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从文和朱光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大师,他们解放前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十分丰厚的编辑经验,而且还都是“京派”的核心人物。其实,编辑与文学生涯对他们来说又是二而一的,他们的编辑思想是其文学主张的实践与延伸。文章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的编辑思想、实践为核心,以他们编辑过程中对文学新人的培养、对文学“真实”的重视为主线,探讨他们的文学守望,以期映现他们的学人情怀及对当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勰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即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同时以《诗经》文学实践为基础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具体表现在:以《诗经》创作实践为依据,揭示诗(文学)与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关系;以《诗经》阐释为依据,提出“情志”说,将文学的情感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立足于《诗经》阐发诗赋颂赞等文体形式的演变和审美意识的发生;以“比兴”论《诗》突出“比兴”的文学与美学意味,这些都推进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对生命整体观及大宇宙生命活化的体验特点,显化了“生态文学”的古典形态。我们挖掘其“生态”内涵,既是一种现代阐释,也是一种对接;作为历史机缘,更成为现代与未来接续的必然。这种环绕“生态”体验的现代阐释,意在接通中国传统话语系统,把握中国文学体验的核心要素,将“生态”承载文学的运思与体悟,进而揭示文学价值及人的生存的“生态”标识。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新理想主义”文学以反抗市场经济时代的世俗主义、功利主义的姿态出现在文坛。“新理想主义”文学借鉴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现代主义文艺的思想资源,但其本身却是一种浪漫主义性质的文学,这是因为我国当代文化语境具有一种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种因素相混合的特点,我国当代的文化语境还不具备现代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充分现实条件,但是却可以采取横向移植的方式借用西方的文化资源。“新理想主义”文学表达的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由晚清走入近代的刘师培,基于精专的经史学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传统文论和西方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了文学史,认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留心文学史的变迁,并剖析了变迁的缘由;运用“穷源”和“竟流”的方法,探索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对中国文学史作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这些研究建构了刘师培较为系统的文学史观,也体现出区别于旧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园林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造林学、园艺学、建筑学、美学、文学等。其中与文学的渊源更深,可以说自从有文学以来,园林就与文学有联系,尤其是中国的园林与文学。以前曾有人提出“园林文学”这个概念,但至今没见过这方面的文字。以下是笔者多年来积累的关于园林与文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给有志于进行“园林文学”研究的人士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象征『吉祥』『喜庆』的红瓜籽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来胜红瓜籽表皮为天然红色,深受东南亚、港台地区消费者欢迎,华人视红色瓜籽“吉祥”、“富贵”、“喜庆”、“多于多福”等美好寓意,为喜庆、婚嫁招待宾客及馈赠亲友之佳品,是我国传统出口土特产,市场售价高出黑...  相似文献   

8.
春联集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9.
漫话春联     
白雪 《新农村》2010,(2):47-47
春联亦称“对联”、“楹联”、“门对”、“对子”、“春贴”。春联以其上下联字数相等、节奏相同、平仄协调、对仗工整、文字精巧,以其能描绘时代的背景,能抒发美好的愿望,被誉为最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也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文娱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8,(1)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海外的华人,把中国春节的民俗风情带到异国他乡,使华夏文化逐渐与他国文化相融合。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曾发行过以“中国农历新年”为题材的邮票。在这些邮票画面上,充满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并表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极富情趣。新加坡于1971年发行印有“中国新年”字样的邮票。画面上是身穿节日盛装的两个华人小孩,喜洋洋  相似文献   

