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比较普通人参、西洋参和长芦人参、西洋参的总皂苷及单体皂苷Re、Rg1、Rb1的含量,以阐明长芦人参、西洋参主要成分含量的品质特点。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单体皂苷Re、Rg1、Rb1的含量。结果比色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5.0~75.0μg,相关系数r=0.9929;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为0.86%(n=6)。单体皂苷Re、Rg1、Rb1与生长年份成正相关。结论长芦人参、西洋参的总皂苷含量高于普通人参、西洋参,单体皂苷含量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对人参不同部位提取物和西洋参不同部位提取物中14种单体皂苷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色谱柱:BDS柱(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紫外检测器;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m 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03m。结果通过比较人参和西洋参不同部位提取物中14种单体皂苷含量可知,Rb1、Rc、Rb2在人参根提取物中含量最高,Rf为人参根提取物中特有单体皂苷;Rg1、F1、Rb3在人参茎叶提取物中含量最高;Re、Rh1(S)、Rg2(S)、Rd、F2、Rg3(S)在人参果提取物中含量最高。Rb1、Rc在西洋参根提取物中含量最高;Rg1、Re、Rh1(S)、Rg2(S)、F1、Rd、F2在西洋参茎叶提取物中含量最高;Rb2、Rb3、Rg3(S)在西洋参果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结论通过对人参和西洋参不同部位提取物中14种单体皂苷含量比较可知,Rf为人参特有单体皂苷,在人参根中含有,西洋参中没有。Rb1、Rc均是在根中含量高,Rg1、F1均是在茎叶中含量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人参皂苷效果好、准确、迅速、简便,也可作为评价人参属植物质量的有效分析方法。建议对人参、西洋参中含量较高的人参皂苷进行提取分离,直接用于创新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国内外不同产地西洋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Rg1、Re、Rb1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体皂苷含量。结果国内外不同产地西洋参中总皂苷及单体皂苷有较大差异,除吉林长白西洋参外,其他产地西洋参资源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西洋参资源质量受生长环境影响较大,我国部分西洋参资源质量低于原产地,因此应加强西洋参的育种工作,为更好的利用和开发西洋参资源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各部位皂苷成分的HPLC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技术提取样品液,HPLC法测定西洋参中6种主要单体皂苷Rg1、Re、Rb1、Rc、Rb2、Rd的含量。比较分析西洋参各部位总皂苷及单体皂苷的含量差异。色谱条件:Hypersil-C18柱(4.6 mm×250 mm,5μm),水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20μl。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各单体皂苷在其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测定结果表明,西洋参各部位皂苷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该方法分析人参皂苷成分简捷有效。适用于西洋参不同样品材料的人参皂苷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发酵前后西洋参中单体皂苷含量,探讨大型担子菌与西洋参共培养,单体皂苷生物转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b1采用Hedera-ODS柱(4.6×250 mm,5μm),检测波长为203 n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人参皂苷Rg3采用HederaODS柱(4.6×250 mm,5μm),检测波长为203 n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37:63),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结果二醇系皂苷Rb1发酵前为5.75 mg/g,发酵后为2.30 mg/g,而Rg3在发酵前西洋参中未检测到,发酵后为0.56 mg/g。结论大型担子菌与西洋参双向固体发酵,会促进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生物转化,产生某些稀有皂苷,本文的研究对人参皂苷的生物转化,西洋参新用途和新制品的开发有较大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参附冻干粉针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附冻干粉针 ( 3mg/kg、6mg/kg、1 2mg/kg)可使失血性休克犬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血压 (MAP)、心室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的最大速率 (±dp/dtmax)升高 (P <0 .0 5 ,P <0 .0 1 ) ,同时能增加脑血流量、肾血流量 (P <0 .0 5 ) ,而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P >0 .0 5 )。大剂量组 ( 1 2mg/kg)可以提高失血性休克犬血浆皮质醇含量 ,对失血性休克犬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洋参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洋参 (PanaxquinquefoliumL .)的成分、药理与临床应用 ,详见赵汉钟和本人主编的《人参西洋参研究大全》一书。现就几年来大量药理研究的新成就、参考文献予以补充。西洋参和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的皂苷。含量因种类、生长环境、药用部位和提取方法而不同 ,西洋参的总皂苷量 ,以 4年生者最高 ,2 4(R)—拟人参皂苷F11是西洋参的特征成分。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 1 抗疲劳、增加耐缺氧能力西洋参含片和胶囊对耐缺氧和抗疲劳的比较研究 ,表明剂量效用的相关。并显示含片效能较胶囊稍强〔1〕。郭氏用西洋参和其…  相似文献   

8.
复方刺五加注射液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养Wistar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向培养基中加入复方刺五加注射液200μg/mL,可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最大除极速度及复极(10%、50%、90%)水平的动作电位波宽一致减小,其作用与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0.4μg/mL相似;Ca2 80μg/mL能使上述作用反转,提示复方刺五加注射液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西洋参总皂苷(AG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正常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GS 25 mg/kg剂量组、AGS 50 mg/kg剂量组、AGS100 mg/kg剂量组。各组大鼠连续灌胃7 d后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观察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AGS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液流变性,改善大鼠血液循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彭章平  白菁 《中国茶叶》1996,18(1):20-21
为了探讨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就茶多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心律失常、左心功能及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部分1.对离体心脏心律失常的作用雄性Wistar大鼠25只,体重200±50g.随机分为:(1)对照组(n=12).用Krebs—Henseleit(KH)溶液灌注;(2)茶多酚组(n=13),用KH溶液加茶多酚  相似文献   

11.
