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形成因素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胚状体的诱导率不同;NLN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诱导,其诱导率达到100%;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的6-BA和0.2 mg/L的NAA可以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和琼脂糖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使子叶胚的比例达90%以上;花蕾经4℃低温预处理24 h后的成胚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形成因素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胚状体的诱导率不同;NLN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诱导,其诱导率达到100%;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的6-BA和0.2 mg/L的NAA可以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和琼脂糖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使子叶胚的比例达90%以上;花蕾经4℃低温预处理24 h后的成胚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赵大芹  毛堂芬  陶莲  张朝君 《种子》2007,26(11):80-81
以15个大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基因型、花蕾长度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材的小孢子胚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1个品种诱导出胚状体,最高出胚率为每蕾54.17胚;诱导胚状体发生的最佳花蕾长度不同品种略有不同,多数品种在2.5~3.5mm时胚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蕾长2.0~2.5mm时有较高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745-4751
为进一步优化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技术体系,本研究以3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小孢子胚状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培养基中不同琼脂浓度和不同胚龄对胚再生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使用B5培养基时各基因型的成苗率均高于MS培养基,褐化率低于MS培养基,B5培养基是菜心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适宜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琼脂可提高再生植株的成苗率,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出苗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琼脂浓度为1.0%时,各基因型的出苗率达到最高;胚状体再生的最佳胚龄是25~29 d,胚龄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胚状体出苗,其中40 d以上胚龄的胚状体几乎不出苗;倍性鉴定发现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同时存在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3个基因型的二倍体自然加倍率在62.22%~71.11%之间;75 mg/L秋水仙素处理可提高菜心再生株系的二倍体率。本研究为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体系优化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基因型及处理条件对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9)
为进一步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效率,研究了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产量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影响,以及小孢子振荡培养过程中光照与后期低温处理对胚状体一次成苗率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胚产量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影响较大,D 393的胚产量和自然加倍率很高,分别高达119.87胚·蕾~(-1)和79.87%,D 393的自然加倍率是D 524的2~3倍;光照对一次成苗率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没有影响,4℃低温处理15 d能提高小孢子一次成苗率0.8~3倍。本研究获得了一个胚产量和自然加倍率都很高的甘蓝型油菜DH系D 393;综合考虑一次成苗率和加倍效率,在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进程中振荡培养阶段可能不需要光照,而在转入B 5固体培养基前应该对胚状体进行适当低温和时长的处理,可提高小孢子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6.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86个花椰菜杂交品种及组合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胚状体发生的决定因素;24 h 32℃的高温前处理是胚状体发生的必须条件;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期的小孢子是进行胚状体诱导的最佳时期,胚状体发生频率最高;培养基中添加6-BA 0.1 mg/L,NAA 0.005 mg/L可以促进胚状体发育。将20 d的胚状体进行脱分化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胚状体的成活率,植株再生率为53%,再生植株中双单倍体占83.5%。  相似文献   

7.
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认为子房共培养可显著地提高游离小孢子胚状体愈伤率和再生率 ,子房共培养以 2 0个子房为宜。低温子房共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愈伤率低 ,但绿苗分化率较高 ,施加PAA、谷氨酰胺对游离小孢子形成的胚状体有促进作用。麦芽糖是游离小孢子培养最好的碳源 ,以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和果糖搭配作碳源均未获得胚状体。检查培养 3d后的小孢子活力发现 ,唯有麦芽糖作碳源培养的小孢子有活力 ;认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加果糖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当葡萄糖浓度达到 2 0mmol/L时就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且致死。当在麦芽糖培养基中培养 1d后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发现小孢子存有活力 ,而且随着起始培养天数的增加活力也增加。对Y77品系来讲 ,适宜小孢子培养的麦芽糖浓度为 0 12mol/L。饥饿和热激 (33℃ )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培养有促进胚状体和愈伤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诸葛菜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观赏、蔬菜、饲料和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为建立诸葛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再生植株技术,并为诸葛菜染色体组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本研究通过对诸葛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研究了热激培养时间和活性炭浓度对胚状体产量的影响,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诸葛菜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和热激培养对胚状体诱导是必需的。在直径6 cm培养皿中培养4 mL密度为1花蕾花粉mL^-1的小孢子NLN悬液时,每皿添加1 mg活性炭和32℃热激3 d的培养条件下子叶形胚状体和总胚状体产量最高,分别为每花蕾0.92±0.18个和1.32±0.25个。子叶形胚状体在1/2 MS培养基上萌发率为27.73%。花粉植株中自然加倍率为25%,加倍植株染色体数为24,单倍体植株染色体数为12。诸葛菜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平均配对构型为n=12=6.352Ⅰ+2.008Ⅱ+0.384Ⅲ+0.12Ⅳ,具有二价体及三价体和四价体的细胞比例高达96%,少量细胞的12条染色体联会形成3个四价体,说明诸葛菜很可能是起源于染色体基数x=3的同源八倍体。本试验结果对于诸葛菜新材料新品种选育和基础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姚祥坦  赵建平  徐素琴 《种子》2008,27(2):15-17
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的基因型、低温预处理时间、取材时期及小孢子发育时期(用花蕾花瓣花药比表示)等供体材料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对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最大的为基因型,其次依次为小孢子发育时期,取材时期和低温预处理时间。最佳处理以51039为材料,开花前5天取样并于4℃低温预处理2d,取花瓣花药比为0.5至1的花蕾培养成胚率最高,达10.33枚/蕾。  相似文献   

