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蜂种 (一)种型寄生于当地马尾松毛虫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种型、学名待定)或“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westw)。以柞蚕卵为寄主时发育起点温度5℃,有效积温235日度。在温度25℃,相对湿度百分之八十条件下,世代历期约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有效防治槐尺蠖Chiasmia cinerearia的优势赤眼蜂蜂种,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14 L:10 D的恒温培养条件下,比较4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槐尺蠖卵,但寄生数量有差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  相似文献   

3.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4.
我市丘陵地区的马尾松林,几乎年年都有松毛虫发生,轻则受害,重则成灾。在“以菌治虫”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几年,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1978年,在本所周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放蜂治虫500亩,平均寄生率62.2~92.95%。第二代松毛虫卵期放蜂治虫210亩,平均寄生率75~8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放蜂区,基本抑制了松毛虫的大发生。几年的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主要优点有:(一)繁殖赤眼蜂的工艺简单,生产方便,掌握了繁蜂技术,就可以利用简单设备大量繁殖利用;(二)使用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应用赤眼蜂是我国生物防治中较普遍的一种方式。采用3种赤眼蜂品种(松毛虫赤眼蜂,暝黄赤眼蜂,广赤眼蜂)对辽宁阜新地区油松毛虫进行了对比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毛虫卵的寄生和防治效果方面都以松毛虫赤眼蜂的防效最好,2015年和2016年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分别为83.13%和84.26%,防效分别为88.89%和90.20%。  相似文献   

6.
了解赤眼蜂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通过相应技术,对赤眼蜂进行人工繁育。繁蜂选用松毛虫赤眼蜂做蜂种。选用柞蚕卵作中间寄主,用其卵扩繁赤眼蜂。赤眼蜂发育的最适宜温度22~25℃,湿度75%-80%。蜂与卵的比例为1:20或1:30。繁育出的寄生卵经过检测、挑选后制成蜂卡,装箱储存待用。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有卵期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幼虫期寄生蜂(姬蜂、茧蜂等)和寄生蝇(寄蝇科的某些种类),蛹期寄生蜂(姬蜂、大腿蜂)等。本文着重介绍寄生松毛虫幼虫期  相似文献   

8.
<正>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能寄生于多种农林害虫的卵内,是一种卵寄生蜂。因它的一对复眼及三只单眼是红色的,所以称为赤眼蜂。它能进行孤雌生殖,雌性比可达9.1。每雌能产卵几十至一百多粒,其繁殖力很强。它的个体很小,一粒松毛虫卵能孵育出20多只寄生蜂。它世代发育周期也短,如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的条  相似文献   

9.
应用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着重开展提高母蜂生活力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生长发育与温度、寄主卵种类等的关系,现将试验结果分述于下。一、温度与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关系温度是影响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素。在不同温度下繁蜂,其寄生率、繁殖力、羽化率及成蜂寿命、子蜂质量均有明显差异。 (一)温度、寄主卵种类与子蜂生长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寄生马尾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有10多种,优势种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利用接种式调查方法对东至县金寺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类型条件下,第二代卵期黑卵蜂寄生率马尾松林样地大于湿地松林样地,黑卵蜂平均寄生率差异性显著,说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样地内黑卵蜂寄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albitarsis是松毛虫卵期二种寄生性天敌。为了便于人工利用,根据害虫虫口密度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放蜂量,编制了赤眼峰和平腹小蜂寄生率与放蜂量、虫口密度的相关模式:y=2.6864x_1-0.1631x_2+34.9363(赤眼蜂);y=173.790x_1+0.005969x_2-6.9538(平腹小蜂)。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利用人工模拟寄主卵或离体人工饲料饲养赤眼蜂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所用饲料大多具有30%以上的昆虫血淋巴,对大规模繁殖赤眼蜂带来了困难。为了探索昆虫血淋巴在饲料中所起的作用及逐步寻找取代物,本试验对降低赤眼蜂人工营养液中昆虫血淋巴的比例作了某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结果。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采用的蜂种及卵本试验所用蜂种为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采自湖北省汉阳县棉田棉铃虫卵上。在实验室内以柞蚕卵、蓖麻蚕卵或松毛虫卵按常规方法扩大繁殖。(二)人工蜡卵的制作(详见[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及抽样调查,初步探讨了马尾松毛虫卵密度对其三种主要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黑卵蜂和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效率的影响以及各寄生蜂在卵块单位上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随着生境单位(这里为单株树)卵块数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的发现卵块数相应增加,但白跗平腹小蜂的这一反应不明显;随着卵块的增大,各蜂的卵块发现率和发现卵块寄生卵粒数亦相应增加,但发现卵块寄生率呈相反趋势;在卵块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卵数大于其它两蜂;在搜寻寄主卵块时,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有相互离异的趋势,而松毛虫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有相互吸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自一九七○年开始,在有关国营林场、人民公社的配合下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研究。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今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在浙南、浙北、高山、丘陵等各种不同地形、林型、和虫情的条件下,释放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总面积达一万亩以上,普遍收到良好效果,最高达96.2%(见一九七○~一九七二年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效果总检表)。取得了放蜂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6.
利用赤眼蜂防治杨小褐舟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是杨小褐舟蛾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1999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引进松毛虫赤眼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杨小褐舟蛾产后1~2d内的卵均能寄生。林间放蜂结果表明,对照区寄生率为8.7%,放蜂区0.3百万、0.45百万、0.75百万、1.05百万、1.5  相似文献   

17.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在我场已试用多年。实践证明,赤眼蜂对降低虫口密度,控制虫灾蔓延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能克服化学防治带来的一些弊病,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现将我场几年来试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情况整理如下。一、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赤眼蜂是多种卵寄生蜂,在自然界中,寄主多,繁殖力强,周期短,属于完全变态。发病起点温度为5℃,发育一世代需有效积温为235日度左右。  相似文献   

18.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浙江是松毛虫卵寄生蜂的优势种之一,以马尾松毛虫卵为寄主,发育起点6.02±0.51℃,有效积温212.06日度,自然条件下全年历经17—19世代。1970—1978年全省以柞蚕、松毛虫、蓖麻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在不同条件下放蜂近120万亩,寄生率达80—85%,最高96.2%,对松毛虫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森林环境中并且具有持续效果。几年来摸索出一套适合林场繁殖赤眼蜂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创用了摘头贮蛾保存柞蚕寄主卵、大空间快速接蜂、散卵接蜂等方法,全省每年防治时期生产蜂卡达20多万张。严格筛选种蜂、采用大型寄主卵、大空间繁蜂、依虫口定放蜂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方惠兰  童普元 《林业科学》1995,31(3):233-238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中能进行近亲交配,其比例高达100%。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马尾松毛虫卵内。交配时间在雌蛹的“活动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