11.
澳门古近代文学是一种“植入”式文学,即中国内地的文人墨客旅澳或居澳期间,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学主潮和文学现象。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的东西方互看,你看我,我看你,但说不上有意识的交融。研究澳门文学发展足迹,这种东西方互看的窗口作用,对理解东西方文化与文学相遇和碰撞,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文章重点探讨澳门古近代“植入”式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必然性、自然主义文学的潮流、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特色这三部分,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在本文当中,特别是作为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特色,从强调“无理想”、“无解决”、追求“真”、人的本性的自然性这三方而,通过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田山花袋等的作品,如《锦被》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2,(4):316-316
据记载 :前几年 ,北京已有一家“肉骨茶”公司问世 ,下属十几家“肉骨茶”店已相继在京城的东西南北冒了出来 ,人们可以随时在北京各处品尝到这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小吃。据考证 ,“肉骨茶”原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一大发明 ,据一位在吉隆坡土生土长的老华侨说 ,他们的祖辈早年远涉重洋 ,来到了马来西亚半岛的巴生河谷采挖“锡米” ,为了维持长时间的体力消耗和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 ,创制出这种即能抗风湿 ,又能耐饥饿的“肉骨茶”。当时 ,在巴生河谷来挖“锡米”的以闽籍华人为多 ,故一提到这“肉骨茶”之名 ,人们习惯以福建方言———“巴古…  相似文献   

15.
主题学研究的是主题跨文学之间的流变,“欲望”主题及“理性”与“原欲”的矛盾是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的物欲的膨胀直接催生了人类心底的欲望,失去了理性规约的欲望往往导致人格的扭曲和心理的分裂。然则,人之为人关键在于人有理性,“欲望”下的“堕落”表现了本真的人性,“欲望”深渊中的“理性”之火又彰显了人作为理性动物的存在,“理性”之光永远昭示着人对完美人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是生命理想经民族危机对国人生命意识的渗入,它是五四开启的人的文学的启蒙运动的最富有意义的成果之一。“存在”是人的内在生命要求,是生命对自身的超越性体,也是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以“存在”为关注视域诠释中国现代小说的“死亡”主题,展现了多重维度下的存在主义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由《典论·论文》简论曹丕的文气说李树吉《舆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文学批评专论.在这篇文章中,曹丕不仅为排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错误观点,以“经国大业”来推崇文学,高度肯定文学的价值,而且对作家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学体裁、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都提...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0月,周殿胜从山东省菏泽市高中在读入伍,1984年,其创作的书画作品在全军书画大展中获奖,采写的有关夜间抓青蛙的新闻故事被北京电视台采用,曾荣获全军文学征集活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等奖,1987年报考山西大学法律系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部队生活9年,大专文化,转业后分配到国务院文化部一直从事书画工作。师从崔子范、郭石夫、王培东等当代书画名家。近年来,策划组织编纂的当代名家书画十人展、《海内外优秀齐鲁儿女书画集》、中韩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等大型书画活动及国家文化编纂工作在海内外华人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的创作相似性为出发点进而发掘其存在主义的意义蕴涵和艺术特质,是对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更为严谨而合理的探索途径。事实上,村上春树和王小波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倾向有其共同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资源:同处于东亚文化圈和都遭逢现代性民族生存危机;他们的创作表明了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成熟并表现在:首先,他们的小说作品展现了一个“荒谬”世界,这种“荒谬”已不再仅仅是人的一种生存感受,它充盈着的是对人的严酷压制,它所带来的是人的激剧异化。其次,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对“孤独个体”的强烈关注,作为人物形象主体出现的“孤独个体”既接受了“孤独”的客观存在又从内心拒斥“孤独”加诸于人心的苦闷和郁结。其三,他们的创作呈示出特定的诗性诉求方式,即凭借想象力和幽默品质来表达对存在主义“诗”之“思”的艺术言说。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从原始社会的绳结记事,到甲骨文再到象形文字,最终到现今的简体汉字,通过文字符号的记载表达我们熟知的语言,这是中文的历史发展,英文语言的发展和中文不同,但其实英文语言和中文语言在交流中起到相同的作用,语言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趋于成熟时就出现了文学,就英文文学而言,它是当代文学大师就自己所处时代,所处生活背景下通过思想加工的产物。英文文学中含蓄或直接表达作者的内心思想,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展现英文文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