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失地农民在城市化市民化过程中,正经历着从农村传统文化价值观到城市现代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从乡土文明走向城市文明,学习在现代城市社会环境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技能等,发展失地农民自身的现代性。相较于从农村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这种变化更加艰难和缓慢,将是一个长期的再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任燕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76-7478
在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失地农民依靠土地骤富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消费、婚姻家庭等3个方面的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了研究,指出社会角色失调和文化堕距是影响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的变迁实际是城市化的精神实质,并非只有人口都集中居住在城市才是城市化,只有当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时,实际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屈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6-2398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大量的过渡型群体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失地农民,如何使失地农民更好的融入城市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研究亦从未停止过,但是现有的学术成果偏重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对于被征地农民尤其是资源型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市民化研究成果较少.文章以Y村为个案,从影响市民化程度的相关要素出...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聚集,人们生活的地域空间发生转换,其中,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迁。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介于“农民”与“现代市民”之间的处在边缘化地位的失地农民能否有效转型,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不仅仅关系到失地农民自身生存问题,也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失地农民对自己的城市身份认同存在着一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则会影响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须共同努力为失地农民市民化提供社会性支持,帮助其融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6.
农民在失去土地后面临着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养老保障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但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质,聚焦经济保障,忽视服务和精神保障。在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经济性保障制度、促进养老服务供给、营造养老文化氛围、满足失地农民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换的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心理适应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很难在短期内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这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应从政府与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04-206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越来越多,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通对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村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分析了明湖村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失地农民的收入和再就业情况以及失地农民心理变化状况,同时,针对欠发达地区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村失地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希望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的问题提供参考,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不断扩张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现行的土地政策和制度安排下,失地农民已隐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无地可种;说是市民,他们还不能和市民一样公平地享有城市生活的待遇。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失地农民都面临着困境,而且突出地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产生近百万离土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解决好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将直接影响上海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基于上海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分析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特征、难点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5-22626,22629
介绍了河南农民的失地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对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和生存权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解决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总结了有关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的4大热点问题并作了相关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郊区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首当其冲成为发展的战略要地。城市郊区失地农民不仅失去土地,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分析了征地保障现行办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以及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分析了太原市各县、区的城镇化阶段与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县,从事农业的人数越少,处于这个发展阶段的地区,基本不存在农民土地权益受损问题;城镇化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越强,则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越需要保护。最后,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64-16566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是一个影响面广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针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重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征地经济补偿政策。文章从征地补偿费的发放角度出发,探讨补偿费在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010年以来铜仁市所采用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社会保障安置、留地安置;分析了这些安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难以实施,社会保障陷入困境,统一年产值区域与区片价补偿价格相差较大,留地安置适用范围小等。结合铜仁市实际,提出了完善征地补偿安置的方法,如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被征地农民子弟倾斜,加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最后,将创新提出的预留农村建设用地安置模式、土地入股安置模式与原有的安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对各种安置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对比,为农村土地征收与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制度、经济、文化与心理、社会关系网络4个方面分析了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遭受到的社会排斥,理清了社会排斥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从创新制度、改造就业环境、转变观念等方面入手,缓解和消除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排斥,促进失地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