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盐、碱胁迫与温度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祎  田雨  张红香  杨健  吴志红 《草业科学》2015,(11):1847-1853
为了探讨盐、碱胁迫与温度交互作用对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种子萌发的影响,选用两种中性盐(Na Cl、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2CO3、Na HCO3),3个温度(10/20℃、15/25℃和25/35℃)处理,测定各因子对种子最终发芽率及发芽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与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均有显著影响(P0.05)。黄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在10/20℃或15/25℃处理下最高,并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降低,且碱性盐的胁迫作用大于中性盐。25/35℃高温显著抑制了各个处理下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并且加剧了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黄花苜蓿对碱性盐和高p H有一定的耐受性,在25 mmol·L-1的Na2CO3和30 mmol·L-1的Na HCO3处理下均能良好发芽。  相似文献   

2.
盐碱胁迫下羊草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周婵  杨允菲 《草业科学》2004,21(7):34-36
时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在NaCl,Na2CO3和混合盐胁迫下的发芽率进行测定.在NaCl 12.5~600mmol/L,Na2CO312.5~150 mmol/L和混合盐37.5~250 mmol/L条件下羊草的发芽率均高于对照,在NaCl,Na2CO3浓度为1 2.5 mmol/L,混合盐75 mmol/L时发芽率最高,并且NaCl胁迫下的发芽率高于Na2CO3和混合盐,表明适宜的盐碱能促进种子发芽,中性盐更有助于促进种子发芽.方差分析表明羊草种子在3种胁迫下的发芽响应已产生分化,发芽率的变异系数为64.190 5%~66.625 5%.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羊草种子具有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达乌里胡枝子在浓度为1、2、3、6、7、8、9、10、11、12、13、14、15 mg/L的NaCl,Na2CO3和Na2SO4胁迫下种子发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盐不同浓度的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对照,在NaCl胁迫下,盐浓度为8 mg/L时发芽率最高,浓度为10 mg/L时发芽率出现一低峰;在Na2SO4处理下,盐浓度为10 mg/L时发芽率也出现一低峰;在Na2CO3处理下,浓度为6 mg/L时所有种子不发芽;NaCl处理组种子发芽率高于Na2SO4处理组,3种盐的耐受程度大小为:NaCl>Na2SO4>Na2CO3。  相似文献   

4.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本研究以丹参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变温(18℃/28℃和28℃/38℃)条件下,4种浓度(6.25、12.5、25、50 mmol·L-1)盐溶液和4种浓度(3.125、6.25、12.5、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温度及其互作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18℃/28℃处理下的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均显著优于28℃/38℃处理(P<0.05).在18℃/28℃条件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相对盐害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0.0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0.05),25和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处理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0.05);28℃/38℃条件下,6.25和12.5 mmol·L-1盐溶液以及3.125和6.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0.05),25、50 mmol·L-1盐溶液和12.5、25.0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0.05).盐胁迫和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丹参苗长生长(P<0.05);两种变温条件下,6.2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幼苗叶长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5、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抑制叶长生长(P<0.05);18℃/28℃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幼苗叶宽生长有促进作用,除28℃/38℃下6.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叶宽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外,其余盐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叶宽生长(P<0.05).综上,盐碱、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温条件下盐碱对丹参种子的影响相对较小;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碱胁迫更为敏感;建议丹参种子盐碱育苗时应选择盐碱度较低的土地,适宜在18℃/28℃较低温度时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高丹草在种子发芽阶段对盐分、温度的响应,采用4个NaCl浓度(0、50、150、250mmol/L)和3个温度(15℃、25℃、35℃)处理高丹草种子。结果表明:25℃时,NaCl溶液处理均使高丹草种子的萌发延迟,而发芽温度为35℃时NaCl处理并不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时间。15℃时,150mmol/L和250mmol/L NaCl处理种子均未萌发。25℃时,在0~250mmol/L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提高高丹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以及幼苗干鲜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50mmol/L NaCl处理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5.9%和93.9%。在高NaCl浓度(150mmol/L和250mmol/L)时,与25℃相比,35℃可显著提高高丹草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以及幼苗干鲜重。NaCl浓度为250mmol/L时,35℃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为66.7%,比25℃处理组提高了50%。