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安徽农垦财务总监委派的现状 近几年,安徽农垦集团公司改革步伐不断加大.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转变,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场办二三产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农场全面实行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2.
邱桂林 《甘肃农业》2005,(10):35-36
我国耕地减少存在两种不同的表现一是显性减少,表现为合法与不合法的城市、道路、工商业建设用地;二是隐性减少,表现为耕地撂荒、同一耕地的效率及预期产出逐年降低等。深层次分析我国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地产权残缺不清。要实现最严格有效的耕地保护,必须改革现有农地产权制度,把耕地保护由国家治理为主向公众治理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院校改革制度顶层设计中 “破冰”与“重构”的二力平衡点应该是加快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成功转型及执行是推动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高职院校改革中应围绕管理模式转变的首位战略主题,坚持“四个匹配”的转变原则,厘清高职院校内外部权限关系,保证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地位,并加强高职院校管理内涵标准体系建设,实现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成功落地,增强了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和管理执行力,最终推动高职院校全面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数量偏多、公益目标模糊、产出效率低的问题,自2001年我国开始了对该类机构的分类改革。目标有二:一是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部分从公益类机构内部剥离出去;二是推动公益类研究由事业型管理模式向高度社会化的非营利型组织(NPO)管理模式转变。实践表明这两项创新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本文分析了创新过程中“一所两制”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以典型发达国家为参照,评价了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提出了当前应该稳定“一所两制”管理模式并推进准非营利型组织(quasi-NPO)管理模式的看法,为最终实现改革设计的目标积累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聚焦到农业和农村经济,迫切需要调整的生产关系就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问题是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形式和运营机制的丰富和创新,没有国外先进经验可鉴。这就决定了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实际,客观分析当前改革道路上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切实保障好农民权益,实现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养成的意义、缺失原因的分析,探索大学生团队精神养成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把高校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停顿型组织”学生管理模式向“变动型”学生管理模式转变,以实现学生团体运行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集体林产权制度沿革分析,提出了在新时期赋予林农林地的永久使用权、完善集体林产权委托代理结构和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以降低林权流转的交易成本等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思路。改革实践表明:通过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林农营林护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林农收益,盘活了森林资源,促进了村财增加,促进基层单位职能的转变和农村社会和谐。为此.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国有企业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对于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北京三元集团是在国有农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农工商多元化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回顾5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赋予不同的发展内容和发展重点,从产业结构调整、管理模式转变、产权制度改革、追求综合效益等方面探索并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实现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面对“两个根本转变”以及科学技术迅速向综合化、整体化和全社会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实现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发展的和谐、利益的和谐。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和物质之基.利益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和要害。在我国.实现发展的和谐和利益的和谐,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展民营经济。这是历史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十大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蔡志荣  任蒴  张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59-3161,3206
探讨了土地流传的十大关系。其中,在农户与政府关系中指出,由于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往往没有话语权,提出应以农民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只应履行其服务和监管职能;在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关系中,侧重于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并指出土地流转的客体就是一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流转和深化改革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只是发展规模经营和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途径,只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才能加快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和土地改革中指出,现阶段我国不适于进行新土改;在附期限的土地承包与永包制、私有制关系中指出,永包制、私有制不适合我国国情,应该继续坚持附期限的土地承包方式;在土地流转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是自然过程,不应带有强制性,否则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企业与农户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应在农户之间进行,公司和企业可以参与其中;在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绩效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应因地制宜;在土地流转与土地兼并、流失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合法原则,规模经营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土地流失到少数人手中;在小农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关系中指出,小农经济的家庭经营模式未必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问题会直接关系到“三农”发展的全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所具有的“政社不分”、“产权不明”等一系列制度缺陷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的内涵,其次,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应措施,包括:注重培训提升能力、全面有序推进改革任务、保障农民集体股权权能行使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对北京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背景、动因、进程和实践模式做了分析,从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制度改革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价值,结果认为:传统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弊病是改革的根本动因,快速城镇化衍生的矛盾冲突是改革的紧迫要求,股份合作制是改革的内在实质。北京改革实践的四种模式各有利弊,需因地制宜,其共同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产量化和股份配额。在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它为农村顺利完成城市化转型提供了过渡和衔接的二级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荣娟  黄承烈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132-9134,9137
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不仅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约束性目标,更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经途径.目前,我国县域经济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主要特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县级政府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为此,必须依据低碳发展理念和《2014 ~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培育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素基础和制度基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实施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政策,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手工搜集的2010—2020年中国政府颁布的76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刻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绝大多数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出,反映出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处于由点及面有序推进的进程中;2)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制定的部门逐年增多,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推进改革的局面;3)不同阶段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内容聚焦点各不相同,政策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形成阶段(2010—2016年)主要聚焦于以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深化阶段(2017—2020年)主要聚焦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从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致富;4)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体系在清查集体财产、核定集体资金、身份确认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界定山地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地优化下可持续发展的山地的自然、经济、文化价值;指出山地发展要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化;并确立山地区域和参与者的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山地经济发展应实现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融合;提出了山地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加强对开都河-孔雀河灌区水利管理,使灌区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经验介绍,提出还应采取深化水管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整体改革,促进水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改革水价格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与节水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偿试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促进灌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使开都河-孔雀河灌区和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锦州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在对锦州农村现状的初步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锦州地区在建设新农村方面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在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关键因素。文中透视了我国林地产权制度历史变革的轨迹,对现行林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分析后认为,林地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和明晰的产权关系、不规范的分配制度、林地流转比较困难等。因此必须尽快明确林地产权的主体;把林权上升为物权;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以此推动我国林业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流域综合管理现状与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综合管理是以维护健康的流域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统筹社会、经济、环境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等各方面的关系,通过水土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建立和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资源管理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促进入水和谐,维持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公共福利的最大化。洞庭湖流域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目前水资源主管部门与各涉水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协调机制缺乏,造成了事实上的“多龙管理”又“群龙无首”的局面;缺乏综合的流域综合管理性质的法律法规,且开发政策法规较多,生态补偿法规缺乏,法规协调性不够,法律的制定缺乏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流域综合管理转变,必须统筹实施综合措施,制定流域总体规划,建立一体化的流域决策机构、综合管理执行机构与各利益方对话机制;形成长效投入机制与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