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新型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性诱剂对番石榴上的桔小实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次施药后的诱捕量达到303头(雌虫22.75头,雄虫280.25头),最高防效为70.62%;0.02%猎蝇饵剂的诱捕量为116.5头(雌虫96.75头,雄虫19.75头);清水对照的诱捕量为0.试验结果还表明,性诱剂和猎蝇饵剂的交互使用,更有利于控制桔小实蝇种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2014年开始,利用诱蝇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2种实蝇引诱剂在南宁市的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对番石榴、甜杨桃等与蔬菜混栽果园的实蝇进行监测调查,经鉴定,共发现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和具条实蝇等4种实蝇;对虫果饲养得出的成虫进行鉴定,在番石榴虫果中只发现有桔小实蝇1种实蝇,在甜杨桃虫果中除发现以桔小实蝇为主外,还有少量的瓜实蝇和南瓜实蝇;在南宁市果蔬混栽果园中桔小实蝇是为害番石榴、甜杨桃等的实蝇优势种,在防治桔小实蝇的同时,也应防治瓜实蝇。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灭雄和蛋白饵剂诱杀雄、雌两性成虫的方法,开展了海南莲雾园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dalis Hendel)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显示,海南苏昌和名门莲雾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在4月底与6月中旬、5月初与6月中旬;橘小实蝇种群密度(667 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与莲雾果实被害率明显呈正相关.采用诱杀技术与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莲雾园橘小实蝇的效果显著,在不套袋和不喷施农药的情况下,莲雾正造果花果至收获期(3~6月)果实的被害率比防治前降低4.92%~40.75%.  相似文献   

4.
练新雄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161-162
广东翁源县三华李受桔小实蝇危害严重。采用在倒挂的塑杯内壁喷猎蝇铒剂诱杀桔小实蝇雌雄成虫、悬挂有复合诱虫混剂粘胶的黄色板诱粘桔小实蝇雌雄成虫,以及在果树下复盖果园专用塑胶膜和果树行间排水沟防虫塑网,切断桔小实蝇幼虫必须入土化蛹的生繁链等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桔小实蝇,不仅使无公害防治区的三华李虫果率压低至2.37%、防治效果达96.27%(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虫果率为7.51%、防治效果88.18%),还确保了无公害防治区内的三华李果实成为全程不接触化学农药、没有农药残留的无公害果品。  相似文献   

5.
应用GF-120不同浓度诱剂防治桔小实蝇,GF-120用药量每667 m2为100、133 mL,从果实幼果期开始施药,每隔7 d施药1次,采果期的防治效果(保果率)番石榴分别为82%~90%和88%,杨桃分别为78%~88%和84%~90%,防效显著.GF-120在番石榴、杨桃上使用未见有药害现象,点喷树干或叶面,不污染果实,且能达到一药防多虫的目的,是防治桔小实蝇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桔小实蝇为害右江河谷地区芒果情况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成为右江河谷芒果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有日趋严重发生的态势。该虫主要以幼虫在芒果成熟期蛀食果肉为害,造成大量落果或挂果果肉腐烂。防治方法以性诱剂与化学药剂综合使用效果最好,如在成虫交配产卵盛期喷洒敌百虫与红糖混合液的同时悬挂性诱剂诱杀等。  相似文献   

7.
桔小实蝇近年来在厦门地区严重发生,2008年仅果树受害面积达0.1227hm^2。果蔬调运和大型集散地场所交易是其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目前厦门地区对该虫实行严格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以清洁田园、落果与选育抗性品种为主的农业防治、以果实套袋。性诱剂诱杀为主的物理防治、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等。  相似文献   