总体来说,在0~250mmol/L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提高,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35℃的发芽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溶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同种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NaCl与Na2CO3混合溶液为试液,创建苜蓿种子的盐碱萌发环境,研究混合盐碱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盐碱浓度的增加,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苗的干质量和鲜质量、发芽指数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分析,60 m M NaCl与60 m M Na2CO3混合处理组的盐碱浓度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甚至使其无法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7.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本研究以丹参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变温(18℃/28℃和28℃/38℃)条件下,4种浓度(6.25、12.5、25、50 mmol·L~(-1))盐溶液和4种浓度(3.125、6.25、12.5、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温度及其互作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 0.05)。18℃/28℃处理下的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均显著优于28℃/38℃处理(P 0.05)。在18℃/28℃条件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 0.05),相对盐害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 0.0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 0.05),25和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处理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 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 0.05);28℃/38℃条件下,6.25和12.5 mmol·L~(-1)盐溶液以及3.125和6.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 0.05),25、50 mmol·L~(-1)盐溶液和12.5、25.0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 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 0.05)。盐胁迫和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丹参苗长生长(P 0.05);两种变温条件下,6.2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幼苗叶长生长无显著影响(P 0.05),25、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抑制叶长生长(P 0.05);18℃/28℃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幼苗叶宽生长有促进作用,除28℃/38℃下6.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叶宽生长无显著影响(P 0.05)外,其余盐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叶宽生长(P 0.05)。综上,盐碱、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温条件下盐碱对丹参种子的影响相对较小;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碱胁迫更为敏感;建议丹参种子盐碱育苗时应选择盐碱度较低的土地,适宜在18℃/28℃较低温度时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8.
笔者用不同浓度的Na Cl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胁迫,并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盐胁迫影响苜蓿种子发芽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提升,苜蓿种子发芽的时间在延长,发芽率也在降低。当盐浓度为0 mmol/L~150 mmol/L时,低浓度盐分对苜蓿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盐浓度达到300 mmol/L时,高浓度盐反而抑制苜蓿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盐碱胁迫对内蒙古兴安盟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优质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利用NaCl溶液(20、40、80、120 mmol/L)、Na2SO4溶液(10、20、30、40 mmol/L)、Na2CO3溶液(20、40、60、120 mmol/L)对野生大豆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处理,以不做盐碱胁迫的处理为对照组(CK)。每种溶液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粒种子。测定并比较3种溶液处理下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伤害率,以及幼苗的根长、苗长。结果 用NaCl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80 mmol/L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高,相对伤害率最低;根长、苗长随NaCl浓度增加而降低,80、120 mmol/L处理组根长、苗长显著(P<0.05)低于20、40 mmol/L处理组。用Na2SO4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30 mmol/L处理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高,相对伤害率最低;根长、苗长随Na2SO4浓度增加而降低,10 mmol/L处理组野生大豆的根长及苗长最长,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用Na2CO3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随Na2CO3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对伤害率呈逐渐升高趋势;120 mmol/L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为0,相对伤害率为100%;20 mmol/L处理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低浓度盐碱胁迫对内蒙古兴安盟野生大豆种子萌发指标影响较小,弱碱、中性盐在一定浓度内可以促进其萌发;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均对野生大豆幼苗生长性状有影响,浓度越高,伤害越大。  相似文献   

10.