人参在中国古代就用于消渴病的治疗。随着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日益加深,人参及西洋参对糖尿病的作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人参及西洋参总皂苷、单体皂苷用于糖尿病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虽然人参及西洋参提取物与现在的常规药物相比能阻止胰岛细胞凋亡,但目前的工作还停留在体外及动物,大量的临床实验还有待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5年生种植人参食用对成年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人参食用对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对照组,5年生种植人参原粉小、中、大剂量(0.25、0.5、1.0g生药/kg)组,5年生种植人参水提物小、中、大剂量(0.25、0.5、1.0g生药/kg)组,5年生种植人参醇提物小、中、大剂量(0.25、0.5、1.0g生药/kg)组,每组14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观察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人参原粉和人参醇提物可使正常成年大鼠动脉收缩压(S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对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心率(HR)均无明显影响(P0.05)。人参水提物各剂量组对SBP、DBP、MAP、LVSP、±dp/dtmax、LVEDP及HR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人参原粉和人参醇提物对正常成年大鼠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强心)作用,人参水提物对正常成年大鼠的血压及心脏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无增强或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菁  彭章平 《茶叶》1996,22(1):45-47
本研究观察了经静脉注射茶多酚(TP)对家兔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P50mg/kg静脉注射对健康家兔的左心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降低左室内压的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相同人参、西洋参样品分别采用2015版药典人参、西洋参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差异变化,分析研究导致结果的差异原因。结论:相同人参、西洋参样品分别采用2015版药典人参、西洋参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人参皂苷Rb1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供试品制备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西洋参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西洋参中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西洋参总皂苷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入5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结论本试验可为大工业生产中合理地提取西洋参中总皂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参龄西洋参中皂甙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参龄、不同采收期的西洋参中的皂甙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西洋参中皂甙含量有差异;(2)西洋参中的皂甙含量随着参龄的增长而增加;(3)西洋参中的皂甙含量随采收期的不同而变化;(4)8月31日采收的西洋参(柏同参龄),其单体皂甙和总皂甙含量最高。(5)8月31日采收的西洋参(相同参龄),其Rb_1含量较高,9月23日采收的西洋参,基Re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3(G-Rb3)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与西洋参茎叶20S-原人参二醇皂苷(PQDS)进行比较。方法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放入盛有钠石灰的250ml广口瓶内,加盖密封后记录小鼠存活时间;Wistar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观察心电图变化程度。结果 G-Rb320、40mg/kg及PQDS 50mg/kg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缩短小鼠在常压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均具有明显对抗作用;G-Rb3 14、28mg/kg及PQDS 35mg/kg均可明显减轻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抬高及T波高耸)变化程度。结论 G-Rb3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强度与维拉帕米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探究园参茎叶总皂苷和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作用差异,为不同生境人参茎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游泳力竭联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构建气虚血瘀模型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10、20、40 mg/kg)园参茎叶总皂苷和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干预后,经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Na+-K+-ATP酶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或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相比,园参茎叶总皂苷和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给药对降低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清CK、CK-MB、ET-1、TXB2水平及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水平,提高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清NO、Na+-K+-ATP酶水平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而园参茎叶总皂苷与林下山参茎叶总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HPLC法测定黑三七中20种单体皂苷,即三七皂苷R1、R2(R),人参皂苷Rg1、Re、Rh1(S)、Rh1(R)、Rg2(S)、Rg2(R)、Rg5、Rh2(S)、Rh2(R)、PPD、Rb1、Rd、RK3、PPT、Rg3(S)、Rg3(R)、RK1、RK2。方法使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柱通过HPLC系统进行分析,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条件为:波长203nm、流速1.0mI/min、柱温40℃。结果黑三七单体皂苷含量为0.006~15.150mg/g,干三七经加工炮制,随蒸制时间的变化,黑三七中单体皂苷含量也在变化,其中Rg3(R)、Rg3(S)、Rg5、RK3、RK1含量增加最明显,分别增加了112倍、23倍、10倍、9倍、8倍。结论干三七经加工炮制得黑三七,三七中主要单体皂苷通过水解转化为稀有皂苷,提高了药理活性,提升了药用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就本室十余年来,对人参、西洋参、刺五加和刺楸等4种五加科药用植物皂苷的化学研究进行综述。从人参地下部位(根和根茎)和地上部位(种子、茎、叶、花蕾和果实)中共分得G-Ro、G-Rb_1、G-Rb_2、G-Rb_3、G-Rc、G-Rd、G-Re、G-Rf、20-gluco-Rf、GRg_1、G-Rg_2、20(R)-Rg_2、20(S)-Rg_3、G-F_1和 Z-R_1等15种已知皂苷。从西洋参叶中分得 G-Rb_2、G-Rb_3、G-Rd、G-Re、G-Rg_1、G-F_2、P-F_(11)和 P-RT_5等8种已知皂苷。从刺五加叶分得 Hederasaponin B、Eleutheroside 和 Saponin-1等3种已知皂苷;又从中分得 Ciwujianoside A_1、A_2、A_3、A_4、B、C_2、C_2、C_3、C_4、D_1、D_2、D_3和 E 等13种新皂苷。从刺楸根中分得 Kalopanax SaponinA 和 B、Chikusetsu Caponin IV(C-IV)和 Spina Saponin A 等4种已知皂苷;又从中分得 Kalopanax Saponin C、D 和 F等3种新皂苷。又从刺揪叶中分得Kalopanax Saponin A 和 B,Eleuthero-side K、Aekboside stb 和 Saponin Pg 等5种已知皂苷;又从中分得 KalopanaxLa、Lb 和 Lc 等3种新皂苷;还发现1种新皂苷配基即 Kalopanax-genin L_1。以上从人参、西洋参(我国引种品)、刺五加(叶)和刺锹(根和叶)4种五加科药用植物中共分得35种已知皂苷;19种新皂苷和1种新皂苷配基。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活性,以及药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