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鲜世界》2007,(5):45-45
这条怪鱼已经在保温箱里生活了五天。 “当地老渔民和五十六岁的老船长都没有见过这种鱼。”家住普兰店市皮品镇渔民的王先生五天前在海洋岛打渔时,捞上一只头“戴”三朵小花的怪鱼,临时命名为“臭美鱼”。  相似文献   

2.
<正> 团团鱼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刚果河的内河支流地区,河水里有一种怪鱼,只会在水里游泳,不会前进,也不会后退。所谓游泳,就是在一小块区域转来转去地打圈子。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又叫它为兜圈子鱼。它的鱼头大约和人的拳头那样大小,全身无鳞,尾部向左弯成钩形,在背部的两边各有一块大鳃片,好象一只长形的蚌扇。团团鱼不能食用,因为鱼肉内含有一种毒素于人有害,但是用来观赏其趣味非同凡响。这种鱼养在鱼缸里.白天总是不停地团团转,只有晚上停在水底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乘深水潜艇到2000米深的海底考察,发现一种长着三条“腿”的怪鱼。其三条“腿”可使鱼直立于海底,形似“鼎”,故称“鼎足鱼”。鼎足鱼的三条“腿”分别由一对胸鳍和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又一谜──鸟头鱼近日在与神农架毗部的房县五台山林场一小溪中发现一条罕见怪鱼,此鱼鸟头鱼身,通体遍红,被人们形象称为“鸟头鱼”。其鱼身长10.5厘米,鸟嘴长1.2厘米。有一0.3厘米长的小回竖生于嘴的前端,是它唯一的进食和呼吸通道。此鱼习于下沉,...  相似文献   

5.
近日,广东省新丰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接到群众消息,一农户在新丰县龙围村的鱼塘捕捞到一种“怪鱼”。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两条“怪鱼”体长约达80厘米,体重约达7.5斤。体形呈长筒形,嘴部前突,上下颌有骨板,有锐利牙齿,酷似鳄鱼嘴;鱼体为青灰色,体表有暗黑色花纹,  相似文献   

6.
池塘大面积鳜蚌混养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 ,鱼蚌混养在我国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养殖场利用 2 0 0亩池塘开展了鱼蚌混养试验 ,取得了产值 3 4 2万元、净利润 81万元的好成绩 ,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鱼蚌混养池塘为标准的长方形土池 ,共有 9口 ,每口 2 2 .2亩 ,合计面积 2 0 0亩。池塘水深 2 .0 m左右。每口池设增氧机一…  相似文献   

7.
马面鱼菜谱     
<正> 新的一年,写些什么?我首先考虑的是写一点有关马面鱼的东西。因为1993年海洋渔业最大的新闻就是马面鱼。马面鱼长相很难看,由于体侧高。长椭圆形,皮又粗又厚,所以有“橡皮鱼”、“剥皮鱼”、“面包鱼”、“皮匠鱼”、“猪鱼”等不同“雅号”。马面鱼在我国有记录的是两种。以其鳍的颜色来分,一种叫绿鳍马面鱼,另一种是黄鳍马面鱼。马面鱼的开发和利用,大概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当时,渔民看到这种鱼很头痛,一方面马面鱼长相很难看,另一方马面鱼背上有一硬刺,容易挂在网上,把它从网上取下来很困难,不小心还要弄破手,特别是马面鱼多的时候更为讨厌。由于马面鱼长相很难看,又卖不出价钱。市场上一斤马面鱼  相似文献   

8.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鱼蚌混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复合型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内许多学者对鱼蚌混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鱼蚌混养能够增加综合养殖效益,但其大多  相似文献   

11.
蚌鱼混养生态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常州地区自1966年开展河蚌育珠生产以来,较长期地实行以养鱼为主、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态结构模式。80年代以来,一方面从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考虑,另一方面,珍珠快速育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不少珠农采用了新的以养蚌育珠为主、养鱼为辅的蚌鱼混养生态结构模式。本文对混养模式的这种改变作一分析探讨。1 蚌与鱼的生产周期 以养鱼为主、养蚌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  相似文献   