以2种野生牧草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和黄花苜蓿(M.falcat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NaCl浓度0、50、100、150、200mmol/L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长、胚根长等萌发指标,分析2种野生牧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NaCl胁迫对2种野生苜蓿种子发芽都产生了抑制作用,高浓度NaCl胁迫对黄花苜蓿发芽率影响大,且高浓度下黄花苜蓿的发芽率高于杂花苜蓿.2)NaCl浓度为0~50 mmol/L时黄花苜蓿的发芽势低于杂花苜蓿,100~200 mmol/L时高于杂花苜蓿.3)杂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在100 mmol/L时均较对照下降50%.对照活力指数黄花苜蓿种子是杂花苜蓿种子的2倍.4)2种野生苜蓿种子在NaCl胁迫下胚芽长和胚根长表现出不同的下降规律,NaCl胁迫对黄花苜蓿胚芽长度下降较杂花苜蓿大,但杂花苜蓿的胚根长下降较黄花苜蓿大.利用隶属函数对2种野生牧草萌发期各指标综合评价得出:黄花苜蓿的耐盐性较杂花苜蓿强,可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建植.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中东部野生扁蓿豆种子硬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蓿豆是抗逆性极强的优良牧草,但其种子发芽率低,具有65 %~75 %的硬实。在恒温25℃时发芽率较高,在变温20 ~30℃时发芽率最高,若温度超过30℃或低于15℃时发芽被抑制,但短时间高温处理有利于促进发芽。采用机械或浓硫酸处理,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高40.6 %和45.6 %。野生种子的硬实率与采集地气温,特别是与7月份温度有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不同产地的种子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以赤峰市北部采到的居群硬实率最高,比呼和浩特市采集的居群高9 %。随着储藏年限的推移,种子的硬实率不断下降,发芽率增加,储藏3.5年的种子发芽率达到了67.0 %,表明扁蓿豆种子采集后通过室温储藏可以达到提高发芽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碳酸钠胁迫明显抑制星星草种子萌发,发芽率降低67.5%。萌发后幼根、芽 生长受抑。用10^-8,10^-5,10^-2ppm萘乙酸处理,使Na2CO3胁迫下的星星草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22.2%、43.0%、51.2%和87.0%。萘乙处理对萌发后幼根、幼芽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蔡丹红  李陈建  魏岩 《草地学报》2016,24(2):384-388
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是一种抗旱、耐盐、耐瘠薄的温带旱生半灌木,为旱生优良牧草。通过研究温度、贮藏时间、苞片及盐分对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揭示其萌发行为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驼绒藜种子在高温周期(25/35℃和20/30℃)萌发速度快、萌发率高;低温周期(5/15℃和10/20℃)的种子则成持续性萌发。驼绒藜种子具有后熟作用,种子在室温下干藏10个月仍具高的萌发率。苞片影响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去除苞片可以明显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低于0.6 mol·L-1的NaCl溶液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但从0.6 mol·L-1起随着浓度增高,萌发率逐渐降低,直至为零;盐处理后,大部分种子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4.
