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霍林斯(Hollings)首次报道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感病的双孢蘑菇菌丝体“中有病毒颗粒,从而证实了蘑菇不仅会感染真菌、细菌病害,而且也能感染病毒病。蘑菇感染了病毒病,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如崇明县长江农场有两个连队,连续两年种植蘑菇,菇床不结菇,或结菇后子实体长到似蚕豆大小就死亡,导致蘑菇减产。实地调查,确实并非细菌或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经电镜观察,可见到50毫微米左右的球状病毒颗粒。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2.
蘑菇播种期间,如果发生病毒感染,会造成蘑菇的大幅度减产。本文对病毒病的某些方面作一详述。病毒病的传播由于空气流动把感染病毒的蘑菇孢子从一个菇房带到了另一个菇房。如果种植蘑菇的农场彼此相距很近,风把孢子从一处带到另一处是很难避免的。其他传播途径还有:蘑菇蕈蝇、不洁的包装材料、未消过毒的工具及污秽的衣帽等。通过带病的蘑菇菌丝传播病毒,主要发生在没有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木质床架和盘子上,那是由于带病菌丝生长到木头内部造成的,菌丝会从  相似文献   

3.
蘑菇病毒病的毒源主要是带毒菌丝片段或孢子,带毒菌丝与健康菌丝间融合传播病毒。病毒病症状表现为菌丝稀弱,退化严重,结畸形菇,造成减产。表现程度受到感染病毒类型、时间与浓度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消除毒源应做到两点:1.建立防侵染措施;2.建立病毒检测系统。蘑菇中常见直径为25nm (dsRNA)、35nm(dsRNA)球状病毒和50×19nm(ssRNA)杆状病毒。除电镜观察是最直接的检测技术外,核酸类型与特性差异常被用作电泳法诊断病毒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蘑菇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病害,除真菌和细菌病害外,还有蘑菇病毒病。病毒引起的蘑菇病害,直接影响到蘑菇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蘑菇质劣低产,严重者甚至无收。据荷兰一千多个菇场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受病毒感染,损失为15%。在英国,有的学者认为几乎栽培蘑菇的地方都可以发现病毒。  相似文献   

5.
1948年,美国的辛登首先发现一种造成蘑菇减产的传染病。62年,英国的甘迪和霍林斯等证实,这是一种病毒病,在病菇上可捡查到二种直径分别为25nm和29nm的圆形病毒粒子和一种19×50hm的杆状病毒粒子。 1966年,荷兰瓦赫宁根植保所开始研究蘑菇病毒病,他们从病菇分离到三种通常同时出现的病毒位子:直径为25nm和35nm的圆形粒子和19×50nm的圆头杆状粒子。  相似文献   

6.
蘑菇病毒病,是危害蘑菇子实体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缺乏科学的管理,蘑菇病毒病有扩展蔓延之趋势.该病的发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几乎绝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子实体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病毒MVX是近十年发现的为害严重的蘑菇病害,已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等欧洲蘑菇主产国发生为害,给蘑菇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该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菇床成块不出菇的菇床"秃斑",薄皮开伞,延迟出菇,畸形菇,变色菇等。MVX具有高度传染力,可通过孢子和菌丝传染。采取分离检测特异dsRNA片段条带,可检测是否感染MVX病毒,并已初步开发成功应用基于RT-PCR的发菌期堆肥MVX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分子育种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蘑菇增产灵是一种新的蘑菇子实体生长促进剂,由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开发和研制而成。本文讨论了蘑菇增产灵对蘑菇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子实体原基形成期,喷施蘑菇增产灵溶液的处理,蘑菇产量比对照增加15~20%以上,蘑菇质量未发现显著的差别。根据统计分析,蘑菇增产的效应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11.
蘑菇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工酶是基因的直接产物,其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它可以作为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一个手段。也是鉴定微生物品种属性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在食用菌的研究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集了各地引种的20个菌株,测定了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并分别获得了它们的酶谱图式。这对研究蘑菇的遗传代谢和品种鉴定将是十分有益的。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不同的覆土材料,覆土时间和方法,对蘑菇的产、质量都有直接影响。为了发掘我省的覆土材料资源,改进覆土方法,选择合适的覆土时间,我们于1982~84年,对四种有代表性的覆土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3.
1932年,美国植物学家先顿获得了制作蘑菇谷粒菌种的专利,到50年代,国外已广泛采用。70年代,国内开始试制谷粒菌种,但因原料来源的限制和制作技术没过关,未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于1979年对蘑菇谷粒菌种继续进行研究和扩大示范试验;到1982年,这项技术措施已在全省蘑菇产区推广普及,有力地促进我省蘑菇事业的发展。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双孢蘑菇“5.150”菌株——日本品系复壮菌株,属半匐匍型或匐匍菌丝型;“梅农”菌株——法国品系复壮菌株,属气生菌丝型。培养基组成谷粒种子(小麦、稻谷、高梁,无虫蛀霉变),氧化钙(建筑用),碳酸钙(工业用),牛粪粉(晒干粉碎),谷壳。  相似文献   

14.
高温蘑菇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由于该品种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出菇,从而使蘑菇也可以象平菇及其它许多蔬菜一样常年上市。种植高温蘑菇不仅可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而且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该品种引进后,迅速在浙江、江苏、上海、四川、福建等地开展了栽培试验。但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需要高超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而直至现在仅有小规模零星栽培试验成功。永嘉县岭头乡农技站2004年开始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5.
16.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发现病毒亦可侵害食用菌,可引起蘑菇子实体畸形生长,降低产量。继而在香菇、银耳、茯苓和美味牛肝菌等子实体中发现病毒颗粒。至于平菇病毒则尚未见报道。作者在研究平菇病害中,曾对人防地道中栽培平菇时出现畸形菇的原因作过观察试验,证明花椰菜花球型、珊瑚型及柄长盖小高脚型三种畸形子实体均属生  相似文献   

17.
用热处理、微尖嫁接、微尖培养、长期继代组培四种方法,对20多个苹果品种及10余个砧木进行了四种常见病毒病(CLSV、SGV、SPV和ApMV)的脱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微尖培养法效果最好,一次取尖脱毒率分别为95.16%、97.56%、97.56%和100%;两次取尖均达100%。  相似文献   

18.
苹果病毒病的脱毒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9.
梨病毒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晓云  王国平 《果树学报》2002,19(5):321-325
综述了梨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梨病毒的主要种类、分类地位、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株系区分特征与研究现状、检测方法和脱毒技术。现有研究认为,以RT-PCR技术为基础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较成熟的ELISA实验及有效的指示植物作为梨病毒鉴定及株系区分的依据更准确;建立三者相结合的检测体系将可提高梨病毒检测的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热处理、茎尖培养、化学制剂处理及其联合应用为梨病毒脱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