膜的病毒,一般的消毒剂可以将其杀灭,相对于IBDV来说显得脆弱一些。IBDV没有囊膜,一旦在鸡场里存在,要想清除并不太容易。有报道指出,IBDV在鸡舍的尘埃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较快的QTL定位新策略-同源相同(IBD)定位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在QTL精细定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绒毛尿囊膜渗透法给鸡胚接种病毒,收获感染的胎儿及绒毛尿囊膜,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炎(B87株)活疫苗,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和尿囊腔接种法,可降低鸡胚早死率且无存活鸡胚,提高了鸡胚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