10.
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胚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个不同基因型的不结球白菜为供试材料,对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冬季日光温室内,供试植株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7~14天取样,即初花期是最佳取样时期;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17个基因型中,有12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71%;其中102号产胚量最高,达到32.78个/蕾;在已产胚材料中,产胚量最高的基因型是产胚量最低的基因型的546倍;较易抽薹型材料的产胚能力大于易抽薹型和不易抽薹型。以B5有机成分代替NLN有机成分,能够提高产胚量,尤其是对难成胚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甘露醇对小孢子分裂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四川成都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及昼夜温差、花蕾消毒液、小孢子培养浓度及株龄都是影响小孢子胚产量的因素,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以10-15℃,昼夜温差5℃左右胚产量最高达到300枚/蕾,温度低于5℃或高于20℃胚产量都较低甚至不出胚;花蕾消毒液以0.1%的Hgcl2效果较好,培养浓度以3-4蕾/皿较好;2009年成都生态环境下,株龄从125天到150天,胚产量随着株龄增加而增加,到141天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Response of different genotypes of Brassica carinata to microspore cultu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ixteen lines of Brassica carinata were evaluated for microspore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The highest values of cell division and embryo yield resulted from buds between 2.5 and 3.5 mm long with 3 days of pretreatment at 32°C and plating densities of 100 000-150 000 microspores/ml. Ten out of 16 lines tested (63%)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microspore culture. In all breeding and F1 lines, both cell division and embryo yield varied over a wide range, but embryogenic response was higher in F1 lines than in the breeding lines.  相似文献   

13.
L. Y. Yang    P. W. Liu    G. S. Yang 《Plant Breeding》2006,125(4):368-371
A novel Pol CMS named Polima temperature‐sensitiv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Pol TCMS) is sterile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partially fertile at low temperatures.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is controlled by several minor genes, and probably influenced by the genetic background, making it quite difficult to breed a stable Pol TCMS line through the conventional breeding method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obtain stable homozygous Pol TCMS lines by microspore cultur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embryogenesis was induced from cultures of buds sampled at 4–7 days before first blossom. The second method of microspore cultures mentioned in this study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embryos. Analysi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glucosinolate content and genetic diversity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indicated that microspore culture was effective for selecting Pol TCMS lines.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孢子培养选育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恢复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恢复系材料“06 B033”为母本,优质油菜新品种(系)为父本配制7个杂交组合,并对其F1代进行小孢子培养.结果发现,不同父本的杂交组合在小孢子培养成胚率上表现极显著差异;对获得的DH群体进行对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的恢保性鉴定.结果表明,有5个DH株系对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表现良好的恢复性.  相似文献   

15.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花椰菜现代育种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降低误选,加快种质资源的创新,游离小孢子培养已逐渐成为花椰菜育种的研究热点。笔者回顾了中国花椰菜的育种历史以及游离小孢子培养情况。着重阐述了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基因型、生理状况、预处理、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及其成分、胚状体的发生和胚培养以及小孢子植株的倍性,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与展望,以期对花椰菜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豆幼胚子叶体细胞胚诱导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东北地区4个主栽大豆品种的幼胚子叶, 探讨了培养基中氮源、生长素和蔗糖, pH值和低温预处理对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 并首次将低温预处理和pH=7.0的培养基应用到体细胞胚诱导中. 结果表明, MSB培养基附加40 mg/L 2,4-D和6%蔗糖, 其体细胞胚诱导率和诱导效率最高, 分别为49%和2.94%. 于4℃低温预处理的材料, 在pH=7.0  相似文献   

17.
李华  孙振英  连勇  徐涵 《种子》2008,27(10)
高温热激处理茄子小孢子是改变其离体发育方向的主要途径,但是热激后小孢子培养的成功率很低。本试验对热激处理0、2、4、6、8 d的小孢子进行离体培养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培养中膨大的小孢子活力最高,不膨大的小孢子逐渐死亡。热激6 d的小孢子群体的膨大率最高、活力最高。诱导小孢子离体形态发生有必要游离纯化膨大的小孢子,去除衰败小孢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激素和低温预处理对胡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胡麻杂交组合IS×95005的F_1为材料,研究了激素和低温预处理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 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不仅对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影响,而且对愈伤组织的颜色、生长速率和质地也有较大的影响.KT+2,4-D激素组合对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优于KT+NAA.接种前花蕾4℃低温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化药愈伤诱导率.在相同培养基中,低温预处理大数对愈伤诱导率起主要作用.综合考虑愈伤组织的质量和诱导率,胡麻组合1S×95005的F_1代花药愈伤诱导率存低温预处理5 d,附加KT 1.0 mg/L+2,4-D2.0 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