12.
鱼蜡烛斯塔拉米是南美洲的一个渔村,那里,每到晚上,家家都要点起一盏鱼做的灯。这种鱼灯是在泥瓦罐里插进一根铁棒,棒顶上插着一条鱼,鱼嘴里装着火绳,点上火就能照明。这种能当灯点的鱼是一种叫“油鲂”的鱼。这种鱼圆头尖鳃,浑身无鳞,呈灰黑颜色。油鲂虽然脂肪丰富,但体内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因此,当地渔民捕到油鲂时,拣大的除去内脏,再拣小的放进锅里.将脂肪熬出,灌到大鱼腹中,放进火绳,待脂肪凝固,一支“鱼蜡烛”就制成了。  相似文献   

13.
蚌鱼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淡水养殖模式。我们于2000年~2001年在诸暨市王家井水产珍珠养殖场进行了光合细菌(PSB)在池塘蚌鱼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养殖条件 蚌鱼混养池塘为标准长方形土池,池塘9个,共计面积200亩。池塘水深2.0m左  相似文献   

14.
鱼蚌混养能有效利用水体的饵料资源,大幅度提高水面的经济效益。但利用小型水库实行“分段养殖、鱼蚌混养、三季轮作”,目前在国内尚未见到报道。  相似文献   

15.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16日下午,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发现一条奇异的“怪鱼”,经过专家初步鉴定,“怪鱼”是一种名为“雀鳝”的古老鱼类活化石。该鱼类繁盛在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目前主要生活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而在我国大陆水域少有发现。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自一九六六年利用河蚌人工养殖珍珠成功,七十年代以来,武进、无锡、吴县等地实行鱼蚌混养,创造了一种综合利用水面的新方法,取得了鱼珠双丰收的好成绩. 鱼蚌混养的水域,养殖鱼以青、草、鳊、鲤、鲫为主,养鱼肥水培养浮游生物,为蚌提供丰富的饵料,育出的珠比同样水域高一个等级,因而鱼和珍珠的质量都有提高.在同一水体中,蚌吊养在上层,鱼养在中下层,较好地利用了水体的生产潜力,一般每亩水面可产鱼五百至八百斤,珍珠二至三斤,比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些渔业生产单位和养鱼专业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多采用鱼蚌混养.为使鱼蚌混养能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鱼蚌混养的池塘鱼种放养量不宜太大.一般地、较合理的鱼种放养量为每亩池塘600尾左右,而育珠蚌的放养量则为每亩500只左右.2.忌放以蚌为食的肉食性鱼类.如在池塘中放养了青鱼、鲤鱼等,将会影响育珠蚌的成活率.3.适当少放与育珠蚌有食物矛盾的"吃水鱼".在池塘中放养较大数量以浮游  相似文献   

19.
鱼是生长在水中的动物。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和陆地上的动物一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部有一条脊椎骨,称为脊椎动物;另一类是背部没有脊椎骨的,叫做无脊椎动物。一般说来,“鱼”是适应于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但是这样回答尚不完善。诚然,在水中生活的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虾、蟹、螺、蚌,各种浮游动物……,这些都不属于“鱼”,人们很容易把它们和鱼类区分开来。不过,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许多是背部具有脊椎骨,同时还有鱼的称呼。如:甲鱼、娃娃鱼、鲸鱼、鳄鱼……。而这些种类又不能算作“鱼”,它们和真正的鱼类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20.
《淡水渔业》1975,(12):13-14
近年来,我们大队执行渔区“以鱼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进行了珍珠生产,后来又采用鱼、蚌混养,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口三亩水面的鱼、蚌混养塘,年产鱼3,170斤,产珍珠203两,收入12,116元,平均每亩生产成鱼1,057斤,珍珠67.6两。另外,我们用一口单一养殖育珠蚌的对照塘与鱼、蚌混养塘作比较,虽施以同样的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