蔡丹红  严成  魏岩 《草业科学》2015,(10):131-138
白滨藜是具有抗旱、抗盐碱和耐贫瘠能力的半灌木,为新疆地区的良等牧草。通过研究温度、贮藏时间、苞片及盐分对白滨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滨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和25/35℃。室温干藏2~8个月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速率,干藏10个月后,种子萌发速率与萌发率显著降低。苞片延缓种子吸胀,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有显著影响;去除苞片可以明显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低于0.8 mol/L 的 NaCl 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8 mol/L 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将在0.05~4.00 mol/L 盐溶液中处理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仍有一定的萌发恢复率,表明 NaCl 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有保持活力的能力,部分种子丧失活力。对白滨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为揭示其萌发行为进化和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新疆荒漠盐碱地区饲用半灌木引种改良,良种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羊草对不同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用不同浓度的NaCl(0~700 mmol/L)和Na2CO3(0~200 mmol/L)对羊草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与生长相关的生理指标,从而分析了2种盐对羊草生长的胁迫作用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羊草对NaCl、Na2CO3处理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是600和175 mmol/L。NaCl、Na2CO3处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羊草的营养生长以及物质代谢,具体表现为分蘖率、平均根茎数、相对含水量、相对生长率、叶绿素、氮含量的降低,其中以Na2CO3胁迫处理组尤为明显。NaCl、Na2CO3破坏羊草质膜功能,K 、电解质外渗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表明质膜的透性增大。TTC(红四氮唑)含量水平反映了NaCl、Na2CO3处理对羊草根系活力的影响,2种盐的处理降低了根系活力,特别是在Na2CO3处理组中,当Na 浓度超过200 mmol/L时,植株根系TTC含量几乎为0。以上各生理指标表明:NaCl、Na2CO3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羊草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物质代谢,其中以Na2CO3处理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蔡丹红  严成  魏岩 《草业学报》2015,24(10):131-138
白滨藜是具有抗旱、抗盐碱和耐贫瘠能力的半灌木,为新疆地区的良等牧草。通过研究温度、贮藏时间、苞片及盐分对白滨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滨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和25/35℃。室温干藏2~8个月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速率,干藏10个月后,种子萌发速率与萌发率显著降低。苞片延缓种子吸胀,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有显著影响;去除苞片可以明显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低于0.8 mol/L的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8 mol/L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将在0.05~4.00 mol/L盐溶液中处理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仍有一定的萌发恢复率,表明NaCl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有保持活力的能力,部分种子丧失活力。对白滨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为揭示其萌发行为进化和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新疆荒漠盐碱地区饲用半灌木引种改良,良种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1)利用浓度分别为0.1和1.0 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浸泡紫花苜蓿种子48 h。在(25±1)℃下将每批50粒种子置于培养皿进行恒温光照培养,重复3次,连续10 d在培养皿中加入6 mL 0.15% NaCl处理液并统计日发芽率,以探讨NO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2)利用0.1和1.0 mmol/L浓度的外源NO供体SNP处理0.15% NaCl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幼苗。试验设计了4个处理,分别为T1:对照组(CK)为蒸馏水;T2:0.15% NaCl;T3:0.1 mmol/L SNP+0.15% NaCl;T4:1.0 mmol/L SNP+0.15% NaCl。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别于0 (胁迫前),2,4,6和8 d后采集生长状况一致的幼苗叶片测定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探讨NO对NaCl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促进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活力,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能缓解NaCl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增加、缓解活性氧代谢引发的H2O2含量的增加及叶绿素的降解,抑制O2-产生速率,提高SOD、POD、CAT的活性。这种保护效应与NO的浓度明显相关,0.1 mmol/L SNP处理效果显著优于1.0 mmol/L SNP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腺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和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var.affine C.A.mey)种子萌发耐盐性特征,用玻璃培养皿采用暗发芽的方法,在恒温25℃种子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NaCl浓度(0,50,100,150,200,250,300 mmol·L-1)胁迫下两种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日均发芽率、日相对发芽率和种子胚芽、胚根的长度。结果表明:在同等盐胁迫下,腺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宽叶独行菜种子的。在不同盐胁迫下,随NaCl浓度增大,腺独行菜种子发芽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发芽势呈持续下降趋势;宽叶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显著下降特征,且NaCl浓度达到150 mmol·L-1后,失去发芽能力;种子胚芽、胚根生长始终表现为腺独行菜优于宽叶独行菜。  相似文献   

19.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我国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上的建群植物。为明确羊草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阶段对盐、碱胁迫及与温度交互作用的响应,采用3个温度处理(20/10℃,30/20℃和35/25℃),并混合2种中性盐(NaCl:Na2SO4=9:1)与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9:1)分别模拟土壤盐、碱胁迫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叶片长度与根系长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其降幅更大;另外这2种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温盐、温碱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其中30/20℃处理下羊草生长最好;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mmol·L-1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度继续增加,高温则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极大地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因此,盐、碱胁迫及温盐、温碱交互作用对羊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碱胁迫及其与温度交互作用对羊草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