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空前发达的农业生产为各诸侯国争雄称霸提供了坚挺的后援,也为后来秦汉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秦汉时期人们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促进饮食文化向精致化的更高层次发展。这种发展首先是反映在上层贵族生活奢侈化,也只有他们才有条件讲究饮食的精美和奢华。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的经济重心——黄河中下游地区,处于极度的社会动荡,“无月不战”。“兵难日起,州郡鼎沸,效境之内,民不安生,捐弃居产,流亡藏窜”,“是时天下户口耗减,十裁一在”,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普遍现象。战乱之中的北方人民,为躲避兵祸,就大量的向相对安静的南方及北方边境地区迂徒。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动,为迁入地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管理经验,使这一时期南北农业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本文从南北各地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传播、农田水利的发展等微观层面,以及经济重心的转移和少数民旅的封建化等宏观层面入手,以期勾勒出南北农业文化在这一时期的交流和发展,并对这一时期农业文化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作一探索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饮食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各个国家由于所处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以及各自的民族风俗不同,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就有所差异。随着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中西方饮食文化间的差异也随之显露出来。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观念、方式、内容、餐具、座次、烹饪方法等进行对比,展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为中西方饮食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进士宴会是唐代的重大宴饮活动,名目繁多,政治色彩浓厚。在这些宴饮活动中,各色美味佳肴集于一桌。在唐代的宴会中烧春酒、酴糜酒、乳酪、樱桃和红绫饼等饮食占有重要地位,为人们所喜爱。文章通过阐述千姿百态的科举习俗、别开生面的席间娱乐与陶醉美景的饮食环境等三方面来探析唐代进士宴会中的饮食文化,进士宴会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析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的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而认识和探讨蕴含在其中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并为民族文化研究探求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福建与台湾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交往渊源,其中闽台两地的饮食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既有鲜明的闽台区域特征,又有独特的本地饮食习俗,闽南人迁居台湾后带去的传统饮食文化和闽菜烹调文化,与台湾相互影响,互为借鉴,共同发展,形成了闽台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兼容并蓄、注重本味、用料广博、健康养生的特点,以及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认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主要是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品位、游客参与性不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介较为滞后。鉴于此,提出加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强调增强乡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不断开发参与性强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西方饮食文化传入中国也有悠久历史,但是,在明清以前相对较少,到明清时期才出现高峰。因为这时的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直至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国家在15世纪末开始了"地理大发现",接着又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西方工业文明迅速崛起,使西方文化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过了处于农耕文明、发展势头减缓的中国文 相似文献
10.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同时,大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北各地农业科技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南北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在微观上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传统水利思想的继承以及精耕细作思想的传播等;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封建化。 相似文献
12.
潘江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89-9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文学发展渐趋活跃,南朝和北朝尤甚。文章通过对北地刑邵和魏收互相讥议及个别由南入北诗人的个案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从较深层次上探究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互融互渗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小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26(3):136-140
皖南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镇。发展皖南文化产业的关键是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皖南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文化产业人才能力要素是人才培养的现实目标。皖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需把握皖南良好的文化生态、多元化的文化形态以及人本化的价值追求等文化特征,还需重点培养文化生态的把握能力、基本的文化创意能力、文化需求的预测能力、必要的技术能力、现代的经营管理能力等要素。 相似文献
14.
北宋笔记记载了大量的自然灾害,也记载了丰富的荒政。本文基于笔记史料,关注仓库救济、安置流民、稳定米价所运用的荒政,认为官仓的救济方式多元,但是存在库存不足的弊端;相对于单向的救助流民,以工代赈可促进贫富阶层的良性互动;中国南北官府在稳定米价的措施上呈现出差异性,南方的地方官府利用经济与行政手段稳定米价,经济手段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马祥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20,32(11):15-21
[目的/意义]开展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有利于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馆藏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图书馆在新时代的体制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方法/过程]文章利用网络调研和文献分析法,基于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背景,梳理了文创产品开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状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结果/结论]研究认为,文创产品开发与文旅融合是共同作用于图书馆这“一体”的“两翼”,文旅融合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开发主体、依托资源、产品种类和营销群体等方面的扩展,文创产品开发为文旅融合的实现提供了物质载体、承载介质及有效平台等可行性路径。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联合组建工作团队、培养产品开发人才,融合文化和旅游元素、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完善跨界营销体系、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和口碑营销。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直接关涉经济社会的发展.皖北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已出现消费不能体现充分的正能量、消费环境令人担忧、消费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消费问题凸显等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引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健康文化消费,规范文化消费市场管理及因地制宜引导文化消费演进,以使问题得以实效性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农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施肥肥料种类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人工栽培绿肥这一重要的肥料。重点分析了绿肥的栽培、主要品种以及广泛应用。研究认为深入探讨与研究这一珍贵遗产,对现代农业生产肥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19.
罗凤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1):17-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藏书蓬勃发展,藏书家人数众多,藏书量前所未有,藏书活动内容丰富,学术成果异彩纷呈。藏书家们颇具人文精神,他们将自己的藏书对外开放,允许借阅,并补充官藏,这在当时及后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仲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秦律的赀罚与二年律令的罚金虽然名称完全不同,但两者具有继承关系。秦律的赀二甲是对盗窃额未满110钱-22钱的处罚,赀一盾是对未满22钱-1钱的处罚。秦律的这些内容由二年律令继承。赀罚原来分为赀一盾、赀二盾、赀一甲、赀二甲等四个等级,后来赀二盾逐渐消失,形成赀一盾、赀一甲、赀二甲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比例为1:2:4,与二年律令的罚金一两、二两、四两的比例关系相一致。赀一盾的罚额为672钱,与罚金一两的价额625钱相差不大。赀一盾的价额672钱与秦律规定的日均劳动价额8钱有关,以一日劳役为八钱计算,672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