8.
贵州番石榴果实蝇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调查番石榴果实蝇的发生规律、寄主的基础上进行药剂防治、诱杀剂诱杀、果实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阿维菌素对防治番石榴果实蝇的效果较好;杀虫双1份、糖10份、酒10份、醋10份、水30份的诱杀剂诱杀番石榴果实蝇的效果较好;白色有黑色塑料薄膜内层双层纸袋套袋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一、绿色植保技术模式该模式主要为"三诱+捕食螨+套袋"。二、主要作用防治柑橘主要病虫害。3~11月利用频振杀虫灯、性诱剂和黄板(光诱、性诱和色诱简称"三诱"技术)防治果实蝇、蛾类、金龟子、蚜虫和粉虱等害虫;5~10月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红蜘蛛、锈壁虱等害虫;6~8月利用套袋技术防治为害果实的病虫,如黑斑病、烟煤病、果实蝇和蛾类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库尔勒地区香梨园食心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和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消长动态,评价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库尔勒香梨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香梨园食心虫,以虫口减退率、迷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迷向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1 a发生4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香梨园1 a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存在世代重叠;迷向防治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迷向率和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9%以上。【结论】库尔勒不同地区香梨园食心虫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 a发生4代,苹果蠹蛾1 a发生3代,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尤其是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理宾川地区果实蝇的发生危害情况。[方法]以大理宾川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示范区内果园为调查基地,于2014年3—10月采用引诱剂诱捕的方式对该地区果实蝇的种类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就气象因子对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宾川地区危害水果的果实蝇种类有4种,即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瓜实蝇(B.cucurbitae)、橘小实蝇(B.dorsalis)和南瓜实蝇(B.tau);其中以橘小实蝇数量最多,为优势种,而南瓜实蝇数量最少,是劣势种。4种实蝇在整个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从不同样地的果实蝇发生情况来看,3块样地果实蝇种群数量的变动也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仅呈现1个种群数量增长高峰。相关分析表明,果实蝇种群数量与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关性较显著,其次为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降雨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月降雨量对果实蝇种群数量有直接影响,而月平均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果实蝇种群的数量。[结论]试验结果为果实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桔小实蝇幼虫的呼吸代谢特征。[方法]以重要的水果害虫桔小实蝇幼虫为对象,研究其呼吸代谢特征。[结果]桔小实蝇整个幼虫期总耗氧量达21.61 mL,耗氧量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各日龄幼虫的呼吸代谢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与它们的生活特性有直接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桔小实蝇为害规律和制定检疫处理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苏州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苏州桔小实蝇种群变动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动的主要成因。[方法]通过对苏州梨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监测,分析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在苏州地区,梨园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增长为单峰型,成虫种群高峰期为9、10月,11月份至翌年5月份,桔小实蝇成虫种群数量最低。影响梨园桔小实蝇的气候因子有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降雨量、月降雨天数及寄主等,其中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降雨天数以及寄主植物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枣是当地桔小实蝇最喜好的寄主水果。[结论]该研究为全面认识江苏省桔小实蝇发生规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4.
瓜实蝇、南瓜实蝇以及桔小实蝇是为害果蔬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物理诱黏剂可用于多种实蝇的监测和防治,但缺乏对3种实蝇的诱集效果评价。田间开展了10种物理诱黏剂对3种实蝇的诱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0种诱黏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作用最强,其中佳果多诱集的桔小实蝇数量最多,其次为黏王和神捕。研究还发现,诱集的实蝇大多为雄虫。佳果多、黏王以及神捕可用于桔小实蝇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5.
湖北武汉果实蝇害虫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华中区域果实蝇害虫的发生规律和气候因子影响,以武汉市南湖地区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内果园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内蔬菜基地为调查地点,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使用诱蝇醚和诱蝇酮为性引诱剂开展了诱捕调查,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当年的气象记录开展了气象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果园和蔬菜基地内诱捕的果实蝇种类为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不同调查点的种群动态模式基本一致。南亚果实蝇于5-6月初开始出现,7-8月初达到第1个高峰期,随后呈现锐减趋势,并于9月下旬-10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梨园和蔬菜基地除外);而橘小实蝇主要于6月下旬之后开始出现,8月下旬-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且未出现第2个小高峰(橘园除外);表明这2种果实蝇的发生呈现明显的错峰现象。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统计分析,推测气温条件(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温、平均最高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为影响果实蝇种群动态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6.
橘小实蝇成虫复眼结构及感光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成虫复眼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和光感受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橘小实蝇成虫复眼外部形态,组织切片研究成虫复眼内部显微结构及在不同光环境下小眼结构的变化。【结果】橘小实蝇成虫复眼位于头部两侧,正面观呈半球形,表面光滑平坦;小眼间隙有感觉毛,单个小眼由角膜、晶锥、网膜细胞及其特化的视杆、基膜等构成,晶锥、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均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不同单色光处理后,小眼内的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沿小眼纵轴移动。白光、绿光和黄光处理后,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沿小眼纵轴均匀分布;紫光、蓝光和红光处理后,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细胞远端和角膜的近端。【结论】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复眼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无差异,均属于并置像眼,屏蔽色素颗粒的移动是其复眼适应外界光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该研究结果为筛选橘小实蝇成虫敏感光波并对其进行灯光诱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开展桔小实蝇检疫防控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养虫室、养虫笼等设施,采用人工饲养和果实培养等方法建立和维持桔小实蝇种群并进行持续的室内生物学观察;在太湖东山地区建立隔离网室,配备温湿度记录装置,栽种各类寄主植物,每天观察桔小实蝇的生活习性。[结果]通过实验室饲养观察,掌握了桔小实蝇成虫、幼虫、蛹和卵的生活习性;通过土壤深度对蛹羽化率影响的试验可知将土层深度加大到40cm仍有成虫出现,且羽化率为80%;通过室内趋向性试验,发现桔小实蝇对苏州地产水果的选择性从高到低排序为柑橘、枣、石榴、桃、橙、梨、柿子。而野外调查表明,果树品种根据桔小实蝇为害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柑橘、枣、石榴、梨、柿子。在本地柑橘品种中,其为害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洞庭蜜橘、早橘、温柑、黄皮、早红、料红。[结论]建立了桔小实蝇人工饲养设施,为开展桔小实蝇生物学特性观察和生物学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杜迎刚  刘贞民  代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41-3342,3350
[目的]分析橘小实蝇引诱蛋白——啤酒废酵母酶解液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收集新鲜啤酒废酵母水解蛋白中的挥发性成分,并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鉴定出乙醇、丙酮3、-甲基-1-丁醇、甲氧基-苯基-肟、苯甲醛、己酸、苯乙醇、苯乙腈、辛酸、辛酸乙酯、乙酸辛酯、甲酸苯乙酯、壬酸乙酯9、-烯癸酸乙酯、癸酸乙酯和十二烷酸乙酯共16种物质,其中乙醇、丙酮3、-甲基-1-丁醇、苯甲醛、苯乙醇、己酸、辛酸和辛酸乙酯曾被不同学者在实蝇其他食物诱剂中发现,且乙醇和辛酸乙酯已被证实对一些实蝇种类具有引诱活性,未见其他8种物质在实蝇食物诱剂中的检出报道。[结论]为该实蝇蛋白诱剂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柑桔小实蝇的为害,严重影响了琼中县绿橙产业的发展。清除虫害果、喷药、物理防治、性诱灭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柑桔小实蝇的主要喷施措施。  相似文献   

20.
柑橘小实蝇的识别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小实蝇为害200多种植物,是各国的植物检疫对象。介绍了柑橘小实蝇的形态特征、与柑橘大实蝇的区别、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