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挣扎——鲁迅悲剧小说的特点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西悲剧小说的比较认为 :鲁迅在特异的年代里 ,通过对前人、时代的超越及对悲剧人物的塑造 ,挖掘出源于中国现实 ,合于中国国情 ,具有鲜明美学特征的悲剧意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 ,为中国悲剧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中西悲剧小说的比较认为:鲁迅在特异的年代里,通过对前人,时代的超越及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挖掘出源于中国现实,合于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美学特征的悲剧意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化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为中国悲剧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化是将古代传统文化和南方的土著文化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客家人是中原汉族群体南迁的一支民族,保持和弘扬优秀的华夏文化是他们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客家民俗舞蹈作为客家文化的一部分,虽有借鉴吸收南方土著的山地文化,但更多的是继承传统的中原文化。舞蹈是人物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进行完美表达的一种形式。客家民俗文化中舞蹈形式不仅仅有效的表达了客家文化的精神,并且借助舞蹈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的展现了客家人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茶谣>是一部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习俗通过歌舞、影像、茶艺、武术、说书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型舞台艺术呈现,是茶区劳动者生活情感自然流露的产物,它较多保留着原有的真美以及茶乡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县民俗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民俗旅游业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还存在认识不到位、部分民俗村发展定位不准、环境设施建设存在差距、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要提高对民俗旅游业的认识,加强对民俗旅游业的组织保障,加强对民俗旅游业的政策引导,不断完善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对鹤见佑辅的《思想.山水.人物》的译著中贯穿了自己的旅游美学思想。他对旅游一词做出了诗化定义,对旅游的本质进行哲学思考,并对旅游的审美启迪进行了叙述,强调了旅游给予旅游主体以丰硕的收获,同时对旅游文化大力倡扬。  相似文献   

8.
《离婚》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在鲁迅以现实主义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中,如果从鲁迅自身的生活为出发点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创作这部小说与个人情感经历的内在联系。因此,笔者将以此作为本文的立论和出发点,从《离婚》的女主人公爱姑入手来,对爱姑这一人物何以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可能性做出分析,并通过对鲁迅先生创作该作品时的现实生活进行考察,感悟出鲁迅先生创作的主旨在于体现那个时期面对婚姻问题,妇女解放问题的困惑,从而表现出的困顿之中的挣扎与无奈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闵宗殿 《古今农业》2004,(1):99-104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迎春民俗的产生及其演变,迎春民俗活动的内容,芒神、春牛在迎春活动中的作用,迎春民俗的分布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特色民俗村落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特色民俗村落的规划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效益、有机更新,以实现特色村落规划的时效性与地域性.  相似文献   

11.
彭家煌与沈从文两位作家在乡土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彭家煌着力于丑的攀露,沈从文则侧重于美的挖掘。不同的美学倾向在他们作品中表现在对人性、乡土风俗、自然景物的描写上。他们的写作目的是改造社会和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12.
开展社会服务、“三农”服务是农业职业院校的重要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民俗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民俗旅游对于农民创业致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当地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制约民俗旅游发展的一些问题。开展民俗旅游服务主要是从提高民俗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入手,提高民俗旅游的整体水平。开展民俗旅游服务,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建设发展。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开展民俗旅游服务要紧紧地依托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同时要点面结合、集中优势、作出品牌、形成亮点。  相似文献   

13.
广西龙胜龙脊地区的稻作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龙脊梯田作为农业景观广为人知,但是其丰富的稻作生产和生活民俗却不被重视。作者依据实地调查,参考相关文献,较为全面的梳理介绍了当地的稻作民俗内容,并初步分析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及功能进行界定,探索了在小城镇开展民俗体育的优势与作用,分析并提出在小城镇中开展民俗体育的途径与措施:(1)地方政府应重视民俗体育的发展,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发展道路;(2)加强对农村民俗体育人才的挖掘和培养;(3)继承和开发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4)小城镇文化建设与民俗体育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来,房山区十渡镇的民俗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做好十渡镇民俗旅游业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为北京市山区民俗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关明国 《甘肃农业》2005,3(7):98-99
鲁迅的智慧更多体现在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他的生存策略以进退有据、韧性战斗为主,对“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评价要辩证理解,了解鲁迅真实生存态度,才能真正了解鲁迅。  相似文献   

17.
构建美学农业经济学是美学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美学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美学农业经济学应包括美学农业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审美产品、农业审美产品的商品性、农业审美产品的生产、农业审美产品的价值、农业审美产品的流通、农业审美产品的消费和美学农业企业的管理。构建美学农业经济学,应采用实践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和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蒋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141-7142
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点及其对节令、历法的要求,使侗族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神灵祭祀习俗,以此来祈求丰收、报告收成和表达感激之情,而年节、春祈、秋报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殊意义,而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生活内涵,演化成农事节日。围绕着农业活动和生产习俗,侗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笔者介绍了侗族人民包括社节、下田节、清明节、开秧节、祭牛节、吃新节、祈雨节和春节在内的农事祭祀活动,综述了对土地崇拜的信仰及节日祭祀、祖先祭祀和谷神祭祀是侗族农耕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阐明祭祀是在不断重复、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产民俗,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后的习俗惯制,在农业祭祀活动中相应产生的禁忌民俗则是人们因为经验与知识的缺乏,无力改变荒年及晴雨丰歉的现实而依靠巫术希望求得丰收的结果。笔者认为,尽管侗族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但出于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农业祭祀活动仍将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9.
从民俗学角度看,沈从文小说中出现的审美意象显示出与民间情爱主题的某种关联:风、云、雨、水是天地造化的结果,也是具有情爱内涵的意象;自然界许多动植物被赋予了情爱和子嗣繁衍的内涵;民俗节日也是民间男欢女爱的时节。小说中民俗风物的意象化是作者叙事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穿天节作为襄阳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民俗节日,为襄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其发展仍停留在初期,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存在较大的短板,在对穿天节节俗来源、发展现状、旅游开发价值分析基础上,对穿天节民俗节日旅游开发做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